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复合物结构与功能
生物化学 第四篇 糖与脂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篇糖与脂的结构与功能(第十四~十五章小结)第十四章糖类糖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它们的缩合物和某些衍生物。
含有醛基或酮基的糖分别称为醛糖或酮糖。
根据聚合度的不同,糖又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
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单位。
根据碳原子的数目,它们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等。
可以使用三字母缩写表示一个单糖单位。
最简单的单糖是丙糖,包括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除了二羟丙酮以外,其他单糖至少含有一个手性C原子,因此具有旋光异构体。
甘油醛含有1个手性C原子,具有对映异构体。
在甘油醛的Fischer投影结构式之中,醛基画在最上方,羟基位于左侧的甘油醛L-型,羟基位于右侧的甘油醛为D-型。
其他各单糖的Fischer投影结构式之中,将编号最高的手性C-原子与甘油醛上的手性C原子进行比较,与D-型甘油醛一致的单糖就是D-型单糖,反之就是L-单糖。
自然界中存在的单糖绝大多数为D-型单糖。
在各种旋光异构体之中,互为镜像的一对异构体称为对映异构体;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手性C原子构型相反,但并不呈镜像关系的一对异构体称为非对映异构体;只有一个手性C原子的构型不同的一对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直链的单糖在分子内也能够发生缩醛或缩酮反应形成环状结构。
葡萄糖环化主要形成六元环吡喃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环化主要形成五元环的呋喃糖。
通常使用Haworth式表示单糖的环状结构。
在单糖变成环状结构以后,原来的羰基C成为异头物C,产生α和β异头物。
半缩醛羟基与编号最高的手性C原子上的羟基具有相同取向的异头物成为α异头物,反之就称为β异头物。
在葡萄糖溶液之中,β-D-葡萄糖要比α-D-葡萄糖多。
单糖可进行各种修饰反应而形成一系列衍生物,例如,氨基糖、氧化糖、脱氧糖、糖醇和糖苷等。
单糖具有酮基和多个羟基,能与多种化学试剂反应,单糖能发生的主要反应有异构、氧化、还原、成脎、醛缩、酯化、缩合。
某些颜色反应可以用来鉴别和定量糖。
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

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
糖复合物是指由糖分子和其他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组成的复合物。
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如支持细胞生长、调节代谢、参与免疫反应等。
糖复合物的生化研究对于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的主要内容和拓展:
1.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离混合物的技术,可用于研究糖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质谱分析,可以确定糖复合物中各成分的比例和位置,从而了解糖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
2. 荧光分析:荧光分析是一种利用荧光剂表达和检测生物分子的方法,可用于研究糖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
通过荧光分析,可以观察糖复合物的荧光信号强度和颜色变化,了解糖复合物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研究糖复合物的基因功能。
例
如,CRISPR/Cas9技术可以针对特定基因序列进行精准的基因编辑,从而观察该
基因在糖复合物中的功能。
4. 电泳技术:电泳技术可用于研究糖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例如,凝胶电泳可以分离和检测糖复合物中的不同成分,从而了解糖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5. 生物成像技术:生物成像技术可用于研究糖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
例如,PET/CT技术可以观察糖复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位置和功能,从而了解糖复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糖复合物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复合物,其功能和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内的生物学过程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包括质谱分析、荧光分析、基因编辑技术、电泳技术和生物成像技术等,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和
信息,用于研究糖复合物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
代谢物 gp

代谢物 gp代谢物 GP(Glycoprotein)是一种在生物体内产生的重要化合物,它被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和体液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医学应用。
本文将就代谢物 GP 的定义、结构、功能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定义和结构代谢物 GP 是一类由糖和蛋白质两部分构成的复合物,其中糖部分可以是单糖或多糖,与蛋白质通过糖基化作用结合而成。
糖基化作用是指糖基转移酶将糖基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结合形成糖链,从而形成糖蛋白。
代谢物 GP 的结构多样,常见的糖链包括N-糖链、O-糖链和GAG (糖胺聚糖)链。
N-糖链是连接在蛋白质的氨基基团上的糖链,常见的N-糖链包括N-乙酰氨基葡萄糖、N-乙酰半乳糖和N-乙酰半胱氨酸等。
O-糖链则连接在蛋白质的水解羟基上,主要包括构成血型抗原的O-乙酰基甲硫氨酸和O-乙酰基半乳糖等。
GAG链由重复单元组成,包括硫酸软骨素、硫酸肝素和硫酸乙酰胺聚糖等。
功能代谢物 GP 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代谢物 GP 参与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对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某些糖蛋白通过与细胞外基质中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基因表达。
其次,代谢物 GP 参与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的组织和结构形成。
糖蛋白通过与其他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维持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代谢物 GP 还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凝血等功能。
医学应用由于代谢物 GP 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临床诊断方面,糖蛋白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帮助早期发现某些肿瘤疾病。
例如,CA125 是一种糖蛋白,其在卵巢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代谢物 GP 还可以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载体。
例如,在肿瘤治疗领域,通过改变糖蛋白的结构,可以实现抗癌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此外,代谢物 GP 还可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
糖生物学基础

糖生物学基础举出5个糖复合物例子,说明其合成途径及重要生物功能。
现以N-连接糖蛋白中免疫球蛋白G、卵清蛋白;0-连接糖蛋白中黏蛋白、运铁蛋白;蛋白聚糖中肝素共5种糖复合物为例。
一.N-连接糖蛋白定义:糖蛋白的糖链与蛋白部分的Asn-X-Ser序列的Asn氮以共价键连接称N-连接糖蛋白。
连接点的结构:GlcNAcβ-N-Asn糖基化位点:N-连接聚糖中Asn-X-Ser/Thr三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子(其中X 是除脯氨酸外的任一氨基酸)称为糖基化位点。
结构:(三型)结构特点:A.每种类型都具有一个五糖核心B.它们具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寡糖链分支常常被称为天线C.血液循环中和膜上的糖蛋白常常是N-糖苷连接N-连接寡糖的合成:N-连接寡糖是在内质网上以长萜醇(dolichol)作为糖链载体,先合成含14糖基的寡糖链,然后转移至肽链的糖基化位点上,进一步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而成。
每一步加工都由特异的糖基转移酶或糖苷酶催化完成,糖基必须活化为UDP或UDP的衍生物。
免疫球蛋白G属N-连接糖蛋白。
生物功能如下:I g分子具有结合抗原和刺激抗体生成的双重功能。
首先,它能与抗原结合,产生多种生物效应,包括:①与病原微生物或它分泌的毒素结合,产生抗感染免疫;②活化体液的一类正常组分,即补体分子,起到杀伤病原体或靶细胞的作用;③加强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吞噬或杀伤效应;④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产生过敏反应;⑤封闭移植的脏器,增强对它的保护,减缓排斥;⑥封闭肿瘤细胞,降低免疫保护。
免疫球蛋白还能穿过胎盘输送给胎儿。
此外,由于Ig分子由糖蛋白组成,所以除了上述抗体活性,还有抗原性,可活化自身免疫细胞,使之产生针对抗体的抗体──抗独特型抗体(Id抗体),从而形成自身调节的功能。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五类Ig在理化及生物学特性上各有不同。
IgG。
IgG是生物体液内主要的Ig,约占血液中Ig总量的70~75%。
由于IgG能通过胎盘,所以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IgG 在抵抗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
糖缀合物名词解释

糖缀合物名词解释糖缀合物,又称糖聚合物,是由有机物质通过键连接结合形成的高分子复合物。
它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多种物质,它们经过键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在生物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糖缀合物名词解释》一、糖类糖类是一种组成糖缀合物的重要物质,它能够与另外的物质结合,形成糖缀合物。
一般来说,糖类主要指五种糖,即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形态不同,但可以形成多种糖缀合物,具有高度的可控性。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糖缀合物的另一种重要物质,它通常由一系列肽段组成,每一个肽段由20种氨基酸组成,每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不同变种。
不同的蛋白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糖缀合物,具有丰富的可控性和多样性。
三、核酸核酸是另外一种组成糖缀合物的重要物质,它由甲基化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组成,可以与其他糖类物质构成特定的糖缀合物,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四、脂质脂质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是组成糖缀合物的另外一种重要物质。
它可以与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糖缀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
五、多糖多糖是一种特殊的糖缀合物,它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糖类结合而成,具有多样性和特殊的结构。
多糖可以与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复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
六、其他物质除了糖类、蛋白质、核酸和脂质外,糖缀合物还可以通过其他物质,如氨基酸、脂肪酸、细胞壁组分、酶等物质,结合而成。
这些物质形成的糖缀合物,可以在细胞内发挥多种功能,对于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起到关键作用。
糖缀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复合物,它由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质和其他物质的有机结合而成,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功能。
糖缀合物的结构组成是复杂的,但它可以根据具体的功能要求进行精确的控制,以满足生物系统的特定需求。
5第四章聚糖的结构和功能详解

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中存在着种类各异的含糖的复合生物大分子,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统称为复合糖类(complex carbohydrate),又称为糖复合体(glycoconjugate )。
组成复合糖类中的糖组分(除{单个糖基外,称为聚糖(glycan )。
就结构而论,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均由共价连接的蛋白质和聚糖两部分组成,而糖脂由聚糖与脂类物质组成。
体内也存在着蛋白质、糖与脂类三位一体的复合物,主要利用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 inositol, GPI)将蛋白质锚定于细胞膜中。
大多数真核细胞都能合成一定数量和类型的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分布于细胞表面、细胞内分泌颗粒和细胞核内;也可被分泌出细胞,构成细胞外基质成分。
糖蛋白分子中蛋白质重量百分比大于聚糖,而蛋白聚糖中聚糖所占重量在一半以上,甚至高达95%,以致大多数蛋白聚糖中聚糖分子质量高达10万以上。
由于组成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聚糖结构迥然不同,因此两者在合成途径和功能上在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节糖蛋白分子中聚糖及其合成过程糖蛋白(glycoprotein )分子中的含糖量因蛋白质不同而异,有的可达20%,有的仅为5%以下。
此外,糖蛋白分子中单糖种类、组成比和聚糖的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
组成糖蛋白分子中聚糖的单糖有7种:葡萄糖(glucose,Glc)、半乳糖(galactose,Gal)、甘露糖(mannose,Man),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GalNAC)、N-乙酰葡糖胺(N-acetylglucosamine,G1cNAc)、岩藻糖(fucose,Fuc)和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Ac)。
由上述单糖构成结构各异的聚糖可经两种方式与糖蛋白的蛋白质部分连接,因此,根据连接方式不同可将糖蛋白聚糖分为N-连接型聚糖(N-linked glycan )和0-连接型聚糖(0-linked gly-can)。
糖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糖链的N-乙酰葡糖胺与多肽链的天冬酰 胺的酰胺氮连接,形成N-糖苷键,此种糖 链为N-连接糖链,也称N-连接聚糖。
连接点的结构
GlcNAcβ-N-Asn
糖基化位点
N-连接聚糖中Asn-X-Ser/Thr三个氨基 酸残基序列子(其中X是除脯氨酸外的任一 氨基酸)称为糖基化位点。
结构
高甘露糖型 复杂型 杂合型 Man Man
第二节 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定义 糖蛋白由糖与蛋白质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 特点 蛋白质含量较多,糖所占比例变动大,表 现为蛋白质的特性。
分布 细胞膜、细胞浆、溶酶体及细胞外液
一、糖蛋白的分类与结构
GlcNAc Asn
N-连接 :
GalNAc Ser
连接方式 O-连接:
GPl-连接:
(一)N-连接糖蛋白
都有一个五糖核心结构
Man
GlcNAc
GlcNAc
Asn
核心结构
高甘露糖型
复杂型
杂合型
N-连接糖链结构
(二)O-连接糖蛋白 定义 糖链的N-乙酰半乳糖胺与多肽链的丝氨酸 或苏氨酸的羟基连接,形成O-糖苷键,糖链 为O-连接糖链,也称O-连接聚糖。 连接点的结构 GalNAcα-O-Ser/Thr
第一节
聚糖的结构
一、聚糖的分子结构 (一) 单糖的种类及结构 单糖的种类 葡萄糖(Glc) 甘露糖(Man) 岩藻糖(Fuc) 木糖(Xyl)
半乳糖(Gal) N-乙酰葡糖胺(GlcNAc) 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 唾液酸(SA)
单糖结构
-D-葡萄糖 (Glc,▢)
-D-半乳糖 (Gal,●)
(* 由3个不同的氨基酸、核苷酸和已糖分别通过肽键、磷酸二酯键所组成的寡聚体数目)
糖类的组成元素功能分类

糖类的组成元素功能分类糖类,也称为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分子式大多可以表示为Cn(H2O)m。
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并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糖类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1.按照来源分类根据糖类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天然糖和人工合成糖。
天然糖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人工合成糖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如糖精、阿斯巴甜等。
2.按照功能分类糖类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三类: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被进一步分解,如葡萄糖、果糖等。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连接而成的,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聚合而成的,如淀粉、纤维素等。
3.按照溶解性分类根据溶解性,糖类可以分为可溶性糖和不溶性糖。
可溶性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可以溶解于水。
而不溶性糖如纤维素、淀粉等则不易溶解于水。
4.按照化学结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糖类可以分为醛糖和酮糖两大类。
醛糖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而酮糖中的酮基则没有还原性。
5.按照功能和来源分类根据功能和来源,糖类可以分为营养性糖和功能性糖。
营养性糖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
而功能性糖则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如黏多糖、糖肽等。
6.按照是否含有醛基分类根据是否含有醛基,糖类可以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
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而非还原性糖如蔗糖、麦芽糖等则不含有醛基,没有还原性。
7.按照是否含有结合物分类根据是否含有结合物,可以将糖类分为游离态和结合态两大类。
游离态的糖是指那些以独立分子形式存在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
结合态的糖则是指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如糖蛋白、糖脂等。
8.按照聚合度分类根据聚合度,可以将多糖分为单聚糖和多聚糖。
单聚糖是指由少数单糖聚合而成的糖类,如麦芽三糖等。
多聚糖则是指由大量单糖聚合而成的糖类,如淀粉、纤维素等。
总结:以上就是对糖类的各种分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复合物结构与功能
举出5个糖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例子,说明结构决定功能。
(1)运铁蛋白
运铁蛋白主要由肝脏制造,是一种糖蛋白。
它一共有两个铁离子结合位,每个结合位可以与一个铁离子结合。
在羧基端的结合位与铁离子有很高的亲和力,只会与铁离子结合。
在氨基端的结合位则是可以与其他离子结合,亲和力高低如下:铁>铬>锰>镉>镍。
三价铁离子与运铁蛋白的结合需要一个阴离子的存在,通常是重碳酸盐。
未与铁离子结合的运铁蛋白称为原运铁蛋白。
运铁蛋白为血清中结合并转运铁的β-球蛋白。
运铁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它的减少可作为一项判断肝病预后的指标。
其受体上Asn251糖基化位点经基因突变去除后,不能形成正常的二聚体,影响其转运功能。
通过血清运铁蛋白的测定,也可反应缺铁性贫血等多种疾病。
在健康的情况下,运铁蛋白饱和度在33%左右,但若是因为重金属中毒导致全部的结合位都被离子占据,就会发生100%饱和的情形。
在一般缺铁性贫血的情形下,血清铁浓度低,运铁蛋白高,因此运铁蛋白饱和度会非常低。
血清运铁蛋白(Tf)正常值:2.5-4.3g/L。
(免疫比浊法)
血清运铁蛋白(Tf)临床意义:1.降低:见于严重肝病、营养不良、腹泻、肾病综合症、感染、溶血性贫血等。
2.升高:(1)见于妊娠后期的妇女、口服避孕药者(2)见于反复出血、铁缺乏、缺铁性贫血等。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由α和β2个亚基单位、23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36700,其中,α亚基与垂体分泌的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和TSH(促甲状腺激素)等基本相似,故相互间能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而β亚基的结构各不相似,在免疫活性上可予以区别。
β-HCG于β-LH结构相近,但最后24个氨基酸延长部分在β-LH 中不存在。
所以在临床应用β-HCG亚基的特性做特异抗体用作诊断以避免β-LH 的干扰。
由于β-HCG特异性强,利用特异性的抗血清检验血和尿中的β-HCG水平,是灵活而准确的早孕诊断方法。
HCG的功能首要是促黄体作用,即使月经周期黄体转变为早孕期黄体,起作用机制是与黄体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黄体激素分泌。
此外,HCG尚能影响卵巢中甾体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刺激胎盘滋养层生成孕酮等作用。
HCG在受精后第6日开始分泌,受精后第7日,就能在孕妇血清中和尿中测出,可用于早期妊娠的诊断。
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到高峰,约50-100kU/L,持续10日后迅速下降,中、晚妊娠时血浓度仅为高峰时的10%,持续至分娩,一般于产后1-2周消失。
(3)纤连蛋白
纤连蛋白(Fn)由成纤维细胞分泌。
Fn的分子量为220~250KD,由两个相似的亚基组成二聚体,以羧基末端的两个二硫键连成“V”形结构。
每个亚基上特定的重复区折叠构成7个球状的结构域,可分别与ECM中的多种成分和细胞结合,结构域之间的肽段对蛋白酶敏感。
Fn含RGD(Arg-Gly-Asp)序列,并通过它与细胞膜上特异的整合蛋白受体结合,人工合成的RGD短肽可抑制Fn与受体的
结合。
Fn的含糖量为5~20%,每个亚单位上可有4~5个N-连接糖链,集中分布在与胶原蛋白结合的结构域内,其影响Fn与胶原蛋白的结合力及对蛋白酶的抗性。
存在于ECM中或细胞表面的Fn为不溶性的Fn纤维,Fn还有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的溶解形式。
不同组织来源的Fn糖链结构有差别。
Fn与肝素、纤维蛋白、胶原蛋白、DNA、细胞及与肌动蛋白和蛋白聚糖等的结合,可引发一系列细胞内和细胞外的变化。
因此,Fn的组织分布和结构特点决定了Fn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血液凝固、炎性浸润等多种过程。
(4)整合蛋白
整合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膜上,是由α和β两个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糖蛋白,α和β亚基的分子量为90~180KD。
α亚基有24种,β亚基有9种,它们所组成的整合蛋白家族是根据β亚基分类的,如最大的β1整合蛋白家族有α1β1,α2β1,及α3β1等12种。
整合蛋白结构分为胞外、跨膜和胞内三部分,β亚基胞外部分含丰富的二硫键,形成较紧密的折叠结构,α亚基上有二价阳离子(Ca2+, Mg2+)的结合部位,并有一个链内二硫键。
整合蛋白通过α和β亚基的胞外部分形成的特异结合区与ECM中含RGD的黏附分子结合,如α1β1与Ln 和胶原,α5β1与Fn,及α6β1与 Ln间的特异结合等。
整合蛋白还通过胞内部分与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参与细胞粘着斑的构成,并介导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整合蛋白主要含N-连接聚糖,对维持分子空间构象等有作用。
如α5β1整合蛋白可分别用α5或β1亚基单克隆抗体以二聚体的形式沉淀出来,而用内切糖苷酶切去亚基的聚糖后,则两种单抗只能沉淀各自的α5或β1单体。
当β1亚基糖基化降低后,则使整合蛋白与Fn和Ln的结合能力减弱。
整合蛋白是细胞内外双向交流的桥梁,通过所介导的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细胞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变化。
(5)层连蛋白
层连蛋白主要存在于基底膜中。
基底膜也是ECM的一种形式,除Ln外,还包括巢蛋白(entactin,nidogen)、硫酸肝素蛋白聚糖和IV型胶原等。
Ln的分子量为850~900KD。
Ln分子由3个不同的亚基(α,β,γ),通过二硫键连接形成长约70 nm的十字型结构。
目前已经发现每种亚基又有3~5个类型,可组合成多种Ln分子。
Ln结构中有与Ln受体结合的RGD序列,这类Ln受体也为整合蛋白家族成员。
Ln还有巢蛋白、硫酸肝素蛋白聚糖(主要为串珠蛋白聚糖,perlecan)、IV型胶原及细胞的结合区。
这些分子通过Ln相互交织,构成基底膜的网状结构;Ln与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结合,有助于将这些细胞粘着和固定于基底膜上。
Ln对肾小球基底膜的结构及滤过功能起重要作用。
Ln含糖为12%—15%,主要为N-连接糖链。
用N-连接糖链合成抑制剂衣霉素处理后的Ln,则对体外培养细胞的铺展性生长起抑制作用。
已经发现,Ln有促进多种肿瘤细胞生长、浸润和转移的作用。
除上述提到的整合蛋白受体外,与Ln结合的还有一类非整合蛋白受体,可识别Ln分子中的寡糖,如细胞膜表面的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
由上面5种糖复合物结构与生物功能关系可以发现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密切,结构决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