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第一册《细胞核》教案及教学反思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反思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反思1、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和完整,进而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认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2、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细胞膜和细胞质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细胞核的学习完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性。
3、设计思路:1)情境导入:用侏罗纪公园的一段电影引导学生思考:电影中的恐龙是怎么复制出来的?学生学生说出电影情节,指出与细胞核有关,以此进入本节的学习。
2)课中互动释疑首先用课件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正式进入课本内容的教学。
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来进行教学。
①胞核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分析P52的四个资料分析来总结。
先让学生阅读四个资料分析,再PPT逐个动画演示过程及分析出结论,此处可学生共同回答,也可单独有学生回答。
分别得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②细胞核的结构:PPT展示细胞核结构,解释各结构功能。
适当练习前面学习内容。
之后提出问题:遗传与细胞核哪个结构有关。
引申出染色质,重点讲解染色质与染色体关系。
适当用“白板”放大镜放大。
③总结:细胞的相关结构和功能。
总结后将书中重要内容进行标注。
最后,做相关习题及布置本节的课后练习。
4、教学反思:优点:①采用三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个方面来落实教学目标。
②教学程序设计处处体现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对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地方,如资料分析中“美西螈核移植”“蝾螈受精卵横缢”“伞藻嫁接及核移植”利用动画以及结构图的式给予展示,另外用“白板”中的放大镜放大DNA及蛋白质形成染色质进而逐渐形成染色体的过程,变抽象为具体,突破了难点。
④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体现在他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顺利的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以及细胞核为什么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了。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一册教案设计:3.2细胞核和细胞器

第三章第2节细胞核和细胞器一、教材分析:细胞核和细胞器是细胞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中,细胞核是细胞各种生理活动的调控中心,也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彩图,引导学生分析牛乳腺细胞分泌乳汁时各细胞器如何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细胞器的功能,并进而分析各细胞器物质组成、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再一次促进学生思考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通过分析无核的红细胞寿命很短的原因,了解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作用。
学习细胞器和细胞核是在微观水平进行的,提醒学生区分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显微水平和亚显微水平。
学习中引导学生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联系动植物不同的代谢方式,也是结构适应功能的一个学习内容。
比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以及不具细胞结构的病毒的组成和生命活动方式,在结构与功能适应、生物进化和生命多样向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通过实验“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引导学生注意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色素的分布等角度观察细胞,比较两种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课题:第三章第2节细胞核和细胞器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实例分析和比较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能描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能识别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细胞膜、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用类比、归纳的方法,列表描述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了解生命的形式丰富多样。
了解生物是进化发展的。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核的结构。
各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七、教学过程:八、板书:第三章第2节细胞核和细胞器一、细胞核1、组成2、结构3、功能二、细胞器1、细胞质基质2、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溶酶体中心体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细胞大小2、细胞器3、细胞核九、评价:1、下列哪一组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A、磷脂双分子层、核糖体、内质网B、细胞膜、叶绿体、细胞壁C、核膜、液泡、高尔基体D、染色体、细胞质、线粒体2、染色质和染色体是()A、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态B、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C、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态D、不同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3、1958年有人对蝾螈的卵细胞的染色体作分析,发现用DNA酶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即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使它断成碎片。
公开课细胞核教案

公开课细胞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细胞核的定义:细胞核是细胞内一个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2. 细胞核的结构:染色质、核膜、核仁、核孔。
3. 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 难点:染色质、核膜、核仁、核孔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 结合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核的组成。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提问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细胞核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染色质、核膜、核仁、核孔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提问:学生回答关于细胞核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核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细胞核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其对细胞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细胞核与细胞分裂:介绍细胞核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如何进行遗传信息的分配。
2. 细胞核与细胞分化:探讨细胞核如何控制细胞的分化过程,从而决定细胞的特定功能。
3. 细胞核与疾病:简要介绍细胞核相关疾病,如癌症,以及现代医学如何通过研究细胞核来治疗疾病。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评估学生对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教案高中生物细胞核

教案高中生物细胞核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核的组成部分以及其功能;3. 能够描述DNA在细胞核中的作用;4. 认识细胞核在遗传物质传递和调节细胞功能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细胞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 DNA在细胞核中的作用;3. 细胞核在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传递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核孔、染色质、核仁等;2. 细胞核的功能:贮存遗传物质、控制基因表达、调节细胞代谢等;3. DNA在细胞核中的作用;4. 细胞核在遗传物质传递和调节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解释,生动形象地讲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实验演示:观察细胞核的结构,并探讨其功能;3. 学生讨论:讨论细胞核在遗传物质传递和调节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细胞核的图片或视频,引出细胞核的主要结构和功能;2.学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讲解;3.进行实验演示: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细胞核的结构;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细胞核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和重要性;5.总结讨论:回顾课堂内容,总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六、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料;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玫瑰花瓣、洋葱片等。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的练习;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示细胞核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
同时,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细胞核和细胞器》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3一、教材分析细胞核和细胞器是沪科版《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要介绍细胞核的显微、亚显微结构,以及核的差不多功能,在内容出现过程中,表达了细胞结构的研究方法。
对细胞器的介绍,教材同时使用植物和动物两幅细胞结构图,以模式图和电子显微镜图相结合的形式,以便于学生比较总结,归纳出要紧细胞器的结构功能以及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高中时期学习之前,对多数细胞器差不多有初步了解,然而对此内容的认知程度会有所差异,同时,本节学习的主题是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学生缺乏微观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用类比、归纳的方法,列表描述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
(2)各细胞器的要紧功能。
2、教学难点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统一及各细胞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五、教学方法类比法、比较法、归纳法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我们现在想象有这么一个工厂生产“牛奶”,会有哪些车间?过渡: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差不多单位,每个细胞就像一个工厂。
在细胞质中有许多不停运转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机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这些细胞器内部进行着有条不紊的生物化学反应, 同时彼此之间互不干扰。
那什么缘故细胞能够如此精确而有序地进行这些生物化学反应呢? 一个工厂要正常运行,须要有正确领导和操纵, 那么在细胞那个工厂中, 它的灵魂, 操纵中心是什么呢? (细胞核)摸索问题,积极发言将细胞类比成工厂,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细胞核1、一样来说,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但也有多核的,如人的骨骼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可多达数百个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直径一样为5—10um,植物的为5—20um,那么细胞核如何操纵细胞的生命活动?我们来一起分析下列几个资料解答那个问题。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3-2《细胞核和细胞器》教案1

第3章第2节细胞核和细胞器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上海高级中学课本《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试用本),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2节、细胞核与细胞器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建立在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学习之后,学生对组成生命的各种无机、有机化合物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在高中学习之前,对多数细胞器也已经有初步了解;但细胞器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学生对此内容的认识程度会有所差异。
教材主要是以图解形式介绍各细胞器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并通过知识的引入介绍了细胞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节知识仍为基础内容,在后续课程中还会继续展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分布。
(2)掌握部分细胞器的组成、分类。
2、过程与方法
仔细观察图片,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对相应知识点如各细胞器的形态、分布和功能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会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有目的阅读文字,进行归纳,自主学习的能力。
2、建立“各细胞器在功能上密切衔接”“细胞器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各细胞器的主要结构、功能、组成、分布、分类;
难点: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统一及各细胞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四、教学用具
PPT,板书
五、教学方法
类比法,归纳法,图表分析法。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二节《 细胞核和细胞器》教案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二节《细胞核和细胞器》教案(2)教材分析:《细胞核和细胞器》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二节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中阶段认识细胞显微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它既是今后相关章节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知识,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学生较长时间没有继续学习生物学知识,而且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组成成分以及生理功能;2.掌握细胞质中的各种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液泡、中心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3.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方法与过程】1.使学生学会利用生物图来学习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2.通过对相关细胞知识的比较、归纳,使学生掌握学习生命科学的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品质,提高学生交流、互助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以及生理功能;2.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难点:1.染色体与染色质;2.“颤藻与水绵的比较观察”实验。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习教学策略:1.注重启发、引导:利用课件的直观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关知识。
2.强化训练:利用学习内容,教师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能积极参与的机会。
课前准备:课件、演示设备(电脑、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两课时新课引入1.提问:什么是“生命的结构基础”?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引入:细胞作为生命的结构基础,要表现出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生命现象,是将各种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各个结构。
在上一节里,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知识。
高中生物_细胞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核》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观看今年关于克隆的最新的新闻:中中、华华的克隆的视频,引起学习的兴趣,同时这是我们中国的成果,陶冶爱国情操。
接着话题引到课题---细胞核。
通过举例的形式说明真核细胞几乎都有细胞核,引起第一个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通过让学生分析四个资料,让学生体会实验过程,并得出结论: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关于伞藻的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思路,接着用道具演示实验过程,既理解实验内容,又加强实验设计的思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过度到第二个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这部分内容采取学生填空,回答问题等形式,掌握知识。
对于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的转化,用视频进行抽象过程具体化。
同时思考原核生物有无染色质,让学生认识到染色质为细胞核的专属物质。
呈现细胞核的知识网络构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细胞具有复杂的架构,想进一步认识,可以通过构建模型,进而过渡到模型构建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概念、物理、数学等模型。
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整个过程三到五分钟,趣味性强,又不与课程脱节。
布置作业:课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继续制作,小组间相互评价,培养学生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
最后3分钟时间完成当堂达标,让学生自我检测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屏幕呈现答案自我纠正,个别题目单独讲解。
《细胞核》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
因此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过多的拓展和延伸。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知识障碍。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细胞器相关的知识,本节通过细胞核内容的学习,将细胞的各部分结构联系起来,对于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句话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讨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高中第一册《细胞核》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基因的概念;
•掌握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
1.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实验数据;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
2.2 教学难点
•细胞核的高级结构;
•DNA复制的分子机制;
•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
3.1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确认学生已经学习过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准备实验材料(如所需)。
3.2 教学活动
3.2.1 导入活动(10分钟)
•通过PPT展示一幅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细胞核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2.2 讲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0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些细胞核的显微镜图像,了解细胞核
的形态和组成;
•讲解细胞核中D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概念。
3.2.3 DNA的复制(40分钟)
•通过动画演示或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DNA的复制
过程;
•引入一些实验数据,让学生从数据中理解DNA复制
的重要性和分子机制。
3.2.4 基因表达(40分钟)
•通过动画演示或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基因的表达
过程;
•开展一些课堂讨论,让学生探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3.2.5 总结和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小结。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抽查、提问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所做的实验,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
•对于小组合作,可以评价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
5. 教学反思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细胞核的高级结构和DNA复制的
分子机制,部分学生可能理解较难。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增加一些图像、动画等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中一些具有生物科学创
新意识的学生,表现良好,积极参与并提出了一些有创新意义的想法。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支持那些有创新想法的学生,以便发现更多潜在的生物科学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