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始于1984年,至今已有23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企业债券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与此同时,和股票及国债市场相比,其发展相当缓慢,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产运作、投资选择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优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而且还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市场规模偏小,发展较慢1.占GDP比重小。
虽然我国企业债券余额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有所增长,特别是2006年全年发行总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1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7.38%。
但其占GDP的比重却一直徘徊在1%的水平,到2006年底才占1.5%。
与亚洲金融危机后公司债券市场发展较快的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相比,2006年底明显低于最低的泰国6.19%的水平。
2.占股票总市值的比重小。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明显落后,到2006年底,企业债券余额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32%,大大落后于3个亚洲危机国中最低的泰国16.97%的水平。
3.占债券市场的比重小。
在亚洲3个危机国,公司债份额在2006年上升到一半左右,但在我国,不仅债券市场不发达,相对国债和金融债的发展更加缓慢,到2006年底只占全部债券余额的4.01%。
(二)企业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流于形式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合理的信用评级机制并没有形成,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权威性不够,加上目前企业债券发行数量少,导致“僧多粥少”,评级机构往往根据发行人的意愿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评级机构主要集中在中诚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联合资信公司和大公资信评估公司。
2005年以来,联合资信公司所评估的14家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中有12家获得了AAA级,另外两家也获得了AA级。
这种毫无悬念的评级结果无疑降低了投资者对评级的期许。
中国债券市场概览

中国债券市场概览中国债券市场历经繁荣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券市场之一。
经过持续的改造,中国的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中国的债券市场仍然有短板存在,但随着国家在开放市场方面的不断努力,未来市场发展前景仍然可期。
一、中国债券市场结构在诸多市场结构中,中国债券市场也是头等重要的领域之一。
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规定,中国债券市场主要由国债市场、企业债市场、地方政府债市场和社会融资债市场组成。
国债市场是中国债券市场的核心,它是中国国债发行机构的官方市场,是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企业债市场是中国债券市场中比较重要的市场之一,它主要是为企业提供融资,同时也促进了多元化融资结构,它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地方政府债市场主要是为了帮助地方政府实现政府支出,它是地方政府发起融资债券的主要市场结构之一。
社会融资债券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补充,这种市场主要服务于非金融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实现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贷互动。
二、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国自1990年后,开始实施资本市场改革,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包容和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债券市场也发展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改变了它们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管,改进了监管政策,实施了一系列影响债券市场的重要改革措施,从而促进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
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从2.5万亿元增长到3.6万亿元,增长了超过30%。
三、中国债券市场的挑战尽管中国债券市场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也存在诸多挑战。
首先,投资者参与度不高,投资者投资意愿较弱,部分投资者购买债券的动机是要获取收益,而不是对其长期贬值风险的考虑。
其次,中国的债券市场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披露制度以及交易手续复杂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证券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证券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是指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主管的一系列监管机构和制度,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证监会:负责全面统一、监管我国证券市场,制定并实施相关法规和政策,对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等各类市场参与者进行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和制度。
2. 上交所、深交所:作为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负责股票和债券的交易和信息披露,履行市场运营、自律监管的职责,推动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3. 中央结算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核心机构,负责证券的登记、结算和清算,确保证券交易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4. 监管部门:包括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负责对证券市场内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维护市场秩序。
5. 自律机构:包括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基金业协会等,负责对证券、基金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制定行业规范和自律准则。
此外,我国还设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证券法院等机构,以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多个监管机构的协作和配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管网络,以确保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运作。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债券市场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债券市场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和投资品种,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和国际竞争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
1. 发展成绩显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截至2021年末,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已经超过12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的主体也在不断扩展,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等各类主体纷纷参与债券市场。
2. 市场结构逐步优化中国债券市场的市场结构逐步优化,主体日趋丰富。
除了传统的政府债、金融债外,企业债、公司债、地方政府债等新的债券品种也在市场上逐渐发行并被广泛投资。
以境外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国际投资者也逐渐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3. 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从发行、交易到风险管理,都在不断向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特别是随着债券通和沪港通等开放措施的逐步推出,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
二、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1. 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市场深化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债券市场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债券市场作为融资渠道必不可少。
2.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与利率债券的发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中国债券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利率债券的发行。
利率债券具有固定利率和到期还本的特点,可以有效满足投资者对稳定收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债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
3. 增强市场参与度与提高市场流动性未来中国债券市场还将继续增强市场参与度,提高市场流动性。
通过不断改进债券发行和交易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增强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
国内债券市场详细介绍

萌芽阶段:1981年-1986年 1、中国债券市场以国债发行为主,发展较为缓慢。
2、这一阶段的企业集资行为既没有政府审批,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
到1986年底,约发行100亿元人民币企业债。
3、没有成型的债券交易机制或交易场所,债券不能进行转让和交易。
1981年,财政部正式发行国库券,我国债券市场由此产生。
1984年开始,少量企业因资金缺乏开始自发地开展向社会或企业内部集资等类似企业债券的融资活动。
1985年,为筹集国家基础建设资金,央行同意工行和农行发行金融债券。
起步阶段: 1987年-1997年 1、以国债为主体的债券二级市场开始形成,交易所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2、由于出现了部分企业债券到期无法兑付的问题,同时为制止乱集资现象,企业债券经历了从人民银行到国家计委归口管理的转变。
1987年3月,《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1988年,国家分两批在61个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试点,初步形成国债的场外交易市场。
1990年12月,上海与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成立。
上交所成为我国主要的债券交易场所。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企业债券由国家计委归口管理。
1995年,国债在上交所招标发行试点成功。
为防止银行资金流入股市,1997年6月,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同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由外汇交易中心系统作为前台报价系统,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作为后台托管结算系统。
规范整顿阶段: 1998年-2004年 1、该阶段的管理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债券审批程序长,企业债发行规模不大。
企业债券以大型央企和银行担保为信用基础,类似准政府债。
2、银行间债券市场框架基本形成。
2003年,央行票据的诞生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真正崛起。
1998年11月,人民银行颁布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发行管理暂行规定》。
1999年,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获准进入银行间市场。
2003年4月,中央银行票据正式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常规工具,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质的飞跃。
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问题探讨

075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Tax Audit·审计纳税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问题探讨杨梦甜(江苏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摘要:本文将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债券市场现有监管体制的特征和缺陷出发,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多层次、多角度的阐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监管现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引出对我国债券市场监管框架的思考,以达到对中国债券市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以及如何选择债券市场监管模式才能实现债券市场的良性互动,以求找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想监管模式,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债券市场;多头监管;趋势与建议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背景数据统计,我国债券市场已于2010年升至世界第5名、亚洲排名第2名,2013年中国债券市场交易规模262.7万亿,发行额已达到6.9万亿,在全世界排名已经处于第三位。
虽然获得了不俗的成就,然而中国债券市场目前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债券市场品种结构不合理,企业债占据的比例较低,剩余较大的份额还是中长期国债。
第二,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资金流动受到约束。
第三,市场机制僵硬等问题。
虽然我国债券市场已达到一定的层次,但安于现状是不可取的,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并且加以改进,才可以让债券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四,价格发现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完善的做市商询价制度。
一对一询价广泛应于于银行间市场的大部分成交,透明度不高,债券的实际价值与成交价值不符。
2、意义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经济大国,世界各国经济与我国紧密相连,因此我国的债券市场也广泛得到外界的注目,为进一步理解债券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以及债券市场现有监管制度的缺陷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各种冲击。
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换言之,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监管和引导,它能走多远,制度的发展尤为重要。
然而,事物的发展具有双面性。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调查

Page 11
0 2 3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44 0.52 美国
1
中美债券市场托管量与GDP之比
中国
0 欧元区 日本 美国 全球 英国 墨西哥 韩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 机构、信用社和企业等各类机构。非金融企业与资金集合 型投资主体增加较多。在新增商场参与者中,企业和基金 增速尤为明显。
Page 9
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品种结构不合理,80%是国债和金融债, 品种结构不合理,80%是国债和金融债, 其它产品比例低 ,80%是国债和金融债
Page 14
我国各种类别债券的监管情况
债券类别 政府债券 中央银行债 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债券 政策性银行债 普通债 次级债 监管机构 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 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 银监会、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 证监会、人民银行
Page 15
特种金融债券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证券公司债
总的规模过小,远远低于美国,日本, 总的规模过小,远远低于美国,日本,也低于很多新兴市场
市场严重分割, 市场严重分割,缺乏统一监管
投资者结构存在严重根本性的缺陷
Page 10
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偏小
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约为16.5万亿,是当年GDP的52%。 同期美国债券市场托管量是其GDP的2.44倍。 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仅为股票市场的50%左右,明显小 于世界平均水平(1.8倍左右),远小于欧元区、日本、美国等发达 经济体。 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对于公司债、可转债、分离债的发行在法律上 也有严格的限制,要求企业评级级别良好,只有资质较好的大型企业 才能获准发行公司债,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发债比较困难。这种管制 虽在最大程度上防范了风险的发生,但却直接导致了我国非政府信用 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受到限制,发行规模过小。
关于我国债券市场分割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关于我国债券市场分割的现状、问题及建议China's Bond Market Fragmentation: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王庆华 彭新月文章从立法体系、监管体系、交易体系和托管体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分割的主要特征,指出其导致了债券市场公平性、透明度、流动性和交易便利性等方面问题。
文章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ragmentation between China's interbank bond market and the exchange bond market from four aspects: the legislative system, the regulatory system, the trading system and the custody system. It points out that the market fragmentation raises issues in the fairness, transparency, liquidity and transaction convenience of the bond market. The paper then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自1981年启动国债发行来,我国债券市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债券品种逐渐丰富、投资者日趋多样。
新的形势对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债券市场分割导致投融资效率降低的问题日益突出。
债券市场要发展,就需要自我改革,破除深层次阻碍市场有效性的各种因素。
一、 当前债券市场分割的主要特征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两大部分,不同的债券品种分别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多个部门进行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监会、人民银行
企业债
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证监会
国际机构债券
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证监会
可转换债券
证监会
公司债
证监会、人民银行
(二)不同债券类别的监管
债券类别
监管机构
政府债券
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
中Hale Waihona Puke 银行债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债
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债券普通债
银监会、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债券次级债
银监会、人民银行
特种金融债券
人民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人民银行
证券公司债
证监会、人民银行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
证监会、人民银行
短期融资券
人民银行
债券-监管监管体系
中国债券市场的监管,根据市场、债券类别和业务环节不同进行分别监管。
(一)不同市场的监管
市场类别
监管机构
银行间债券市场
人民银行
交易所债券市场
证监会
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总托管人,中央结算公司接受三方监管,在业务上受央行和财政部监管;在资产与财务管理上受财政部监管;在人事和组织机构上受银监会领导,并接受其定期审计。此外,如参与集中性交易市场业务,根据《证券法》还受证监会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