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讲座

合集下载

传承经典,修炼临床--第五期全国经方运用高级研修班述要

传承经典,修炼临床--第五期全国经方运用高级研修班述要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yyxb200507014.aspx
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 目“ 第五期全国经方运用高级研修班” 于 %##! 年 (% 月 (’ 日至 %% 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隆重举办。会议 邀请了国内知名仲景学家邓铁涛、王庆国、梅国强、郝万 山、刘力红、张 家 礼、伍 炳 彩、乔 模、陈 纪 藩、喻 方 亭、 王伯章、刘英锋等教授亲临授课。来自全国 (& 个省市及港 澳台地区近 %## 人参加了研修班学习。同时,郝万山、刘 力红、张家礼、乔模教授另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举行了 ! 场专题演讲。 全国著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先生 作了题为“ 如何正确认识中医” 的讲座。邓老从唯物史观 看中医、唯物辨证看中医、神圣使命— — —当中医的脊梁三 个方面鼓舞中医学子奋发向上。并大声疾呼:中医的发展 需要有一大批中医的脊梁人才!令在场学员深受鼓舞。 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庆国教授作了题为“ 《 伤寒杂病论》 成书的历史背景及 其与《 黄帝内经》 、 《 本经》 等古代医籍的学术联系” 的讲 座,深入剖 析 了《 伤 寒 杂 病 论》 的 历 史 沿 革,并 总 结 为 “ 上朔岐黄,集先贤之大成;充实完善,补前人之所未备; 光大发扬,创自家之特色;下开来哲,奠千秋之伟业” 。使 学员对《 伤寒杂病论》 的历史沿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南方医科大学喻方亭教授“ 传承经典,回归临床,弘 扬仲景医学— — —论仲景医学的特色、优势与创新” 的专题 讲座,重点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 传承中医特色,重读 四大经典,稳固中医根基;"仲景医学:中医临床学典范; #临床疗效优势:中医治疗现代病。同时,喻老列举了大 量运用经方治疗的疑难病例,令在座学员深受启迪。 广东医学院王伯章教授作了题为“ 现代用经方基本临 床思维探析” 的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 基 本临床思维问题;" 活用经方的基本临床思维; # 西医辨 病,中医辨证用经方的基本思路。认为“ 创新才是应用经 方的基本临床思维的灵魂” 。 广州中医药大学陈纪藩教授作了题为“ 经典古方研究 的思路与初步实践” 的讲座,认为经典名方以其多途径、 重视,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 究的不断深入,经方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湖北中医 学 院 著 名 伤 寒 论 学 者 梅 国 强 教 授 作 了 题 为 “加减小柴胡汤临证思辨录” 的讲座,从 ! 痰热阻肺,病 兼少阳;"痰热阻肺,久咳不愈; # 痰热中阻,少阳经气 不利;$ 痰热弥漫,三焦失和; % 痰热相火,上犯清阳; &痰热内阻,胆心同病; ’ 痰热内阻,胃心同病; ( 痰热 内阻,颈心同病 ) 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梅老精研伤寒,析 案论法,字字珠玉,使学员受益颇多。 江西中医学院刘英锋博士作了题为“ 陈瑞春应用小柴 胡汤经验探讨” 的讲座,对江西名老中医陈瑞春教授应用 小柴胡汤的经验进行了系统介绍。同时,就经方本身的化 裁及经方与时方合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小柴胡汤与四 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 小建中汤及赤小豆当归散从理论及临床方面予以鉴别,使 在场学员深受启迪。 江西中医学院名老中医、金匮教研室主任伍炳彩教授 作了题为“ 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体会” 讲座。伍老从以下 几个方面总结: ! 据原文提示治疗先兆流产、痛经等证; "根据肝脾之间的关系用治内脏下垂; # 根据肝经的循行 用本方治疗胁腹疼痛; $ 根据水血互结的论证及寒证,病因为肝郁脾虚,湿邪内停,病 位在肝脾,可出现血虚、脾虚有湿、脉弦等症。伍老从分 析当归芍药散入手,层层深入,将六经、八纲、气血、脏 腑辨证有机结合,体现了伤寒大家深厚的理论及临床功底。 其中,当归芍药散治疗内脏下垂更是发前人所未发。 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家礼教授作了题为“ 浅论《 金匮要 略》 方药配伍中的质量转化规律及其应用” 的讲座。主要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重视单味药的量变所产生的 质变;"复方中单味药物的变化引起全方质的变化; # 复 方中某一药物重量的变化决定该方质的变化; $ 严格掌握 复方的总剂量及每味药物之间的适当比例; % 通过配伍发 挥药物之间协同依赖作用,使全方产生质的变化。 山西中医学院乔模教授作了题为“ 经典方剂加味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的报告。明确提出了阳虚、气虚、阴虚, 水饮痰湿、热邪、食积、气郁、寒邪、瘀血的“ 三虚六实

2010年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召开

2010年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召开
E ie i fc,9 1 17 2 :8 19 pdm o I et19 ,0 ( ) 19— 9 . ln
儿童的 M — M进行检测 , PI g 结果 阳性 6 , 0例 阳性率为 3 .%。不同年龄段 中, 于 1 70 小 岁患儿 阳性率较低 , 随着年龄增长 , 阳性率有增加趋 势。L d等 认为 i n
血小板 增多 及泌 尿 系 镜 下 血 尿为 主 。本 组资 料肺 外
染患儿 , 采用静脉滴注红霉素 1 , 0d 然后改用阿奇霉 素 口服, 其用法为连用 3d 停 4d 反复 2— , , 3次。经 治疗后 所有 患儿均 治愈 。
表现以胃肠功能障碍和淋巴结肿大居多 , 其次为心肌 酶 和肝 功能异 常 , 临床症 状相 对较 轻 。
痰, 伴下呼吸道感染时可有喘憋症状 。另外支原体感
● 2 1 年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召开 00
由广西医师协会、 广西 中医药学会 、 台北 中医师公会 、 台湾海峡两岸 医药合作 协会共 同举 办的 2 1 海峡两岸 中医药学术 0 0年
研讨会 , 月 4日 台大医 院国际会议 中心举行 , 7 在 参会人员达 20多人。广西 中医学院韦贵康 教授 、 0 刘力红教授和广西 壮医医院 韦英才教授在研讨会上进行 了中医医推拿 、 针灸 、 的专题讲座 , 拔罐 推介壮 医学 和瑶医学 , 特别是 壮瑶药浴 、 医药线 点灸疗法 、 壮
MP感染 的治疗 , 症 上 呼 吸道 感染 其 疗程 通 常 轻 为1 O一1 , 4d 部分 患儿 在治 疗后 MP仍 可持续 存在 于
呼 吸道分 泌 物 中达 数 月之 久 , 成复 发 及播 散 。MP 造
3 讨

MP是 儿童 反复 呼 吸道 感 染 的重 要 病 原 体 之一 ,

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

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

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传道录是师‎徒之间的对‎话,“师”就是本书作‎者卢崇汉先‎生,“徒”是著名中医‎学者刘力红‎教授。

刘力红从拜‎卢崇汉为师‎以来,和其师父开‎始了不间断‎的“师承学术对‎话”,全部对话录‎音,记录下“师承实况”的全部过程‎和每个细节‎。

这项“师徒学术对‎话”完全纪录的‎工作,是中医学术‎“师承教育”之纪录与传‎播的崭新形‎式。

刘力红(徒):师父,今天想问您‎两个病人,一个是您这‎次到南宁来‎看过的一个‎食道癌的病‎人,男性,55岁,这例病人术‎后已经五年‎了,三年前转移‎到左锁骨上‎及纵隔,左锁骨上的‎转移灶形成‎了恶性溃烂‎,溃烂处有鸡‎蛋大的一个‎洞,长年流脓,恶臭不堪。

溃处连及左‎肩臂疼痛,活动受限。

精力渐差,饮食及睡眠‎还不错,大便要一周‎左右方解,但无所苦。

纳后脘略胀‎。

他这次是4‎月17号入‎院,入院时舌很‎淡,苔中根白厚‎腻,脉右滑尺浮‎,重取关寸全‎无,左脉无根。

当时考虑他‎是元气衰败‎之象已露,惟有保固元‎气,方有挽回的‎希望,所以为他处‎了下方(单位皆为克‎,下同):制附片75‎(先煎)生白术15‎砂仁20陈‎皮15法半‎夏20朱茯‎神20黄芪‎60当归1‎5党参30‎干姜45炙‎甘草10这个方服了‎13付以后‎,又在上方的‎基础上加了‎白芷15,加白芷主要‎是考虑到他‎局部溃烂流‎脓的情况。

加减前后一‎共服了18‎付,总的情况还‎是有明显的‎好转,一方面表现‎在精神体力‎比过去强了‎,纳后脘胀的‎情况基本消‎除,大便的情况‎也有改善,尤其是溃烂‎处较原来小‎了一些,流脓也明显‎的减少。

您这次看过‎以后,在上方的基‎础上作了改‎动,用了:制附片75‎生白术15‎砂仁15黄‎芪50陈皮‎15生晒参‎10杭巴戟‎20菟丝子‎20炙甘草‎5生姜60‎这个方用了‎7付,溃处又有明‎显的好转,脓进一步减‎少。

现在的问题‎就是疼痛没‎有改善。

原来他每天‎吃两粒止痛‎片,最近增加到‎了三粒。

刘力红《思考中医》全文

刘力红《思考中医》全文

刘力红《思考中医》全文字号:大中小刘力红《思考中医》全文思考中医目录 (点击进入每一章)作者简介序第一章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一、树立正确的认识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3.传统理论的构建二、学问的传承 1.现代中医教育的模式 2.形而上与形而下 3.师徒相授三、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 1.历史的经验 2.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 3.三种文化 4.学习经典的意义 5.认识经典与现代 6.如何学好经典第二章伤寒之意义一、伤寒论说什么? 1.伤寒的涵义 2.杂病的涵义 3.论的涵义二、认识阴阳探求至理 1.认识阴阳 2.伤寒总说第三章阴阳的工作机制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2.三阴三阳二、阴阳的离合机制1.门户概念的引入 2.阴阳的开合枢 3.开合枢病变 4.伤寒传足不传手第四章治病法要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1.下工层次 2.上工层次二、临证察机 1.何以察机 2.十九病机 3.抓主证,识病机第五章太阳病纲要一、篇题讲解 1.辨释 2.太阳释 3.病释 4.脉释 5.证释 6.治释二、太阳病提纲 1.太阳病机条文 2.释义三、太阳病时相 1.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2.欲解时 3.欲作时 4.总观六经病欲解时第六章阳明病纲要一、阳明释 1.阳明本义 2.阳明经义 3.阳明府义4.阳明的运气义二、阳明病提纲 1.总义 2.脾约 3.正阳阳明 4.少阳阳明三、阳明病时相 1.申至戌上 2.阳明病要 3.欲解时相要义 4.阳明治方要义 5.阳明欲剧时相 6.对高血压病的思考第七章少阳病纲要一、少阳解义 1.少阳本义 2.少阳经义 3.少阳府义 4.少阳运气义二、少阳病提纲 1.总义 2.别义三、少阳病时相 1.寅至辰上 2.少阳病要 3.少阳时相要义 4.少阳持方要义 5.《本经》中两味特殊的药 6.少阳之脉第八章太阴病纲要一、太阴解义 1.太阴本义 2.太阴经义 3.太阴藏义 4.太阴运气义二、太阴病提纲 1.太阴病机 2.太阴的位性特征 3.太阴的病候特征三、太阴病时相 1.亥至丑上 2.欲解时要义 3.欲剧时相 4.太阴治方要义第九章少阴病纲要一、少阴解义 1.少阴本义 2.少阴经义 3.少阴藏义 4.少阴运气义二、少阴病提纲 1.微妙在脉 2.但欲寐 3.少阴病形三、少阴病时相 1.子者复也 2.欲解何以占三时四、对AD病的思考第十章厥阴病纲要一、厥阴解义 1.厥阴本义 2.厥阴经义 3.厥阴藏义 4.厥阴运气二、厥阴病提纲 1.消渴 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3.饥而不欲食 4.食则吐蛔 5.厥阴禁下三、厥阴病时相 1.丑时义 2.厥阴方义结语跋参考书《伤寒论》《黄帝内经》《内经》《金匮》《伤寒》《说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库全书总目》《颅囟经》《胎胪药录》《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老子》《素问》《素问·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灵枢》。

作业治疗个人实习总结

作业治疗个人实习总结

作业治疗个人实习总结作业治疗个人实习总结「篇一」在实习过程中,对于中西医的发展及医患关系的处理有了自己初浅的认识和体会。

作为赴广州实习的实习队长,带领所在实习队同学较圆满地实现了增进两校交流的目的,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一、向中医药强省学习1、宣传得力对创造浓厚的中医药氛围有重要意义广州的各大中医院都会定期在周末通过义诊、讲座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中医药知识,医院的宣传栏也会定期更新医院专家在各大报刊上发表的适于公众阅读的医学科普文章,每个科室都在病房的走廊上详细介绍该科室的中医诊疗特色,这些做法都有效地向公众传播着中医药文化。

加之广东本身就有用中药煲汤等生活习俗,使得广东的中医药氛围格外浓厚。

2、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广州,中医院不时地会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医院为医生做讲座,让大家了解现在最先进的诊疗理念与技术。

如我曾在广东省中医院聆听广西名中医、《思考中医》的作者刘力红教授所作的讲座。

同时,像蜂针、腹针、膏方等中医特色诊疗方法,广东的中医院都在尝试开展。

不仅是中医的特色诊疗,西医的先进仪器和技术也积极引进。

在我所实习的医院,妇科和骨科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医院的前十强,这与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密不可分。

3、临床医生的带教意识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时也是学校的第一临床医学院,承担着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

医院医生的带教意识很强,从接诊病人到开具遗嘱,再到入院记录、病程记录的书写等全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敢于给学生临床操作机会。

从实习第一天进科起,为每位实习生分配负责的病床,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每个科室有专门老师负责管理教学,安排每位实习生的值班,让学生全程体验医生的工作。

科室还会定期安排针对实习医生的教学课程,使我们得到更快进步。

二、妥善处理医患关系在实习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这一点在广州时尤为突出。

针对紧张的医患关系,我的个人体会如下:1、扎实的医学功底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前提作为一名医生,扎实的医学功底和高超的临床技能是取得患者信任的根本,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前提。

经方明星亮奇招经典理论更弘扬——第五届国际经方班暨第十五期全国经方高研班述要

经方明星亮奇招经典理论更弘扬——第五届国际经方班暨第十五期全国经方高研班述要

经方明星亮奇招经典理论更弘扬——第五届国际经方班暨第十五期全国经方高研班述要李赛美;方剑锋;邓烨;徐笋晶【摘要】本文对第五届广州国际经方班暨第十五期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的专家授课内容进行提炼和精缩,呈现各中医大家思想之精妙,系统总结了研修班专家们所传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年(卷),期】2017(016)002【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仲景学说;《伤寒论》;经方;经方班【作者】李赛美;方剑锋;邓烨;徐笋晶【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510405【正文语种】中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重庆北碚区中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五届广州国际经方班暨第十五期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于2015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学术会议厅举办。

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海峡两岸等地的知名经方大家齐聚一堂,传道授业,吸引了海内外近500名学员前来报名听课。

现将专家授课内容概述如下。

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介绍了他的中医之路和临证体悟,其中大师“苦背、傻问、勤读、多写”的学习态度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通过详细分析亲历的几则临床运用经方实例,验证了经方温阳法在现代疾病应用的广泛性。

比如:真武汤加味治疗寒湿郁结之疔毒,见疔色晦暗,坚硬,流灰黄色毒水,能达到“毒在血中蕴,温化邪自除”之功;真武汤加味治疗阳气无力鼓动气血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见四肢厥冷,变色,肌肉萎缩,脉沉细或迟,可以强心通脉,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而取得良效。

还有,甘草干姜汤治疗肺痿、咳嗽遗尿、吐血;吴茱萸汤治疗头痛;肾气丸治疗烦躁;茯苓四逆汤治疗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症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国带来《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的讲座。

王教授简略介绍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出处、方解、病机阐释、历代运用和现代拓展。

刘力红略谈导引按跷

刘力红略谈导引按跷

刘力红略谈导引按跷 ---本文转自上医网微信号的发布内容?---内容:刘力红讲座录音整理编辑:姚霁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跟各位汇报自己学习中医的一些感受。

今天要谈的题目是《导引按蹻》,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严格地说,导引按蹻也不是能够说明白的,因为它是真正的功夫,是要去做才能明白。

但不说一说,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所以还是要说一说。

今天这个宝贵的机会,有来自安徽省保健办的领导,有道长在这里举办养生课程,另外,还有专程从各地赶来的朋友们,所以我更应该好好地谈一谈,争取能让大家有一些感受。

今天讲的导引按蹻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异法方宜论”,在这篇经文里面谈到了中医所用的治疗方法,总起来分五类。

一类是砭石,砭石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早几年我去西安,有朋友带我参观过一个砭石馆,就是专门用砭石来做治疗。

砭石这个疗法起源于东方。

第二类是毒药,在《内经》里,凡是治病的药都叫毒药,不只是砒霜、汞银叫毒药。

为什么呢?这一点大家需要理解,这跟中医的认识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对于疾病与健康的界限,在学术上的划分是很清晰的,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言:“平人者,不病也。

”所谓“平人”就是没有偏的人,平是“中正平和”的平,平人必然身体是调和的,所以没有病。

反过来,“非平人”,就是有偏的人,就会有病。

既然有偏的人就会有病,那怎么将有偏的人重新调治到不偏的状态呢?中医所用的方法是“以偏纠偏”,或“以偏救弊”。

所以就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这类治疗原则,以之来使机体恢复到平人的状态。

因此,中医治病的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要么偏寒要么偏热,要么偏温要么偏凉,要么偏上要么偏下,要么偏左要么偏右,而这个偏性古人就称之为毒。

毒药的来源是西方。

第三类疗法是“灸”,现在常用的是艾灸,实际上不仅仅艾可以用于作灸法,还有很多的药都可以用来做灸法,艾只是千万种中的一种,当然也是最常用于灸法的一味药。

五行针灸龙梅致刘力红

五行针灸龙梅致刘力红

五行针灸龙梅致刘力红刘老师:您好!久未联系,酝酿多日,今来信,主要想跟您汇报一下我这一年多来实践的五行针灸,深感它的价值非同寻常。

在我对自己的医术时有困顿之心,虽有钻研的精神与愿望,但好似失去一个明确方向的时候,接触到五行针灸。

顿感“踏破铁鞋无觅处”,不由得“一见倾心”。

从此我的中医生涯进入一个新天地、新境界;不仅如此,它让我对人生、对人性有了更多的理解,丰富了我的人生——更多乐趣更多宽容。

五行针灸是一个独特的经典针灸流派。

根在中国,花朵在西方。

它把五行作为诊断治疗的核心。

不辨寒热、虚实、症候、脏腑、六经等等,只辨(人的)五行,以此确定治疗方向,有特殊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法。

它认为每个人(生命)与五行中的某一行有特殊关系,这一行决定了人的先、后天体质和素质,决定了他/她的精神气质、禀赋、个性、习性等等,同时也是(这个个体生命的)疾病之本。

我的理解是:五行针灸整个诊断、治疗的过程以及治疗结果无一不是对“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一思想的具体运用、体现与印证。

既然人以天地所生,受五时之气影响,在阴阳相合、生命初成的一刹那,天地、自然就给这个生命打上了烙印,也可以说每个生命都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独特的组合体,缺一不可:不是等分组合,而有“偏”。

所偏的这一行就是个人的五行所属,它终生不变。

平衡时它成就我们的个人特质,使天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发挥——“成也萧何”;失衡时成为身心疾病的根源——“败也萧何”。

(人之所长同时也是人之所短。

)此时它会通过各种征象反应于外。

五行针灸只通过对人声音、颜色、情绪、气味的观察来辨识其中每个人与生俱来所偏的那一行,认为它是病之本源,而只针对这一行进行治疗。

病人可以表现为全身各脏腑功能紊乱、气机失和,但病根只有一个,一旦针对它,其他的失调会自行恢复。

我的一个病人,几十年腹泻、腹痛、肠痉挛,另有冠心病,曾两次心梗又死而复生;年轻时自发性气胸,还有膝关节痛,前列腺也有问题,长期疲劳、抑郁、对生活无兴趣,常对我说“死有何妨”,只因为觉得需要照顾妻子而活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力红讲座(月30日上午,刘力红教授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报业会堂举行《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的演讲。

他用中医经典的原则结合生动的例子讲述了传统中医的许多健康理念,譬如放下压力、按时作息、饮食有节、注意心理调节等,他希望强调的一点是,光知道健康理念没有用,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实行,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面对压力学会放下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告诉我们,真正能解决健康问题的不是医学,医学只能解决健康里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占10%。

实际上健康是把握在各位自己的手上。

在讲健康和疾病之前,我先讲如何正确面对压力。

深圳是一个生活节奏很快的都市,每个人都面临着压力,压力是造成人们健康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压力怎么解决呢?我想只有一条,就是要学会放下。

这个“放下”不是要各位不做事情,而是内心不要去担忧,这叫放下。

我在这里引了成都文殊院的一副对联的上联,上联是“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我们遇到的事情可以做。

做了便放下,不留痕迹。

了了有何不了,你再繁忙也不会有压力,这一句讲的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需要大家很好地用心去体悟,谈起来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很难。

孔子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悟通了这句话我们真的可以放下,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个过程,中医要想治好病要冒风险,要担身家性命。

刚开始,一旦药方开出去,晚上确实睡不着觉,忐忑不安。

后来慢慢想通了,“君子居易以俟命”,“易”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古有三易:不易、变易、简易。

不易就是每个人有相对不变的人生轨迹,不是说你努力就行。

健康贵在持之以恒健康的方法很多,实际上也很简单都不复杂,关键是要去做。

任何一个保健的方法,你只要去做,只要持之以恒那肯定是有用处的。

要讲中医怎么认识健康,最权威的就是《内经》。

《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有人说,身体要注意哦,忙过这段时间再说,这就不是道了。

持之以恒才能得健康。

再说“法于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古人认识到人类跟天地、自然,乃至跟日月是息息相通的。

中医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整体观。

不是说人体是一个整体,而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

在这个整体里面,人必须顺从、效仿这个整体的变化,我们的健康才有保证。

2007-06-11 16:47避免吃非时令食物“饮食有节”。

古人用词用得很巧妙,用了一个“节”。

很多人跟我说,一个晚上要赶三四个饭局,这叫有节吗?“有节”还有一个意思:如果冬天的东西到夏天吃就不叫有节,所以我们要吃的食物要以时令为主。

现在可以吃到任何时节的新鲜蔬菜,这不一定是好事。

在这样的季节长这样东西,那是有含义的。

这个时候不生长这个东西,你偏要去吃这个东西,这叫“逆之”,“逆之则灾害生”,就是你自己去找灾害。

露脐装有害健康“形与神俱”——“形”就是形体,“神”就是心灵。

有些人每天坚持锻炼,可是回家以后就跟老公(老婆)吵架,怎么能健康?怎么做到形神俱备呢?《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则形乃不伤,现在女孩子喜欢把肚脐露出来,肚脐是人生命脉所在,这个地方是绝对需要保护的,以前北方人穿肚兜,要罩的就是肚脐。

露脐装好比说,虚邪贼风,欢迎光临。

我拜托你们,为了今后的健康不要这样穿。

现在很潇洒,可是过了三十岁就会知道厉害了,月经会出问题,子宫会出问题。

为了确保我们的健康,应该把重要的机关门户保护起来的,像肚脐、腰眼,尤其是女同志,更加重要。

在经期的时候,保暖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妇科病为什么那么多,跟穿着大有关系,所以衣服一定要长,尤其女孩子的衣服一定要长。

心理不健康容易致病第二个问题就要谈谈疾病是怎么来的。

《内经》说:“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也就是外面的气候是会影响身体。

现在很多疾病都是慢慢在空调的环境里面产生的。

“生于阴阳”,最大的“阴阳”就是男女了,而男女最大的关系是夫妇。

夫妇关系不合,阴阳就不协调,而这正是疾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形神才能够健康。

“生于喜怒”,在这里我要介绍王凤仪的学说。

王凤仪是清末民初东北的一位老人,他一字不识但大彻大悟,他的学说其中有关于心理行为影响健康的,归纳为五点,“怨、恨、恼、怒、烦”。

喜欢怨人的往往容易得消化系统的疾病,就是脾胃的疾病;恨人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容易失眠的病人是因为内心的恨;恼,就是肺;怒就是肝脏,中风也是这个系统的病;烦,肾就有问题,生殖系统就有问题。

这是一门博大的学问,毫厘不差的。

再讲讲睡眠。

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阳气是人的命根。

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但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是靠睡眠。

我要介绍一位陈玉琴老师,她久病成医,总结了很多宝贵的健康理念。

这其中一个重大法宝就是睡眠,就是要早睡,最好的睡眠时间是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肾只有在这个时段才能“当班”,才能造血,你另外睡八个小时,跟这八个小时就不一样。

如果实在很忙怎么办?那么双休日就拿来睡觉。

如果双休日不能正常睡眠,而是玩到三四点,然后睡到第二天十二点,更加不好!2007-06-11 16:59为什么在中医界这么注重传承?这是因为通过这几十年乃至一百年中医走过的路,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中医这门学问不是简单的学问,或者说这门学问跟现代科技、现代医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甚至有一些根本的差异。

在《内经》里面,“医”并不作“医术”讲,而把她作“医道”来讲,“道”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把“医”当作“道”来看,那么在她的传承过程中,就会有很多跟现代科技不同的地方。

中医的“道”怎么去衡量?中医的境界怎么去衡量?孔子在《系辞》中有这么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是什么?器是什么?器可以比喻为我们今天讲的技法,一门具体的技术。

而“道”是什么?“道”也就是心法。

技法是可以用一定的形式来传播的,比如书面的形式,或者用很现代的方法,如多媒体和其他的技法展示出来,并且流传下去。

而心法往往需要口传心授。

我自己从师的经验就说明了这一点。

尽管我大学5年学习中医非常刻苦,成绩非常好,但是毕业以后,一到临床就感觉心中没有数,对中医这门学问感到非常彷徨。

正在这个时候我碰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位师父李阳波先生,他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启示和教益,在临证的时候心里面也才稍稍有了点数。

不幸的是李阳波先生在1991年去世了。

师父去世以后我又陷入了迷茫之中,总感觉自己在临床或在做学问中碰到的疑惑没有人指点。

后来我又有幸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四川成都的曾荣修老前辈,他使我在经方的运用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行中医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没有办法纠正,比如外语的问题,本科要过四级,研究生要过六级,对于一个外语天赋不太高的学生,单是一门外语就够受了,还谈什么中医的学习?而外语幢阊Ш昧耍杂谝桓霾淮蛩愠龉蚴敲挥卸嗌俣酝饨涣骰岬闹幸绞Γ庋幻牌鹪缣昂谏踔潦且嵝牡醯ú拍芄氐亩鳎运簧难б涤只嵊卸嗌侔镏兀肯衷谖颐敲刻於荚诜炊蕴拔劾朔眩杂谌松裕罾朔巡黄鸬木湍谑奔淞恕6拍慷玫恼庑┦拢棺约憾灾幸降那巴旧ナЯ诵判模伎甲湃绾巍岸憬÷コ梢煌常芩合挠肭锒薄?br>就在此时我有幸成为邓铁涛老中医的入室弟子,从邓老那儿我感受到了他老人家为中医的拳拳赤子之心,从邓老那里我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很多可为的事情他老人家必定为之,而一些明知难为的事情,为了中医,亦要全力为之。

这个鼓舞是莫大的,使我从以前那种狭小的格局中突破出来,愿意为中医事业尽我一切能尽的力量。

三在临床上,过去由于自己的所学所见非常有限,尤其对于急危病的治疗自己没有多少经历。

大家知道,在现行的医院体制里,每当有急危病人,都是送到西医那里抢救,即便不送西医,也是采用西医的方法来救治,中医在这个时候大多只能作为旁观者。

由于没有经历,就很自然地产生了错觉,认为发生了急危的病症确实是应该交给西医,而中医则只能在度过了这个危急关头以后方才介入,也就是老百姓讲的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心里面对中医的信心从根本上说还是欠缺。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急危病人你治不了,你再怎么说都是空的,这也是非常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2004年7月初,经邓老引见,我到山西灵石县去拜见了李可老中医,并有幸成为他的弟子。

李老以擅治急危重症闻名,他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恰恰证明了对于很多危急重症中医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李老的经验从根本上破除了我以前的陋见,坚定了我对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信心,使我亲身体验到对一些危重病人,中医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一旦有了这样的感受,信心自然就会稳固起来。

2007-06-11 17:03四最近这些年我有机会去参加一些会议,听到一些不同地声音,对老中医也有不同地看法,但我地感受是:要想真正从老中医身上继承到中医地法脉,要想真正进入到中医地道里面来,不放下“自我”是不行地。

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我们这一代跟老中医不同了,我们拥有很先进地现代科学技术,拥有现代地各种条件,不能再走过去地老路。

现代丰富地科学技术有没有好处呢?有没有帮助呢?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

拥有现代科技是一个优势,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太多地这些东西又会成为你把握传统地障碍。

五我地第一位师父在开始学医地时候,他地母亲已经是一位搞妇科地西医,母亲跟他说:“你要想真正学中医,那我要给你一个规定:十年之内你不能够看西医地书,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学中医,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学。

”我地师父遵从了母亲地教导,他是在十年以后,在对中医地见地非常稳固了以后,他才去看现代医学地书。

所以如果我们不正确地看待我们现有地知识结构,误认为我们比老中医强,就有可能犯错误。

《黄帝阴符经》中有这样一段话:“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意思是看不见东西地人,听力特别好,而听不见东西地人,视力特别好,这些都在强调专一地重要性。

对于中医这样一门学问,在某一个阶段里,专一是非常必要地。

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像中医这样一门古老地学科,处在当今时代,缺少一些因素和条件是很自然地,所以可以说现在学中医,要比从前困难得多。

因此,我们现在更应珍视仅存地老中医药专家地宝贵资源。

刘力红: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著名中医学者刘力红畅谈中医的健康理论我们的健康问题是不是交给一个好医生就全部解决了?著名中医学者刘力红教授给出的答案是:“不是,真正能够解决健康问题的是每个人自己。

”昨天(30日)上午,刘力红教授用中医经典的原则结合生动的例子讲述了传统中医的许多健康理念,譬如放下压力、按时作息、饮食有节、注意心理调节等,他希望强调的一点是,光知道健康理念没有用,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实行,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台上面对压力学会放下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告诉我们,真正能解决健康问题的不是医学,医学只能解决健康里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占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