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一课时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土,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
( )3.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 )4.敌人为了逃命用了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
( )5.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2.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
……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有动,……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三、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怎样使人们不挨饿呢?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
袁隆平回到学校,借书买书,读书抄书,开始了他的科学实践。
他从旱粮作物起步,研究来研究去,收效甚微。
从1964年起,他转向研究水稻。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面积为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产量的40%。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大约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
这就是说,进行水稻的科学研究还具有世界意义。
袁隆平还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一-杂交水稻。
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巳进行研究。
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种的优势现象。
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稻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
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和中断了研究。
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⒈这几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部编小学语文四年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给问题分分类。
(略)
2、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你们小组的问题清单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来形容?
(原意: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这句诗本来不是写梨花,而是用梨花形象地比喻雪来得快、下得大。
在课文中指: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又快又多,就像这突如其来的大雪一样,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把人们的美好理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问题右以引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看电视,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
打开电脑,只需简单地敲击键盘,就可以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在晚上,打开电灯,即使是黑夜,我也可以在明亮地灯光下安心地写作业。
手机QQ,手机微信拉近了我和亲戚、朋友之间的距离。
高铁和飞机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槐.树(huái)阑珊.(shān)颓垣.(huán)奄.奄一息(yǎn)B.疙.瘩(gē)赊.欠(shē)褡.裢(dā)熙.熙攘攘(xī)C.掸.子(tǎn)觅.取(mì)惰.性(duò)神聊.海吹(liáo)D.勾勒.(lè)金銮.殿(luán)伫.立(zù)金碧辉煌.(huáng)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周恩来拿着电报兴冲冲地走入,叫声“主席”推开门。
B.这一队进城去打毛主席秋风的人马就从湖南的乡下出发了。
C.一块顶天立地的标语牌,大书“毛主席万岁”,几乎有三层楼那么高。
D.旁边的几张桌子上人们有吃有喝,十分热闹,有一个年轻人臂上有“南下工作团”臂章。
3.读下列句子,选出对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①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②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A.两个句子都传达出热烈、庄严的气氛。
B.句子①主要从会场布置方面衬托了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C.句子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阅兵式进行时现场的热烈气氛。
D.两个句子都写了动态的红旗,渲染了现场热烈的场面。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豪.迈豪: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
B.全神贯.注贯:连贯,穿通。
C.瞻.仰瞻:往上或往前看。
D.开.国大典开:扩大,发展。
5.根据语言环境和“zhì”的解释,下列的“zhì”放入语境中最恰当的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zhì提出了新要求。
A.置①放,搁.摆:~于桌上。
②设立。
装设:装~电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尊严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尊严练习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尊严》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尊严》练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尊严》练习题1一、多音字组词难:nán( )量:liáng( )背:bēi( )nàn( )liàng( )bèi( )二、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 )吞( )咽画( )点睛井底之( )( )假( )威亡( )补牢守株待( )( )头不对( )嘴对( )弹琴打草惊( )三、选词填空竟然显然果然1、他( )是累极了,一沾床就睡着了。
2、爸爸本身就是天气预报,昨天他刚喊腰酸,今天( )就下雨了。
3、这样宏伟的建筑,( )只用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欣赏观赏赞赏4、杰克逊大叔十分( )地望着这位年轻人,知道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5、老师很( )我的绘画作品,还鼓励我要继续加油。
6、昆明花博会展出的奇花异草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 )。
四、读下面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或语言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写出你自己的理解例: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听到没有活干,很失望,虽然他很饿,但是坚持要用劳动换取食物。
1、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六上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知识点及练习题

7.《开国大典》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政:zhèng(邮政、政治、政策)府:fǔ(官府、府第、城府)宾:bīn(外宾、来宾、宾客)栏:lán(栏杆、石栏、桥栏)汇:huì(汇集、汇报、汇款)爆:bào(爆炸、爆发、火爆)宣:xuān(宣布、宣传、宣誓)帜:zhì(旗帜、标帜、独树一帜)阅:yuè(检阅、阅读、阅览)制:zhì(制服、制止、压制)坦:tǎn(坦克、坦然、坦白)距:jù(距离、距今、相距)隆:lóng(隆重、隆冬、隆起)射:shè(射入、射击、射门)二、多音字提:tí(提醒) dī(提防)奔:bèn(投奔) bēn(奔跑)更:gēng(更换) gèng(更加)率:lǜ(效率) shuài(率领)三、形近字盏(灯盏)栏(护栏)泽(光泽)帜(旗帜)盖(瓶盖)拦(阻拦)择(选择)织(编织)阅(阅读)距(距离)问(询问)拒(拒绝)四、近义词宣布——公布肃静——肃穆挺立——耸立汇集——聚集诞生——出生宣告——宣布飘拂——飘扬次序——顺序五、反义词汇集——分散庄严——轻浮肃静——喧哗热烈——冷淡欢呼——悲叹完毕——开始整整齐齐——歪歪扭扭六、理解词语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
擎:举。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开国大典: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幕典礼、结婚典礼、毕业典礼等。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汇集:聚集。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爆发: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瞻仰: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
肃静:严肃寂静。
七、词语积累描写场面的词语:排山倒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火树银花熙熙攘攘人欢马叫蔚为壮观车水马龙万人空巷八、段落划分第一段(1-4):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四上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知识点及练习题

7.《呼风唤雨的世纪》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唤:huàn(唤醒、叫唤、呼唤)纪:jì(世纪、纪念、纪年)技:jì(技艺、技术、口技)改:gǎi(改正、修改、改变)程:chéng(程度、日程、方程)超:chāo(超过、超越、超额)亿:yì(亿万、百亿、十亿)核:hé(核能、核心、核潜艇)奥:ào(深奥、奥妙、奥运会)益:yì(益处、益鸟、日益增长)联:lián(联系、联合、联结)质:zhì(物质、体质、本质)哲:zhé(哲理、哲人、哲学)任:rèn(任何、任凭、担任)善:shàn(改善、善心、善良)二、我会认获:huò(获得、荣获、收获)赖:lài(依赖、无赖、抵赖)潜:qián(潜入、潜力、潜水艇)索:suǒ(探索、收索、思索)舶:bó(船舶、巨舶、舶来品)兰:lán(兰花、木兰、吊兰)三、多音字奇:qí(奇妙) jī(奇数)悄:qiāo(静悄悄) qiǎo(悄然)的:dí(的确) dì(目的) dī(的士) de(我的)便:biàn(方便) pián(大腹便便)晕:yūn(摔晕) yùn(晕船)四、近义词发现——发明依赖——依靠幻想——梦想奥秘——奥妙回顾——回忆改善——改进五、反义词依赖——独立幻想——现实紧密——松散方便——麻烦回顾——展望改善——恶化六、理解词语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出乎意料:超出了预先的估计。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千里眼:旧小说中指能看到很远地方的人。
顺风耳:旧小说中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也指消息灵通的人。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例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身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例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lán获zhé赖zhì潜sù亿lài索qián质yì哲huò兰huàn素suǒ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测试题一、填空题1.近代,______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_____”的政策。
2.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了掠夺中国财富,_____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企图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
3.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其中态度最绝的是_______,他最有名的一句爱国格言是_______。
4.______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_____外国侵略者的意志。
5.1840年6月,______正式爆发。
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进行了顽强的______。
6.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史称“______”。
7.______是清朝北洋舰队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他指挥______奋勇作战。
二、判断题1.1839年3月,林则徐在广州禁查鸦片以失败而告终。
()2.在闭关自守的清朝时期,林则徐曾聘请精通外文的人才编译《四洲志》,说明他有放眼世界的思想。
()3.圆明园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被誉为“万园之园”。
()4.因为清政府避战求和,加之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5.直到今天,依然有当年被外国侵略者从圆明园掠走的文物还没回归祖国。
()三、选择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发起的。
A.英国B.德国C.日本2.“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这是广东水师提督()在虎门炮台与英军战斗时说的一句话。
A.邓世昌B. 林则徐C.关天培3.1997年7月1日,()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A.澳门B.香港C.台湾4.为扩大在华利益,()和()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A.英国B.德国C.日本D.法国5.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毁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6.()的签订,使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7.()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宪法是( )。
A.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公民权利的法律
C.规定公民义务的法律 定普通法律怎样指定的法律
B.规定 D.规
A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指( )。 A.普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则无效 B.宪法指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
(2)遵守宪法与遵守校纪是怎样的 关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律制定 的基础个依据。学校是一个教育事业单位, 它在制定纪律规定时,必须严格依据宪法 和法律,绝不能超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 围。
.关于宪法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
C.宪法是“母法”,是法律的法律 法可以代替所有普通法律
D.宪
ABCD
.说“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因为 ()
A.宪法是法制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 治
B.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C.没有宪法,民族的事实就无法得到根本
性问题 D.宪法可以代替普通法律
B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 量、各政党和色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 织,都必须以( )为根本的过动准则。
A.纪律
B宪法
D国务院制定的政策
C.党的政策
ABC
(二)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确认 D.没有宪法,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就无法实
现
ABCD
.维护宪法的尊严,需要( ) A.立法部门要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法律 B.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捍卫司法工作 D.每个公民要学习宪法,与违法宪法的行
为做斗争
姜某的主张为什么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
(三)理解说明:.2007年12月20日,某学 校04级法律系女生姜某看到某银行在本 校招收职员的启示后,品学兼优但身高只 有1.58的她,却发现《招聘启事》中有一 项条件——“女性要求身高在1.60米以上“。 她认为:该《招聘启事》中的这一规定侵 犯了公民的平等就业的权利。于是她于 2008年1月17日向某市基层人民法院递交 行政诉讼状,要求维护自己的品等权。
因为这一《招聘启事》的条款内容违反了宪法 赋予公民的平等权利,并带有性别歧视的内容。
.某职业学校为了严肃校纪,杜绝在校住 宿的学生夜不归宿的违纪现象,于是做 出了硬性的规定:凡查出在校住宿的学 生夜不归宿,第一次罚款50元,第二款 100元。
1)该校的这条校(纪 合理吗?为什么?
该职业学校的这一项规定是不 合理的,是与宪法和法律相抵 触的。学校只能对学生进行正 面教育,没有权利对学生进行 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