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目录答案

合集下载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

第1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1 复习笔记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1.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它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

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①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

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②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

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已整理)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

(已整理)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一、有关常识: (2)二、名词解释: (2)三、简答题: (3)1、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3)3、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3)5、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4)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4)7、试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4)8、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9、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5)10、评价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5)11、中世纪西欧早期教会学校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点。

(5)12、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

(5)13、试述中世纪拜占廷的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的基本特征。

(5)14、试分析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6)15、经院哲学的产生及其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6)16、试评析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

(6)17、试比较分析法国近代和美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征。

(7)18、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7)19、评析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

(7)20、近代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

(8)21、试评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8)22、试分析英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23、试评析法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24、试评价二战后联邦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9)25、分析20世纪前期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9)26、《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9)27、试析美国80年代教育改革的动向。

(9)28、试分析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及内容。

(10)29、试评述20年代至30年代苏联普通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10)30、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些大的教育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0)3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特征及其影响。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名词解释 目录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名词解释 目录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目录(及答案)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方法2、七艺3、骑士七技:4、要素教育5、导生制6、教育性教学7、恩物8、昆西教学法9、初级学院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11、国防教育法12、开放大学13、终身教育14.智者(诡辩家)15.产婆术16.知识即美德17.文雅教育18.快乐之家19.实科中学20.柏林大学21.费里法:22.恩物:23.四段教学法24.骑士教育25.公立教育运动26.教育性教学27.泛智28.爱弥儿29.教父学1、自然主义教育2、恩物3、“发现学习法”4、“一般发展”5、全面和谐发展6、智者7、自然主义教育8、经院哲学9、“劳作学校”10、改造主义教育11、宫廷学校12、骑士教育13、中世纪大学14、城市学校15、新教育运动1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7、实验教育学18、终身教育19、人本化教育20、“从做中学”1、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4、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

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7、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

12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和简答(yx)

12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和简答(yx)

智者:又称诡辩家,产生于公元前5-前4世纪古希腊文化、经济和教育发展达到全面繁荣的古典时代,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指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

到前5世纪后期被用来专指云游各地,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他们认为,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地感知者,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于希腊从自然哲学向社会人事哲学的过渡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道德学说,产生了希腊教育思想的第一次重大发展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这种方法包括讥讽(不断追问对方使其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和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通概念)等步骤。

这种方法不将结论灌输强加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提问诱导,使其认识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得出正面的结论,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但是它是一种原始而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知识即美德:在论及知识与美德的关系时,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知识即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正确行事,所以知识就是美德。

这一论断在教育实践爱你上具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但知识即美德并不完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美德。

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在认为职业与教学分为自由与偏狭的思想上提出了适合自由民的教育。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第2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第2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本教育的发展——第2第19章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本教育的发展1.20世纪前期,各国教育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了各国教育改⾰的进程?答:(1)各国教育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①在⼀些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存在着典型的双轨制,国民的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互不衔接。

整个学制并不能很好的衔接在⼀起,中等教育不够统⼀,在对⾼等教育的促进上作⽤不⼤,初等教育也受到抑制。

②中等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古典主义倾向,与⼯商业发展急需新型⼈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教育内容还是延续以往中等教育的内容,存在很多⽂法、语⾔等古典学科,与进⼊20世纪后科学教育的发展不相符合,显得教育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③在⼀些国家,学校制度和教育体制的管理还存在相对分散、⽐较混乱的状况。

(2)影响教育改⾰进程的因素①⽣产⼒的发展⽔平。

这⼀时期,⼯业⾰命在⼀些国家的完成,使得最低⽔平的初等教育已经不能满⾜社会的需求了;⽣产部门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仅要求改变初等教育的课程,也要求对中等教育的课程和结构进⾏改⾰,学校教育的培养⽬标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的职能问题等,成为改⾰家关注的中⼼。

②以进化论为代表的⽣物学思想和⽅法论的产⽣,也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学普遍重视科学⽅法的训练;另⼀⽅⾯,强调教育可以培养优秀的个⼈和民族,以更好地参与竞争,提⾼社会效率的思想占据重要地位。

在这⼀思想指导下,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采取选择与淘汰的政策,学校制度上采取多轨制或设置多种课程的办法,实⾏教育上的分流。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欧美教育思潮和理论对本时期教育的改⾰与发展起到了很⼤的推动作⽤。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然主义教育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进步教育思潮,主张回归⾃然,尊重⼉童⾃⾝的发展以及以⼉童为中⼼的思想,引导着教育改⾰。

④第⼀次世界⼤战,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以及20年代后期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等,都影响了各国教育的进程。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第一小组负责题目:名词解释组长:付娆第一章,第二章负责人:付娆1,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P5)2,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主权国家(P31)第三章,第四章负责人:李锦1,苏格拉底教学法此教学法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际是一种讨论和辩论的方法,采用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知识上的矛盾,也叫苏格拉底”助产术”2,古罗马的修辞学校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3,高级教义学校为年轻的基督教学者提供深入研究基督教理论的场所第五章,第六章负责人:张静1,教会学校:是由教师或教会人员担任的,主要以七艺为内容,培养神职人员或其他人才的学校(P111) 2,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P116)3,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因产生与天主教的修道院,所以被称为经院哲学(P124)第七章,第八章负责人:宋亭亭1,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P155)2,泛智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能为一切人所掌握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大全(P192)3,人文主义文化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P157)第九章,第十章负责人:栗敬姗1,培根归纳法从感觉与特殊事物从公理引申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P221-222)2,洛克”白板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P224-225)3,美国文实中学既对青年施以升大学的预备教育,又教给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并且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也招收女生的一类学校,是美国中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P251)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负责人:张敏1,要素教育论初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要素开始,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和谐发展(P298)2,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P295)3,集中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课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P325)第十三章,第十四章负责人:赵娜1,实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熟悉某一种教材,教会学生一种知识或一种技能,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P364)2,形式教学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P364)3,福禄贝尔恩物及作业恩物是福禄贝尔创造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作业是要求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P345-347)第十五章,第十六章负责人:贾培1,人的全面发展指一个人不仅在智力和体力各方面得到发展,而且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也得到发展,即作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全面的人的发展,而且使每个社会成员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P441)2,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P436)3,实验教育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想流派(P465)第十七章,第十八章负责人:唐梦琳1,杜威解释教育的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P507)2,蒙台梭利对儿童敏感期的定义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每个特定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力促使他对环境的某些事物甚为敏感,而对其他事物置若罔闻,这个时期就是儿童某种行为的敏感期(P48703,杜威如何定义反省思维反省思维意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久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问题解答(P522)第十九章,第二十章负责人:陈心梅1,新大学同志会1919年法国出现的一个主张建立统一学校,以实现教育民主化的,激进的,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组织(P543)2,六三三学制即六年统一的初等学校,三年统一的中等教育,然后是三年制的高级中学(P550-551)3,劳动的教学方法在自然环境中,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进行教学(P587)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负责人:鲍秋婷1,平行教育影响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尽力设法不和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是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马卡连柯把这种教育形式称为”平行教育影响”(P615)2,生计教育的实质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P632) 3,师资培训三段法把师资培训分成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教育专业训练和在职进修三个阶段的统一体(P632) 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负责人:关春静1,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提倡家庭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P697)2,永恒主义教育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理论(P694)3,分析教育哲学强调用逻辑方法和语言分析来澄清一些基本概念,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理论的理论(P712)第二十五章负责人:付娆1,人力资本足够的中,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心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P729)。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古希腊三杰之首。

他认为,人天生是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进;他认为,道德是实践的哲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智慧即德行;在智育方面提出要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除学习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还要学习几何、天文、算术等学科。

并且在他的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之为“苏格拉底法”,又叫“产婆术”。

他的哲学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哲学的内容范围,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

被西方学者尊为圣贤。

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曾经师从苏格拉底,创办阿加德米学园,长期著述讲学,著有《理想国》一书,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即“哲学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主张人应当用理性来指导欲望。

重视早期教育,主张采用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主张男女平等,认为男子和男子应当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

柏拉图多方面探讨和研究了当时的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重视幼儿教育和女子教育,创建阿加德米学园,在历史上都产生了积极意义。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着深远影响。

其教育思想主要反应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

题提出灵魂论,认为人的灵魂三个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他也提出自教育理论,强调应把沉思作为理智活动的美德,认为沉思就纯理性的活动,就是探究真理;自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等。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归于自然”,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是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食物的教育三者的统一。

中外教育史 名词解释 简答 简述

中外教育史 名词解释 简答 简述

一、名词解释(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稷下学宫:春秋战国时齐国政府创办的中国古代最早的议学议政活动中心,始创于齐桓公时期。

因位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稷门附近地区,故名。

苏湖教法: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郡学、湖州州学任教时创造的教学法。

在“明体达用”的指导思想下实行“分斋教育”——在学校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重基本理论,以学习六经为主,选“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入之;治事斋重研究实际措施,设治民、讲武、堰水(水利)、算历等科,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京师同文馆:亦称“同文馆”。

清末洋务派专门为培养外交翻译人才而创设的外国语学院。

近代中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

苏格拉底方法:亦称“苏格拉底的辩驳术”。

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通过彼此谈话诘难,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寻求真理的方法。

以“自知其无知”为出发点,对知识的爱、彼此间的谈话为手段,形成概念、求得真知为目的。

史密斯—休斯法案: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每年拨专款资助各州开展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

推动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制度化,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开始形成。

《哈多报告》:以W·哈多爵士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受英国工党政府任命对英国初等教育进行调查,在1926—1933年间提出了3次关于发展中等教育的建议的《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报告书》,史称“哈多报告。

(哈多报告认为,11岁在儿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11岁以后的教育应视儿童的不同能力与需要有所分化,故而应设置学科不同的中等教育学校,对后来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教育改革有重大影响。

)鸿都门学:东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在洛阳鸿都门建立的我国最早的文学艺术学院。

专门招收没有名望的,为士族看不起的平民子弟,毕业以后提拔他们担任重要的官职,以便与士族对抗。

教学的内容则摈弃经学,专门学习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

《学记》:《礼记》篇名。

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的总结。

书中以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与任务,教育和教学制度,原则与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教程目录(及答案)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方法2、七艺3、骑士七技:4、要素教育5、导生制6、教育性教学7、恩物8、昆西教学法9、初级学院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11、国防教育法12、开放大学13、终身教育14.智者(诡辩家)15.产婆术16.知识即美德17.文雅教育18.快乐之家19.实科中学20.柏林大学21.费里法:22.恩物:23.四段教学法24.骑士教育25.公立教育运动26.教育性教学27.泛智28.爱弥儿29.教父学1、自然主义教育2、恩物3、“发现学习法”4、“一般发展”5、全面和谐发展6、智者7、自然主义教育8、经院哲学9、“劳作学校”10、改造主义教育11、宫廷学校12、骑士教育13、中世纪大学14、城市学校15、新教育运动1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7、实验教育学18、终身教育19、人本化教育20、“从做中学”1、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4、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

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7、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

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8、昆西教学法: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又称昆西制度。

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9、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的教育,它主要特点是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授以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初级学院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1、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12、开放大学:于1969年6月1日获得皇家特许状,1971年1月正式开学。

主要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需参加入学考试,一般不需按时到校上课,无严格的学习年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也被许多国家效仿13、终身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郎(Lengrand),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14.智者(诡辩家):又称诡辩家,产生于公元前5-前4世纪古希腊文化、经济和教育发展达到全面繁荣的古典时代,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指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

到前5世纪后期被用来专指云游各地,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他们认为,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地感知者,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于希腊从自然哲学向社会人事哲学的过渡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道德学说,产生了希腊教育思想的第一次重大发展15.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这种方法包括讥讽(不断追问对方使其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和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通概念)等步骤。

这种方法不将结论灌输强加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提问诱导,使其认识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得出正面的结论,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但是它是一种原始而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16.知识即美德:在论及知识与美德的关系时,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着名的命题“知识即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正确行事,所以知识就是美德。

这一论断在教育实践爱你上具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但知识即美德并不完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美德。

17.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在认为职业与教学分为自由与偏狭的思想上提出了适合自由民的教育。

文雅教育是反对教育具有功利性,主张以提高一般文化素养为目的,以自由发展理论为目标,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的高尚的教育,自由教育符合人的身心发展,与现代功利性教育相比,是一种纯粹的教育,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它又对知识带有偏见,将其分为高尚与卑贱,同时由于适合自由民,使其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只为少数贵族所享有,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城市学校从十一二世纪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城市重新形成,进而产生了市民阶层,他们具有本阶级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并反映在教育上,而当时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城市学校由此发展。

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包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如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基本上属于世俗性质。

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打破了交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18.快乐之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由早期人文主义教育者维多里诺于1423开办的宫廷学校。

快乐之家所描述的学校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淳朴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快乐。

快乐之家是维多里诺对弗吉里奥教育的实践和体现,他的这种能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值得后世学校。

19.实科中学:在18世纪的德国,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日渐丰富,使实科教育随之兴起,出现少量的实科中学,在19世纪德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中得以迅速发展,其主要职责在于传授自科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年得到了政府认可,实科为平民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推动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大学对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却有一定的限制,阻碍了它教育影响高层次的延伸。

20.柏林大学: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洪堡认为,大学的真正使命在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为国家长远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前景,由此,他于1810年创办了柏林大学。

而早前在17、18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为柏林大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柏林大学具有“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学”与“研究教学合一”的特色,柏林大学颠覆了传统大学模式,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是德意志现代文明的摇篮,具有世界意义。

21.费里法:颁布于19世纪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普法战争结束后,一批共和党人把法军失败归咎于第二帝国政府未能充分发挥教育在国家安全与防卫中的职能,为此,第三共和国十分注重国家对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工作,共和党人律师费里于1879年管理教育部后,颁布实施了费里法,确立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原则,着力提高法国国民整体素质。

费里法的颁布与实施为这一时期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它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2.恩物:是福禄培尔所建立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之一。

恩物是福禄培尔所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其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

恩物作为自然地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理解周围世界。

23.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担任哥廷根大学教授时写了普通教育学一书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其教育理论包括四段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他认为兴趣活动分为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四个阶段,儿童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由2种:专心与审思,在此基础上,他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但它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24.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修风景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结构相适应。

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重在灌输服从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25.公立教育运动:19世纪初期美国初等教育发展缓慢,为改变这一现状,贺拉斯.曼与巴纳德等人倡导开展了公立教育运动.这一运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建立地方税收制度2兴办公立小学3实行强迫入学和免费教育。

公立教育运动普及了义务教育,为更多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改善了美国初等教育的现状,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26.教育性教学:由赫尔巴特提出,他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在探索如何达到这种目的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也指教育的基本原则,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和内在联系,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的目的与教育的目的应保持一致,这种观点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他把教学与教育完全等同起来,具有一种机械化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