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及字词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鲁僖公三十年)晋国国王、秦国国王围攻郑国,(理由是)因为他对晋国无理,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河南岸。

佚狐对郑国国王说:“国家危险啊,如果派烛武拜见秦国国王,敌军必然退兵。

”(郑国国王)按照他的话做。

(烛武)推辞道:“我在壮年的时候,就非常不如别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做事了啊!”(郑国)国王说:“我不能早点用您,如今紧急的时候才求您,是我的过错啊。

但是郑国灭亡,(对)您也不利啊。

”(烛武)答应了他。

夜晚用绳子吊下烛武出城。

(烛武)拜见秦王说道:“秦、晋围郑,郑国当然知道(自己)要灭亡啦。

如果灭郑国有利于您,那就辛苦您的部下(也值得)了。

越过(晋)国来(占有)边远(的郑国),您知道那样很难吗,值得陪邻国来灭郑吗?邻国实力的加强,(就是)您的实力的削弱啊。

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郑国让我们尽东路上的主人,往来的使者,困乏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

而且您曾经赐予晋国(粮食),(晋国)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这是您知道的啊。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翻译总结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翻译总结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翻译总结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一、字词释义:属,通“嘱”,劝酒缪,通“缭”,盘绕凭,乘“籍”,通“藉”,狼藉美人古义:思慕的人,美好的理想,古代指君主今义:美貌的人凌古义:越过今义:欺辱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儿子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西望夏口:眺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月缺其声呜呜然:形容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依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乌鹊南飞南,名词做状语,向南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动用,打渔,砍柴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以…为侣;以…为扣舷而歌之:扣舷,敲着船舷边.击空明兮溯流光:击,划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流光,月光浮动.渺渺兮予怀:予怀,我的心;渺渺,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伴奏.如怨如慕:怨,哀怨;慕,思慕.不绝如缕:不绝,不断;缕,细丝.愀燃:忧郁凄伧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坐立.危,端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于,被.非…乎,表否定疑问。

旌旗蔽空:蔽,遮蔽.酾酒临江:酾酒,斟酒;临,面对.横槊赋诗:横,横执;槊,长矛;赋,吟.(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露水。

横,充满,充溢,这里指笼罩。

)渔樵于江渚之上:渚,江边.寄蜉蝣于天地:寄,寄托;须臾:片刻挟:偕同抱明月而长终:抱,同;长终,永世长存.骤得:多有所得,马上实现.骤,多次,屡次。

托遗响于悲风:托,寄托;遗响,余音,指萧声.逝者如斯:逝,往,流逝;斯,此,指水.盈虚者如彼:盈,月圆;虚,月缺;彼,那样.盖将自其变化者而观之:盖,表议论开始,发语词;自,从。

.曾不能以一瞬:曾不,连…都不;一瞬,一眨眼.且夫:至于,表另起。

物各有主:主,主宰.苟非:假如不是耳得之而为声:得之,听到.为,成为.目遇之而成色:遇之,看到的;色,美景.子之所共食:引申为享受.狼籍:凌乱.枕藉:枕着,靠着.臣以险衅:灾难祸患。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经典)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经典)
.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 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 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 微:假如没有
.
8.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秦王一定很高兴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 太子。必:一定;说:同“悦”,喜欢, 高兴。
.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 2.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希望您再 想想(考虑)别的办法吧!
.
▪ 3. 顾计不知所出耳(正常语序为:顾不知 计所出耳)(顾:只,仅仅):只是不知 道报仇的计策该从哪里出罢了!
▪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见:被;陵: 欺侮,凌辱):既然这样,那么将军的仇 就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 了。
▪ 2. 敢以烦执事:【敢:岂敢(怎敢);执事: 敬称,您】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 3. 越国以鄙远:(鄙:把……当做边邑; 远:边远的国家)越过别的国家把边远的 地方当做边邑。
.
▪ 4.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 变薄弱)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 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给予;赐,
恩惠,好处)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 6.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
公)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早上 (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 8.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第一个 “封”:使……成为疆界;肆:扩张;第 二个“封”: 疆界)(晋国)已经在东边 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 边境。
.
▪ 9.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夫人: 这个人)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就不会到这 个地位(或有今天)。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课本必修1文言文翻译(需背的)①《劝学》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曲度就合乎圆规。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就直了,金属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抬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水,但是(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崇高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头脑里具备了。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功绩在于不停止前进。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②《师说》古时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并非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便终究不会解决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①《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涛不起。

举起羽觞向同伴敬酒,吟诵歌颂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飞舞,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羽化。

于是饮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际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音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抽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久,丝丝缕缕围绕不绝。

能使埋伏在深潭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何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盛,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起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微小。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敬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期望与神仙作伴漫游长空,与一同久长存在。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时不产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敬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当具有的,即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高一必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高一必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高一必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大得将急驰的行船都阻挡了?2.芣苢佚名〔先秦〕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3.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翻译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翻译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翻译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文言翻译复习《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学习小的知识却丢掉大的问题,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所以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在学问和技能上各有专门的研究,如此而已。

8、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他)喜欢古文,六艺经传全都学习过,能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束缚,向我请教学习。

9、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称赞他能够发扬古人从师求学的精神,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赤壁赋》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牛两座星宿间徘徊。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自由飘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如同在宇宙中驾风遨游,却不知道船要飘向哪里;多么缥缈恍惚啊,(我们)好像要飞离尘世,变成独立长空的神仙。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其声)能使深渊中的蛟龙舞动,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子觉得很伤感,整理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声音)为什么这样悲凉呢?”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何况我与您在江水里打鱼,在沙洲上砍柴,以鱼虾作伙伴,以麋鹿为朋友。

驾着一叶小船,端着酒杯相互劝慰。

把我们短暂如蜉蝣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因为我们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

感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永恒。

偕同神仙去遨游,和明月一起永世长存。

明知这一切想法不可能轻易实现,只好把自己的慨叹通过箫声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它并没有消逝;月亮时圆时缺,其实它本身终究没有增加或减少。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假若从它的变化的方面来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竟然连一瞬间(都没有停止变化)。

9、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再说在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主宰,如果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要取用。

《始得西山宴游记》1、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自从我成为有罪之人,居住在这个州,常常忧惧不安。

2、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我在闲暇的时候,就缓慢地行走,随心所欲地游赏。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认为大凡这个州有点不同常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从这以后我才知道这座山独特卓立,与小土堆不同。

5、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我的神思)渺远绵长与天地之气合一,却不知道它的边际;(我的情怀)辽阔广大与大自然同游,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6、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举起酒杯斟得满满的喝掉,摇摇晃晃地就要醉倒,不知道太阳已经落山。

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这以后我才知道先前根本没有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是从游西山开始的。

<劝学>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得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

木材本是笔直而符合墨线要求的,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把它晒干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做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冥思苦想,却不如学习片刻有收获;我曾经提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

登上高处招手,胳臂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顺着风向呼唤,声音并未加强,可是听的人却很清楚。

凭借车马的人,并非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凭借船桨的人,并非都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先天资质与一般人并没有差异,(可是聪明能干),(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

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生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品质。

所以不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水流,不能成为江海。

骏马跳一下,未必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上十天,也能走得很遥远,它的成功是因为不停地前进。

雕刻一下就丢下,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属石块也能刻成艺术品。

蚯蚓并无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地面的尘土,向下饮地底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大螯,如果不依靠蛇和黄鳝的洞穴竟然无处可以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的缘故。

<师说>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智。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

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赤壁赋>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划着船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月出》诗,吟唱“窈窕”篇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停留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飘荡,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江水广阔浩瀚,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然恍惚,我们像遗弃尘世,超然独立,飞升成为神仙。

这时,喝着酒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依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怨恨,象思慕,象抽泣,象倾诉。

余音婉转悠长,象细丝延绵不断。

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哭泣。

我听后觉得忧愁凄楚,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正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畅饮,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世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希望偕同神仙飞升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轻易实现的,只好把感慨通过洞箫的余响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实际未曾消逝;月亮时圆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