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化之我见

合集下载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之我见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之我见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古典园林的典型园林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样,也是我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对世界园林影响深远,也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深深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

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不管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的园林都离不开建筑、山石、水体、地形、小品、植物等都是园林建筑的重要元素,古典与现代只是空间维度上的不同而已。

不能单靠天马行空的意境幻想进行创作。

园林植物的意境创作首先应该具备广博的系统知识,对世界各大园林体系、文化内涵、思想价值观念的取向、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系统知识结构网络进行全面了解,以及必要的调查,才能进行初步的了解,景观设计师不是全才,但必须对各色事物有着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利用园林植物创作出真正有内涵有意境的作品。

其次,了解世界植物的多样性,才能扩展自己的意境创作的视野,,才能得到意境升华的空间。

与此同时,进行世界文化大融合,在融合中寻找意境创作的灵感,才能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了解其本质,跳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局域性,让其真正走向以给新的境界高度,走向公共空间,在历史高速发展中不被淘汰,让其精髓渊源流长,不断推陈出新,而不是停留在私家小花园的局限中,这不是一个好的出路。

要想园林植物的意境创作有真正的意境,必须从历史着手,只有了解了她的过去,才有可能了解她的未来。

就中国书法而言,只有了解其“来龙”,才有可能了解其“去脉”,只有对古代优秀书法作品融会贯通,才能推陈出新,自成一家,如不然,则只有像无根的浮萍,没有着落,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终究摆脱不了成为一堆废纸的宿命。

一切创作都有其思想渊源,在已有思想和成果上进行创造和革新,随着历史的发展,加以改造创新制作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意境创意。

在世博考察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园林植物对意境创作的妙用与创新,各个国家馆都在本国原有的园林植物文化的影响下,制作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景观建筑、小品等相关的内容,每个馆都凝聚设计师的思想精髓和本国文化的沉淀和创新。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园林艺术欣赏课题论文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姓名:年级专业:学号:成绩: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在中外享有盛名。

古典园林追求如诗画般的意境,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山水诗、山水画也应运而生,使中国园林艺术走向了与自然山水、诗画相结合的道路。

通过设计师的审美艺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穷的空间效果,层次错落别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氛围以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清幽中国古典园林综合了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及诗文等多种艺术。

将自然山水的景色浓缩、集中到庭院之中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对人们的视觉是有很大的冲击力的,经常在各种书上看到很多漂亮的园林风景图片,很想亲眼看看那些地方。

在江南的园林深处,在北国的帝王园囿,或以天然的山水为屏障汲取大自然中最清丽的幽木繁华,或以人工挖掘营造出一处碧波荡漾的私家园林,安享林木树荫和幽幽水波所带来的舒适沁凉,无疑都是夏日里最大的向往。

于帝王之家则美其名曰“夏宫”,于王公贵族则为“别院”,于文人雅士到寻常百姓,则各有智慧,因陋就简,生发出各式各样避暑纳凉的妙招来。

之所以有此感悟,是因为昔日同窗和同事朋友们,分别于今夏随同单位到青岛、云南、苏杭等地旅游避暑好不惬意,而各单位也因经营效益和营销部署不同,或注重福利、或精于算计,对于旅游和年假的安排各不相同。

仅仅能够为我所带来回忆的,仅仅是2008奥运年随电线厂参加的一次为期三日的承德游。

“千秋功罪任评说”,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中总结清朝十大贡献中,提及到的贡献之九即在于兴建皇家园林——满族是游猎民族,继辽、金、元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家一统,国库丰盈,大规模地兴建皇家园林。

在北京有“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畅春园,圆明园;在京外有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等,将造园艺术推向中国皇朝园林史上的顶峰,并留下珍贵的园林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苏州古典园林,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键词:四大名园特点布局经常在各种书上看到很多漂亮的园林风景图片,很想亲眼看看那些地方。

去年五一的时候几个同学结伴去了苏州。

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苏州园林十分的精致。

像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它们就是典型的代表。

拙政园的特点和布局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也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的中部是主景区。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都靠水而建,有的亭子则直接建在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苏州园林面积较小,划分为景区之后就更小了。

为了扩大空间感,园中往往在适当的地方设一大镜,称为“镜景”或“镜借”。

它不但把镜前的空间翻了一番,在镜面上使人感到其中有景,其中有象;富于立体的深度感,而且把实在的景观反了一反,使熟悉的景物陌生化,令人顿生新奇别致之感。

人们身在一派空明之中,就如入琉璃世界,水晶天地,可能进行视觉与想象相伴的“镜游”。

拙政园的“香洲”,一进舱门,迎面是明镜相迎,照映出对岸倚玉轩一带的水景。

镜面上有“烟波划船”匾额,令人感到似实似虚,似真似幻,似静似动,似近似远树木茂盛池水清澈,景色自然,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的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里面种的都是荷花,山岛上树木茂盛,两山溪谷中间有座小桥,山岛上建了两座亭,西边的叫“雪香云蔚亭”,东边的叫“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观赏园林感悟心得体会(3篇)

观赏园林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园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近期,我有幸走进了一座座美丽的园林,感受了其中的韵味,也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观赏园林的心得体会。

一、园林之美,在于山水意境园林之美,美在山水意境。

在园林中,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走进园林,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

1. 山水之美园林中的山水,既有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又有细腻的柔情。

山峦起伏,叠嶂连绵,给人以壮美之感;水波荡漾,碧波荡漾,给人以清幽之感。

山与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2. 植物之美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绿树成荫,花草争艳,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植物在园林中的布局,既有层次感,又有节奏感,使得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3. 建筑之美园林中的建筑,既有古代建筑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建筑的简约大方。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相互映衬,构成了园林的独特风格。

建筑在园林中的布局,既遵循了传统的风水学说,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使得园林更具艺术价值。

二、园林之美,在于人文情怀园林之美,美在人文情怀。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历史文化园林中的建筑、碑刻、诗词等,都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苏州拙政园中的“拙政园记”碑,记载了拙政园的历史变迁;杭州西湖中的“苏堤春晓”碑,描绘了苏堤的美景。

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让园林成为了一座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2. 诗词歌赋园林中的诗词歌赋,既展现了园林的美丽风光,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如杭州西湖中的“断桥残雪”,诗人苏东坡曾题诗:“断桥残雪无人问,孤舟蓑笠翁。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断桥残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3. 伦理道德园林中的伦理道德,体现在对自然、和谐、谦逊等价值观的传承。

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寓意着和谐相处;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寓意着谦逊待人。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园林,亦是江南私家花园典范,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的造园成就,典雅秀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本文从其发展历史,造园风景,园林价值三方面对其研究和论述,以点带面的体现拙政园的特色之处。

关键词:拙政园,古典园林,独特风韵,价值1.引言拙政园是江南的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融合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

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 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

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林、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等称号。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浑然天成透露艺术造诣,诠释文化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2.拙政园的发展历史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

根据《闲居赋》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据传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

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

咸丰十年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

园林文化心得体会范本景观园林心得体会(3篇)

园林文化心得体会范本景观园林心得体会(3篇)

园林文化心得体会范本景观园林心得体会(3篇)推举园林文化心得体会范本一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绿化养护有关规定,并依据详细状况,双方协议如下:第一条:绿化养护范围及内容:1、工程地址:2、养护总面积x平方米。

其次条:绿化养护费用:全年费用:x元人民币/年(x)。

¥x元/月。

(单价:x元/m2/年) 第三条:绿化养护期限:本绿化养护工程自x年x月x日开头x 年x月x日止。

第四条:绿化养护预备:1、甲方负责绿化养护的联系人:x。

2、按甲方指定的绿化养护范围进展养护。

3、乙方负责绿化养护的代表人:x。

4、乙方帮助甲方做好绿化养护范围内的植物品种、数量的核实。

(该工作在一周内完成)。

第五条:双方责任:1、乙方必需依据园林植物养护技术规定和标准进展养护并承受甲方监视。

(《北京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等级标准》、《北京市城区绿地养护质量标准》)。

2、养护范围内的植物,正常状况下,乙方须保证成活率100%(因甲方绿化苗木死亡率过高,乙方可新补种苗木,并且担保其成活,费用另行结算)。

3、因乙方养护不当,造成植物死亡,经双方确定、乙方收到甲方整改书面通知书后15天内负责补种同样品种和规格的植物,并保证成活,费用由乙方担当。

4、乙方保证绿化内无杂草、无虫害、无病死,养护所需一切资材:如工具、农药(不含国家禁用)、化肥、除草剂等均由乙方负责。

5、对有造型要求的植物,必需每月修剪一次,使其保持良好造型。

夏季保持花坛花卉艳丽,树木保持绿色(特别树木除外)。

6、因不行抗力(台风、洪水、地震、冰雹等)的自然灾难造成养护植物死亡及非乙方人员素造成养护植物死亡的不属于乙方负责范围。

(但在冬季必需先行实行用支架对树木进展必要的防护,材料可以用木头或钢管,详细材料费用由甲方认同后另行支付)。

7、一年生植物,如各种草本类花卉的正常凋谢不属于乙方负责范围。

8、关于国定节假日(小区重要活动),乙方要根据甲方的详细要求(如品种、方位、数量等)布置花坛花卉,以增加节假日的气氛(花卉费用另行结算)。

苏州园林之我见

苏州园林之我见
苏州园林之我见
目录 景观要素分析
景观空间与组织分析 景观立意与布局分析
landscape elements
景 观 要 素 分 析
景观要素分析

山石


水体
植物


景观建筑
园路与铺装
山石的分类
狮子林的湖石大假山 太湖石性坚而润泽,纹理 纵横,起伏多变,最具特色的 是由溶蚀和风浪冲击而成的透 空涡洞和凹坑,犹如枪击弹穿, 故名“弹子窝”
景观建筑
拙政园 远香堂 厅、堂表现出庄严的气度和性格,专供园主团 聚家人,接待客人,处理事务,观赏花木等。
留园 清风池馆 馆。体量较小的偏幅型建 筑
景观建筑
网师园 竹外一枝轩 轩,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是适合于观景 的单体小型建筑。
拙政园 见山楼 楼地处显赫,构筑高耸,可供人更上一层, 凭栏极目四望。
谢 谢 观 赏
景观建筑
狮子林 石舫 舫是专供游览赏景的船型建筑。舫多建于 水边,且三面临水。
廊,有顶的过道。 有轻灵空透的感觉。 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是赏景的导游线。 有许多类型:直廊、折廊;半廊复廊;水廊、 爬山廊。
园路与铺装——花街铺地
园路与铺装
登山步道
置石解决高差
Landscape space and the organization
视觉分析与景点设置
苏州私家园林中通常都有高耸的围墙,为了打破围墙所形成的空间围合感和封闭感,可以 利用半廊,半庭等形式,使游人走在其中感觉不到高耸的围墙。
视觉分析与景点设置
苏州园林中有许多对景的佳作。比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和雪香云蔚亭,留园的涵碧山房和 对面假山上的可庭,相互都是看与被看的景点。
Thanks for watching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园林之中的金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分类,以拙政园为例从园林特色、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和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拙政园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园林造景艺术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从而达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通常是采用对景、抑景、框景、借景及漏景等处理方式来实现的。

对景是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苏州古典园林中通常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如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木之中,又如自西部扇面亭望门洞外的倒影楼等景物,都是这类手法。

抑景是指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令游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能使园林显得更有艺术魅力。

在拙政园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

框景是指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等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拙政园中 "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

如果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文化之我见
王永峰121001119 中国园林像诗,因为它含蓄;中国园林像画,因为它耐看;但中国园林既不是诗,也不是画,而是由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的生命体,一年四季都蕴含着勃发的活力。

它除去了西方园林那种无论建筑还是花坛树木造型都留下的明显的人工印迹,也摒弃了日本园林那种一味淡然的“枯山水”,而体现出一种模仿自然、艺术手段又不外露的完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园林本身既具有自然山水美景的特点,又是一个丰富的艺术综合体,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盆景,以及戏剧、音乐等融会于一体。

因此,园林可称得上是自然山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品。

此外,中国园林内的美景,为其他传统文化活动,诸如吟诗作对、琴棋书画、唱曲饮酒等,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对各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诗词文学与园林艺术
中国私家园林,通常被称为「文人园」,因为园主人大都是退休的官吏或文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诗文书画俱佳。

在园林工程大体完成后,园主会在主要景点的建筑和山石上,配上匾额、楹联、刻石,大都是撷取古人诗句、典故而成。

它们都是根据建筑所在的山水花木环境,状写眼前景物,切合园
主设计时的意图,实际上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对园林景观进行一次重点的勾勒,是园林景观的「诗化」。

这些楹联、匾额、刻石,不仅书法优美,真、草、隶、篆各显风采,而且出于著名能工巧匠之手,成为建筑物附设的典雅、美丽的艺术品。

人们在游园时,看到这些楹联、匾额、刻石,会触景生情,产生无尽的联想,得到高度的精神享受与乐趣2.传统绘画与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和园林艺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人们常用「诗情画意」来形容园林之美,所谓「画意」,就是按照中国画的创作原则来构筑园林,刻意追求「画意」的艺术境界。

而中国的绘画从宋元以后,以写意多于写实,着重意境和情趣,移天缩地,这正是中国造园所必备者。

言意境,讲韵味,表高洁之情操,求弦外之音韵,绘画与园林,两者可谓二而一也。

(1)王维与辋川别业
王维(669―759),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称,而他的画也是以山水画为主。

他的创作是中国古代诗画结合的典型,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称得上是极高的评价。

三艺合一的辋川别业
这位诗画双绝的名士,后来因做官受挫,辞官到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并筑起园林来,名为「辋川别业」(「辋」,音「网」,「辋川」是陕西蓝田县南的一条河名)。

由于他擅长诗画,故此在造园前,先以园林意境来创作诗歌,然后以诗意作画,再综合诗画的构想来布置园林景色。

其图画和诗集,分别名为《辋川图》和《辋川集》。

诗、画、园三艺合一,使辋川别业成为历史上的一座名园。

今天,王维的辋川别业早已湮灭,《辋川图》也无处可寻,但我们仍可从《辋川集》中保留的20首诗中,臆想当时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色。

当中的第5首和第17首,分别名为《鹿柴》和《竹里馆》,都是家喻户晓的五言绝句。

(2)文徵明与拙政园图册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酷爱园林,参与了不少造园的活动。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其好友王献臣营建了拙政园,园建成后,王献臣经常邀请他前往游赏,园林美景令他乐而忘返,并催化了他的创作热情,频频挥笔,为拙政园作图、题诗和撰记,全方位描写它的倩影。

记录拙政园原貌
文徵明现存的《拙政园图册》,共有31幅图画,分别描写了拙政园的31处景色,合在一起,便构成一张导游总图,真实而全面地记录了一代名园在始建时的原貌。

《拙政园图册》中的景点人物形态生动,跃然纸上,使画面上的人与物、情与景相结合,产生了隽永、含蓄的艺术效果。

时移世易,经过多次的改建,今天的园貌跟当年相比,已有很大的变化,但作为一件艺术珍品,仍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是研究园林演变的重要参考。

3.戏曲与园林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在宋元时期开始成熟,到了明代中叶,由元代南戏发展而来的昆曲,在江南一带十分盛行,而这时江南的造园活动亦空前繁荣,园林与戏曲逐渐起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园林与戏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互相影响。

一方面,园林从戏曲中借鉴了亦动亦静、婉约含蓄的表现手法,而园林亦成为文人雅士欣赏戏曲的好地方。

另一方面,由于造园活动成为社会风尚,园林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地点,在戏曲中亦频繁出现。

(1)园林中的戏曲
明清两代,在园林中一边赏景,一边赏曲,是文人雅士喜爱的娱乐活动。

水殿风来,余音绕梁,隔院笙歌,确实令人神往。

在1920、30年代,一些文化界的名人还经常在园中举行曲会,例如朱自清、俞平伯等学者,当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常在清华园工字门水边听曲、唱曲,在他俩所写的文学作品中,曾经记述此事,至今还传为美谈。

事实上,江南园林的建筑布局,很多时会考虑到听唱戏曲的因素,因此主要的厅堂大多临水而建,或者在水际池畔再建水阁,作为欣赏戏曲之所,因为在临水的建筑中奏乐唱曲,音响效果会特别好。

例如苏州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怡园的藕香榭等,都有这个功能。

(2)戏曲中的园林
中国传统戏曲,大部分都是描写男女爱情上的悲欢离合,而园林美景正是谈情的好地方,因而在戏曲中,每每以园林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场所。

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1550―1616)所著的《牡丹亭》,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其内容是讲述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女主角杜丽娘为情而死,后来又为情所感而复活。

全剧构思奇幻,想像丰富。

在这部以园林建筑为名的戏曲中,多次描写了杜府内园林的美丽景色,以作为主角情感活动的衬托。

演员在台上随着悠扬的乐曲,唱出这些意境深远的歌词,委实令人心醉。

中国园林建筑
艺术的美学思想
一、飞动之美
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

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

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空间的美感之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

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空间的美感之二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

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