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1亿有多大》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教案一. 教材分析《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综合应用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一亿这个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一亿的概念,并能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一亿这个大数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从而达到理解一亿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亿的概念,能用一亿进行相关的数学运算。
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一亿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亿的概念和运用。
2.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实例,感受一亿的大小,理解一亿的概念。
3.难点:运用一亿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一亿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卡片、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3.准备课堂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如人口数量、车辆数量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些大数有什么感觉?有没有想过一个大数到底有多大?”然后引入今天的话题——一亿有多大。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亿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亿的大小。
例如,可以展示一亿颗米粒堆起来的场景,或者一亿个乒乓球堆起来的场景。
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讲解,解释一亿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亿有多大》教案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亿有多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亿的意义,理解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
2. 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亿的概念2. 1亿的大小比较3. 1亿的计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学会1亿的计数方法。
2. 教学难点:1亿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感受到1亿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故事等导入1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亿有多大吗?1亿是多少呢?2. 认识1亿- 通过数数活动,让学生了解1亿的意义。
- 让学生举例说明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财富等。
3. 1亿的大小比较- 利用实物、图片等比较1亿与其他数的大小。
-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1亿与其他数的比较方法。
4. 1亿的计数方法- 教师示范1亿的计数方法,学生跟随学习。
- 设计计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1亿的计数方法。
5.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1亿的概念、大小比较和计数方法。
-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与1亿相关的知识呢?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1亿的概念、大小比较和计数方法。
2. 设计一些与1亿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1亿的概念,学会1亿的大小比较和计数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1亿的大小比较”。
对“1亿的大小比较”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是一项基本要求。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1亿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他们对这个数字的大小往往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亿有多大》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猜想1亿有多大 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大数,看,这个数是多少?(课件出示:100000000)对,是1亿,1亿大吗?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
) (二)引入 师:从同学们的猜想中可以感觉出,大家都觉得1亿是个很大的数,确实是这样的。
1亿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四)建立1亿表象 1.师:1亿张纸有多高?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
(1)A组: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 100000000÷100=1000000 1×10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 (2)B组:500张纸大约厚5厘米 100000000÷500=200000 5×2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 (3)C组:1000张纸大约厚9厘米 100000000÷1000=100000 9×100000=900000(厘米)=9000米 (4)师:为什么推算出的结果却不同?(测量的张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 2.建立1亿表象 师:1亿张纸大约有1万米高,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师:世界上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它有多高?(8844米)与1亿张纸的高度比比,有什么感觉?(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师:我们站在1亿张纸上就能爬上珠穆朗玛峰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亿的概念,掌握亿的读法。
2.能正确快速地向他人介绍亿的大小,掌握亿的大小关系。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亿的概念,理解亿在数字中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1.亿的概念和读法。
2.亿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1.把亿与其他数字做比较,理解亿的数量有多大。
四、教学准备1.教案、黑板、粉笔。
2.数学数字卡片和算盘。
3.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拿出数学数字卡片,让学生看看卡片上的数字有多大。
2.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1亿是多少吗?你们见过这么大的数吗?第二步:呈现(10分钟)1.通过数字卡片展示出1亿的数字写法,并向学生大声读出1亿的读音。
2.让学生用算盘模拟1亿这个数字,体会1亿有多大。
第三步:引导(15分钟)1.拿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看看1亿和其他数字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做练习题,练习如何与1亿进行比较,加深对1亿概念的理解。
第四步:拓展(10分钟)1.让学生想想1亿有多少钱?如果1亿个人站一起,需要多大的场地?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1亿这个概念描述一些现象或数字。
第五步:总结(5分钟)1.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1亿在数字中的特殊意义。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1亿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2.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尝试用1亿这个概念描述一些真实的场景或数字。
以上是本节《1亿有多大》教案的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能够在课后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1亿这个概念。
一亿有多大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一亿有多大数学优秀教案一亿有多大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亿有多大数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亿有多大数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具准备:一叠纸张(1000张)、直尺等。
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
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
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
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动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⑴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⑵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
以100张为例。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亿有多大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亿有多大教案一. 教材分析《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体会1亿这个大数据的大小,并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感受到1亿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1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对整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1亿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数,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此外,学生对于大数据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让他们感受1亿的大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1亿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数到1亿。
2.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1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
3.让学生能够运用1亿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1亿的概念,能够数到1亿。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1亿的大小,能够运用1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1亿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1亿的大小,并能够运用1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人口普查、电商销售额等,引导学生思考1亿的大小。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1亿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呈现1亿的具体大小。
如1亿颗米粒、1亿个细胞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1亿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数数游戏、计算1亿的倍数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1亿的大小。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1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普查、电商销售额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1亿有多大》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教学方法】搜集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个百是一千;()个千是万;()个百万是千万;()个千万是亿。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2.在十进制计数法中,相邻的单位间进率是()。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3.最大的九位数是();最小的九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二、情境导入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建筑面积二十五万八千平方米,场内观众坐席约为九万一千个。
全世界的人口约为60亿。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师:引出问题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一组奥运会的信息,就有万、亿这些计数单位的大数。
你能想象、描述一下“1亿”有多大?请你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
板书课题:一亿有多大(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三、探究新知1.猜一猜。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1亿有多大》示范教学设计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可想象的素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1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1亿大小的感受,发展数感。
2.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了解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体会、领悟“由局部推算出整体”的研究方法。
3.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借助不同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了解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秒表、天平、直尺、A4纸(也可借助图书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100000000)师:这个数大家认识吗?预设:1亿。
师:谁来说一说1亿有多大?预设:10个一千万,100个一百万,1000个十万,10000个一万……师:大家感觉1亿这个数怎么样?预设:很大。
师:阅读生活中的信息,思考信息中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后得到共识,信息中有很多生活中的大数,它们都是用“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亿”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那1亿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大胆猜想,确定任务1.提出猜想要求出示学习任务一。
师:前面学习中,大家认识了“亿”,还知道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1亿有多大,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想象描述1亿个这样的物品会有多少。
2.交流猜想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想,比如:纸比较薄,1亿张纸摞起来也许有15层楼高;1亿张纸可能没有大象重……3.确定活动主题教师肯定学生的大胆想象,并指出:大家都进行了有目的的猜测和想象,但只有猜测想象,不能说服别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
接下来,我们想办法验证一下,用实验事实说话。
分小组活动,研究1亿有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看以一些用“亿”作单位的数。
(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生1: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画1亿个点,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大约要画3年2个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脏一年约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100000000÷42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
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大约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以“万”、“亿”作单位的大数。
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二、探究活动X|k | B| 1 . c |O |m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⑴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⑵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
以100张为例。
测量高度:约1厘米。
(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⑶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
以1000张为例。
测量高度:约9厘米。
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
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亿张还有误差,还有误差吗?
三、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1亿有多大?
1亿确实很大,但它再大,也是从1开始,积少成多。
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课后反思
1亿确实很大,但它再大,也是从1开始,积少成多。
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1.这节课,我从广度(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面积)、深度(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1亿个字有多少)、多维度(1亿粒米的装载)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对象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学生们还是对1亿张纸叠起来大约有10000米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的面积、1亿粒米大约重2吨等概念难以获得实在的表象。
2.我课前从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周围的实体模型,让学生获悉:1亿张纸比珠穆朗玛峰还高,1亿
个小朋友可站很大面积,1亿粒米要用多辆大车来运载,1亿个字要用毕生的时间来读。
这样,就使概念由抽象到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