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学习指导.doc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6单元《牲畜林ppt名师导学课件

主要作品有《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阿根廷蚂蚁》《不存在的骑士》等。 另有科幻小说《宇宙奇趣》《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和《意大利民间故事》《看不 见的城市》等。
[探背景] 《牲畜林》是一篇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小说。二战期间,在意大利被德国 人占领的 20 个月漫长时间里,作者与他的弟弟积极参加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 运动,父母曾因此被德国人羁押做人质。
【答案】 ①祈求 ②乞求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 5/10202 1/5/10 Monda y, May 10,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 021/5/ 102021 /5/1020 21/5/1 05/10/2 021 5:36:46 PM
•
1.单音字
圆锥( )
蹩.脚( ) 腼.腆.( )( ) 嗅.着( )
马厩.( ) 鹪.鹩.( )( ) 豚.鼠( ) 毡.帽( )
【答案】 zhuī jiù bié jiāo liáo miǎn tiǎn tún xiù zhān
2.多音字
栖(( 便((
)栖息 )栖遑
)大腹便便 )方便
绰((
)绰号 )绰起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5 月10日 星期一 2021/5 /10202 1/5/102 0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5月 2021/5 /10202 1/5/102 021/5/ 105/10/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5/ 102021 /5/10M ay 10, 2021
【哲理启发】 年青是一种资本,是你的“钓竿”,但关键在于掌握“钓 技”——闯荡人生的知识和本事,这样你才会有吃不完的“鱼”。作为青年学 生,要珍惜如花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和本事,如此才能实现自己 的理想,才能够获得成功,吃到你想吃的“鱼”。
外国小说欣赏之单元六:结构ppt实用课件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部长摇摇头说:
“这衣领真别扭。”
这篇小说延迟了几次? 作用是什么?
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让评论家 得以充分表演。
从结构上看,这篇小 小说的哪一种手法与课本 《牲畜林》相同?
延迟手法。
《牲畜林》运用 了几次延迟手法?起 到了什么作用?
其中较大的有六次 (在林子中)
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 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 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 地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 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时间不过两三分钟,然而已经把两年时
间涵纳其中,有效地表达出“人世无常,幸 福易逝”的主题。
更具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能够 进入主人公复杂的内心甚至潜意识, 深刻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 流程,使得作品具有更深、更执著、 更真挚的感情。
结构既有显性因素—— 男主人公(人物)、半张电话纸(事物)、 两年罗曼史(事件)
本小说的 结构特点怎样?
一、让牲畜林成为一个“容器”; 二、运用显性的结构因素构建全文; 三、在情节上设置危机; 四、运用“延迟”手法层层推进。
作业
你觉得《牲畜林》和《半张 纸》两部作品,哪一部更合适改 编成电影?为什么?
课后将《牲畜林》或《半张 纸》改编成剧本。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即使幽默辛辣的小的杰作,又是
悲天悯人的严肃。作品有《竞选 州长》《汤姆· 索亚历险记》 (1876年)《乞丐王子》(1882年) 《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芬历险 记》等。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第六单元小说鉴赏方略之六结构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I考点阐释小说的结构,是指小说中人物、情节的编织方式,也就是所谓谋想和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完整的表现。
小说结构安排技巧如下: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节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即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 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叫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一是“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如《牲畜林》,多次使用“延迟”,其中较大的有五次。
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如《半张纸》,横断面就是主人公在搬离寓所的一刹那阅读到半张纸的两分钟,而从中我们窥见了主人公两年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以及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文中以“半张纸”为小切口, 做出大文章。
情节简单,却含义丰富。
一■ : Fk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里任意往来。
如《墙上的斑点》,围绕“墙上的斑点”,主人公的意识便呈现一种非常自由、任意流淌的状态。
在散文、小说等文体中都可以对结构问题进行考查,常见的考查类型如下:1.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文中的某一段起什么作用?3.文中写到的某一事物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考题印证(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六单元《话题: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结构:谋篇布局》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小说结构所应具有的特点;了解长篇小说在结构运用上的异同。
2、认识情节与结构在概念上和功能上的差异,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
3、考察“延迟法”层层推进的结构,了解“生活的横断面’是如何作为一-种小说结构方式的。
二、过程与方法1、领会《牲畜林》和《半张纸》的内容与题旨。
2、分析《牲畜林》和《半张纸》的结构,体悟好的小说结构所应具有的特点。
3、采用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的小说结构,初步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牲畜林》中人们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乐观和善良。
2、学习《半张纸》中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在命运无常中对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小说的结构特点2、小说“延迟法”层层推进的结构,“生活的横断面’是如何作为一种小说结构方式的。
五、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结合六、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最短科幻小说: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世界最短恐怖小说:惊醒,身边躺着自己的尸体…大家来谈谈这两篇小说的结构特点二、分析话题内容——小说的结构(一)什么是小说的结构?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结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之水的一个“容器”。
一个结构,就决定了所选择的部分(物理的承载),也包括所选材料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位置(精神的扭结)。
(二)小说结构的构成是什么?1、结构的构成:结构可以把情节作为它的支撑力量,也可以通过情绪,人物性格乃至叙述方式等本身的张力来支撑它。
(结构≠情节)2、传统小说常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具体方式有双拱式,扇形式,网状式等等。
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结构,作者长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
3、现代小说为了使形式更新颖,创造出了其他的结构形式,如切开生活的横断面4、按照心里时序而展开三、深入研究小说的谋篇布局(一)依据话题知识,分两组分别探究本单元两篇课文《牲畜林》和《半张纸》的结构特点,可依据以下思路:1、一句话概括文章情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半张纸》导学案

《半张纸》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3、了解””生活的横断面””这一小说结构方式的特点。
【学习重点】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及拓展分析。
【学习难点】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预习思考:一、了解作者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
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子》等,这些都是享誉世界的作品,这篇世界著名的微型小说《半张纸》肯定也不是随意之作。
二、文本阅读、分析1、半张纸的外在特点2、半张纸上体现的内容及情感3、半张纸带来的人生感悟【思路引导:(1)发现半张纸前“”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没有(2)阅读半张纸上的内容(3)阅读半张纸后○1品读动词“”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2“”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人生感悟(文章主题):四、结构分析1、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小说横断面结构特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发生的事情,内涵可以很深厚。
半张纸的横断面就是主人公在搬离寓所的那一霎那阅读到半张纸的二分钟,而从中我们窥见了主人公两年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以及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熟知的””以小见大,以实入虚,以点代面。
【横断面手法,不光小说中有,而且在其他艺术创作上也在运用。
(1)诗歌艺术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横断面即是””那一枝红杏””,读者可以根据那””一枝红杏””而联想到””满园春色””,进而联想到整个春天的生机勃勃,还可以联想到姹紫嫣红的春天美丽景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第六单元-话题:结构-谋篇布局2

命
题 规
命
艺术
作用(好处)
律 总
题
显性
隐性
结
叙述、谋篇布局 怎样
、结构的特点
解
人物、情节、
题
主题、读者、
结构的“常”与“变” 1、结构的构成—— 2、层层推进—— 3、生活的横截面—— 4、按照心理顺序展开——
结构的“常”与“变” 1、结构的构成——情节的艺术手法 2、层层推进——情节的特点 3、生活的横截面—— 选材、组材 4、按照心理顺序展开 ——叙述顺序、线索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 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 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 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篇章 《赵一曼》女士 《天嚣》 《马兰花》 《古渡头》 《战争》 《鞋》 《捡烂纸的老头》
设问
小说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 些好处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 么好处?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 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 好处?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 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 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 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在桥边》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在桥边》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小说所表现的一种内在的优美。
2、体会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作者曾以低沉压抑的笔调,描写一个受伤的士兵,他不知为何而战,更不知为谁而战,却已从三个月前还在课堂里画花瓶、描字的青春少年,变成了没有双手、没有右腿的可怜人了。
罪恶的战争彻底毁灭了无辜的青年。
尽管没有战争场面的炮火,有的只是压抑的叙述——战争使人变成了什么样子。
当我们今天再次读到这一段文字时,心头依然是沉甸甸的。
这位以独特的视角来诅咒战争的作者就是以写德国战后创伤著称的海因里希·伯尔。
简介作者:伯尔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德国的歌德。
他的著作有四十多种译本,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
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血、残骸、废墟……使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
但也有人说伯尔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作品《在桥边》。
二、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并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我在桥边数人数,每次都故意把一个可爱的姑娘漏数掉。
我们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我”是怎么数的。
三、重点研习:赏析细节(1)乱数怎样乱数?为什么乱数?我想通过乱数表达什么?讨论明确:“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就送给他们几个。
”“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当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表示我的慷慨。
”“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捷报。
”这就是“我”的工作,“我”早已等同于一架“计时的机器”了。
这个工作对我而言是枯燥、无聊、单调、空虚、灰暗的。
我对这个工作不满意,但为了生存,“我”又无力抗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半张纸》教案

《半张纸》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中外小说选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学写小说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文核心素养分析: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要求学生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学习指导一、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前面五个单元的外国小说,同学们已经对外国小说有一定了解,懂得外国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的一些区别。
原来在学习小说的时候,讲解的比较多的是小说的三要素,并未学习小说的结构这一形式要素,因此,在学习本单元时,要了解并理解本单元的话题,从而更好地学习本单元的作品。
二、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的问题1.结构在外国小说中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因素,若用“八股”的方式做出概括,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
在学习本单元时,应着重去体会优秀的小说作家是如何根据具体的小说内容来确定合适的结构的。
2.小说的情节是由特定的情节单元或叙事单元构成的。
不同的小说篇章,其情节单元的构成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有不同的叙述特点和审美功能。
《牲畜林》具有民间故事的节奏感,而《半张纸》有很浓的诗意和哲思。
三、本单元课文内容提示1.《牲畜林》小说描写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农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德国兵像猴子掰苞谷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外一个,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生怕误伤了牲畜……《牲畜林》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按照一般的写法,很容易把它写“重”。
面对战争,悲剧当然是有力量的,但悲剧并非惟一的写法。
当然,盲目写成喜剧,忽略战争的严酷性,肯定又是不真实的。
对此,卡尔维诺选择了“牲畜林”这一意象来结构全篇,“牲畜林”就是一面帕修斯的盾牌,可以从中看见真实的世界,但又不受这个世界的危害,不会因此而变得僵硬。
面对战争,“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没有对战争的恐惧。
正是这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则是杀死战争这妖魔的基础。
这就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小说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连“可怜的吉鲁米娜”也获得了补偿。
纵观全文,只有这个“游击队员”和小说开头的“扫荡”两个词透露出抵抗的色彩,其余的,好像是那么自然而然。
“牲畜林”这个充满自然和谐的地方,似乎拥有自净能力,经过一番小风浪,它就又回到生活本来的轨道中去。
它也正是以它这种民间故事般的神奇,成为这篇小说结构和主题上双重的要点。
2.《半张纸》小说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
这篇小说虽短,主题却比较复杂和微妙。
半张纸在作品中,不仅是年轻房客两分钟内情绪发生转换的契机,也对主题的深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主人公未注意到电话机旁墙上的半张纸以前,面对空空的房间,想到就要离开这里,一种人去楼空的失落感袭上心头,他徘徊着,顾盼着,寻觅着,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使主人公决心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他决心要忘却这一切。
但是,当他发现了这张纸条,取下纸条,只用了两分钟就读完半张纸上的十几个电话号码──重又度过他一生中的两年之后,作家笔锋陡转,作了这样的描述“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此时这张险些丢弃的半张纸,竟成了年轻房客弥足珍重的纪念物。
他吻着这淡黄的小纸,实际上是吻着他的爱人和婴儿;是吻着逝去的生活。
半张纸给了他那么多的人生欢乐,给了他那么多精神慰藉,他不能抛弃它,不能忘却它,他要把它深藏在心底。
他将带着半张纸给他的人生启迪,去开拓新的人生之路。
正因为这一个原因,他才能在离开公寓时,不垂头丧气,不徘徊惆怅,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
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这精妙的结尾,不但与开头呼应,而且一扫两分钟前的哀愁,半张纸使得主人公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
四、应该做到的几个学习步骤1.首先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课文,疏通字词,弄清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小说表现的主题。
2.将你对本文重难点问题的思考写下来,在课文中做上批注。
3.用心体会并理解本单元的话题。
理解结构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理解结构对组织小说内容的作用。
《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学习指导篇目:《牲畜林》、《半张纸》话题:结构一、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2.体悟好的小说结构所应具有的特点,了解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在结构运用上的异同;3.认识情节与结构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差异,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4.考察层层推进的结构,了解“生活的横断面”是如何作为一种小说结构方式的;5.了解现代小说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结构的特色。
二、预习课文,疏通字词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三、与课文有关的文学文化知识介绍1、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伊塔洛:“意大利”的意思)出生于古巴,父母都是植物学家;自幼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并使其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色彩。
二次大战期间加入抗德游击队,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院。
除了写小说,卡尔维诺还收集编写民间故事。
卡尔维诺走遍意大利,终于编写出一部《意大利童话》,这部《意大利童话》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媲美。
有人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他的小说,往往故事性和寓言性兼备,寓深层的思考与奇妙的故事之中。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又译《蛛巢小径》)。
代表作:小说《命运交织的城堡》《寒冬夜行人》《我们的先人(三部曲)》(包括《分为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宇宙谐趣》《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译《美国讲稿》)。
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2、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作家。
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破产商人家庭。
一生贫困,为了糊口,当过小学教师、演员、新闻记者、图书馆职员、化学试验员等。
一生写过大量剧本和小说。
由于斯特林堡身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早期写过不少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如长篇小说《红房子》(1879)和《新国家》(1882),较深刻地揭露了瑞典上层社会的保守、欺诈和冷酷无情。
后来他受当时流行的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伊特学说的影响,用反理性的哲学观点观察世界,许多作品有神秘主义倾向。
他的剧本《父亲》(1887)、《朱丽小姐》(1888)、《伴侣》(1890)、《死的舞蹈》(1901)等,描写变态的社会关系,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然主义主张。
他把人生描写成本能和欲望的冲突,对生活作了歪曲的反映。
1902年,斯特林堡写了《梦的戏剧》,表现作者寻求摆脱痛苦的愿望,但又充满由子痛苦而失去常态的绝望情绪,又成了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
斯特林堡的创作道路是一条由批判现实主义转向悲观主义和变态心理的歧路。
但是,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从事新闻记者活动时,曾为新兴的工人阶级努力斗争,因而获得工人群众的爱戴。
但那时他已病重,不久去世。
《半张纸》是斯特林堡颇具特色的小说。
《半张纸》以一千五百字的简短篇幅,用十来个电话号码展示一幅幅生活画面,表现主人公一生中充满悲欢离合的两年,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选材别致,构思新颖。
3.小说的结构。
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
结构一部小说的过程,就是小说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的加以组织和安排的过程,包括小说作品情节的处理、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安排以及整体的布置等。
小说情节结构的基本类型有6种,即线状结构、网状结构、画面结构、象征结构、写实结构、散文结构。
四、课文中的有关问题提示五、重点难点问题讨论《牲畜林》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其中使用了几次“延迟”?这样的“延迟”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回答是几次都没有关系,只要学生自己能够理解和描述他所认为是“延迟”的地方即可。
《牲畜林》中,多次使用“延迟”,其中较大的有六次。
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2.《半张纸》所记述的故事持续了多长时间?这种安排有什么意义?半张纸作为结构的要点,使得小说的叙述时间和主人公的记忆闪回时间发生较大的交错,从而得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半张纸》所记述的故事从外部而言只持续了几分钟的时间,但是从内部深层而言,持续了两年的时间。
这使得人生如梦、人世无常的主题得到有效表达。
六、课内知识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稠密(chóu)圈养(quān)苔藓(tái)大腹便便(pián)B.马厩(jiù)蹩脚(biē)栖息(qī)挨门挨户(āi)C.扳机(bān)开屏(píng)剥光(bō)膘肥体壮(biāo)D.挣脱(zhèng)鸡仔(zǎi)腼腆(diǎn)心惊胆颤(chàn)2.下列各项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陡峭琢磨苔藓不寒而粟B.铃铛扳机岔路膘肥体壮C.冒然扫荡蹩脚蹑手蹑脚D.描准胸脯撕打声嘶力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自己好吃懒做,以前接济过他的亲戚也不愿再理他,现在他已百无聊赖了。
B.德国人七手八脚地在抓猪,想要紧紧地抱住它,但猪还是挣脱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船长的后面跟着一个粗野的汉子,气喘吁吁,衣服零乱,可是掩盖不住一种得意。
B.丹柯那种为理想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以及坚定不移的态度和勇于献身的精神,鼓舞和感染着读者。
C.因为他热衷得厉害,所以他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水果店、旧货店、粮食店和各种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着里面的葫芦。
D.在美国传统文学中,海明威的宗师是马克•吐温和他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直截了当和不拘陈规的叙述方式和节奏对他影响很大。
5.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朱阿手中的猎枪又跳起了塔兰泰拉舞。
他的心肠太软了,激动得太厉害了。
B.听了这话,年纪已经不轻、但还没结婚的、腼腆的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
C.炎热的午后,母牛在树下挥动着尾巴;树木把小河点染得这样翠绿一片,让你觉得那只一头扎进水里去的雌红松鸡,应该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