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基本内容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理念(一)课程性质《精神科护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设置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精神障碍急性期病人的护理、慢性期或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如何早期干预、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护理学科,其与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并列为精神领域的四大学科。
(二)课程任务《精神科护理学》介绍了当前护理学中先进的专业思想、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主要围绕人的健康与疾病及生命过程,根据护理概念的基本内涵来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改变,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
(三)课程内容《精神科护理学》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症状学和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
熟悉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以及精神症状,、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程序、精神疾病治疗过程、护理及康复护理等内容。
(四)学习策略临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1.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2.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3.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一)教学组织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总负责。
各位专业教师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
基本流程包括:1.教学准备。
在教学准备工作中,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情况(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选用合适且质量较高的教材。
并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日历。
并及时书写教案,准备教学课件。
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精神科入院护理常规一、为新入院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详细询问病人有关自杀、他伤、毁物、外走等情况。
根据病情安排病室,向家属作住院介绍。
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安排隔离护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二、办理入院手续时严格检查危险品,贵重物品当面交家属带回。
三、新入院患者第一天连续测体温、呼吸、脉搏各四次,无异常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两次,住院第1天测血压、体重并记录。
有发热、低体温或病情需要的遵医嘱测量。
四、协助新入院患者做好卫生处理,包括沐浴、更衣、剪指甲等。
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如有伤痕、压疮、头虱、体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五、向患者介绍病房情况,包括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病室环境、作息制度等内容(意识不清、不合作者可暂缓),注意态度要平和、耐心。
六、入院当日作入院评估,并根据病情需要作好护理记录。
七、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严防自杀、自伤、他伤、毁物、外走等意外发生。
了解患者的意识、言语、行为、睡眠、饮食、服药依从性、排泄、女患者月经等情况,必要时作记录。
观察患者夜间睡眠时间,有睡眠障碍的病人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八、住院患者不能单独外出,外出活动时应有专人组织带领,出、入病室均须有第二人清点人数并检查有无危险物品带入。
九、鼓励患者按时作息、学习自我料理、参加集体活动,防止终日卧床、孤独离群等精神衰退现象。
十、患者体温在38℃以上或35℃以下,脉搏在130次/分以上或55次/分以下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十一、建立并落实禁忌品管理制度。
针线、剪刀、打火机等禁忌品须在看护下使用,用结束后立即收回。
十二、发口服药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密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十四、根据医嘱安排饮食和护理级别。
及时留取检验标本送检。
十五、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十六、交接班应清点患者总数。
有疑问应及时落实清楚,人数清点交接无误后交班者方能离开。
第二节精神科出院护理常规一、护士根据出院医嘱,预先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内容:
1.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提供安全环境:为病人提供安全、宁静的环境,防止自残或伤害行为发生。
3.监测精神状态: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情绪波动、思维内容等,及时发现异常,并与医生沟通。
4.药物管理:按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药物剂量和时间的准确性,防止药物过量或漏服。
5.定期评估:对病人进行周期性的评估,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6.饮食管理:提供合适的饮食,根据病人的需求和饮食偏好进行个性化的饮食安排。
7.心理支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交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克服精神压力。
8.日常护理:包括病人的个人卫生、营养饮食、床位整理等。
9.协助治疗:配合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如安排心
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10.预防并发症:注意病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的风险。
11.家属教育和支持:向家属提供病情解释、护理建议等信息,给予他们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请注意,精神科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进行,以上内容仅为一般常规,具体护理措施还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精神科护士工作内容

精神科护士工作内容
一、精神科护士工作包括:
1、心理支持:提供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包括与他们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问题并为其提供帮助。
2、护理活动:精神科护士可以对精神患者进行护理活动,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并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进行护理活动。
3、教育和咨询:精神科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咨询,并为患者提供有关社会和心理问题方面的教育服务。
4、病情监测:精神科护士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并为其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5、治疗:精神科护士可以提供药物治疗,之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情。
6、社会交往:精神科护士要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社交关系,让患者更容易与别人沟通,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7、护士处理:精神科护士需要熟悉精神科和心理护理的原理,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情况下的护士工作。
二、总结
精神科护士主要负责提供心理支持、护理活动、教育和咨询、病情监测、治疗、社会交往和护士处理等工作,为精神患者提供全面可靠的护理服务。
- 1 -。
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内容1. 引言1.1 疾病概述精神科疾病是指一类以异常情绪、行为和认知功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社会功能下降和自杀行为。
精神科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既包括遗传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
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情绪波动大、感觉异常、思维混乱等症状。
疾病的发生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精神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和病人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还需要注意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1.2 护理概念护理是指在精神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心健康照顾和护理。
护理概念是指在精神科疾病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护理技术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护理概念强调的是对患者的全面关注和照顾,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
在精神科疾病护理中,护理概念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概念还强调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在精神科疾病护理中,护理概念的实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基础。
2. 正文2.1 疾病的常见症状精神科疾病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和症状。
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及其常见症状如下:1. 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情绪低落、消沉、对生活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变化等症状。
2. 焦虑症:焦虑症患者常表现为持续不安、紧张、恐惧感、焦虑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手脚发冷等。
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的主要内容

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的主要内容精神科安全护理是指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精神科安全护理的主要内容。
1. 评估和监测:精神科安全护理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病情、治疗需求和风险因素。
护士需要通过观察、访谈和测量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
同时,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预防自伤和他伤: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存在自杀和他杀的风险。
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患者的自伤和他伤行为。
例如,将患者安置在安全的环境中,定期巡视患者,确保他们不会接触到危险物品,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压力和冲动。
3. 药物管理:精神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
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护士需要负责对患者的药物进行管理。
这包括正确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药物,按时按量给予药物,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
4. 环境安全:精神科病房的环境安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确保病房的卫生和整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护士还要保证病房的安全设施完善,例如安全门锁、监控设备等,以防止患者的意外逃离和他人的非法侵入。
5. 危机干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危机情况,例如暴力行为、抑郁危机等。
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护士需要及时进行危机干预,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患者的危险行为,并提供紧急的心理支持和安抚。
6. 沟通和教育:精神科安全护理不仅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教育能力。
护士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并向他们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方案。
7. 联合协作:精神科安全护理是一个团队工作,护士需要与医生、心理治疗师、社工和其他相关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

(四)社会方面
自我概念 人际关系 家庭状况 角色功能 文化因素 环境因素
(五)精神方面
主要了解患者对生命的意义和信念。对患者行为有 何影响。 人生观—了解患者对生命的态度,对健康与疾病的 观点。 信仰—了解能够促进病人健康的信仰,从信仰中能 得到多少满足和精神动力。 自我超越感—了解对自我超越的看法。如参加公益 活动的看法、收益等。 自我实现—是否能充实的生活,对过去经历是否满 意和对将来的看法和期望。
一、心理素质的要求
成熟的人格 良好的自我认识及认识他人的能力 稳定的情绪
二、职业道德的要求
由于精神科的特殊性,所以应具备: 献身精神 同情心 耐力和毅力 尊重与关怀 维护病人的权利、保护病人的隐私 公正客观的态度
三、专业知识的பைடு நூலகம்求
精神医学 心理学 社会学 人类发展学 精神科护理学 同时需要不断的参与进修学习、专业训练等
二、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
(一)医院环境中的角色与功能 治疗性角色 照顾者角色 治疗性环境的创造者角色 教师角色 咨询者或顾问的角色 领导者的角色
二、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
(二)社区中的角色与功能 领导者角色 社会性角色 治疗者角色 教育者角色
二、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
三、护理评估的内容
整体性护理评估,从身体、情绪、认识、社 会和精神五个层面进行护理评估
(一)身体方面
1、外观及身体心像 2、营养 3、睡眠 4、排泄 5、活动与休息 6、身体健康状况
(二)情绪方面
从患者的表情、行为、身体姿势等了解情绪 状态。询问近来的心情,观察病人的表现。 也可通过焦虑或抑郁量表来评估。
精神科护工工作内容

精神科护工工作内容精神科护工是医院中为精神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工作人员。
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接下来将介绍精神科护工的工作内容。
患者护理精神科护工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为患者提供日常护理服务。
这包括:•协助患者进行基本生活自理,如洗漱、穿衣、进食等。
•监测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并汇报医护人员。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交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逐步恢复自理能力。
病情观察精神科护工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
具体包括:•观察患者行为和情绪变化,记录并统计数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定期测量患者的生理指标,如体温、血压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关注患者用药情况,按照医嘱协助患者服药,记录药物剂量和效果反馈。
环境管理精神科护工还需要负责病房环境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患者居住环境的舒适与安全。
具体包括:•协助医护人员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干净整洁。
•确保病房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及时维修损坏设备。
•组织和安排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文档记录为了更好地跟踪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精神科护工需要进行详细的文档记录工作。
包括:•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和护理需求。
•编写护理评估报告,定期更新患者护理计划。
•建立病历档案,详细记录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精神科护工的工作内容涉及患者护理、病情观察、环境管理和文档记录等多个方面,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
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对患者心理和情绪的关怀,帮助他们克服疾病,重拾信心,实现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理基本内容
一、安全护理
精神病人受由于精神症状的影,易出现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等破坏行为,或外走。
精神科意外情况常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因此,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理,不仅能使病人的安全得到保障,不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护理措施
1、掌握病人的病情,护士要熟悉病史,密切观察的,掌握病人的精神症状,疾病诊断治疗、护理要点,对有自杀自伤毁物外走藏药的病人,要
心中有数,将病人置于视线范围内,随时观察其动态,重症病人必有须安置于重病室,并重点交班,必要时24小时监护。
2、加强巡视每10-15分钟巡视病房一次,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效果和药物反应,及时发现自杀、自伤、冲动、外走先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在夜间、交接班、午间、节假日等特殊时段,病房工作人员少,要特别注意加强巡视。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以确保病人住院安全
4、加强安全管理
(1)病区环境安全,定期检查病房门、窗、床、锁、护栏、家具,以及抢救物品及设备,消防和电源设备等,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并做好记录,保持地面干燥,防止病人跌倒,妥善保管病区钥匙。
(2)严格管理危险品,病房内危险品如药品,玻璃制品,约束带,器械,易燃品,锐利物品,要定点加锁,每班清点,如有缺失,及时查找,危险品不许带入病室,若有使用,必须在工作人员的看护下进行,并及时收回。
(3)严格安全检查,入院、探视外出返院,每天晨间护理进行一次常规检查,每周一大检查。
(4)加强重症及高风险病人的管理,重点病人“五防”(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拒食、木僵、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病人,这些病人易出现安全问题,必须巡视,重点观察,发要时专人管理,做好相应护理工作,确保病人安全。
(5)加强病人和家属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向病人和家属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病人和家属,安全意识,使病人和家属主动配合治疗,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二日常生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