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_陆彦明
论马克思的休闲经济思想

种推动社会政治经济进步的经济形态。
这样的经济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经济。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经济的内涵是逐渐发展而完善的,还有待于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与把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经济的外延我国社会主义休闲经济,最近十年来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集中表现为:(1)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
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旅游需求都急剧增长。
旅游业作为休闲经济的主力军,不但自身提供的服务和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其他休闲经济领域,而且还能带动各相关产业和休闲经济其他领域的发展。
(2)自娱自乐、到娱乐场所进行娱乐、旅游娱乐,在中国城镇居民中已经相当普及。
(3)体育健身不仅为城市居民所推崇,也为越来越多农村居民所认识。
(4)文化服务与传播丰富多彩。
可依不同标准,把休闲经济分成若干小类。
例如,从居民的休闲活动类别出发,以城市为核心,可以以市区、城郊和长途旅游地三大块为基础,将中国休闲经济划分为城市休闲经济、城郊休闲经济和旅游休闲经济三大类。
还可以依据休闲时间的划分,对休闲经济进行分类,可以分成日常休闲经济、短假休闲经济和长假休闲经济。
当然每一个小类,又有许多具体的内容。
例如,城市休闲经济以城市居民日常活动为中心,主要表现为国外城市休闲项目的引进和国内城市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具体包括健身、娱乐、饮食、展览、购物等休闲项目。
再如,城郊休闲经济通过对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景观和森林景观进行开发,定位于健身休闲、娱乐休闲和体验休闲等具体形式:健身休闲以郊游踏青野炊为主,也包括目前新兴的野营、攀岩、滑草等项目;娱乐休闲则以城市主体公园为对象,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像苏州乐园、无锡三国城、水浒城和杭州的宋城等,这种主体公园一般建在城郊,好的主体公园不但可以吸引附近城市大量游客,也可成为城市的对外旅游景点,像香港、东京的迪斯尼乐园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体验休闲主要是满足城市居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和农村生活的好奇心理或怀旧心理,这种经济形态通常是在当地农村已有经济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与旅游业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农村生活的机会,近年来“农家乐”、“渔家乐”、“自助果园”、“农业观光园”等大量发展就是这种经济形态的直接表现。
马克思休闲观对我国体育休闲发展的启示

一
产资料 掌握在 资产阶级手 中 ,无产 阶级 只能靠 出卖
劳动力来 维持艰难 的生存 ,人 们不可 能实现完全平
等 的休 闲权利 。因此 ,马克思 十分注重对 “ 自由时
间”的争取 ,也就意味着对休 闲权利的争取 。 马克思认为 ,“ 自由时间”是人们 实现全 面 自由
发展 的基础 ,也是 人类社会文 明发展 的标 志之一 。
、
—
马克思休闲观 的解读 权利 与生活质 量
—
( 一) 休 闲权 利
通过对 马克思 大量经典 著作 的研 读 ,诚 如学者 陆彦 明 、 马惠娣[ 1 】 所 指出的一样 ,马克思理解 的休闲
他指 出: “ 整个人类 的发展, 就其超 出对人 的 自然存在
马克 思在对资 本主义社会 存在 的内在逻辑解 密 的同
者们极 其重视对 人们 休 闲权利 的身体力行 ,马克思 的休 闲权利主 张就是受此启发 。在资本 主义 社会生
Hale Waihona Puke 时也 映射 出对 休 闲隐 喻的观点 。本研究 在尝试解读
马克 思对休 闲的基本 观点 的基 础上 ,着 重关注 我 国
体育休 闲发展 问题 ,进 而探求有 利于我 国体育休 闲
面发展 的物质条件 ,生产力 的提高使人们拥 有更多 社会必要 劳动 时间以外 的 “ 自由时间 ”成为 可能 ,
上掌握 的时 间” 。在 《 共产党宣 言 》中马克思指 出: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3 — 2 6 基金项 目:上海 市 教育 委员会 科研 创新 重点 项 目 ( 0 9 Z S 1 7 8 )
也折射 出马克思对休 闲生活质量 的关 注 。限于马克 思生活 的年代 ,马克思本人有 更为重要 的是历 史使 命 ,无 瑕对休 闲生 活质量等具体 问题 作 出更 为明确 的表述 和深入研究 ,但对休 闲生活质量 的关 注仍镶 嵌于马克思思想 内核之 中。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在探讨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休闲这一概念进行一定的理解。
休闲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脱离工作或其他压力状态的活动,旨在放松身心、恢复精力,以及进行娱乐和社交活动。
然而,马克思对于休闲的理解并非如此简单。
在他的理论中,休闲不仅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他认为休闲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马克思看来,人们只有在自由时间中才能真正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其次,休闲是人的本质需求之一。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人们需要通过休闲来放松身心,恢复精力和情感,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最后,休闲也是人们社交和娱乐的重要场所。
在休闲活动中,人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从而促进社会团结和发展。
然而,马克思也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休闲状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而休闲时间则被视为一种非生产性时间,往往被视为是对劳动力的浪费。
因此,马克思认为这种制度下的休闲具有片面性和异化性,人们无法在休闲时间中真正地放松和享受生活,而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消遣和娱乐活动。
休闲活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休闲活动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和团结。
在休闲时间中,人们可以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旅游和聚会,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和互动。
其次,休闲活动也可以推动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都是通过休闲活动得以保留和传承的,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强调了休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他的理论中,休闲不仅是个人的需求和权利,也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因素。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休闲存在着片面性和异化性的问题,人们无法真正地享受休闲带来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较高级活动 的 时间—— 自然 要 把 占有它 的人 变 为另一 主 体, 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 又加 人直接 生产过程 。于 光远
先生 在引 用 这 段 话 时特 意 强 调 : 马 克 思 把 ‘ 事 较 高 级 活 “ 从 动 ’ 时 间 归 ^ 与 闲暇 时 间 并 列 的 自 由时 间 的 范 圈 , 得 注 的 值
的 理论 价值 和 对 现 实 将 产 生 的影 响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 《 第 6卷下 , 2 5页) 第 2 归根 结底 ,社 “ 会发展 、 社会享用和杜 会活动的全面性 . 都取决于时间的节 省。一切节约都是时 间的节约 。 ( 马 克思恩格斯 全集) ”( 第
4 6卷 上 , 1 0页 ) 第 2 自 由 时 间 , 以 支 配 的 时 间 就 是 财 富 可
生存 状 态 的 追求 目标 。 人 类 要 想 获 得 自由 , 先 必 须 赢 得 首 休 田时 间 。 马 克思 指 出 : 自由王 国 只是 在 由必 需 的 和外 在 的 目的 规 定 要 做 的 劳 动 终 止 的 地 方 才 开 始 . 而 按 照 事 物 因
的 充 分 发展 又 作 为 量 太 的 生 产 力 反 作 用 于 劳 动 生 产 力 。
人 的全面发展 、 闲与杜会进 步的关 系连在一起 。因此 、 体 他
被西方杜会评为 2 0世 纪 最 有 影 响 的 思 想 家之 一 。
本文对马克思体闲思 想进行 了初 步的考察 . 旨在 帮助 我们加 深对体 闲问题 的研 究和理 解 , 并从 本质上 揭示体 闲
1 马克 思 眼 中 的休 闲
首 先需 要 说 明 的是 . 马 克 思 著 作 的 英 文 版 中 , 闲一 在 休 词 为 f et ( r —me 马克 思 在 其 蔼 文版 的 著 作 中 以 及 后 来 译 戚 e i
我国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研究综述作者:李金霞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02期休闲学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自由时间的增多,大众化的休闲活动对现实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明显影响,休闲学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休闲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休闲学的创始人是凡勃伦,有的学者认为是马克思。
马惠娣认为历史上第一个对休闲作出详细解释的是马克思,因为马克思在他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与《资本论》中提到的自由时间与休闲的内涵基本一致。
于光远、龚育之、马惠娣等学者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用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指导人们的休闲。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马克思自由时间研究,在马克思自由时间研究方面产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
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马克思自由时间的内容、内涵和意义。
大多数关于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论述主要是以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形式存在的,也有少量高质量的专著。
这些学术上的探索无疑都是中国学者们对于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开拓性研究。
一、中国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研究现状(一)关于马克思自由时间内涵的研究在关于马克思自由时间内涵的研究中,包含着“什么是马克思自由时间”、“自由时间是否是闲暇”、“自由时间是否是休闲”等问题。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自由时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俞吾金从哲学角度阐释马克思自由时间的性质,他认为马克思的自由时间不仅仅是自然时间,而且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时间。
文海鸿则对马克思自由时间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马克思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上来阐释自由时间,在政治经济学中从社会时间来理解自由时间,强调的是自由时间的“实际的在此”;在哲学中更多的是从生命时间层面来理解自由时间,强调所有的自由时间是供自由发展的时间。
其他大部分学者是从马克思的手稿中挖掘自由时间的内涵,详细地阐释什么是马克思自由时间。
1简述马克思休闲思想以及意义

1简述马克思休闲思想以及意义休闲的问题研究由来已久,在休闲研究的逐步深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两类思想资源时常跃入视野,它们作为休闲的源头活水不断地为该项研究注入养分:一个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另一个是中国传统思想所蕴含得古老的生命智慧。
自由时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存在方式是包括劳动、休息和休闲三种形式的。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
人类想要获得自由,首先必须赢得自由时间。
自由时间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容。
正确认识休闲的休闲,破除对休闲的误解和偏见。
从根本上说,人是为享受和发展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劳动而来到这个世界。
人为了休闲必须劳动,劳动不过是人们为了享受休闲必须支付的成本。
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为人的生命提供休闲的可能;只有劳动水平的提高,人类用于休闲的时间才会增多,休闲的层次才会提高。
只有通过劳动来追求休闲享受的生命活动才是健康的正常人的生命活动。
正确认识休闲活动和休闲休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一个重要方面的休闲和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休闲休闲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凡勃伦的有闲阶级的基本观念以及简要评价凡勃伦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中,标榜自己与正统休闲学不同之处是要寻找和分析休闲行动的非休闲意义。
他指出了炫耀消费行动的显功能和潜功能,分析了有闲阶级、企业营利者和机器操作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休闲行动是休闲因素和非休闲因素作用的结果,它的主体是社会人而非休闲人,行动所追求的目标并非获得最大利润,而是多层次需求的满足。
休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提供功能满足,使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与休闲发展水平相适应。
从理论本身而言,当代西方休闲学的不同流派都有其比较系统的理论,对理论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现代市场休闲的内在运行机制,深化我们对现代市场休闲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探析

作 者 简 介 许 斗 斗 。福 州 大 学人 文社 会 科 学学 院教 授 、哲 学博 士 ( 建 福 州 ,30 0 ) 福 50 2
维普资讯
内涵 来 界定 ,用 作 复 数时 。是指 根据 个 人 的愿 望 和爱好 所 自 由选 择 的活 动 。 ……休 闲活 动 的范 围实 际上 “ 是无 限 的 ,因为它 取决 于 每个 个 人 的动机 。” 用作 单数 时 ,休 闲可有 两 种含 义 :第 一 ,是 将休 闲与 休 闲 “ 的时间 等 同起 来 ;第 二 ,休 闲首 先甚 至是 独立 于 可能 填补 这一 可 自由支 配 时问 的活 动 的空 闲时 间。 总之 , 懒惰 、无 所 事事 ’都 可 当作 休 闲度 过 。但 是 ,休 闲不 能 像人 们 经 常认 为 的 那样 ,混 同 于业 余 时 间 。 因 ‘ ” 为 ,人 们 花费在 因城 市扩 大 而致 的交 通 时 间 ,以及 人们 从 事 家务 活 动和 满 足睡觉 、吃饭 等 生理 需 要 的时 间都 是业余 时 间 ,而 不是休 闲时 间 ; 外 ,休 闲将 首先 是个 人 的一种 心理 态度 。… …根据这 种观 点 ,甚至 此 “
维普资讯
警 ’ 未 拜右 2 6 5 o ̄ 期 o
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探析
◎ 许斗 斗
【 摘要】面对 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休 闲新现 象,本文以哲 学为基 点,并结合经济学和社会 学
等 多学科 对这 一社 会 现 象进 行 了 分析 。 虽然 休 闲概 念 的 界 定 在 世 界 范 围 内还 是 一 个 难 题 ,但 从 马 克 思 的 思 想 中可 以肯 定 ,休 闭应 该 以人 的 全 面 发 展 为 核 心 。是 人 类 的 一种 生存 方 式 ; 自 由时 间是 休 闲 的 一 个 必 要 备 件 , 但 它 不是 休 闲本 身 ,休 闲的 本质 应 该 体 现在 对待 和 处 理 自由 时 间上 ;休 闲是 一种 需要 价 值 建构 和 培 养 的 活 动 , 反 映 着人 类 的 生存 价 值 观 .所 以 在 本 质 上是 人 的 全 面 发展 的 可能 性 表现 ,
解读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几个问题

新融合的社会。在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窟用劳动的批判中, 休闲概念处于胞喻状态.是空场的在场,占据特殊的位置。 换言之,马克思的体闲思想主要处于其思想体系的理论无意 识层面。这显然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难于完全
从文字上直观的(马克思至多使用了“闲暇时间”的概念),也
思借鉴古典经济学的概念,从资本、地产和劳动三者的分离 人手,集中考察彳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个阶级之间 的关系,即异化关系。对于这种异化关系,马克思主要通过
三个概念建立了立体分析框架:劳动、财富(主要包括工资、 资本、利润和地租等)和时间。
罕有人关注,这也同样是划时代的:终于找刊了由劳动通向 休闲道路上的中间环节或共同根基。可见,在人类思想史 上.经济理论的革命与休闲理论的革命应是统一的,就如同 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生活的革命与体闲生活的革命是统一的
晨
晔
116029)
100872;辽宁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辽宁大连
摘要: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括心终极价值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内在逻辑基点.一是劳动,二是休闲, 它们交织垃绕主要蕴藏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中。与劳动不同的是,对于休闲问题,马克思是以两套话语系统采表 达的.一聋正常规的直陈.另一备是若明若暗的随喻。用这样的范式解读马克思的休闲思想耽使我们既可获得更开 阔的认识视野,殳植根于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固有内在逻辑结构,从而避免陷入随意性和碎片化的误区。 关键词:马克思;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休闲
一样。
《巴黎手稿》对劳动主题的重视是学术界的基本_共识。 我要说的是,在这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就显示了科学抽象 的才能,透过劳动现象看到的是主体人;透过劳动关系看到 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他叉称之为阶级关系;透过资本间的激 烈竞争看到的是阶级关系的简单化,即其剩下工人阶级和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8934(2002)01-0044-05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陆彦明1 马惠娣2(11首都经贸大学理论部, 北京 100070;2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 100081)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马克思理论中有关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相互关系的论述。
旨在对日益凸现出来的休闲问题做学理层面的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休闲理论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来稿日期:2001-09-09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K -00-31)“休闲经济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子课题作者简介:陆彦明(1970-),甘肃玉门人,首都经贸大学理论部讲师;马惠娣(1951-),女,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休闲经济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主持人。
众所周知,马克思作为杰出的思想家,曾在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众多领域内做出了贡献。
但是有关他的休闲思想在我国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
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本中,他从始至终都把休闲与个人的全面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连在一起。
因此,他被西方社会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本文对马克思休闲思想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旨在帮助我们加深对休闲问题的研究和理解,并从本质上揭示休闲的理论价值和对现实将产生的影响。
1 马克思眼中的休闲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马克思著作的英文版中,休闲一词为free 2time (马克思在其德文版的著作中以及后来译成俄文时使用的是哪个词,未做考证),在我国的译著中通常译为“自由时间”,而西方休闲学研究者通常将free 2time 等同于“休闲”(leisure ),但在概念的外延方面略有不同。
这个结论可以从我们翻译的《休闲研究译丛》的五本书中得到印证。
笔者在访问美国期间就此请教了多位学者,获得了相同的考证和结论。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
“休闲”就是“非劳动时间”,“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第287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
人类要想获得自由,首先必须赢得休闲时间。
马克思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的和外在的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讲,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彼岸世界只有建立在此岸世界的基础之上才能繁荣起来。
在彼岸世界“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拉开了自由王国的序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6页)人们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就等于享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空间,有了为“思想”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
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人们可以不再为谋取生活资料而奔波操劳,个人才在艺术、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25页)归根结底,“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
一切节约都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20页)“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第282页)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
”于光远先生在引用这段话时特意强调:“马克思把‘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归入与闲暇时间并列的自由时间的范围,值得注意。
”(《经济学札记》第117页,广东人民出版社)马克思在另一个地方写到:“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高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分册,第312页)。
可见马克思确实把自由时间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另一种是从事普通活动的闲暇时间。
休闲既包括积极、主动地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较高级活动,也包括消极、被动的一些消遣活动。
但休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种活动中。
2 “休闲”是马克思描绘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自由时间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指出:“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第18卷 第1期2002年 1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18,No.1Jan.,2002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216页)在这个基础上,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做了这样的描绘,“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建立“自由个性”。
接着他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570页)。
可见,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描绘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1894年1月3日,意大利社会主义者朱・卡内帕请求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为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世纪》周刊题词,来表达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同年1月9日写的回信中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
”这句话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页)恩格斯认为这句话最适合用来“概括未来新时代的精神”。
在马克思后的100多年间,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学者的休闲理念。
瑞典著名哲学家皮普尔说,休闲是一种精神态度;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
美国学者凯利则说:休闲应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
休闲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自由———为了自我,也为了社会。
杰弗瑞・戈比说,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尽管西方学术传统主要来自古希腊,但休闲学的思想渊源却在更大程度上来自马克思。
我们可以从西方休闲学学者们的著作中看到对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引证和评价,并认为马克思是休闲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循着马克思休闲理论的思想轨迹,西方学者提出休闲的价值更在于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准和人类生存的真正目标的问题。
因为,自工业社会以来,所有衡量人类进步的主客观标准,都是把物质文明作为人类进步的尺度。
但这些标准并不能衡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也不能衡量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实现自我。
同时,这些标准也不能反映出人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超越自己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正是在休闲这个人们可以进行自由选择的领域内,人生的意义才能得到真正的揭示。
西方休闲学者从这个意义上解释休闲的价值目标,也正是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所应具有的基本价值目标。
在马克思看来,衡量人类进步的根本标准,归根到底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写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85页)讲到未来理想社会时,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可以说休闲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的价值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的本体论意义之所在。
因此,马克思在描绘未来理想社会的时候把“休闲”作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来对待。
也由此可见,休闲对认识人的本质所具有的重要性。
3 缩短工作日、增加自由时间,是建立自由王国的根本条件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就是“非劳动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它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294页)。
只有当生产力很发达,人类才能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游离出相当数量的剩余时间,构成社会的自由时间。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导致工作日的缩短,自由时间的增加;另一方面,劳动本身的性质的变化,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首先,自由时间是使每个人分享人类文化成果、发展自由个性的保证。
马克思说:“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因此,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8-219页)对于这一点,恩格斯写到:“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现合理分工的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实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仅是承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体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使它进一步发展。
关键就在这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78-479页)其次,自由时间是衡量未来社会财富的重要尺度。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以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表明财富是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的;当自由时间成为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时候,“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
那时,衡量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变为自由时间。
因为增加自由时间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