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压

合集下载

人体穴位按摩法

人体穴位按摩法

人体穴位按摩法1、按摩穴位治感冒19、摩腹养生补泻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20、按压合谷助排便3、眼部按摩美容21、揉摩耳廓益健康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22、夹鼻梁治牙痛5、按摩使头脑清晰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6、头面部按摩7、瘦脸十大穴位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8、健鼻养生巧防病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9、過敏性鼻炎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 10、按摩减肥28、按摩治尿不净11、按摩催眠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13、贫血31、治疗脚部淤血14、消除腿部浮肿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17、减轻小腿浮肿35、保健八段锦。

18、点穴减肥1、按摩穴位治感冒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

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

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1)轻闭双目,用中指按住上眼皮向上轻提,做5次;2)用中指将下眼窝(承)向下轻按5次。

做完上述动作后再用左右手的中指,从左右外眼角向太阳穴推按,至太阳穴后再向耳边按去,反复做3-5次;3)闭上双眼,用中指肚按在眼球上,轻轻按10分钟即可。

这时你会感到眼睛的疲劳立刻消除,此法对眼睛也有一定保健作用。

3、眼部按摩美容面部皮肤都是有一定纹理的,正确的按摩手法则可促进肌肤对精油/眼霜的吸收,从而预防和减少皱纹。

首先在眼睛四周点上薄薄的一层精油,然后按内眼角、上眼皮、眼尾、内眼角的顺序轻轻按摩,直至肌肤完全吸收。

穴位急救小常识

穴位急救小常识

穴位急救小常识穴位急救小常识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按压特定的穴位来缓解疼痛、止血、解除痉挛等急救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穴位急救小常识,供参考: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按压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眼部疼痛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太阳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2. 鼻根穴:鼻根穴位于鼻子两侧的凹陷处,按压鼻根穴可以缓解鼻塞、流鼻血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鼻根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3.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骨与胸椎第一椎骨之间的凹陷处,按压大椎穴可以缓解头痛、颈椎病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大椎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4. 太乙穴:太乙穴位于手臂外侧,肘关节外侧突起的凹陷处,按压太乙穴可以缓解胃痛、胸闷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太乙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5.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手臂内侧,肘关节内侧突起的凹陷处,按压曲池穴可以缓解呕吐、反酸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曲池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6.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头上方的凹陷处,按压三阴交穴可以缓解痛经、失眠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三阴交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7.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按压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口干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合谷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8.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后侧,耳垂下方的凹陷处,按压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病、头痛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风池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穴位急救小常识,按压穴位时要注意用力适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穴 位 按 摩 步 骤

穴 位 按 摩 步 骤

穴位按摩步骤
一、头部
1.按摩面部
2.搓耳
二、腹部
以肚脐眼为中心,顺时针揉(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反之)
也可以由上而下推,下至盆骨处。

三、背部
1.京门穴:最后一肋骨末端(用大拇指单侧按压)
2.肾俞穴:腰椎旁3横指,肚脐眼正后方(用棰敲打)
3.胰俞穴:肩胛骨下2指、脊椎骨4指(拔火罐)
4.肺俞穴:
四、腿部:
1.大腿外侧胰岛反射区:双手半握拳、击打,从环跳至膝关节(大腿外侧)
2.足三里:外膝眼下3横指(用棰敲打)
3.地机穴:小腿变成90度,皱折下4横指(大拇指按压双侧)
4.三阴交:内踝骨上4横指(大拇指按压双侧)
5.太溪穴:内踝骨凹陷处(大拇指按压双侧)
五、脚部:
1.脚底胰岛反射区
2.脚底植物神经丛
3.涌泉
4.垂体反射区:大脚趾甲后部(大拇指按压双侧)。

头部按摩教程

头部按摩教程

头部按摩教程
1. 手指按压头部穴位
- 使用双手的指腹,以适当的力量按压头部穴位。

可选择以下几个穴位按摩:
-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的凹陷处,用食指和中指指腹交替按压。

- 太阳穴:位于眉骨与发际交界处,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摩。

- 印堂穴:位于两眉间的凹陷处,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

- 额部穴位:用整个手掌以适当的力度从前额向后脑勺方向按摩。

注意:按压时要轻柔而有力,每个穴位按压约5-10秒钟。

2. 按摩头皮
- 双手交叉搭在头部,用指腹以适度的力量轻轻按摩头皮,从额头线开始,逐渐向后脑勺方向移动,再返回到额头线。

按摩要有节奏、有力度,增加血液循环,舒缓紧张情绪。

3. 手指梳理发丝
- 这是一种轻松的头部按摩方法,用指腹在头皮上轻轻梳理发丝,同时以揉捏头皮的方式按摩头部。

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头发和头皮。

4. 耳廓按摩
- 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廓轻轻按摩,从耳朵的上部开始,逐渐向下轻轻拉动耳廓,然后返回到原位。

这种按摩可以促进耳廓周围的血液循环,舒缓头部压力。

5. 脖子和颈部按摩
- 双手交叉后搭在脖子后方,用掌心和手指轻轻向上按摩颈侧,一直按摩到头部的发际线。

可以结合旋转头部的动作,增加按摩效果。

6. 深呼吸舒缓放松
- 在按摩结束后,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让身心放松,享受
按摩带来的舒适感。

注意:以上头部按摩技巧仅供参考,按摩时要根据自身的感受适度调整力度。

如存在头部疼痛或不适,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教你点压六大急救穴位

教你点压六大急救穴位

教你点压六大急救穴位*导读:如果身边有人突发急病发作,此时手边没有急救的药物,而送到医院又来不及。

在这焦急万分的时刻,许多人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情况的恶化。

但如果你懂得一些点压一些急救穴位,那么或许能解燃眉之急!*教你点压六大急救穴位:*一、点压合谷穴:治晕厥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

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

持续按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二、点压足后跟:止鼻衄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三、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

方法为: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

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

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

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

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

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五、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胸部压迫感和窒息感。

此时,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

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六、点压劳宫穴:治疗血压骤升症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

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

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

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小编提醒:以上各种穴位的准确定位以及点穴方法,请广大朋友务必请教专科医生,切勿自行盲目操作,以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穴位自我按摩

穴位自我按摩

穴位精确取穴风池穴该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百会穴该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攒竹穴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神庭穴该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人迎穴颈部,喉结旁,当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大椎穴正坐或俯卧,伸左手由肩上反握对侧颈部,虎口向下,四指扶右侧颈部,指尖向前,大拇指腹所在的位置。

太冲穴该穴位于人体脚背部第一、二趾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极泉穴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健的桡侧凹陷处。

内关穴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即是。

天池穴在腋下三寸,乳头1寸处。

上脘穴该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膻中穴 该穴位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足三里正坐,屈膝90度,手心对髌骨,手指朝下,无名指指端处即是。

太渊穴以一手手掌轻握另一手手背,弯曲大拇指,大拇指指腹及指甲垂直按就是。

【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博动处】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心处。

少府穴正坐、伸手屈肘向上约45°,拇指以外,其余四指屈向掌中,当小指和无名指指尖中间与感情线交会处。

少冲穴手平伸,掌心向下,用另一只手轻握小指,弯曲大拇指,指尖到达的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处即是。

养老穴掌心向下,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按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得骨缝中即是。

大陵穴正坐、伸手掌心向上,轻握拳,用另一只手握手腕处,四指在外,弯曲大拇指,以指尖【或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即是。

劳宫穴手平伸,微曲约45°,掌心向上,轻握拳,屈向掌心,中指所对应的掌心的位置即是。

中冲穴位于人体的中指末节端中央。

中渚穴小指和无名指指根间下2CM手背凹陷处或当无名指掌指关节的后方,第四、五掌骨间的凹陷处。

按压穴位一般多长时间即可

按压穴位一般多长时间即可

按压穴位一般多长时间即可文章目录*一、按压穴位一般多长时间即可*二、按摩穴位要注意什么问题*三、哪些穴位需要多按摩按压穴位一般多长时间即可1、按压穴位一般多长时间即可按摩是中医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对人体穴位施以按、揉、摩、点等各种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般在家自我按摩一个穴位按5到10分钟左右比较好,时间长可能有泄气的可能。

2、什么时候按摩穴位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旺,通行气血。

子时(23点至凌晨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有利于养血。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

3、按摩穴位的好处人体穴位很多,每个穴位都具有不同的功能,经常做穴位按摩,不仅能够调节我们身体的健康,更能够使我们放松心情,缓解疲劳。

例如委中穴主治腰脊强痛,活动受限,髋关节屈伸不利,腰膝挛痛,下肢痿痹,遗尿,小便难解等。

常见于西医的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骶髂关节综合征、尿潴留、尿失禁等。

列缺穴主治项强,偏正头痛,口眼歪斜,口噤不开,面肌抽痛,牙痛,咽喉肿痛等。

常见于西医的感冒、神经性头痛、鼻炎、咽喉炎、三叉神经痛、落枕、牙关紧闭等。

按摩穴位要注意什么问题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横纹头呈现凹陷处即是 穴。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可祛风解表,调理肠胃, 疏利关节,能调理脏腑功能,泻火去热,是治疗 上肢偏瘫的主要穴位。
命门
• 动作要领:两手相互搓热,两手依次在命门穴上
下来回搓热,可做2~3分钟。 • 动作要领:两手相互搓热,两手依次在命门穴上 下来回搓热,可做2~3分钟。 •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有培补肾阳、通利腰脊的 功能,能壮肾补虚,温补脾阳。可治疗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
16次,再换手叩16次。 •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 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穴位。 •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清热泻火,开窍醒神,能 除心烦,治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以及精神 方面的疾病
睛明
• 动作要领: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时食
足三里
• 动作要领:双手握拳,以曲骨处敲打穴位。或者
以拇指肚按揉穴位,须用力,以感麻胀为度。按 揉、敲打5分钟以上为好。
取穴方法:屈膝成90°,由外膝眼往下量四横指 距胫骨外一横指处。 •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可调理脾胃,调补气血, 疏通经络,扶正培元,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穴 位。常按此穴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改善 心脏功能、调节心律,提高防御疾病的能力。

• • •
穴位按压疗法
授课人马巧珍
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 《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 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 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 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 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 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
按压穴位祛病保健法是根据中医 针灸学发展而来的,现在在日本, 按压穴位疗法得到了广泛推广和 应用,其原原在于按压穴位能疏 通经络,调和阴阳,增强人体免 疫力。
降血脂
章門穴、滑肉門穴、大橫穴、足三里穴、豐隆 穴、三陰交穴、公孫穴、太衝穴。
颈椎病
• 自我点穴疗法所用穴位有三:①风池。后
发际直上一寸,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 ②肩井。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③腕骨。手背内侧,豌豆骨前凹陷中。以 上穴位按压时均可产生酸胀感。
以拇指或食指尖端作为手法指,先 以腕骨穴开始,依次再点肩井、风 池穴、先由轻渐重地按压3~5分钟, 再在穴位上行顺时针揉3~5分钟, 每日早晚各点一次,每次l0分钟即可。
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痛的病理机 制是颈项部之经络痹阻,气血运 行不畅。该病发病之初往往有外 感风寒或睡眠落枕等诱因。点穴 疗法,具有祛风、通络、舒筋、 止痛的疗效。不妨一试。
合谷
• 动作要领:一手拇指张开,虎口拉开,另一手拇
指按压穴位进行揉按,两手交换按压1~2分钟。
取穴方法: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 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前弯曲, 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即是穴位。 •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具有通经镇痛、解表清热、 开窍醒神、熄风之功效。主治头面五官疾病,治 牙痛有特效。
指点按两眉间的印堂穴,可谓“一手点三穴”。 点掐时闭气不息,点至自觉气满时为止。点时一 松一紧,点压1~2分钟。
取穴方法:正坐闭目,目内眦角上方1分处。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疏风清热、通络明目。可 治疗眼疾、神经性头痛,也可治打嗝。
曲池
• 动作要领: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两手
交换按摩1~2分钟。
太冲
• 动作要领:用手大拇指按揉两太冲穴3~5分钟。
取穴方法:由第一二趾间缝向足背上推,至二骨 联合前缘凹陷中即是穴。 •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可清肝泻火,舒肝解郁, 调经和血,疏肝理气,是治疗肝病的特效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