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元的概念及其作用
网元的名词解释

网元的名词解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通信领域的相关概念日益涌现。
在网络通信技术中,网元是其中一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网元进行详细解释,探讨其定义、作用、特点以及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一、网元的定义网元,全称为网络元素,是指网络中的节点设备或模块,用于实现网络通信和资源交换的功能。
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设备,也可以是一部分设备或模块的集合。
一般来说,网元是构成网络的基本组成单位,具备独立管理和控制能力。
不同类型的网元在网络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和角色。
二、网元的作用1. 提供通信接口:网元在网络中起到桥梁的作用,连接不同节点和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它提供了各种通信接口,可以连接不同协议、不同封装方式的设备。
2. 控制和管理网络资源:网元具备独立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能够对自身所在的网络资源进行监控、配置和管理。
它通过控制信令和数据流向,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分配和优化。
3. 支持业务处理:不同类型的网元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功能,以支持特定的业务处理需求。
例如,路由器网元用于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路径选择,交换机网元用于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交换。
4. 支持安全防护:随着网络攻击的不断增加,网元扮演着保护网络安全的角色。
它可以通过安全认证和访问控制等机制,对网络数据进行合法性验证和过滤,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
三、网元的特点1. 分布式和互联性:网元通常分布在整个网络中的不同位置,通过各种网络通信手段进行互连。
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协作和通信,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协调。
2. 可编程和可扩展性:网元具备可编程性,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和配置,灵活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需求。
此外,网元还具备可扩展性,可以根据网络规模的变化进行扩展和升级。
3. 自主管理和控制:网元具备独立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可以对自身所在的网络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
它们可以通过自主的决策和操作,使网络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四、网元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1. 传统电信网络:在传统的电信网络中,网元扮演着关键角色。
5GC知识分享 5G架构、主要网元、技术、流程

3GPP:五系列十种组网
2
5GC主要网元
• 部分网元列表 • 常用网元介绍
部分网元列表
网元
UPF SMF AMF PCF UDM AUSF NSSF NRF
全名
User Plane Function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Policy Control function Unified Data Management 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 NetworkRepositor yFunction
NFV 三大功能模块
基础网络虚拟化架构(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 NFVI )
N F V I 就 好 比 各 手 机 厂 商 推 出 的 手 机 系 统 , 它 给 硬 件 设 备 赋 予 基 本 的 组 件 , 支 持 网 络 应 用 所 需 要 的 软 件 或 者 容 器 管 理 平台 。
功能
UPF 定位——家丁
UE与DN之间的重要节点,负责数据转发和策略实施等。
功能
······
SMF 定位——管家
会话控制、策略转发等。
功能
UDM 定位——库房
统一数据管理功能,类似于4G的HSS。
功能
3
5GC核心技术
• SBA • 参考点 • SBI vs RP
S D 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每个 VF 就像是物理网卡硬件资源的一个切片,而 PF 则是对所有物理网卡硬件资源的统筹者,包括管理众多 VF 可以协同工作。
网络管理

第1章网络管理概述1.网络管理主要是规划、监督、设计和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网络的各种活动,以使其尽可能长时间地正常运行,或者当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快地发现和修复故障,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的过程。
2.网络管理包含两大任务:一是对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二是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监测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监测结果的处理方法和实施手段。
3.早期的网络管理是手工的管理,管理员在现场连接仪器、操作按钮,监视和改变网络资源的状态,对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资源进行本地性和物理性的管理.以远程监控为基础的网络管理的新框架改变了原来的网络维护管理方式,将本地物理管理变成了远程逻辑管理。
4.C/S 结构的网络管理一般模型(四个元素):1)管理者进程和代理进程当今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大多是以C/S(Client/Server)为主流模式的集中式管理。
管理者进程(Manager)是客户端,代理进程(Agent)是服务端2)网络工作站网络管理工作站(Network Management Station,NMS),它是整个网络的集中控制点。
3) 管理协议网络管理员通过标准网络管理协议以远程监控方式(Remote Monitoring)管理网络资源,将本地物理管理变成了远程逻辑管理。
现在较流行的网络管理协议是SNMP协议。
4)管理员(管理者和管理员有什么区别?)管理站(硬件)或管理程序(软件)都可称为管理者(Manager)。
Manager 不是指人而是指机器或软件。
网络管理员(Administrator) 指的是人。
5.网元简单理解就是网络中的元素,网元可以是被管理的硬件资源:物理介质和联网设备、计算机设备、网络互联设备。
总之,网元是网络管理中可以监视和管理的最小单元。
6.被管对象(Managed Object,MO),即为了实现远程逻辑管理,将被管网络资源中的网元抽象为对象的的数据表示,即被管对象。
7.被管对象的集合构成了该被管设备的管理信息库(MIB)。
LTE学习总结—网元功能

LTE学习总结—网元功能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为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通信质量,其核心是网元功能。
网元功能是指在LTE系统中负责数据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各种设备和模块。
通过对网元功能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其重要性和作用。
现将我的学习总结如下:首先,网元功能是LTE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LTE系统中,网元功能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基站传输控制器(RNC)、多媒体网关(MGW)、分组控制器(PC)等。
这些设备和模块负责数据传输、信道分配、无线资源管理等核心功能,确保了数据的高效传输和通信质量的稳定。
其次,网元功能在LTE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网元功能是实现LTE系统高速数据传输和无线通信的关键环节。
网元功能负责数据的编码和解码、信道的分配和调度、干扰的控制和消除等关键功能,是保证LTE系统性能和效率的重要保障。
另外,网元功能的实现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术。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网元功能的实现需要掌握LTE系统的基本原理、无线传输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等相关知识。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系列的通信协议和标准,包括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协议等。
这些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对于正确实现网元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LTE系统中的网元功能还涉及到一些新的技术和概念。
例如,LTE系统中引入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通过将信号分成多个子信道并采用不同频率进行传输,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度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还引入了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吞吐量和覆盖范围。
网元的概念及其作用

1、网元的概念及其作用`GSM系统模型1.1专业术语解释GSM——GOBLE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SS——SWITCHING SYSTEM交换系统BSS——BASE STATION SYSTEM基站系统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OSS——OPERATION AND SUPPORT SYSTEM操作支持系统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共用陆地移动网HPLMN——HOM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国内共用陆地移动网PSTN——PUBLIC SWITCH ING TELECOMMUNICATE NETWORK 共用电话交换网PSDN——PUBLIC SWITCHED DATA NETWORK共用数据交换网PSPDN——PACKET SWITCHING PUBLIC DATA NETWORK分组交换共用数据网PIN——PERSONAL IDENTITY NUMBER个人识别码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拜访位置寄存器MSC——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 移动交换中心AUC——AUTHENTICATION CENTER鉴权中心EIR——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设备识别寄存器GMSC——GATEWAY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网关MSC GIWU——GSM INTERWORKING UNIT GSM内部功能单元SC——SERVICE CENTER服务中心SMS-G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GATEWAY MSC短消息服务网关MSC SMS—IW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INTERWORKING MSC短消息互连MSC BGW——BILLING GATEWAY计费网关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RBS——RADIO BASE STATION无线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信机MS——MOBILE STATION 移动台LA——LOCATION AREA位置区MIN——MOBILE INTELLIGENT NETWORK移动智能网SSP——SERVICE SWITCHING POINT业务交换点SCP——SERVICE CONTROL POINT业务控制点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用户识别模块SSF——SERVICE SWITSHING FUNCTION业务交换功能SCF——SERVICE CONTROL FNNCTION业务控制功能GPRS——G 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NSP——NETWORK SERVICE PROVIDER 网络服务提供商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全球移动通信业务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RESS 时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RESS 频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RESS 码分多址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连SS7——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SYSTEM NO、7七号共用信道信令系统MTP——MESSAGE TRANSFER PART消息传送部分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 移动应用部分SCCP——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DDN——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TY 国际移动台识别码TMSI——TEMPE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TY 临时移动台识别码TCP/IP——TRANSFER CONTRA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PCM——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系列STM——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同步传输模式HSCSD——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ING DATA高速电路交换数据ATM——ASYNCH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Kc——CIPHERING KEY 密钥Ki——SUBSCRIBER AUTHENTICATION KEY 用户鉴权密码QOS——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WAP——WIR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无线应用协议CDR——CALL DETAIL RECORD通话明细记录1.2 GSM基本上可分为三部分:交换系统(SS)、基站系统(BSS)和操作维护子系统(OSS)(1)、交换系统(SS)交换系统包括下列功能单元: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入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MSC:一个MSC控制多个基站控制器,它控制移动用户自、至PSTN、ISDN、PLMN、公用数据网的呼叫。
5GC核心网基本概念

Naf Nnrf
NRF
HPLMN
5G 时代
目录
5G核心网行业趋势 ZTE 5G核心网总体架构 ZTE 5G 核心网特色解决方案 ZTE 5G运营商合作与试验案例
ZTE 5GC 基于服务的架构
NF Service
网元
网络功能
•NE改为NF,NF可分为NF服务(VNFC) •服务是自包含的,可重复使用的,可独立扩展的 •按需编排和分布式部署
超高宽带
10G+bps 峰值速率/用户
eMBB
动态的体验管理
5G
业务定义的连接 按需的移动性
mMTC
低功耗 大连接通信
100万连接/km2
uRLLC
高可靠 低时延通信
1ms时延
快速的流量转发
5G时代的网络必须按需满足业务的多样性和相应性能需求。
eMBB/URLLC/mMTC全新数字体验
eMBB: 无缝广域覆盖
什么是无状态
Stateful vs Stateless
------Definition in ETSI
无状态设计
3 level of stateless
Transaction lifecycle level
起始于NF收到请求,结束于NF返回响应;
Procedure lifecycle level
OpenStack, 等.)
云原生架构
• 服务化架构 • 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 • 无状态设计
按需的业务
• 灵活的网络切片 • 跨DC的灵活部署
端到端的编排
• SDN/NFV实现跨域资源和网络业 务的统一编排和管理
• 层次化的编排架构,结构清晰, 便于系统维护。
E300网元子网层网管解决方案

E300的基本特点
完善的安全机制
三级安全机制,在GUI,Manager,Agent分别 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具有很强的安全性; 采用数据库备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对于多GUI/多Manager-DB的情况,通过加锁机 制和数据库同步机制保证数据的同步和一致。 支持数据库上载方式,以Agent数据为准的数据 同步,包括对LCT修改数据的同步。
3. 灵活的组网方式
业务处理 Manager / Server SMGR10G SMGR2500 SMGR600
数据库处理 DB
Agent (2500E NCP)
第2页
Agent (II NCP)
Agent (600V2 NCP)
网元/子网层网管解决方案(E300)
1.E300的体系结构; 2.E300的基本特点 ; 3.E300的基本管理功能 ; 4.E300的MSTP管理功能; 5.E300的业务管理功能;
第3页
E300的基本特点
强大的管理能力
不同的网络规模可配置不同档次的工作站或服务 器,或者采用划分管理域的方法,配置多套网管 系统。 根据网络规模灵活配置,管理能力可动态扩展 。
第4页
E300的基本特点
高度的灵活 性和伸缩性
GUI 网管中 心
灵活的组网方式
单GUI单Manager; 单GUI多Manager; 多GUI单Manager; 多GUI多Manager;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第 24 页
E300的上载比较
上载比较
用于将网元NCP板中的 数据上载至网管,并 与网管数据库中存储 的数据做比较。
动上报的告警。
在线网元,且网 管与网元正常通 信。
在线网元,但网管
1.1 网关网元

1 网关网元
目的
了解传输专业基础知识中的网关网元的概念,掌握网关网元与普通网元的关系
使用对象
工程建设人员及网络维护人员
适用场合
新设备入网、DCN网络优化
内容简介
本章针对网关网元进行讲解,包括如下信息:
●什么是网关网元
●网关网元与普通网元的区别
●网关网元如何实现
知识讲解
1.1.1 网元类型的分类(网关网元与非网关网元)
1.1.2 网关网元参数
1.1.3 网管、网关网元、普通网元的关系图
(1)网关网元与普通网元的区别在于网关网元为所有普通网元提供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2)所有网管数据的下发都必须通过网关网元进行派发,网元数据必须通过网关网元进行上报。
(3)网关网元即网管可以直接PING通的网关,与网管之间有直接访问关系的网元。
(4)直接访问可以是一条物理的网元,也可以是通过SDH、PTN、波分等传输网进行实现的虚拟的路由。
(5)一台普通网元可以有两个网关网元,两个网关网元之间进行主备用设置。
1.1.4 网关网元与普通网元在网管上的显示
1.1.5 DCN管理里的主备用网关
1.1.6 DCN管理里的网关网元的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网元的概念及其作用`GSM系统模型1.1专业术语解释GSM——GOBLE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SS——SWITCHING SYSTEM交换系统BSS——BASE STATION SYSTEM基站系统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OSS——OPERATION AND SUPPORT SYSTEM操作支持系统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共用陆地移动网HPLMN——HOM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国内共用陆地移动网PSTN——PUBLIC SWITCH ING TELECOMMUNICATE NETWORK 共用电话交换网PSDN——PUBLIC SWITCHED DATA NETWORK共用数据交换网PSPDN——PACKET SWITCHING PUBLIC DATA NETWORK分组交换共用数据网PIN——PERSONAL IDENTITY NUMBER个人识别码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拜访位置寄存器MSC——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 移动交换中心AUC——AUTHENTICATION CENTER鉴权中心EIR——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设备识别寄存器GMSC——GATEWAY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网关MSC GIWU——GSM INTERWORKING UNIT GSM内部功能单元SC——SERVICE CENTER服务中心SMS-G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GATEWAY MSC短消息服务网关MSC SMS—IW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INTERWORKING MSC短消息互连MSC BGW——BILLING GATEWAY计费网关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RBS——RADIO BASE STATION无线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信机MS——MOBILE STATION 移动台LA——LOCATION AREA位置区MIN——MOBILE INTELLIGENT NETWORK移动智能网SSP——SERVICE SWITCHING POINT业务交换点SCP——SERVICE CONTROL POINT业务控制点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用户识别模块SSF——SERVICE SWITSHING FUNCTION业务交换功能SCF——SERVICE CONTROL FNNCTION业务控制功能GPRS——G 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NSP——NETWORK SERVICE PROVIDER 网络服务提供商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全球移动通信业务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RESS 时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RESS 频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RESS 码分多址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连SS7——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SYSTEM NO、7七号共用信道信令系统MTP——MESSAGE TRANSFER PART消息传送部分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 移动应用部分SCCP——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DDN——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TY 国际移动台识别码TMSI——TEMPE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TY 临时移动台识别码TCP/IP——TRANSFER CONTRA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PCM——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系列STM——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同步传输模式HSCSD——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ING DATA高速电路交换数据ATM——ASYNCH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Kc——CIPHERING KEY 密钥Ki——SUBSCRIBER AUTHENTICATION KEY 用户鉴权密码QOS——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WAP——WIR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无线应用协议CDR——CALL DETAIL RECORD通话明细记录1.2 GSM基本上可分为三部分:交换系统(SS)、基站系统(BSS)和操作维护子系统(OSS)(1)、交换系统(SS)交换系统包括下列功能单元: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入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MSC:一个MSC控制多个基站控制器,它控制移动用户自、至PSTN、ISDN、PLMN、公用数据网的呼叫。
移动汇接和网络入口功能都由MSC来实现。
A.控制通话的建立,监视和拆除。
B.计费和其它功能。
C.引入SSF和GPRS之后,MSC实现SSP的功能和GPRS的数据交换。
●VLR:是一个动态数据库,它包含了当前位于相应的MSC服务区的全部MS的有关信息(IMSI码和位置信息LAI,MS的状态)。
VLR还包括当前的MSC中该MS的更为详细的位置信息。
●GMSC:与外界网络的联接的关口局。
(GATE WAY-网关或门道交换局),提供CME20、PLMN网络与其它通信网间的链路。
具有为呼叫查询、选接呼叫路由的功能。
●HLR:它是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
HLR主要存储有关用户目前所处的位置信息(MS所在的MSC/VLR的指针)、存用户的鉴约信息,如补充业务、鉴权参数和MS的IMSI,ISDN码等。
每个移动用户都在某个HLR注册登记。
●AUC:与HLR相连,是向HLR提供出于安全原因而使用的鉴权参数和密钥。
即三参数组。
3 TRIPLET:Kc+RAND+SERS,在每次登记、呼叫建成立尝试、位置更新以及补充业务的激活、去活、删除之前均需要鉴权。
EIR:用户侧的移动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用户识别卡(SIM),它寄存用户的签约信息。
没有SIM卡,MS不能接入GSM网络,但是当用于紧急业务时除外。
另一部分是用户设备(即话机,也可以使用另一个话机),这样为防失窃,系统配置了EIR,用来检验设备的合法性,可以禁止末经批准的话机设备使用。
用户权与用户设备是分开的,用户设备只是一台有权收发信机,用户可以买卡租机,这也是一种新的业务。
三种名单:白名单---合法设备,包括已分配可参与运营的GSM各国的所有设备识别序列号码。
黑名单---非法设备,包括所有应禁用的设备识别码。
灰名单---故障设备,包括甩有故障的及未经型号认证的移动台设备,由网络运营者决定。
(2)、基站系统(BSS)基站系统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1)、基站控制器(BSC)BSC控制一组基站,其任务是管理无线网络,即管理无线小区及其无线信道,并提供基站至MSC之间的接口。
无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移动台的业务过程。
(1)、无线基站的监视。
(2)、无线资源的管理。
(3)、处理与移动台的连接。
(4)、定位和切换。
(5)、寻呼管理。
(6)、传输网络的管理。
(7)、码型变换。
(8)、话音编码。
(9)、BSS的操作和维护。
2)、无线基站(RBS)RBS用来提供移动台与系统的无线接口,主要由无线收发信机构成。
处理在称作“蜂窝小区”(简称小区)范围内的话务,一个基站能控制一个或几个“小区”,移动通信的地理覆盖区是一个个小区组合而成的,由于在移动通信存在大量的基站,故需要对基站的小区进行编号,以便识别和管理。
同时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和有线的转换,RF的测量、无线分集、无线信道的加密、跳频、非连续发射等。
3)、操作维护子系统(OMS)(1)、网络管理,存储和处理交换数据。
(2)、用户签约管理。
(3)、性能管理。
1.3 网络接口与协议接口:是两个相邻实体之间的连接点。
协议:是说明连接点上交换信息需要遵守的规则。
1.3.1 接口:(1)、Um。
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接口。
是空中无线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
(2)、A-bis。
基站与BSC之间的接口。
用于BTS和BSC之间的互连,采用标准的2Mb/s或64Kb/s的PCM数字传输链路向用户提供所有的服务,支持对BTS无线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
(3)、A接口。
BSC与MSC之间的接口。
基于2Mb/s数字接口,采用14位七号信令方式,传递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呼叫管理、移动性管理等信息。
(4)、B接口。
MSC与VLR之间的接口。
(5)、C接口。
MSC与HLR之间的接口。
是一个至NO.7信令网的2Mb/s或64Kb/S 的数字接口,完成被叫移动用户信息的传递以及获取被叫移动用户的漫游号码。
(6)、D接口。
HLR与VLR之间的接口。
是一个至NO.7信令网的2Mb/s或64Kb/S 的数字接口,主要交换位置信息和用户信息,保证MS在整个服务区内能建立的接收呼叫。
(7)、E接口。
MSC与MSC之间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