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安全目标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安全目标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安全目标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医院内所有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与灭菌,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为实现这一目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制定明确的质量安全目标,确保管理和操作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阐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安全目标,包括目标设定的背景、具体目标、实施措施及评估方法。

2. 背景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医院内感染的风险随之加大。

因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此,必须重视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符合标准。

3. 质量安全目标的总体框架质量安全目标应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方面进行设定:3.1 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是评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目标应设定为98%以上的合格率。

3.2 降低医疗器械导致的感染率医疗器械导致的院内感染率应做到低于医院整体感染率的平均水平,通过有效管控和彻底清洁消毒来实现。

3.3 完善标准操作流程(SOP)建立和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所有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提高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3.4 加强员工培训与考核定期对员工进行消毒、灭菌及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3.5 提升设备管理及维护能力确保消毒灭菌设备的有效管理与定期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的稳定性。

4. 具体质量安全目标4.1 合格率目标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98%以上,细化目标为:自动化灭菌设备合格率≥99%手工灭菌合格率≥95%监测指标合格率≥98%4.2 感染率目标通过加强监测与管理,将医疗器械导致的院内感染率控制在医院整体感染率的70%以下。

4.3 标准操作流程(SOP)每年对现有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至少一次的评审与更新,确保文档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4.4 员工培训与考核每年至少完成2次全员培训,并制定考核标准,确保员工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2023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CSSD)的管理,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现制订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CSSD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7个二级指标(组织管理、人力资源、职业安全与防护、清洗、包装、灭菌和灭菌质量)和12个三级指标(复用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率、岗位培训率、继续教育率、职业暴露发生率、设备设施定期维护检测完成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程序选择错误例(次)数、灭菌装载合格率、湿包发生率、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和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等)。

一、结构指标(一)组织管理1.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率定义:指已实现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的科室所占的比例。

分子:已全部实现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的科室。

分母:本年度需要CSSD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科室总数。

公式: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率=已全部实现集中管理的科室数/需要CSSD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科室总数XIo0%解释:指标用于评价医疗机构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由CSSD执行集中化管理的程度。

复用医疗器械包括临床诊疗、急救、护理相关物品;临床科室使用的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室使用的所有无菌器械;麻醉科使用的需要高水平消毒的各类插管器具及喉镜等。

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4.1.1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负责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4.1.2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也可集中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和(或)灭菌。

对于承担软式内镜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的CSSD,在报送数据时,另行标注。

(二)人力资源2.岗位培训率定义:以年度为单位,CSSD新入职和转岗人员接受岗位培训的人数占CSSD在岗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演示文稿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演示文稿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演示文稿一、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的重要部门,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二、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1.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人员培训: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

3. 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等环节,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

4. 环境管理: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卫生,定期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5. 监测与反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消毒供应中心的持续改进1. 持续改进的意义:持续改进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的关键,通过不断的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2. 持续改进的方法:(1)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如6S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

(3)加强与其他医院的交流和合作,借鉴其他医院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水平。

四、总结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一)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主要内容1.环境布局(1)中心供应室布局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要求,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和职业防护的相关要求。

区域内外环境宽敞、清洁、无污染,内部通风,采光良好。

(2)中心供应室由污染到清洁的流程布局合理,采光良好,建筑布局符合中心供应室的业务需要。

分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明确并有间隔,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辅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路线标志明显,按照规范要求,建立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供应的工作流程。

(3)工作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

①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污染物品有污物通道,清洁物品有清洁通道;②人员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行,护十知晓供应室洁污区分开流程规定及履职要求;③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4)设备、设施。

①设备及设施应根据医院的规模、任务及工作量,合理配置。

②按要求清洗消毒设备、检查包装设备、灭菌设备及设施,储存、发放设施及防护用品的配置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

2.人员管理(1)医院应根据中心供应室的工作量及各岗位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具有职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2)中心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应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

(3)中心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及业务技能培训,正确掌握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①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储存、发放的知识和技能;②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及标准;③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⑤《消毒供应中心行业规范管理》、《消毒技术规范标准》等要求。

3.行政管理(1)建立健全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岗位职责、应急预案。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其工作质量不达标,将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基础。

医院应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如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医院应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三、严格把控物资采购和质量验收物资采购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和器材,确保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要对每批次的物资进行质量验收,包括产品的外观、性能和检测报告等,确保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强化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同时,要定期对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有着密切的。

医院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了解临床科室的需求和意见反馈,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要与临床科室共同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确保在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六、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

医院应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各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工作人员的表现等。

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和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与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与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与质量管理一、引言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他们要负责医疗器械、药品、药具等各种消毒工作。

这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医院的临床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与质量管理。

二、工作流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1、采集:采集是消毒供应中心的第一步,包括医疗器械、药品、药具等物品。

医疗器械需要经过专业人员清洗,再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最后打包封装。

药品与药具一般都有期限,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消毒或更换。

2、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消毒供应中心非常关键的一步,面对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如何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至关重要。

医院内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针对不同产品有不用的处理方法。

消毒处理完之后,需要严格检查是否达到消毒标准,并做好相关记录。

3、分发:分发是将消毒完成的物品分发到各科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分类管理,确保不同种类物品的消毒管理不混淆,避免交叉感染。

在分发的过程中,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将消毒记录的情况按照规定上报质检部门,确保医院消毒管理的安全有效。

三、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保障医院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具体质量管理措施如下:1、人员培训:为了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学习新的消毒方法和技术,保障工作的安全和标准万无一失。

2、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环节不出现漏洞,配好充足的人力和物力,降低了工作出错的风险。

3、设备保养:医用设备零部件多,以及各种仪器对于消毒剂的要求也不同,保养管理尤为重要。

要定期维护、检修、维护设备,防止设备故障对消毒造成影响,保证资产的长期适用。

4、日志记录:日志记录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必要环节,对于日志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要求详细记录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记录处理过程和记录时间等必要内容,以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
加深做好医院消毒灭菌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学习贯彻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有关消毒学、微生物学、预防医院感染等知识。
合理的建筑布局 与工作流程
中心供应室应成为相对独立的区域,室内装修质量应做到墙壁、顶部不落尘、无裂隙,地面不积垢,便于清洗和消毒、供汽、供水、排水和照明亮度应符合本室要求。
供应室应设空气净化调节装置,保障入室空气的洁净,无菌区应为微正压区,污染物区应为负压区,布局呈通过式,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进行排布,按洁净度要求不同将供应室规划为:
灭菌周期快。
灭菌效果可靠(冷空气排除彻底、灭菌温度高)。
物品受损坏程度轻。
装载容积的90%.
灭菌总时间:
热穿透时间
热死亡时间
安全时间
灭菌程序:
预热→排汽→灭菌开始→灭菌维持→排气→干燥
(三)蒸汽灭菌总时间 及灭菌程序:
注意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
做好灭菌物品的预处理,保证清洗质量,可采用多酶清洗剂去污.
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加强对各室卫生、空气净化、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的卫生学监测。
注重清洗在消毒灭菌中的重要作用。
按要求着装、更鞋,做好手的清洗消毒。
布局合理。
三、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对科室的污染物品进行密闭性回收,预防交叉感染。
消毒员须经培训后持证书上岗。
不得擅离职守,密切观察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工作压力、温度、时间及负压系统功能变化,以保证灭菌质量。
加热速度要适宜,防止超高热现象。
01
物品灭菌后包裹含水量<3%,手感干燥为宜。
02
做好灭菌效果的监测,记录存档,便于追踪检查。
03
不利于微生物的杀灭。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质量安全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质量安全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质量安全控制【摘要】目的为了保障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因素及控制措施。

方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结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及职业防护等。

结论有效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切实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安全;控制1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消毒供应中心相关管理部门,如护理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备后勤管理部门等,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履行职责。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清洗、消毒、灭菌等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发生可疑医疗器械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时,组织、协调消毒供应中心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专人负责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建立设备维护档案。

2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1 布局合理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合理化,是医院消毒供应的保障,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工作区域划分遵循物品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的原则。

22 清洗、消毒、灭菌①清洗:医疗器械的清洗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

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

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气溶胶。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清洗;器械轴节充分打开;终末漂洗使用纯化水,金属器械在终末漂洗程序中使用润滑剂;定期检查清洗设备的完好性,每天清洁、除垢,做好相应登记。

②消毒: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这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的质量控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境所消毒中心 张流波
87779905
内容
• 引言 • 组织管理 • 人员的控制 • 设备的控制 • 耗材的控制 • 消毒灭菌方法与程序 • 建筑布局与环境因素的控制 • 记录 • 消毒效果评价与监测、监督
引言
消毒的分类
医院消毒
疫源地消毒
书 • 自制B-D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
范》有关要求
消毒灭菌方法与程序
消毒供应需集中处理
• 按照集中管理的原则,对需要清洗消毒、 灭菌重复使用的诊疗用品集中消毒处理。
•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为附近基层医疗机构 提供有偿消毒供应服务。
管理任务
• 建立各项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措施; • 建立质量追溯系统; • 做好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 密切科室间的联系,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和
• 不会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 其他性能。
• 优质的润滑剂应具有很低的表面张力, 较高的表面活性、高度的疏水性和较好 的抗剪切力性能。
消毒剂
• 必须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 说明书中标明可用于医疗器械消毒或灭
菌 • 在有效期内使用 • 按说明书标示的作用时间和消毒浓度使

包装材料
清洁剂
以去污为目的,由表面活性剂和辅助 (助剂、抗沉淀剂、酶、润滑剂)成分 组成的化学制品。 • 碱性清洁剂 pH值≥7.5 • 中性清洁剂 pH值在6.5至~7.5 • 酸性清洁剂 pH值≤6.5 • 多酶洗液 在清洁剂中加入多种酶,有较 强的去污能力
洗涤用水
• 自来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保证设备质量的措施
• 确定设备的质量指标 •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 按合同进货验收 • 正确安装调试 • 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测试 • 正确使用设备、合理的维护保养 • 定期监测设备质量 • 及时更换更新设备
耗材的控制
常用耗材
清洁剂、洗涤用水、润滑剂、消毒剂、 包装材料(含封闭式储物盒、硬质容器、 特殊包装材料)、监测材料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必须符合: 《传染病防治法》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其他相关法规
消毒应纳入医院总体规划
消毒工作应纳入医院的总体规划, 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规模和发展规划应 当与其任务相适应。
消毒工作应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消毒工作应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各部门 在分管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 导下履行职责。
材的控制、消毒灭菌方法与程序、建筑布局与 环境因素的控制、记录、消毒效果监测、评价 • 医院外部建立合理有效的监测、监督体系
法规、标准建设、人员培训与资质认证、 消毒灭菌药械认可,条件的考核验收、有关组 织机构的指导、上级检查、执法部门监督 • 病人的抱怨与投诉
也是质量体系的重要一环
组织管理
消毒工作有法可依
1、封闭式硬质容器 • 形状和结构便于清洗、消毒、灭菌 • 不使用带有静电感应的材料 • 可安全堆叠装载,在灭菌时,容器之间蒸汽和/
或空气可自由流通 • 不会发生永久性的变形,性能参数不会发生改
变 • 密封性能符合有关要求。 2、非封闭式硬质容器
除密封性能无要求外,其余同封闭式硬质容 器
监测材料
• 有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 在有效期内使用 • 详细使用方法见卫生部批准的使用说明
医院消毒的特点
• 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 需消毒的品种多、设备多,事前验证困
难 •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多 • 需要多部门配合 • 手工操作较多 • 消毒效果的最终确认需要较长时间 • 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非专业人士不易明
医院消毒的质量控制体系
• 医院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人员的控制、设备的控制、耗
• 一次性包装材料:应符合《GB/T-19633 200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的要求
• 棉布包装材料:最好使用>120—140支纱 的非漂白棉布,初次使用前应浸没于高 温洗涤剂水中,煮沸30min作进行脱脂去 浆处半年;无破损,不得缝补后 使用。
硬质容器
石油工业的消毒 食品厂消毒
公共场所消毒 家庭消毒
疫区消毒 疫点消毒
农业的消毒 种子
渔业
个人消毒
工业消毒灭菌
实验室消毒
质量控制可以强制执行的种类
• 与健康相关的产品 • 与安全相关的产品
关于“特殊过程”
缺少评判量化指标或在事后的工艺 或操作中不易很快发现不合格的过程为 特殊过程。如油漆、焊接、消毒灭菌等 过程为特殊过程,控制特殊过程的质量 需要采取特殊的控制方法。
身体素质
业务水平
• 学历 • 岗前培训与消毒员证 • 岗位培训与学分
掌握各类诊疗用品清洗、消毒的理论知 识
和操作技术; 掌握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方法;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
设备的控制
常用设备
• 转运设备:污物回收车(箱)、下送车(箱) • 清洗消毒设备:自动机械清洗消毒设备、超声清洗机、烘干机
手工清洗槽、压力水枪、压力气枪、控水台 清洗消毒设备应符合ISO15883的要求。 • 检查与包装设备:照明装置、放大镜、包装台、器械柜、敷料柜、 切割机、封口机 • 灭菌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和低温灭菌装置。 各类灭菌器应符合国家标准。 • 储存设备: 灭菌物品存放架 • 水处理设备:软化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生成装置 • 防护用品与设备:护目镜、口罩、面罩、帽子、防护手套、防水 衣(围裙)及防护鞋等。
• 软化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应符合相 关标准,中国国家实验室用水标准 GB6682-92中的三级标准,电导率应小于 5 μs/cm (25℃)。
• 每年应对洗涤用水的化学指标进行检测, 确定其是否符合软化水和去离子水或蒸 馏水的标准。
润滑剂
• 应为水溶性,其成分符合药典的要求, 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
常见医院感染及其原因;
• 有突发意外事件等紧急处理措施。停水、停 电、设备出现故障、职业暴露等有应对措施;
• 建立档案,完整保存相关资料。
人员的控制
人员的素质
• 身体素质 • 思想素质 • 业务水平
思想素质
• 敬业精神 • 奉献精神 • 一丝不苟的作风 • 实事求是的作风
• 体力 • 视力 • 精力 • 抵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