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铜合金管光亮退火工艺探讨
铜合金产品退火工艺参数精编版

一些变形铜合金去应力退火的温度
纯铜管材、棒材、带材、线材的退火温度
冷加工中间退火温度管材、棒材再结晶退火温度线材再结晶退火温度
锡青铜中间退火温度锡青铜棒材线材成品退火温度几种两相铝青铜的热处理工艺铍青铜的固溶处理及时效温度铍青铜工件固溶处理保温时间固溶处理制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时效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时效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变形度、热处理对性能的影响均匀化退火规范中间退火温度棒材及线材成品退火温度
黄铜管材、棒材再结晶退火温度
几种两相铝青铜的热处理工艺
固溶处理制度对
……………………………………………………………最新资料推荐…………………………………………………
11。
铜业知识:退火工艺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

铜业知识:退火工艺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导读:纯铜退火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叫做退火吧,所谓的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纯铜退火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叫做退火吧,所谓的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1、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4、均匀材料组织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或为以后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纯铜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将其软化。
当需要对其进行折弯是为了防止断裂及缩孔,需要退火。
纯铜退火温度500~700℃;冷作硬化铜的再结晶开始温度200~300℃;纯铜热加工温度900~1050℃。
硬态纯铜可以通过退火达到软铜的良好可塑性状态,退火温度一般为550℃~600℃。
纯铜退火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下图为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冷轧纯铜的力学性能与冷轧压下量的变化曲线。
由下图可知,相同温度退火后,冷轧纯铜的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随压下量而改变的趋势大致相同,基本上呈现随压下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与未经退火处理的冷轧纯铜的力学性能相比,退火处理后冷轧纯铜的强度和硬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
经过180℃退火后,当压下量为94.6%时,纯铜的抗拉强度值由冷轧后的383.2MPa下降到174.6MPa,显微硬度由84.17HV0.01降低到71.5HV0.01,接近退火纯铜的强度(200~240MPa),这说明纯铜的加工硬化在180℃退火时被消除,分析其原因可能发生了再结晶,使强度值大大降低。
通常金属或合金材料经过冷变形加工后,其硬度与强度值将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铜材光亮退火用预抽真空炉和保护气氛

调质处理相比,螺杆钻具的定子和转子中频感应调质热处理生产线在现场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硬度对比"工件经传统工艺调质后,硬度在(#$$%&’())*范围内,同一工件上硬度偏差较大,不均匀。
采用本生产线进行感应调质后硬度在(#+(% &,())*范围之内,硬度比较均匀(硬度偏差主要发生在端面)。
(#)金相组织对比"采用本生产线进行感应调质后,工件的组织细小,明显优于传统的工艺。
(&)力学性能对比"采用本生产线后,工件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高于原工艺和国标;塑性较原工艺低,较参考指标高,见表#。
表!"力学性能对比结果#$%&’!"()*+$,-.)/,’.0&1)2*’34$/-3$&+,)+’,1-’.试样号工艺!-./01!2./01"3(4)#(4)!传统工艺!(!3++(56&#本生产线工艺!!,(!(#’!#3,&参考指标)!!((’3(!#,3 "")此指标为工厂参照《热处理技术数据手册》制定。
""(,)直线度对比"经传统工艺调质后,工件变形量较大,需要校直,采用本生产线进行感应调质后工件的变形量很小,不需校直。
""(3)表面质量对比"传统加热时间长,表面氧化脱碳较多。
""淬火、回火两用机床降低了用户的资金投入,生产占地少,设备的性能价格比高。
本成套设备加热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基本不氧化脱碳,无噪音,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符合现代化生产&7标准(789:可靠、7;<:安全、7;=>?@节约)及&A标准(ABBC低温、AC:;?清洁、A;C/安静)。
与本生产线配套的外围设备有!(((D=;整流变压器、感应加热用及淬火用的冷却水系统等。
致谢:感谢刘宝民先生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
铜热处理的工艺

铜热处理的工艺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铜热处理是铜材料成功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通过改变铜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其强度、韧性、耐蚀性和耐磨性等方面的性能,满足不同的工业应用需求。
铜热处理包括固溶化退火、时效硬化、奥氏体化处理、淬火和回火等工艺,下面针对这些工艺分别进行介绍。
1. 固溶化退火固溶化退火是指将铜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然后在一定时间内使其完全固溶,然后快速冷却,使其晶粒再结晶,以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固溶化退火通常适用于含有较高量的硫、铁和其他杂质的铜材料。
在固溶化退火时,应首先将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达到完全固溶的状态,然后迅速冷却,以避免再次析出。
2. 时效硬化时效硬化是指将具有一定固溶度的铜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下,使其晶体产生一定的固溶度,然后将材料冷却,使其固定成形。
在冷却后,将材料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形成固态溶解后,使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稳定,进而达到硬化的目的。
常见的时效硬化工艺包括单级时效硬化、多级时效硬化和水淬硬化等。
3. 奥氏体化处理奥氏体化处理是指利用铜材料的冷加工性和热处理能力来调整晶粒大小和组织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奥氏体化处理的过程是将铜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下,使其达到临界温度点,然后迅速冷却,以产生奥氏体的析出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材料强度和刚性的目的。
4. 淬火和回火淬火和回火是指通过将铜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快速冷却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然后将其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的时间,以达到消除内部应力和调整组织结构的目的。
在淬火和回火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和冷却的速度和温度,以确保产生预期的组织和性能。
淬火和回火工艺主要适用于制造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磨性的铜合金材料。
总之,铜热处理是铜材料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只有掌握正确的热处理工艺才能使铜材料达到最佳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同时,还需要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保证铜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其可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铜合金的热处理技术

铜合金的热处理技术,方法涉及退火、固溶-时效、光亮退火和真空热处理等一、热处理方法1.概述铜合金的热处理主要是加热和不同目的的退火,只有个别牌号的合金,如铍青铜可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
不同目的的退火有:软化退火、成品退火和坯料退火。
软化退火:即两次冷轧之间以软化为目的的再结晶退火,亦称中间退火。
冷轧后的合金产生纤维组织并发生加工硬化,经过把合金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定的时间后缓慢冷却,使合金再结晶成细化的晶粒组织,获得好的塑性和低的变形抗力,以便继续进行冷轧加工。
这种退火是铜合金轧制中的最主要的热处理。
成品退火:即冷轧到成品尺寸后,通过控制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来得到不同状态和性能的最后一次退火。
成品退火有控制状态和性能的要求,如获得软(M)状态、半硬(Y2)状制品以及通过控制晶粒组织来得到较好的深冲性能制品等。
成品退火除再结晶温度以上退火,还有再结晶温度下的低温退火。
坯料退火:是热轧后的坯料,通过再结晶退火来消除热轧时不完全热变形所产生的硬化,以及通过退火使组织均匀为目的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一回火(时效):即对某些具有能溶解和析出的以及发生共析转变的固溶体合金,在高于相变点温度时,经过保温使强化相充分溶解,形成均匀固溶体后又在急冷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的淬火状态,再经过低温或室温,使强化相析出或相变来控制合金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2.退火退火工艺制度是根据合金性质、加工硬化程度和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决定的。
退火的主要工艺参数是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加热速度和冷却方式。
退火工艺制度的确定应满足如下三方面的要求:①保证退火材料的加热均匀,以保证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均匀;②保证退火材料不被氧化,表面光亮;③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成品率。
因此,铜材的退火工艺制度和所采用的设备应能具备上述条件。
如炉子设计合理,加热速度快,有保护气氛,控制精确,调整容易等。
表1列出了部分常用铜合金的退火工艺制度。
退火温度的选择:除合金性质、硬化程度外,还要考虑退火目的,如对中间退火则退火温度取上限,并适当缩短退火时间;对成品退火则侧重于保证产品品质和性能均匀,退火温度取下限,并严格控制退火温度的波动;对厚规格的退火温度应比薄规格的退火温度要高一些;对装料量大的要比装料量小的退火温度高一些;板材要比带材的退火温度高一些。
铜及铜合金光亮酸洗及钝化工艺

铜及铜合金光亮酸洗及钝化工艺铜制品光亮酸洗钝化无污染工艺铜制品经光亮酸洗,如不钝化,容易变色,防护性能降低。
然而传统的钝化离不开毒性很强的铬酸,这使铜的光亮酸洗始终不能摆脱Cr6+与氮氧化物的污染。
低硝酸无氮氧化物光亮酸洗液与不用铬酸钝化的新工艺已引起关注,简介如下:工艺流程化学除油——热水洗——水洗——预酸洗——水洗——热水洗——光亮酸洗——流动水洗——流动热水洗——钝化——热水洗——干燥各配方组成(1)化学除油 NaOH: 10~15g/1 Na2C03:20~30g/1 Na3P04: 50~70g/1 温度:80~95℃(2)预酸洗 H2S04: 100~150ml/1 HCl: 30~50ml/1 温度: 室温时间: 30~60%(3)光亮酸洗(体积百分比) H2S04: 32~42% HN03:4~8% C0(NH2)2:4~ 6% H20:47~56% 明胶: 1.5~2.5g/1 平平加 0.002~0.004g/1 ZH: 0.5~2.5g/1(4)钝化液 BTA:3~7g/1 十二烷基硫酸钠:0.5~1g/1 ZH1:0.3~0.5g/1 温度: 65~70℃时间: 1~3min以低硝酸、高硫酸为主体的光亮酸洗液是以化学抛光的粘液膜理论为指导的。
依据这一理论,当金属铜浸入化学抛光液中时,由于金属与化学抛光液中的酸作用,从而在金属表面附近形成一层粘液膜。
此粘液膜作为金属表面和本体溶液之间的扩散障碍层。
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由金属表面向溶液内部扩散时,金属表面微观凸出部位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容易扩散,粘液膜薄;凹处正好相反,粘液膜厚。
导致凸处基体优先溶解,达到了抛光整平的目的。
它的面市,为铜制品的光亮酸洗与钝化无污染开辟了新途径。
金属热处理退火及典型退火工艺

热处理退火工艺是金属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工艺,其目的是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以及消除组织缺陷。退火是将金属材料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的过程。根据材料的不同和使用目的的不同,退火工艺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扩散退火等。球化退火主要用于降低工件的硬பைடு நூலகம்,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去应力退火则是为了去除工件由于塑性形变加工、焊接等造成的残余应力;扩散退火则是使工件的组织均匀化,减小成分偏析。这些退火工艺的具体操作参数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法,这些参数的选择对退火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黄铜光亮退火工艺的研究与探讨

Me+o n Me 2 2= 0/ ‘ …
() 1
() 2
() 3
n Me+C 2=mMe 1 0 n O/ / +C O
n Me+H O =mMe 1 2 n O/ / +H 2
n Me+C =mMe 1 O n O/ / +C
() 4
黄铜 中的锌 还与水 蒸气发 生 氧化还原 反应 , 反应 式 :n+ O=z O+ z H: n H. 为改善 上述状 况 , 对黄铜 进行光 亮退 火处理 时 , 在 采用还 原性保 护气 氛 ( 气 中含 H:C 炉 、O等还原 性成分
第3 7卷第6 期
2o 08年 5月
贵 州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 RNA F G Z 0U L O UI H0 NI E I F T HN0L U U V RS TY O EC OGY
Na u a c e c iin t r lS in e Ed t 0
1 黄 铜 光 亮 退火 工 艺原 理
光亮退火( 又称光辉退火) 由于真空退火成本太高 , , 通常是在使用电炉( 或气体燃料辐射管式加热炉) 进行退火时通人一定成分的保护性气体 , 将工件同有害气体隔离 , 从而避免产生影响表面光洁度的化合物。 黄 铜 中锌 锰含量较 高 , 实现黄 铜的光 亮退 火是 比较 困难 的 。 目前 大多 采用 净 化放 热 式气 氛对 黄 铜进行
退 火 , 一般达 不到光 亮效果 。特别 是对 含锌 1% 以上 的高锌 黄铜更 不易 达 到光 亮退 火 。这个 问题 长期 以 但 5
来一直未得到解决 , 分析其原因, 由于在炉内气氛中含有残余 O ( 是 反应式) c 反应式 ) H O 反应式 ) 、O ( 、 ( 、 c( O 反应式 ) 等杂质。而锌和氧具有很强的亲合力 , 锌和含锌合金在加热时会被空气、 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氧 化 。尤 其对黄 铜还存 在着 “ 锌 ” 象 。这些 都是影 响黄铜 光亮退 火效 果 的因素 J 脱 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