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效法自然 效法自然

合集下载

老子的养生之道

老子的养生之道

老子的养生之道老子的养生学博大精深,又至简至易,主张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是一种既养形又养神的完美的养生理论。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的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用!老子养生之道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这就是说,灾祸莫过于不知足,罪过莫过于贪欲太大,身体的大祸恐怕就要临头了。

现代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即将一只装有兔子的笼子放在一个装有猛虎的笼子旁边,让这兔子成天看着老虎而惶惶不可终日,对任何“美味”也不爱吃,也睡不好,结果不多久这兔子就萎靡不振,缩成一团,消瘦无力。

作为对照研究,另一只兔子则被放养在自然的环境里,结果十分健壮。

从这个实验即可看出,精神、情绪对于人的健康长寿是多么的重要。

一、强调守中老子说“多言致穷,不如守中”,意即言多必行不通,还不如保持适中。

他还说“飘风不终期,骤雨不终日”,意即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个整天,所以还是守中好,“守中”才能长久,才能长寿,狂风暴雨式的生命总是短暂的。

老子认为,应该“去甚,去奢,去泰”,意即应该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和过分的东西。

他要求做到“方而不剖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即要做到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边而不至于把人划伤,正直而不至于无所顾忌,明亮而没有刺眼的光芒。

这就是说,我们养生的时候做任何事都不要过,这样生命才不受过多的损失。

老子的养生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历代养生家所继承、发展。

如中国南朝大养生家陶弘景(公元456年~公元536年)就说过:“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儒家董仲舒也说:“能以中和养身者,其寿极命。

”二、静以养生老子在《道德经》中细微、深刻地描述了人做“入静”时的体会和感觉。

有人说,老子可能是由于“入静”时深得其中奥妙,才提出了这一哲学观点,并认为养生的道理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

顺应自然的养生保健之道

顺应自然的养生保健之道

顺应自然的养生保健之道养生保健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而顺应自然则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养生保健之道。

顺应自然,是指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健康,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将从顺应自然的角度,探讨养生保健之道。

一、顺应四季变化四季变化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因此,人们应该顺应四季变化,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愉悦;夏季是炎热的季节,人们应该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避免中暑;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应该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冬季是寒冷的季节,人们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二、顺应昼夜节律昼夜节律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它影响着人们的睡眠和觉醒。

因此,人们应该顺应昼夜节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睡眠是人体恢复和调节的重要过程,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机能。

同时,人们也应该避免过度熬夜,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三、顺应身体变化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养生保健。

例如,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因此应该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身体机能较为旺盛,但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四、保持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应该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和压力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他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态。

同时,人们也应该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之一。

人们应该注重饮食健康,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蛋白质等。

同时,也应该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等不健康的食物。

此外,饮食应该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六、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医学“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

中医学“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

中医学“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中医养生学认为,衰老是长期的阴阳失调、脏腑精气虚衰以及痰瘀毒侵害的结果。

善于养生者,为防止衰老,健康生存,尽享天年,应当掌握顺应自然、形神共养、保精护肾、调养脾胃的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健身延年之目的。

一、“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原则。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同时也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理上形成了与天地自然变化几近同步的节律性以适应外界变化,并作出自我调适的能力,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因此,人若不能顺应自然,各种生理活动的节律长期紊乱,全身功能处于失调状态,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外邪能力减弱,则易患外感疾病。

二、中医学倡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动静和宜,衣着适当,调和饮食,以适应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外界环境的变化,均是顺应自然养生的体现。

三、外界环境除了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故人不仅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又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四、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
的重要性。

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

因此,人必须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才能健康长寿。

《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

自然养生的五大法则与建议

自然养生的五大法则与建议

自然养生的五大法则与建议人们在追求健康的方式中越来越倾向于自然养生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通过自然的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自然养生的原则,本文将介绍自然养生的五大法则与建议。

一、食物崇尚自然自然养生的首要原则是崇尚自然,特别是在饮食方面。

我们应该选择天然、有机的食材,避免食用过多的加工食品和化学添加剂。

新鲜的蔬果、有机的谷物、高质量的蛋白质和健康的油脂应该成为我们日常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

此外,合理控制食量、多样化食物种类、避免暴饮暴食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则。

二、合理运动强身运动是自然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强身健体。

这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锻炼等多种形式。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柔韧性以及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然而,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来选择和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三、注重情绪调节情绪的平衡对于自然养生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消极的情绪。

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瑜伽和享受大自然等方式来放松身心,调整情绪。

此外,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环境和人际关系带来的负面效应,选择积极健康的社交圈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合理安排作息自然养生的另一个重要法则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和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

我们应该遵循人体的生物钟,尽量在晚上早些时间休息,保证每晚7-8小时的充足睡眠。

此外,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还包括适当的工作休息和放松时间,以便身心得到充分的恢复和调节。

五、与大自然亲近自然养生的最后一个原则是与大自然亲近。

大自然的力量和能量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和调整身体的平衡。

花园种植、郊游远足、参观自然景区和户外运动等活动都可以帮助我们与大自然建立联系。

在大自然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接触阳光和观赏美丽的风景都可以带来极大的放松和内心的平静。

道家养生对联

道家养生对联

道家养生对联在习武、修道之余,先生精研传统道家养生、中医理论以及脊柱学等,并把这些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一整套最科学的养生方法。

那么你知道道家养生对联有哪些吗?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养生对联,希望你喜欢!道家养生对联及解析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相传当年清帝回沈祭祖时,乾隆带着纪晓岚一行来到沈阳太清宫参拜。

首先来到主殿前就看到了这副楹联,乾隆帝左看右看就是不认识,于是就让随行的大臣纪晓岚来念一下,纪晓岚看后回答说:“微臣不认得。

”乾隆帝说:“你纪晓岚四库全书都编出来了,怎么会不认得呢!”纪晓岚回答说:“微臣真的不认识,我去请教一下老道。

”于是纪晓岚就去请来了郭守真的大徒弟,大徒弟回乾隆皇说:“这是道家合并的字,是道家炼丹的密绝,已经传了二千多年了。

”接着就念道:“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乾隆帝听后点头说:“深矣,深矣!”这副对联提示人们如何去理解汉字的构成,一是汉字由基因密码构成,二是一个汉字就是一句话或一个完成意识的缩写。

无独有偶,在古都西安市西郊的陕西省周至县境,有处名胜古迹名叫“楼观台”。

相传是两千多年前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方的“说经台”。

在楼观台的“老子祠”内两侧,有几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老子的《道德经》。

其中有两座碑的侧边,各刻了一条七字楹联。

这副对联上面的字,字形古怪,众莫能认。

上联右上角还刻着“太上老君作”五字。

此联亦即是与沈阳太清宫的这副对联如出一辙。

这些字怎么读?意义又如何?见者无不甚感兴趣。

原来这是一副宣扬道家养生修炼要旨和方法的对联。

现在看来,也有一定的医学科学道理,值得翻译出来作为艺术和保健知识鉴赏(按字位顺序编号分解):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 上联一、身寳:由“身”、“宝”二字构成(宝字是繁体字)读作“玉”,同“玉”同义,是一种宝石。

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人们要健康长寿,必须爱惜人身固有的这三件宝;劝人不要分外贪求,免伤精、气、神,或叫守身如玉。

中医养生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

中医养生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

中医养生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中医养生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以促进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之道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个体的整体平衡和自愈能力。

本文将从顺应自然的角度来探讨中医养生的方法和原则。

一、顺应四时变化,调整饮食习惯中医养生强调根据四时变化来调整饮食习惯。

春季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人们应多食用新鲜蔬果,如苦瓜、生菜等,以帮助清热去火。

夏季炎热,应适当增加清凉水果的摄入,如西瓜、黄瓜等。

秋季进入收获季节,应多吃收获的食物,如苹果、扁豆等,有助于补充体力和营养。

冬季寒冷,应多摄入温热的食物,如姜、红枣等,以加强体内的阳气。

二、顺应自身特点,调整生活方式中医养生强调因人而异,针对个体特点来调整生活方式。

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如寒热虚实等。

人们应根据自身的体质来调整生活方式。

例如,体虚的人应注意保暖,适於进食温热的食物;体热的人则应多饮水,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也是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三、顺应自然节律,调整运动方式中医养生注重根据自然节律来调整运动方式。

根据五行学说,不同的时间段适合进行不同的运动,如晨练适宜用来调理肝脏,午间适宜用来调理心脏等。

此外,中医强调运动要适度,不可过度运动或懒散无为。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四、顺应自然疗法,草药疗法的运用中医养生运用自然疗法,如草药疗法,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中草药具有天然草本植物的特点,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效应。

根据中医理论,草药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增进气血循环,滋养身体。

例如,枸杞子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人参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

通过合理使用草药,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总之,中医养生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

通过顺应四时变化,调整饮食习惯;顺应自身特点,调整生活方式;顺应自然节律,调整运动方式;以及顺应自然疗法,运用草药疗法等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中医养生的自然疗法

中医养生的自然疗法

中医养生的自然疗法中医养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成为了人们改善健康、促进身心平衡的重要方式。

中医养生注重调整身体的自然机能,通过自然疗法实现身体的健康平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养生自然疗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中医草药疗法中医草药疗法以天然草本植物为基础,通过草药的药性来调理身体。

草药的使用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中医师就开始运用各种草药治疗疾病。

草药可以通过煮汤、泡水等方式服用。

比如生姜、蒲公英、当归等,都是常见的中药材。

草药疗法具有疗效温和、安全、副作用少的特点,因此备受推崇。

二、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调理经络,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推拿疗法在中医中有着重要地位,可以通过激活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方式促进身体健康。

常见的推拿疗法有指压、推拿、拔罐等,可以针对不同病痛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三、中医食疗法中医食疗是一种通过运用食材的药物性质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中医食疗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药膳的搭配,以达到调理身体、保持健康的目的。

比如,根据中医理论,吃一些具有益气补血作用的食物,如枸杞、红枣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同时,中医食疗还注重根据个体的体质和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食谱,以实现针对性的调理。

四、中医气功疗法中医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理身心的一种疗法。

中医气功主要包括太极拳、气功养生功法等。

太极拳是一种通过缓慢的、流畅的动作来调理身体的健身方式,它以柔和的动作和深呼吸为特点,可以调整身体的能量循环,提高免疫力。

气功养生功法则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调理身体各个部位的气血运行,达到养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的自然疗法涵盖了草药疗法、推拿疗法、食疗法和气功疗法等多个方面。

这些自然的疗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式,能够减轻疾病的症状,提升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心的平衡。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应当重视中医养生的自然疗法,积极运用这些方法,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自然为本 道家独特“四大养生法”

自然为本 道家独特“四大养生法”

自然为本道家独特“四大养生法”*导读:道教以自然天道观为本,着眼于人,追求生命长久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并形成了道教独特的道教以自然天道观为本,着眼于人,追求生命长久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并形成了道教独特的四大养生法。

一顺乎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自然为本道教独特四大养生法返朴归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

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二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三以气养生《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

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食母就是食气。

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1.老子的精气之说老子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

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

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

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人类健康贡献巨大。

2.老子的经络之说老子发现了经络(经脉和经穴),说经气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循环无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之道效法自然效法自然
人类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

人类生存于宇宙中,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天体。

他必须按照宇宙的规律生存和发展。

战国时期的名人尸佼说过,“天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日宙”。

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宇宙中元气是多维空间的,它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宇宙起源之气。

当人类回归于大自然,按宇宙的规律生活时,大自然就会使人类更健康,更自由,更自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自然的法则,人事、处世、养生无所不容,包罗万象。

据现代有关科学资料称,地球已生存四十六亿年了。

远古时代原始生物生存于海洋中,它们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体表直接吸收养料而生长,他们生长的动力来源于气。

又如陆地动物,以摄取灌木、草本植物、五谷,以及牲畜肉类为食料,它们具有许多自然功能和特性。

古谚云:“蚂蚁搬家雨来临”,“金鸡报晓知天明”。

牛羊逃圈、鸟雀惊飞、鸭不下水、狗狂叫等等,这些动物的反常情况,往往就是地震前的预兆。

这是各类动物各自固有对大自然变化的灵感和本能反应。

再说,我们人类的祖先即类人猿,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它们住的山洞,觅的山花,吃的树果,饮的涧泉,依山为生,相林为乐,生存于大自然中,历史悠久。

按现代社会人的标准来说,它们还带有野性,不能称之为人,至多是高级动物。

如今,现代社会的人们,认识大自然,对自然中出现“月浑而风,�润而雨,久旱必有久雨”的自然现象之预测,这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活实践知识的积累,而后通过大脑意识思维的推理,以至认识自然的演化规律,所谓“人是万物之灵”。

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的“天人合一”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孟子肯定“万物有则”,
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他认为,天不是主宰一切人格化之上的神,而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力,它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天命是可知的,事物也是可以认识的。

孟子说的“天”,是包括了地上的自然界和整个人类社会。

天与人间社会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天道运行的规律就体现在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中。

天地人的三者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与天地的运转息息相关,人必须遵循天地的运转规律与转化的特性而生活。

人接收了天地宇宙间大量的气化信息而储存于自己的生命机理之中,从而使生命的演化与天地的运转贯通合拍。

人是秉天地灵气而生的特殊的高级灵性动物。

人除了受天地的运转制约和影响以外,还要受人体自身思维活动的影响。

这种思维感悟能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言行,使之产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变化,这是直接影响着人生命年寿长短的主要原因。

当今,人们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工作实践,生活体验中,正在渐进地认识和顺应自然规律,自主地改善和升华自己的人生命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民生产力的提高,使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日用食品前所未有地丰富起来。

人们的生活已摆脱了贫困,或者说温饱有余,经济发达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了小康水平而进入中等发达水平。

衣食住行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穿的衣服大都以矿物化纤衣料为主;吃的以鱼肉之类的动物性食品和超市商场的精加工食品为多;住的房屋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昼夜于时空间置空调而缺氧;行的活动除了山区农村外,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集镇的人们,均以车代步(陆上汽车,水上轮船、空中飞机,脚踏实地的步行时间不多了)。

凡此种种情况,潜在着远离大自然而异化,这是十分悲哀的!此外,工业环境的严重污染,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致人们心态失衡等等,随之而来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主要疾病是“心身病”,即现代“文明病”,x综合病。

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中风、肥胖、糖尿病等。

现代医学手段,对此类病症一无良策,无法根治。

其次,当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些老年慢性病,疑难杂症,奇病怪病将不期而
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病者长期使用药物,抗药性的产生,特效药不特效,造成药原性疾病,亦将是新时代的不治之症。

人欲贵生,必须热爱自然。

人们生存于宇宙中,要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获得长治久安。

首先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和谐和安宁,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按照宇宙自然规律规范自己,将自然法则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

譬如,人们的饮食乃是生命能量来源的后天之本。

摄食应当荤素兼用以素为主,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多食五谷、瓜果、豆类蔬菜等自然植物为好,以使人体消化而产生大自然的合成功能,从而接纳宇宙真气;人们的衣着是四季时空护身暖体的物品,在科学发达的化纤时代里,酌情应用自古以来“棉麻毛绸”之类的传统衣料为本,这样能贴切自然而有益;人们的住房是生息栖身的寓所,身居于空间的楼室内,人所占用的时空较长,必须开窗通风,日照阳光,保持空气流通,有条件最好一日数次下楼实地散步。

自我改善,如是贴近自然得健康。

人们的户外活动是自己固有的生理本能。

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以车代步为常,应提醒人们重视自我锻炼,坚持早晚室外步行或缓行跑步,就地就近去公园广场锻炼身体,强身壮体;适逢时机许可,遨游祖国大好山河,尽享一番天地自然之风光。

人们投身于山林河泊美好的大自然中,心旷神怡,清静无为。

大自然无私慷慨,养育万物,能让人萌发出内心的喜悦,缘生性空之虚灵境界,得以身心健康,这是大自然恩赐的福报。

当今世界医学的总趋势,是东方医学的调、养、治的整体疗法。

人体本身具有心理调节,身心修复,防病治病的潜在功能。

自然疗法是启动人体潜在功能,消除内外因子的干扰而战胜疾病,发挥人的潜在本能,回归自然。

许多发达国家,由于药物危害严重,都在不惜代价追求理想无毒无害的自然疗法,追求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自然疗法是立足于自身建设和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养生之道,效法天地人三者相应的自然疗法。

因此,这无疑是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方向。

(责任编辑大江)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