鸭子拌嘴
幼儿园大班音乐精品教案《鸭子拌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精品教案《鸭子拌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鸭子拌嘴》选自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第五章——《动物音乐会》。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歌曲《鸭子拌嘴》学习和表演,通过歌曲中活泼可爱鸭子形象,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培养他们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歌曲《鸭子拌嘴》,并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部分学习。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演唱技巧,培养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鸭子手偶、卡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模仿鸭子走路、游泳,感受鸭子生活习性,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歌教学:a. 播放歌曲《鸭子拌嘴》,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
b. 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节奏变化部分。
c. 邀请幼儿跟随音乐节奏,用手偶表演歌曲。
3. 例题讲解:a. 出示卡片,让幼儿按照歌曲节奏排列卡片。
b. 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其他幼儿跟随节奏拍手。
4. 随堂练习:a. 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评选出最佳演唱小组。
b. 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鸭子形象,并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鸭子形象,标注歌曲名《鸭子拌嘴》。
2. 列出歌曲主要节奏,方便幼儿识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演唱《鸭子拌嘴》,并尝试创作一个新动物歌曲。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歌曲《鸭子拌嘴》演唱技巧和节奏感知能力。
但在节奏变化部分教学中,部分幼儿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将邀请幼儿创作一个以动物为主题歌曲,提高他们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
同时,组织一次亲子音乐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展示学习成果。
鸭子拌嘴音乐特色赏析

2.轻松愉悦的鸭子拌嘴音乐:休闲时刻的舒缓之选
鸭子拌嘴音乐通常采用简单的乐器演奏,如口琴、手风琴、小提琴等,这些乐器能够很好地模拟鸭子的叫 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此外,一些电子乐器如合成器和打击乐器也经常被用于鸭子拌嘴音乐中,为 音乐增添更多的活力和趣味性。
鸭子拌嘴音乐特色赏 析
Appreci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uck Bitter Mouth Music
vivi 2023/10/18
目录 CONTENTS
01 鸭子拌嘴音乐的特点 03 鸭子拌嘴音乐的情感表达
02 鸭子拌嘴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鸭子拌嘴音乐的特 点
02.
鸭子拌嘴音乐介绍
1.乡村鸭子拌嘴:生机盎然的民间音乐之源
鸭子拌嘴音乐是一种源自于民间,以模仿鸭子叫声为主要特点的音乐形式。它通常以一种轻松、 欢快的节奏演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环境。这种音乐在许多文化中都有 出现,尤其在乡村和农业社会中更为常见。
2. 音色模仿:鸭子拌嘴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对鸭子叫声的模仿。这 种音乐通过特定的音调和节奏,让人感受到鸭子的活泼、亲切和自然 的特性。
鸭子拌嘴音乐在许多场合都有应用,如乡村集市、节日庆典、儿童游戏等。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 节奏感,为人们带来欢乐和轻松的氛围。同时,鸭子拌嘴音乐也可以用于自然环境的声音模拟, 如公园、湖泊等地方,为人们带来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节奏欢快,轻松愉悦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鸭子拌嘴》。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鸭子拌嘴》,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情境。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 增进幼儿对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激发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动作的协调。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鸭子拌嘴》,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情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图片(鸭子、水波纹等)。
2. 学具:小鼓、沙锤、小鸭子玩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
(2)邀请幼儿模仿鸭子的叫声和走路姿势,共同模仿鸭子拌嘴的情景。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钢琴伴奏,示范演唱《鸭子拌嘴》。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掌握节奏和音高。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情境。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节奏的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伴奏。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和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1)每组幼儿进行展示,全体幼儿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鸭子拌嘴》的歌词。
2. 黑板右侧:鸭子的图片、节奏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鸭子拌嘴》,并分享学到的有关鸭子的知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歌曲的学习和表现较为积极,但在节奏掌握方面仍有不足。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节奏的训练。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鸭子的生活习性,提高他们对动物的认知。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鸭子拌嘴》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鸭子拌嘴》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鸭子拌嘴》。
通过歌曲学习,让幼儿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轻快的语调演唱歌曲《鸭子拌嘴》,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 学会歌曲中的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3. 培养幼儿对动物生活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掌握,尤其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演唱。
2.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鸭子拌嘴》的演唱,以及通过歌曲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鸭子玩具、钢琴、黑板、卡片。
2. 学具:音乐书、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鸭子玩具,引导幼儿观察鸭子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邀请幼儿模仿鸭子的动作,感受鸭子的活泼可爱。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鸭子拌嘴》,注意指导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分组练习,相互倾听,共同提高。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挑选歌曲中的典型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2)引导幼儿用卡片敲击节奏,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弹奏钢琴,幼儿跟随演唱歌曲。
(2)教师挑选几位幼儿进行单独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创编活动(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鸭子形象。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灵感。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歌曲《鸭子拌嘴》的歌词。
2. 标出歌曲中的节奏难点,用卡片进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歌曲《鸭子拌嘴》,并讲述歌曲中鸭子的生活习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动物的生活,尝试用音乐表现它们的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掌握,尤其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演唱。
幼儿园大班音乐《鸭子拌嘴》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鸭子拌嘴》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鸭子拌嘴》的幽默、欢快的风格,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学会歌曲《鸭子拌嘴》,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3.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动物的关爱和观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鸭子拌嘴》,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表现力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音乐《鸭子拌嘴》歌曲、教案、图片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音乐《鸭子拌嘴》,让幼儿聆听,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主题。
(2)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的动物角色。
2.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鸭子拌嘴》,注意指导幼儿把握歌曲的节奏和表现力。
(2)教师分句教唱,让幼儿逐句学会歌曲。
(3)教师与幼儿一起合唱,加强合作意识。
3.歌曲表现(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的故事情节,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表现歌曲中的故事情节。
(3)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发挥,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角色。
4.活动延伸(1)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对歌曲《鸭子拌嘴》的感受,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快乐。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鸭子走路”、“鸭子唱歌”等。
(3)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2)教师鼓励幼儿继续努力,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歌曲《鸭子拌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歌曲学习和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把握歌曲的节奏和表现力,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但在教学活动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1.导入(1)教师播放音乐《鸭子拌嘴》,让幼儿聆听,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主题。
(2)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的动物角色。
2.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鸭子拌嘴》,注意指导幼儿把握歌曲的节奏和表现力。
《鸭子拌嘴》PPT

第一段 出场 第二段 对话 第三段 拌嘴 第四段 回家
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乐器可以模仿鸭子拌嘴呢?
双响筒
响板
三角铁
今天,我们欣赏了民间打击乐器合奏《鸭子拌嘴》, 学习了打击乐器表 现出的不同音乐形象,希望同学们以后在欣赏音乐时,用手中的乐器走进 生活,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
听了有什么感觉,或者是能产生怎么样的音乐形象呢? 觉得闹哄哄的,太多的小鸭子,有的扑翅膀,有的走路有的玩耍。
再次欣赏,乐曲分为几段?每一段你可以为它编个故事吗?
歌曲分为四段。 《鸭子拌嘴》的故事 1天蒙蒙亮,鸭棚门打开,一只小花鸭急忙窜出门,“嘎嘎嘎”地欢叫 起来。鸭妈妈紧跟在后,拉开那又粗又低的嗓门和小花鸭对唱着。它 们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地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
4.天色渐渐晚了,该回家了,鸭子纷纷跳上河岸,抖落羽毛上的水 珠,你追我赶地往回走,那“嘎嘎嘎” 的拌嘴声不绝于耳,移动着 的鸭群在斜阳余辉下渐渐远去。
你听的出它的乐器嘛?
云锣
木鱼
大锣
小锣
小镲
大镲
水镲
鼓
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乐器代表着小鸭子? 什么乐器代表着鸭妈妈?
再次欣赏,你听的出来这四段乐句,分别用的什么乐器吗?
2.鸭群挤满了场地,赶鸭的爷爷一声哨响,它们兴冲冲地上路了。 “嘎嘎嘎”的拌嘴声,“噗噗噗” 的脚板扑地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
3.鸭群来到了河边,它们争先恐后地跃身入水,尽情嬉戏。有的如 箭离弓,飞快地向 前游去;有的钻入水底,寻觅吃的有的伸长脖子 左顾右盼,悠闲自得。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伴随着鸭子互相逗趣。
鸭子拌嘴
-.
今天我们的主角是谁呢?
一群可爱的小鸭子,看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来了,我们去听听看,他们 在干什么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含反思教案:《鸭子拌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章节为《动物的音乐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歌曲《鸭子拌嘴》,通过歌曲学唱,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
2.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3. 通过歌曲学习,让幼儿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鸭子拌嘴》,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
难点:咬字清楚,声音饱满,能够参与到歌曲的扮演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幼儿音乐教材、小鸭子头饰、打击乐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鸭子》的手势舞,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小鸭子。
2. 歌曲学唱(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鸭子拌嘴》,让幼儿边听边感受歌曲的节奏。
(2)教师教唱歌曲,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引导幼儿学会歌曲。
(3)分组学唱,让幼儿在小组内共同练习,提高集体合作意识。
3. 角色扮演(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分配,每个幼儿扮演一只小鸭子。
(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幼儿在扮演过程中,充分展现小鸭子的形象。
4. 打击乐器伴奏(5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打击乐器,让幼儿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打击乐器伴奏的练习,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5. 课堂展示(3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课堂展示,让幼儿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所学内容。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鸭子拌嘴》节奏: X X X歌词:鸭子拌嘴,呀呀呀,一共两个,好好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教唱歌曲《鸭子拌嘴》。
2. 答案:幼儿能够在家人的面前完整地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正确地唱出歌曲《鸭子拌嘴》。
二年级作文鸭子拌嘴

二年级作文鸭子拌嘴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来到了奶奶家的小院子。
“嘎嘎嘎!”一阵吵闹的鸭叫声传来。
我好奇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两只鸭子在拌嘴呢!
一只鸭子胖乎乎的,身上的羽毛油光发亮,我叫它“小胖”。
另一只鸭子稍微瘦一点,但是特别灵活,就叫它“机灵鬼”。
“小胖”迈着大步,嘴里不停地叫着:“嘎嘎,这是我的地盘!”
“机灵鬼”可不服气,扇着翅膀回应:“嘎嘎嘎,凭啥是你的地盘?”
“小胖”生气地伸长了脖子:“哼,我先来的,就是我的!”
“机灵鬼”也不示弱,冲上去就啄了“小胖”一下:“你不讲理!”
“小胖”被啄疼了,火冒三丈,扑上去就要和“机灵鬼”打架。
“哎呀,别打啦!”我在一旁着急地喊。
它们哪听得进去呀,打得不可开交。
“小胖”用它那胖胖的身体去撞“机灵鬼”,“机灵鬼”则左躲右闪,趁机反击。
奶奶听到声音走了过来,笑着说:“这两个小家伙,又在闹别扭啦!”
我着急地问奶奶:“奶奶,它们为啥要打架呀?”
奶奶说:“可能是为了争吃东西,也可能是在争谁更厉害呢!”
就在这时,“机灵鬼”好像累了,它停了下来,喘着粗气。
“小胖”一看,得意地叫着:“嘎嘎,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机灵鬼”白了它一眼,转身去喝水了。
我看着它们,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两只鸭子可真有趣!”
这就是鸭子拌嘴的故事,虽然它们吵吵闹闹,但是也给院子里带来了不少欢乐。
难道不是吗?就像我们小朋友,有时候也会闹别扭,但是很快又会和好,一起玩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鸭子拌嘴》回旋曲
安志顺原曲
李妲娜编教案
教学目的:
1.训练节奏感
2.训练听力
3.视谱(图型谱、节奏谱)的入门准备
4.器乐合奏的训练
5.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爱好
6.即兴创作能力训练
教材分析:
这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
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
我们将第一段音乐编成一段简化的节奏谱,让学生通过亲自敲打,更深体验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具准备:
图型谱、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钹等)、录音机、音带
教学建议:
——出示几个符号,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有一群小鸟、猫、一群蜜蜂、狗)——讨论,并赏试用嗓音模仿。
体验符号怎样“记录”声音。
了解符号和声音关系。
——我们要听一个关于鸭子的音乐,曲名叫《鸭子拌嘴》。
——听两段音乐,它们在描绘鸭子在干什么?(与曲名相关的:吵嘴、走路)。
——选择符号标示。
——把符号转换成动作,挂图型谱,看谱听音乐做一遍。
(根据实际,可在座位上,亦可下座位做),问有几次吵嘴?
——看第一段(走路),有个符号☉,问音乐中听到是什么乐器奏的,在动作中加口念“哐”(全曲均照此做)。
——用听说法学节奏填词。
——每行先学一个声部,基本掌握再学第二、三个声部,并交换声部练习。
——挂节奏谱,用声势替换词,第一声部拍手,第二声部拍腿或跺脚。
——换打击乐器,分四个声部:钹、双响筒、鼓和三角铁。
——节奏谱共六行(每行四小节),除第五、六两行外,均有反复。
一行行练习,基本掌握后,交换声部,最好每人每声部都能练到。
——听音乐,看图型谱,找出所奏的节奏谱是那一段音乐(第一段)。
——选八位学生,每人一付小钹,分四组设计四段即兴(长短不限):出门、嘻戏、吵嘴、回家。
——前面学习的节奏谱作主部A。
四个即兴段作插部。
曲式结构为:
A B A C A D A G A
——静听全曲。
介绍作品、作者。
也可讨论用了什么乐器。
教学分析:
a 该课例给6一7岁儿童时,主要用律动训练听力,节奏谱和节奏填词均使用听说(奏)法。
小学中年级可看谱练习。
b 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学生能亲自参与。
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兴趣、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基础。
c 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如第二行)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
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