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景观设计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几本关于景观设计的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也有了好多新奇的想法和感受。

其中一本书里提到,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摆弄花草树木、堆砌石头假山,它更是一种对生活空间的艺术创造,是在大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寻找那个最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去苏州游玩时见到的园林景观。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苏州的拙政园。

刚一踏入园子,就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眼前的景象,美得让人窒息。

园子里的小径,是用青石板铺就的,石板与石板之间的缝隙里,还长出了一些嫩绿的小草,它们像是在顽皮地探着头,打量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小径的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

有的是柳树,那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就像绿丝绦一般;有的是桂花树,虽然不是开花的季节,但我能想象到金秋时节,满园飘香的醉人场景。

沿着小径往前走,就看到了一个小池塘。

池塘的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池塘里还种着荷花,只是当时不是花期,只有那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地铺满了整个池塘。

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池塘边有一座小亭子,亭子的飞檐高高翘起,柱子上还刻着精美的图案。

我走进亭子坐下,微风拂过,带来了一阵凉爽,顿时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再往前走,是一片假山群。

这些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还有的像猴子。

假山之间有许多洞穴和通道,我好奇地在里面穿梭,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险家。

在假山的顶部,有一个小小的平台,站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园子的美景。

远处的亭台楼阁,近处的花草树木,尽收眼底。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景观设计的魅力。

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让人在这个空间里能够放松身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继续漫步在园中,我发现每一处景观都有着精心的设计。

比如,园子里的门窗,每一扇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花纹。

透过窗户看出去,外面的景色就像是一幅天然的画作。

还有那曲折的回廊,连接着各个建筑和景观,让人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景观设计基础》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基础》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基础》Tim Waterman 蒂姆沃特曼⏹场地和文脉⏹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和文脉场地的定义:“场地”指的是特定的区域,包括物质性的和虚拟世界里的区域,它为人的活动划分了界限并满足了人的使用需求。

场地评价清单:场地所在区域的贫穷或富裕程度;地质、土壤、水文条件也至关重要,还需观测主导风向,分析太阳辐射强度。

基地调研,编辑清单。

⏹场地规划的程序包括:1.意图确定(范围、目标及目的)2.地形测量图的获取3.策划4.数据收集和分析5.场地调查6.供参考的案例资料汇总分析(扬弃)7.探索性研究,brain storming,花很多不同的火花分析图8.比较分析得到概念性规划9.初步的开发规划及费用概算,为设计的进一步做准备外在因素:光照(日照间距)、地形、植物、水、风、气温人文因素:原有建筑、原有人工设施、原有水岸、文化景观、历史传统现状分析:指通过分析、统计清单上的数据资料,找出场地的内在特征,如位于山地背阴面、气候潮湿的地段,很可能不适宜居住,尤其在冬季。

现状分析也可以给出有关场地建设、条件的评价,例如,受洪水侵袭的地段不适宜建设地下停车场。

记录场地信息:数字图像(照片、视频)手绘速写(草图)绘制场地:地形图(河水流向等表示)⏹气候气候和区域:四个气候带:寒带、寒温带、暖温带、干热带天气指在一天或几天内大气中的气象状况,或是一周内未来几天的大气气象预报气候指在某一区域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天气趋向,是概括性的,总的气象情况,如某个区域是干燥炎热,还是温度适宜,气候潮湿。

⏹季节季相变化微气候:如建筑物南面,背风向阳的地方气候变化:全球变化、暴风天气,极端气候⏹土地岩石与土壤土壤分层:腐殖质层——淋滤层——淀积层土地和法律:土地法和土地规划利用土地利用:是发生在限定区域内的一种人类活动,通常以土地开发的形式出现,如森林开发、采矿、农耕、工商交通运输业、居住⏹水水系统:水以水流、雾、水蒸气、冰等形式出形。

在大气和气候因素的作用下,水可以形成雨、雪、冰雹、水蒸气、雾、冰溜、冰山、冰川、冰帽。

读《景观设计学》有感

读《景观设计学》有感

设计遵从自然——读《景观设计学》有感一书名:《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4版)》《Earthscape:A Manu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六作者介绍: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1913—2005) 是一名有远见的景观设计师,规划师,教育家和环境学家。

他是早期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师,在当时也是最有影响力及知名度的设计师之一。

1.所受影响最重要的影响来自西蒙兹的父亲Guy Wallace ,一位长老会的牧师。

儿时坐在父亲的膝上,西蒙兹曾听过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使你生存的世界变得更好,因为你曾经在这世界上生活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他信奉一生的座右铭。

西蒙兹的父亲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还培养了他富有激情的演说能力。

正如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那样,把个性与平衡性结合到大自然中的设计运用,是他的作品的重要特点和属性。

由于从小受到婆罗洲“野人”故事的吸引,年仅20岁的西蒙兹做出了大胆的决定——他乘蒸汽船开始了独自环游世界的旅程。

这次旅程成为他奠定事业基础的体验,并证实了旅行应该是景观设计师教育的基础。

西蒙兹的作品还受到其在亚洲旅行时的经历的极大影响。

自那以后,他开始运用禅宗哲学的观点进行设计,园林思想变得具有和谐性。

西蒙兹试图让园林成为,使人与植物之间产生某种联系的方式。

由于他在亚洲的旅行经历,以及他在哈佛大学期间曾在现代主义大师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和马歇·布劳耶(Marcel Breue)的门下学习,西蒙兹的设计成为了当代最优秀的设计并占有一席之地,影响着后起的设计师。

虽然约翰不是一个前卫的设计师,形式并不是他关注的焦点,追求高品质的设计却根深蒂固地体现在他的设计哲学和方法论中。

2.成就西蒙兹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公园、休闲设施、游乐场、城市区域与空间和许多大型花园的设计。

景观设计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几本关于景观设计的书,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

以前吧,我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就是种种花、铺铺草,搞点假山流水啥的。

但读了这些书之后,我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太多了!其中有一本书里提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是关于一个城市公园的改造。

这个公园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有那么几块草坪,几排树,还有个小小的人工湖。

但设计师接手之后,那变化,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设计师第一步做的,不是马上动手改这改那,而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公园里溜达。

他观察人们在公园里的活动轨迹,看大家喜欢在哪儿停留,在哪儿走得匆匆忙忙。

他还跟在公园里锻炼的大爷大妈聊天,问他们觉得公园有啥不好的地方。

有个大爷就说啦:“这湖边连个坐的地儿都没有,我想看看鱼都没地方歇脚。

”还有个大妈抱怨:“那些树啊,种得太密了,夏天倒是阴凉,可冬天一点儿阳光都见不着,冷飕飕的。

”设计师把这些话都记在了心里。

然后他发现,公园里有一块草坪,因为走的人多,都被踩出了一条光秃秃的土路。

他就琢磨了:“为啥大家非得走这儿,而不是走旁边铺好的石子路呢?”后来一研究,原来是因为这条土路是从公园的一个入口到儿童游乐区的最短距离。

于是,设计师的灵感来了。

他决定顺着这条被踩出来的土路,铺上一条漂亮的砖石小路。

这样,既满足了大家的行走习惯,又让这条路变得美观又实用。

对于那个小小的人工湖,设计师也下了一番功夫。

他在湖边增加了一圈木质的栈道,还设置了不少座椅。

这样,大爷大妈们想看鱼的时候,就有地方能舒舒服服地坐着看啦。

而且,他在湖边种了一些开花的水生植物,到了夏天,那花开得五颜六色的,别提多美了。

还有那些树,设计师也进行了重新布局。

他把过于密集的树移栽了一些,让阳光能够透进来。

在冬天的时候,人们也能在公园里晒到暖洋洋的太阳。

在空出来的地方,他种上了一些四季都有变化的植物,春天有花,秋天有果,让公园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另外,设计师还专门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探险乐园。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读书笔记—11120830 聂欢欢写作步骤:第一部分: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理解1、对景观设计学的认识2、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理解3、阐述为什么要进行景观设计及景观设计的收益者是谁4、作为职业景观设计师的工作范围第二部分: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内容的简单梳理(首先梳理内容框架体系,其次便日后温故而知新,以及供查阅之用)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来阐述场地规划与设计1、场地规划与设计的含义2、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3、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对场地规划和设计进行总结第三部分: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1、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的融合2、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第四部分:自己对景观生态学感触最深的部分,生态设计1、关于生态设计2、生态设计原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理解1、对景观设计学的认识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含义景观设计学(LandseapeArchiteeture)(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景观设计师(Land-seapeArehiteet)最早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老奥姆斯特德(FrederiekLawolmsted)非正式使用,于1863年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称号,第一次在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中使用。

1900年,小奥姆斯特德(F.L.olmst-edJr)和舒克利夫(A.A.sharch均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并在全美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士学位。

经过许许多多景观设计师先驱们的不懈努力,现代景观设计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而美国景观设计专业发展的成熟值得各国研究和学习。

关于景观设计的书籍读后感

关于景观设计的书籍读后感

关于景观设计的书籍读后感《景观设计手册》是一本由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乔斯林•马拉多尼撰写的关于景观设计的权威指南。

作者以其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涵盖了从规划到施工的全过程。

这本书充分展现了作者在景观设计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独到见解,对于从事景观设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景观设计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部十分宝贵的参考书。

在读完《景观设计手册》后,我深刻感受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首先是作者对于景观设计的思考很有深度,他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和装饰的层面,更着重于揭示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人文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认为,好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对于环境的理解和对于人类需求的满足。

这种思想在整本书中贯穿始终,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其次,书中介绍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参考资料。

作者根据自己的设计实践,深入分析了各种设计案例的特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案,同时结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每个案例的实际操作过程,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和专业水准。

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简单的成功故事,更是对于读者今后实际工作的借鉴和启发。

再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于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他对于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阐述,包括但不限于造园学原则、景观规划、植物配置、材料运用等等方面,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对于景观设计初学者的入门指南,更是提高专业人士设计水平的重要参考。

最后,我也从书中学到了不少关于景观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书中介绍了不少新兴的设计趋势和创新的设计手法,比如可持续发展设计、生态修复设计、文化景观设计等等,这些都是当今景观设计领域的热点和趋势,对于读者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知识更新和思想碰撞。

总的来说,读完《景观设计手册》给了我很大的收获。

作者对于景观设计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让我对于这个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书中的案例和经验更是对我的实际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启发和指导。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陈达禹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陈达禹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读书笔记一、图书简介约翰.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和实践手册。

它是一本用简介明了且实用的术语勾画出场地规划过程的一本书。

它使我们理解自然石一切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描述了由自然和人造景观的形式、力量和特征引发的规划限制;向我们灌输了对气候的感觉极其在设计中的意义;讨论了场地选址和场地分析;指导用土地及相关土地利用区的规划;考虑了外部空间的容积塑造;探讨了场地-建筑组织的潜力;寻找出富表现力的人居环境和社区规划及近代规划思潮的历史教训;提供了在城市和区域背景下,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境的导则。

此外,书中有许多非常具体的规划设计及工程规范、指标等,使该书不失为一部工程技术手册。

总而言之,书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图书核心理念2.1景观规划之于自然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则思想。

作者分别对人、气候、土地、水、植物、地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使我们对自然有了一个更加客观,更加科学全面的了解。

从而提出景观特征这一概念,提示我们在规划中应充分理解和挖掘并展示景观本身的特征,好的规划是在理解自然的基础之上。

景观规划设计一个服务对象是人,另一个服务对象是自然,是那些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自然系统。

我们所规划的人的体验必须通过物质空间要素才能体现出来。

这些要素既有纯粹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大地景观特征、动物、植物等,也有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等景观设计中对诸要素的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前提下。

了解自然系统本身的演变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理解的是在人类的作用下,自然系统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

西蒙兹在该书中分门别类做了很详细的分析,从而使该书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2.2景观规划之于体验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一种体验。

读书笔记--景观设计学123

读书笔记--景观设计学123

读书笔记----《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摘要】:约翰.O.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让我们理解自然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书中西蒙兹先生具体阐述了景观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导则,以及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景观设计学科的主要构成,以及场地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其内容涵盖了景观设计论、运用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在最后探讨了体验设计学对当今景观设计实践的意义和启示。

书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景观设计自然场所景观种植【Abstract】:A Manu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written by John Ormsbee Simonds is a classical and practical manual for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is book make us understand the nature is the backgrounds and foundation of the human activity,Simonds specifically expatiates on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guidelin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ell us about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comprehensive,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The content covers the landscape design theory, using and practice process in all aspects. In the end, i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nspiration of the experience landscape design. The ideas and the methods of landscape design in this book has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 meaning for today’s design.【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natural、 place、 landscape planting一.全章目录简介全章有21个段落,包括:1.人居环境2.气候3.土地4.水5.植物6.景观特征7.地形8.场地规划9.场地开发10.景观种植11.场地容积12.可视景观13.交通14.构筑物15.居所16.社区规划17.城市设计18.增长管理19.区域景观20.规划的环境21.展望二.全书的概括全书有21个章节,我把它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至2章,里面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告诉给读者关于宇宙、地球、自然、景观、气候等清晰准确的概念,以及自然对设计的影响;第二部分为3至7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等,讲述了这些元素的一些概念还有这些元素的影响;第三部分为7至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讲述了一些与景观密切相关的要素;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设计初体验——读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

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一、引言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

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

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

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

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

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

三、个人感受对于这门课:大学本科时期我学的是建筑学,并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读研的时候选了这么课,我当时的想法是想通过上课学到点什么。

场地设计这门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

以前做设计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实际地形,所有的地形都自动想象成平地,上了课之后,我才意识要是不做场地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真的可能造成大的灾难!印象最深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由于没有做场地设计所造成的大灾难的照片。

场地设计原来对我们的生活起了如此重大的作用。

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课上老师详细结合实例讲了在场地设计时要注意条件甄别、地形分析、顺山就势、路网合理、确定标高、防洪排洪、边坡和挡土墙、土方平衡、土方优化、场地排水、雨洪利用、干管敷设、有机整合、留有余地、算工程量这十六条。

还记得比较深刻的就是老师说的“美女一定要肠子通畅”,的确,最近几年感觉各种灾害发生的频率比较频繁,排洪防洪对一块场地乃至一座城市来说都很重要。

因此,场地要进行标高,要考虑河道洪水位;对河流岸线进行整治,满足景观和使用要求。

对于场地的排水,有四字原则“渗”、“蓄”、“收”、“排”。

在场地设计中,感觉平原是比较容易设计的。

我家山东,地处平原地区,平时都不太会接触到像四川那样的山地丘陵的设计。

可是上完课后,我发现,坡地丘陵山地的设计真的很复杂。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体现在对现有环境的利用,保留其独特性,而不是完全的把坡挖平。

丘陵山地必须做地形分析,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和自然排水分析。

要注意顺山就势,合理布置路网,进行竖向设计。

边坡和挡土墙的设计也很重要,要做到“三看”,“上三下二”等原则。

场地无疑是建筑设计构思的基础平台,缺少对场地的解读和剖析,任何人都很难做出一个合适的场地设计。

设计过程中必然牵扯到场地平整的问题,场地平整不仅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场地的土方优化真的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设计费和设计周期。

这门课学完了,我个人感觉收获很大,这门课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配合各种实例的讲解。

单纯的说一些概念规范,我估计会感到很枯燥,可是配合上生动的例子和图片,我就很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问题。

老师的这种讲课方法我个人很喜欢,觉得比较生动形象。

可是,短短的几次课,我只能够对场地设计有个大概的认识,由于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在听课过程中,对于“竖向设计”、“断面法”、“方格网法”、“算工程量”、“计算土方量”等一些计算的问题都感觉不太理解,感觉很有必要去跟着本科生听一下课。

自己对于场地设计还是知道了解的太少。

对于读的书:读了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我有很所感悟。

作者说“设计的方法实质上并不是对于对于形式的追求,也不是原则的应用。

真正的设计方法来源于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规划只对它所服务的对象具有意义,应最大限度的给他们带来便利,融洽和乐趣。

规划是在整体体验之上的各种最佳关系的创造。

”我们要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

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

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一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

体验自然,体验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体验自然过程。

自然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它对人类干扰和破坏的承受程度是有限的。

目前比较受关注的生态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西蒙兹说:“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划思想。

”体验场地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场地设计的认同感。

场地规划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那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哲学取向都对场地规划设计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人类是相互影响的。

场地设计只有在把握了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理解,才有可能使其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同,才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书本上,无论是赵老师还是西蒙兹先生,都在向我们传达场地设计的重要性,都在向我们传达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精神,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要善待自然,要我们去体验自然,保持环境的独特性。

我们人类的终极追求是秩序和美,那么规划从根本上来说,是试图寻找和谐与自然的平衡,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作为自然一份子的人类,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寻求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只有我们深入内心真实的渴望,回到原点,虔诚地去体验、去感受大地景观、宇宙曼妙的法则,我们才能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我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只是能体会到一种精神,一种传达的感召,只能用自己的简单的话语,表达一些自己心里的感受……五、附录:(摘抄《景观设计学》)1、作者的部分观点:·所谓智慧,是对环境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即在通过感官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计划一系列活动的能力。

·人也是动物,通常我们保留着自然的动物本能并受其驱使。

要合理规划,就必须了解并适应这些本能。

许多工程的失误都是由于规划师对这一简单事实的认识不足。

·规划的的首要解决的就是人与自然的亲近问题,然后再考虑自然的改造以适应人类需要。

·我们实现的最伟大的进步不是力图彻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的以建筑物代替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而是处心积虑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合。

为达到这种和谐统一,可以借助于调整场地和构筑物形式使之与自然相适;可以借助于将山丘、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引入规划之处:可以借助于在山川间、沿溪流和河谷慎重的布置构筑物,使之融入景观之中。

·知觉(使一个人觉察自己所有的状况和适用条件)和推断(通过推理得到一个恰当的方法)是规划的灵魂。

·理想环境是在过程中创造的,因此大到城市规划,小到景观设计,都可以运用类似于大规划当中近、中、远期规划的方法,进行过程设计和不同时期预测。

研究各种景观元素长期发展趋势。

例如,同一个中心广场,夏季可以设计旱喷,而冬季停止喷水,变成溜冰场。

植物配置一年四季展现不同的景致。

·应全力保护自然景观及栽培景观的完整性以及景观中水和空气的质量。

对待土地不能再只是像布置舞台一样布上森林、如浪的草原、清澈的水流或浅紫色的山丘轮廓。

建筑物在其中被随心所欲的排列或摆放。

从生态学来看,所有的土地和水域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场地规划阶段的产物是概念规划,这其实是对所有和谐的适应关系的一种图示——分区和建筑,分区和分区,所有这些土地利用都与场地地形相适应。

·沿着道路一线所看到的都是场地的扩展部分;从场所中所看到的(或将来可能会看到的)是场地的构成部分。

所有我们在场地能听到的,嗅到的,以及感觉到的都是场地的一部分。

·当规划一个与一定场地相关的工程或建筑时,我们首先考虑场地需要提供的、将被组织在一起的各种功能。

·适应地形的方法:减少景观干扰、减少土木工程花费、防止表土流、避免土壤侵蚀控制和再绿化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道,融合自然风景。

·要对场地进行设计,首先要对它们的特性有所感受,这种自发式的感受我们称之为规划态度。

成为一个成熟的场地规划师之前,规划态度就是一种直觉。

我们只有投入感情去理解才能创造作品。

·一个优秀的规划本质上是一个逻辑思辨的记录。

2、四种典型建筑场地以及导出的设计特征(书第九章部分)城市场地:·面积非常宝贵,视觉方案中会安排最大的房产量;·空间有限;·城市环境给人一种禁闭和压抑感;·小尺度的面积以及空间;·城市街道和人行步道是主要的接近、观察和到达路线,建筑物与城市街道的关系成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城市街道是噪音、烟尘以及危险的来源之一;·从气候学上讲,城市是铺装和砖石的沙漠,因此需要设计“绿洲”; ·自然特征—树木、有趣的地表形态,岩石及水体—因为稀有而具有不断增加的价值和意义;·城市材料显得较少粗拙而更精致;·由于左邻右舍所包围,一家一户成了社区整体中的一部分,成了相互关联的单元群体的一员和整体中的重要组成;·从街道到城市地块边界,缺乏从城市的喧嚣到居家的安静之间的必要过渡空间;·城市地块由于邻里接近而具有鱼缸特征。

乡村场地:·土地充足,整体方案需规划至地平线;·由田野、林地、天空组成的开阔视野具有一定的自由感;·对乡村场地的选择一位着期望同自然的和谐一致;·主要的景观特征已存在;·景观(在特征和意境方面)居支配地位;·地表形态是强烈的视觉要素;·建筑成为附于景观之上的元素;·乡村景观是微妙的—树荫、天光、云影交映生辉;·乡村场地里,人们更多的暴露于自然要素和天气中—雨、风暴、太阳,风、雪、霜、冬季的严寒以及夏季的酷热;·乡村场地意味着足够的土地和更大的机动性;·乡村场地的本土材料—耸立的巨石、田间的石块、板岩、碎石以及木材—对于景观特征贡献良多;·景观的本质特征是自然、不做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