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学堂 化学竞赛专题班 导学一C化学平衡

合集下载

第32届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清北学堂模拟试一

第32届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清北学堂模拟试一

第32届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清北学堂模拟试一·竞赛时间(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

草稿纸在最后一页。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一题(17分)某金属元素A位于第一过渡系,主要以含氧矿物形式存在于地壳中,且分布广泛,其单质熔点较低。

A存在一种含氧酸根AO x y-,在酸性水溶液中短时间内可稳定地存在,其中A的氧化态数值与其族序数相同。

1-1.写出A的元素符号及价层电子组态。

1-2.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的过渡元素常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以下是以B盐(K y AO x)为原料,制备两种含A化合物的方法:1)向热、浓的草酸溶液中加入B的酸性浓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碳酸钾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可得一种红棕色晶体C;2)向含有KI(浓度约为50g/L)并被Ba(OH)2所饱和的水溶液中滴加B的饱和水溶液,可得一种暗绿色沉淀D,已知D遇酸易分解。

1-2-1.写出C与D的化学式(不考虑结晶水数目),并估算C的磁矩大小。

1-2-2.写出D与空气中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3.写出制备C的总反应方程式。

1-3.A元素存在一种羰基化合物E。

右图示出E及相关化合物的生成与转化的流程图。

其中箭头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过程,制备E的过程中给出了所有反应物和产物(但未给出比例),而其他过程给出所有反应物及其参与反应的计量系数的比例。

已知上图所示出的所有未知化合物中仅G和M中不含A元素,且F是A的一种常见盐类。

根据图中的关系与所属条件,写出H—O的化学式。

第二题(9分)五氧化二氮是硝酸的酸酐,可通过在低温下用五氧化二磷脱水制得。

其常温是晶体,具有很高的蒸汽压,在气相或在惰性溶剂中都能全部分解,产物为氧、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物。

高中化学竞赛课程 无机化学第六章 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竞赛课程 无机化学第六章 化学平衡

实验次序
c初
c平衡
[NO2 ]2/ [N2O4]
(1) N2O4
NO2
0.100 0.000
0.040
0.36
0.120
(2) N2O4
NO2
(3) N2O4
NO2
0.000 0.100
0.100 0.100
0.014 0.072
0.37
0.070 0.160
0.36
由273 K时测得的N2O4-NO2体系的三组平衡浓度算得平衡常 数分别为0.0005、0.0005 、0.0005
n总
17.3 mol
V (H2S) = n (H2S) R T/p总
= (0.293 mol 8.314 kPadm3 mol–1 K–1 298 K)/101kPa
= 7.18 dm3
p(C4H9) = p总
n(C4H9) n总
= 101 kPa
பைடு நூலகம்
17.0 mol 17.3 mol
c(Fe3+)= 0.01 mol.L-1,已知298K时K =2.98, 求平衡时Ag+,Fe2+,Fe3+的浓度及Ag+ (aq)转 化为Ag(s)的转化率。
解: Fe2+(aq) + Ag+(aq) Fe3+(aq) + Ag(s) 平衡时 0.1−x 0.1−x 0.01+x
K =c(Fe3+)/c(Fe2+)•c(Ag+) (都除1mol/L) 2.98=(0.01+x)/(0.1−x)•(0.1−x)
(2) 非水溶液中的反应,水写
C2H5OH + CH3COOH

清北学堂12月11日化学网络专题课课件-有机化学

清北学堂12月11日化学网络专题课课件-有机化学
A. HCHO B. CH3CHO C. CH3CHCH3 OH F. CH3COCH3 D. (CH3)3CCHO
E. CH3CH2CHCH2CH3 OH
二硝基苯肼反应的有: 、 、 、 。 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的有:A、B、D、F。 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有: 、 、 。 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有:B、C、F。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 、 。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A、B、D。 能发生自身羟醛缩合反应的有: 、 。 能发生自身羟醛缩合反应的有:B、F。 能发生Cannizzaro反应的有:A、D。 能发生Cannizzaro反应的有: 、 。 Cannizzaro反应的有 11、下列化合物中有旋光性的是( D) 、下列化合物中有旋光性的是(
六、推导结构 溶液褪色, 1、某化合物A(C5H6),能使Br2 / CCl4溶液褪色, ( 它与1 它与1molHCl加成后的产物经臭氧化和还原水解得 到2-氯戊二醛,试写出A可能的构造式。 氯戊二醛,试写出A可能的构造式。 分析: 分析: 从分子式看——A为不饱和烃; 为不饱和烃; 从分子式看 溶液褪色——说明有双键或三键 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 说明有双键或三键 存在。 存在 从加成、臭氧解的产物看 从加成、臭氧解的产物看——只生成一种产 只生成一种产 物,且碳原子数不变,证明化合物A为环状不 且碳原子数不变,证明化合物A 饱和烃。 饱和烃。 结论: 结论:化合物A为
6、 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成序: 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成序:
A. CH2 CH CH2 OH OH OH B. CH2 CH CH2 OH OH OCH3 C. CH3CH2CH2OCH3
D. CH3CH2CH2OH
A > B > D > C
按在水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成序: 7、 按在水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成序: A、正丁醇 B、叔丁醇 C、乙醚 D、正戊烷

清北学堂-化学竞赛练习题

清北学堂-化学竞赛练习题
第 15 题 画出配合物 Re[S2C2 (C6H5)2]3 结构,并指出中心离子
的杂化情况。
第 16 题 碳化钙 CaC2 在 1100℃与氮气反应生成单质碳和一种
8
清北学堂—刘奉岭老师
钙盐,这种钙盐与 CO2 和 H2O 反应生成含氮 66.64%的一 种 5 原子分子 A 和另一种盐。A 很容易聚合,其二聚体有 多种结构。写出上述反应的方程式,画出 A 的 3 种原子 排布次序不同的二聚体的结构。
第 13 题 配离子[N{(RuCl4(H2O)}2]3-中两个中心离子及桥连配
体是直线形,若水分子看成一个整体,该离子有五个镜面, 画出其结构。
第 14 题 化学家在羰基原子簇化合物方面进行过许多研究,曾
经制得过多种原子簇化合物。一种含 Fe 元素的原子簇 Fe4C(CO)n 是由 Fe 和 C 原子形成多面体骨架,CO 在骨 架外配位,在骨架内相邻 2 个原子之间形成正常的双电子 键,Fe 原子满足 18 电子规则,骨架结构没有 C3 轴(考 虑骨架对称性时可不考虑 CO 配体)。画出骨架结构,求 出 Fe4C(CO)n 中的 n 值。
Fe 满足 18 电子规则,画出[(CO)2Fe(2-L)2Fe(CO)2]的结 构简图。
9-2 在 冰 醋 酸 热 溶 液 中 , 用 KMnO4 氧 化 Mn(CH3COO)23H2O,得到含 3 个 Mn(III)离子的络离子 A+,A+中的 CH3COO- 2 个氧原子都配位、每个 Mn(III) 离子各有 1 个水分子与之配位,络离子有三重旋转轴。写
出生成 A+的方程式,用 O O 表示 CH3COO-, 画出 A+ 的结构简图。
9-3 减压蒸馏不带结晶水的醋酸锌,得到一种结晶 形的中性配合物 X,配合物 X 由 4 个 Zn 离子与配体形成,

2020高中化学竞赛—物理化学-05化学平衡(共62张PPT)

2020高中化学竞赛—物理化学-05化学平衡(共62张PPT)
Jp < K 或 Jp/K < 1 反应自发进行
Jp=K 反应处于平衡
3.相关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若在同一温度下,几个不同的化学反应 具有加和性时,这些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吉 布斯函数也具有加和性。根据各反应的标准 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 相关反应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例如,求
经验平衡常数
K p
( pBeq )B
B
换算关系
K K p /( p )B
历史上用过的其它三种平衡常数,它们是 Kc , K y ,与 K n 。
它们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如下:
定义:
K
c
B
cBeq c
νB
K y yB νB
B
它们与 K的关系是:
Kn nB νB
B
K
cRT p
νB
化学平衡条件:
BB 0
B
G
为什么G 化学反应通常不能进行到底 ?
系 G处T,于P 总该是反对应应进于度某下特的定反的应反趋应势进。度在ξ,反代应表的了各体个 不同瞬间,其值都是在变化着的。
严格讲,反应物与产物处于同一体系的反应都 是可逆的,不能进行到底。
只有逆反应与正反应相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 反应,可以粗略地认为可以进行到底。
K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 p
νB
Ky
p
p nB
νB
Kn
例题一
已知fGm(CH3OH, l , 298 K)=-166.3 kJ·mol1, fGm(HCHO, g , 298 K)=-133.0 kJ·mol1 ,且 CH3OH(l)在298 K时的饱和蒸气压力为16586.9 Pa,求反应CH3OH(g)==HCHO(g)+H2(g),在 298 K时K 。(p =100 kPa)

化学竞赛—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竞赛—化学平衡图像

2Z(g)
(正反应放热)
v(逆) v v(正) v(逆) v(正) v(逆) t1 v(正)
t2
t3
t4
t5
t6
t
上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 、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 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
1 1 2 1 1 2
0
t
3. 对于热化学方程式:
SO3(g) SO2(g)+1/2O2(g) △H>0的描述有如下 四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y轴表示SO2的含量)
y 300℃ 500℃ 300℃ y 500℃ y
y
500℃ 300℃
500℃ 300℃
A
B
C
D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或含量)-温度(或压强)的 图像
V(逆)
0
V吸热
②降低温度
t
V放>V吸 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 V逆= V′ 正 V
V正 V逆 0
V正
V逆 V′= V′ 正 逆
使用正催化剂
t
0
使用负催化剂
t
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V正=V逆) 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pC(g)+qD(g); △H=QkJ/mol
等温线
判断:
1.01107Pa 1.01106Pa 1.01105Pa 0
Q 0
m+n p+q
T1

化学竞赛专题班导学讲义一B卤化物 - 清北学堂

化学竞赛专题班导学讲义一B卤化物 - 清北学堂

p 区元素卤化物的组成、构型及性质 【竞赛要求】 p 区:最简非金属氢化物计量学、CH4,NH3,H2S,H2O,HX 的酸碱性、NO 与 O2 反 应生成 NO2、NO2 与 N2O4 的平衡、NO2 与水反应的产物、HNO2 及其盐作还原剂、HNO3 及 其盐作氧化剂、B(III) Al(III) Si(IV) P(V) S(IV) S(VI) O(II) F(I) Cl(I) Cl(III),Cl(V) Cl(VII)是第 2,3 周期元素与卤素和含氧阴离子的化合物的正常氧化态、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及生成 的酸的计量学、从 F2 到 Cl2 的卤素氧化性和反应性的递减。

【知识梳理】 1. p 区元素卤化物(有限分子)的组成 (1) 互卤化合物(卤素原子间的化合物)有:AX、AX3、AX5、AX7,其中 A 为重 卤素,X 为轻卤素。

在后三者卤化物中 A 分别以 sp3d、sp3d2、sp3d3 杂化轨道和 轻卤素原子结合,组成中轻卤素原子数差 2,和原先成对电子激发成两个单电 子相应。

(2) 硫属(除 O 外,S、Se、Te、Po 称为硫属 chalcogen)元素卤化物中,A 分别以 sp3、sp3d、sp3d2 杂化轨道形成 AX2、AX4、AX6。

(3) 磷族(除 N 外,P、As、Sb、Bi 称为磷属 pnicogen)元素卤化物中,A 分别以 sp3、sp3d 杂化轨道形成 AX3、AX5。

(4) 碳族元素卤化物中,A 分别以 sp2、sp3 杂化轨道形成 AX2、AX4。

(5) 硼族元素卤化物有 AX、AX3、AX3 中 A 以 sp2 和卤素原子结合 2. p 区元素卤化物的构型(按 A 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和孤对电子讨论) (1) sp2(px、py 参与) 杂化轨道和三个卤素原子 p 轨道结合成平面三角构型分子, 如 BX3、AlCl3(g) 。

3 (2) sp 若和四个卤原子结合成 AX4,为正四面体构型,如 CX4、SiX4、SnCl4。

化学竞赛教程 化学平衡

化学竞赛教程 化学平衡

解:n(起1) /n(平1)=2.02 / 1.717 = 1 / 0.85
设n(起1) = 1mol,则n(平1)= 0.85mol
N2 + 3H2 13
2NH3 △n
2
2
0.15mol (1-0.85)mol
第一次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 0.15 / 0.85 ≈ 17.6%
n(起2) = (1+0.4)mol,n(平2)= 1mol
0.01 0.03
0 0 0.0025 0.0225 0.0075 0.0075
1

H2
始 浓
I2

HI

H2
衡 浓
I2

HI
c(HI)
c(H2)·c(I2) c(HI)2
c(H2)·c(I2)
H2+I2
0.01 0.01
0 0.0022 0.0022 0.0156
3223
50
2HI
0 0 0.01 0.0011 0.0011 0.0078
循环利用
N2、H2
1. 原料气的制备
⑴ N2 来自空气 I 降温加压 → 液态空气 → 分离出N2 II C + 空气 → 除去CO2 ,分离出N2或铜网 III 高分子膜技术分离氮气
液氨
⑵ H2来自于水和煤
高温
C + H2O = CO + H2
高温
CO + H2O = CO2 + H2
高压水洗除去CO2 → 分离出H2
压强
高压
高压
温度
高温
低温
催化剂
使用
不影响
问题4:工业上合成氨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 【竞赛要求】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

溶度积。

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熵(混乱 度)的初步概念及与自发反应方向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在同一条件下,若一个反应既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进行,例如:CO ( g ) + H 2O ( g )CO 2 ( g ) + H 2 ( g ) AgCl ( s )+ Ag(aq) Cl- aq) + (化学反应的这种性质叫做反应的可逆性,这种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二、平衡的特点和平衡常数 1.经验平衡常数 对于任一可逆反应aA + bBggG + hHh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间有如下关系:[ G ] [ H ] =K c a b [ A ] [ B]Kc:化学反应的经验平衡常数。

一般是有量纲的,只有当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与生成物的计 量数之和相等时,K 才是无量纲的量。

如果化学反应是气相反应aA(g) bB ( g ) +gG ( g ) + hH ( g )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则有(P ) (P ) Kp = G a H b ( PA ) ( PB )ghKp: 经验平衡常数。

同一个反应的 Kp 和 Kc 一般来说是不相等的, 二者之间是有固定的关系。

注意: 1)反应式书写不同,K 值则不同;系数扩大 n 倍,K 是呈幂级数增大,为 Kn。

书写方式相 反,则 K 值为倒数关系; 2)反应体系中纯液体、纯固体及稀溶液中的水不必写入常数表达式,这种复相(多相)反 应的平衡常数用 K 表示;CaCO3 ( s )CaO ( s ) + CO 2 ( g )K = pCO 23)若反应由几个反应相加(相减)而成,则总 K 值是各个分 K 值的乘积(相除)得到。

例 如:N 2 ( g ) + 3H 2 ( g )[ NH3 ] 2NH 3 ( g ) K′ = c 3 [ N 2 ][ H 2 ]21 3 N2 ( g ) + H2 ( g ) 2 22NH 3 ( g )NH 3 ( g )K′′ = c[ NH3 ] [ N2 ] [H2 ]1 23 2N 2 ( g ) + 3H 2 ( g ) K′′ = c[ N 2 ][ H 2 ] 2 [ NH3 ]3K ¢c = ( K ¢¢ ) =21 K′′′ cK1 K22NO ( g ) + O 2 ( g ) +) 2NO 2 ( g ) 2NO ( g ) + O 2 ( g )2NO 2 ( g ) N 2O4 ( g ) N 2O4 ( g )K3 =K1×K22.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 反应物的转化率是指已转化为生成物的部分占该反应物起始总量的百分比。

三、标准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候, 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我们称这时的浓度为平 Θ 衡浓度。

若把平衡浓度除以标准状态浓度,即除以 c ,则得到一个比值,即平衡浓度是标 准浓度的倍数,我们称这个倍数为相对平衡浓度。

根据平衡体系的性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Θ 时,各物质的相对浓度也不再变化。

如果是气相反应,将平衡分压除以标准压强 p ,则得 到相对分压。

相对浓度和相对分压都是无量纲的量。

对于可逆反应 aA ( aq ) + bB ( aq )ΘgG ( aq ) + hH ( aq )其标准平衡常数 K 可以表示为⎛ [G ] ⎞ ⎛ [ H ] ⎞ ⎜ θ ⎟ ⎜ θ ⎟ c ⎠ ⎝ c ⎠ Θ K =⎝ a b ⎛ [ A ] ⎞ ⎛ [ B] ⎞ ⎜ θ ⎟ ⎜ θ ⎟ ⎝ c ⎠ ⎝ c ⎠gk对于气相反应:aA ( g ) + bB ( g )ΘgG ( g ) + hH ( g )其标准平衡常数 K 可以表示为⎛ pG ⎞ ⎛ p H ⎞ ⎜ pθ ⎟ ⎜ pθ ⎟ K Θ = ⎝ ⎠ a ⎝ ⎠b ⎛ pA ⎞ ⎛ pB ⎞ ⎜ pθ ⎟ ⎜ pθ ⎟ ⎝ ⎠ ⎝ ⎠gk在标准状态下, 对溶液 c =1mol· dm 3; 而如果是气相反应, 标准态严格的应该是 1mol/kg。

Θ Θ Θ K 在数值上约等于 Kc。

如果 p 的分压单位是 atm,则因 p =1atm,此时 K 在数值上等于 Θ Θ Θ Kp。

如果分压单位是 kPa,则因 p =10.1×105Pa,此时 K ,Kp 完全不同。

p 一般用 100kPa。

Θ Θ 标准平衡常数 K 与 DrGm 关系及化学反应的方向 1.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方向Θ -对于反应 aA + bBgG+ hH 我们定义某时刻的反应商 Q:k⎛ G ′⎞ ⎛ H′⎞ ⎜[ ] ⎟ ⎜[ ] ⎟ ⎜ cθ ⎟ ⎜ cθ ⎟ ⎠ ⎝ ⎠ Q=⎝ a b ⎛ A′⎞ ⎛ B′⎞ [ ] ⎟ ⎜[ ] ⎟ ⎜ ⎜ cθ ⎟ ⎜ cθ ⎟ ⎝ ⎠ ⎝ ⎠g式中 [G]′,[H]′,[A]′和[B]′均表示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时的浓度,即非平衡浓度。

反应达 Θ 到平衡时,反应商 Q 和标准平衡常数 K 相等。

即⎛ [G ] ⎞ ⎛ [ H ] ⎞ ⎜ θ ⎟ ⎜ θ ⎟ c ⎠ ⎝ c ⎠ Θ K =⎝ =Q a b ⎛ [ A ] ⎞ ⎛ [ B] ⎞ ⎜ θ ⎟ ⎜ θ ⎟ ⎝ c ⎠ ⎝ c ⎠g kQ<K 时,反应向正向进行; Θ Q >K 时,则反应向逆向进行; Θ Q = K 时,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等温式 若化学反应 aA(aq) Bb ( aq ) +ΘgG ( aq ) + hH ( aq ) 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处于标准状Θ态,Q 为某时刻的反应商。

化学热力学中有下面关系式可以表明 ΔrGm 和 ΔrGm 、Q 之间的 关系可用化学反应等温式描述:Δ r G m = Δ r G m Θ + RTlnQ当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ΔrGm =0,同时Q= K ,则ΘΔ r G m Θ=-RTlnK Θ四、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动态平衡,外界条件改变以后,可逆反应就从一种平衡态向另 一种平衡态转化,这一转化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

1.浓度(压力)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一般说来,在平衡的体系中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会使 Q 的数值因其分母增大而减小,于 Θ 是使 Q<K ,这时平衡被破坏,反应向正方向进行,重新达到平衡,也就是说平衡右移。

即在恒温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相反,减小反 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的变化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或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的反应的体系 影响不大。

压强变化只是对那些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有变化的反应有影响;在恒温下,增 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目增加的方向 移动。

2.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是从改变平衡常数而产生作用的。

lnKθ Δ r Hθ ⎛ 1 1 ⎞ 2 m = ⎜ - ⎟ θ K1 R ⎝ T1 T2 ⎠Θ Θ Θ对于吸热反应 DrHm >0,当 T2>T1 时,K2 > K1 ,即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反之,当 T2<T1 时 K2<K1,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Θ Θ Θ 对于放热反应,DrHm <0,当 T2>T1 时 K2 <K1 ,即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 Θ Θ 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而当 T2<T1 时 K2 > K1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总之,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温时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3.化学反应速率 Θ 有些反应的自发性很大, rGm << 0) (Δ ,但在一般的条件下看不出任何反应的迹象。

如反应:CO ( g )+NO ( g ) → CO 2 ( g )+1 / 2N 2 ( g )ΔrGm (298K)=–334kJ·mol–1 Θ K =1.9×1060(298K) 可惜反应速率极慢无直接利用价值。

但也有反应速率很快,几乎是瞬间完成,如酸碱中和反应、爆炸等。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指在一定条件下, 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经常用单位时间 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浓度一般用 mol·dm–3,时间用 s、min 或 h 为单位来表示。

Θ平均反应速率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aA + bB → gG + hH-1 Δ [ A ] 1 Δ [ B] 1 Δ [ G ] 1 Δ [ H ] == = a Δt b Δt g Δt h Δt或1 1 1 1 ν ( A ) = ν ( B) = ν ( G ) = ν ( H ) a b g h若 a=b=g=h 时,则用任何一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反应速率相同。

瞬时反应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

ν C4 H 9Cl) lim ⎢( =⎡ Δ [ C4 H 9 Cl] ⎤ ⎥ u →0 Δt ⎣ ⎦(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1.碰撞理论 碰撞理论:1918 年,路易斯(W.C.M.Lewis,英国科学家)提出,也称硬球碰撞理论。

1)把气体分子视为没有内部结构的硬球; 2)把化学反应看作刚性球体的有效碰撞。

3)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先决条件。

4)反应物分子碰撞的频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但并不是所有的碰撞都能发生反应。

5)有效碰撞:在亿万次的碰撞中,只有极少数的碰撞才生成产物,为有效碰撞。

6)活化分子;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高能量的,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分子只 是极少的一部分。

7)活化分子所具有能量称为活化能,用 Ea 表示,Ea 的单位为 kJ·mol–1。

活化能的大小与分子的分布关系符合下式:f = e RT式中 f 称为能量因子,其意义是能量满足要求的碰撞占总碰撞次数的分数;e 为自然对数的 底;R 为气体常数; T 为绝对温度;Ea 等于能发生有效碰撞的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的 NA 倍,NA 是阿佛加德罗(Avogadro)常数。

反应活化能越大,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就小,活化分子数目就越少,因而反应速率就小; 反之,如果活化能愈小,反应速率就越大。

有效碰撞的条件:反应物分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适当的碰撞方位。

反应速率ν 可表示为ν =ZPf=ZPeEa RTEa总碰撞次数 Z、能量因子 f 以及方位因子 P。

能量 Ea 越高,反应速率 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