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液回收实施方案
自体血回收使用规范

C.A.T.S plus1.0 Blood Collection 血液收集Unpack the reservoir from the sterile packaging.Keep the extra caps to close the reservoir portswhen discarding the set to avoid leakage afteruse. Place the reservoir in the yellow reservoirholder at the I.V. pole.●从无菌包装中取出血液收集滤过器(储血罐)。
保存好管路保护帽,以备在使用后丢弃耗材时,用于防止发生渗漏。
将血液收集滤过器放置在I.V输液架上的黄色固定装置上。
Close the red clamp of the blood outlet port atthe bottom of the reservoir.●关闭血液收集滤过器下方,血液管路上的红色夹子。
Remove the yellow cap. Connect the vacuumline to the vacuum port of the reservoir.●打开负压吸引管连接口上黄色保护帽。
将负压吸引管连接到血液收集滤过器的负压吸引管连接口。
Prepare 1 litre of saline with 30.000 (thirtythousand) units of heparin. Instead ofheparinised saline you may also use citratesolution. ACD and hang it on the upper lefthook of the I.V. pole.●配置比例为含3万单位肝素/1000毫升盐水的抗凝剂。
配置完毕后的液体挂在I.V输液架左上方。
您也可以使用枸橼酸抗凝剂-ACD取代肝素盐水。
输血科回收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输血科回收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1.目的为减少术中输血,节约宝贵的学业资源,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和《血液保护管理程序》4.2.5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手术中施行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医师。
3.职责3.1经过培训的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3.1.1负责选择合格的血液回收装置,实施回收式自体输血并履行告知义务。
3.2手术医师3. 2.1负责选择合格的血液回收装置,履行告知义务并实施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3.3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3.3.1负责提供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咨询服务。
4.管理要求4.1定义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指应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经过处理再回输给患者。
按回收时间不同可分为:①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②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③创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
4.2严格掌握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2.1.适应症:①预计术中出血>100Om1.的择期手术;②脾闭合性损伤破裂、宫外孕破裂、动脉瘤破裂等大出血患者;③血源供应不足的战伤、外伤手术。
4.2.2禁忌症:①恶性肿瘤手术,术野中有恶性肿瘤细胞污染;②手术创面有感染或胃肠液、胆汁污染。
4.3操作步骤血液回收装置种类很多,经过多年改进已日趋完善,只要按键,其抽吸、过滤、离心、洗涤就可以自动进行。
现已术野血回输为例介绍其大致步骤。
4.3.1血液的收集(1)用负压和双腔吸引管把患者术野、创面的出血吸入到贮血器内。
纱布吸附的血用生理盐水浸泡、洗涤后也可回收。
(2)手术医师应及时地将出血吸入吸引器,避免血液流失或凝固,并且不必用干纱布沾吸血液或进行无必要的压迫止血。
(3)控制吸引负压不要超过-20On1n1.Hg(一般以-100~T50mmHg为宜)以减少红细胞在吸引管和贮血罐中的破坏。
(4)出血凶猛时刻增加1~2条负压吸引管。
4.3.2抗凝(1)抗凝剂可选用肝素或ACD保存液。
回收式自体输血操作规程

回收式自体输血操作规程回收式自体输血就是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与适当的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手术野或体腔内无污染的血液回收,经抗凝、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后,于术中或术后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一种输血方法。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不但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和避免异体输血的危险,而且回收的自体血红细胞半衰期与正常红细胞无差异,其抗渗透压细胞溶解能力及2,3-二磷酸甘油酸、三磷酸腺苷含量均高于库存血,有更好的携氧能力。
各项研究表明,对于清洁无污染的手术,自体血液回收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目前,自体血液回收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它适用于创伤、战伤伴随大量的失血及各种手术,尤其是那些出血量较大的肝脏外科、心脏血管外科、整形外科、急诊创伤外科及器官移植等手术。
将手术中或手术后流出的血液收集、再输注,可以使患者流出的自体血液不白白浪费,节约血液资源并减少对异体血液的需求量。
战时与平时救治大出血患者,如一时找不到相合的血源,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应急措施。
血源不足时,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帮助需血量大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分类(—)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根据是否对回收的血液进行洗涤可将其分为非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术中回收血液是将手术野流出的血液回收,其血液有凝集性,必须使用抗凝剂抗凝。
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将回收血经抗凝、离心和清洗,去除其中的组织碎片、污染物、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最终得到浓缩的红细泡。
(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手术后6个小时引流出来的血液可以回收。
由于手术后或外伤时回收的血液中纤维素已被清除,其血液无凝集性,所以不需要加抗凝剂抗凝。
二、回收血的血液学特性当体内的血液一旦离开血液循环,流到伤口部位时,血液成分就发生了变化。
因此,了解流出血管外血液的血液学特性变化,对于掌握自体血回输时对受血者的影响十分重要。
(一)红细胞携氧功能未经洗涤的回收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减少,Hct也相当低,仅为0.25左右。
自体血回收实施方案

自体血回收实施方案自体血回收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让患者在手术中使用自己的血液,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实施自体血回收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
下面将介绍自体血回收的实施方案,希望对相关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进行术前评估。
在实施自体血回收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血液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等。
只有在患者的身体状况符合手术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自体血回收手术。
其次,制定个性化的回收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自体血回收方案,包括回收的时间、回收的量、回收的方式等。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血液容量、手术的时间和类型等因素,确保回收的血液能够满足手术的需要。
然后,进行术中监测。
在实施自体血回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术中监测,包括监测回收的血液量、血液的质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只有在监测结果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能继续进行回收手术。
接着,进行术后处理。
自体血回收手术结束后,需要对回收的血液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离心、洗涤、保存等。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回收的血液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最后,进行术后随访。
在自体血回收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血液情况、生命体征等。
只有在术后随访结果良好的情况下,才能确认自体血回收手术的成功。
总之,自体血回收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中使用异体血液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实施自体血回收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希望相关医护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自体血回收的实施方案,为患者的手术安全和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体血液回输的操作与安全措施

储存血液:将过滤后的血 液储存在专用的血液储存 器中,保持血液的新鲜度。
回输血液:在手术结束后, 将储存的血液通过输液器 回输到患者体内。
监测效果:回输完成后,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 生命体征,确保回输效果。
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措施
防止感染
严格消毒:对回 输设备、血液袋 等进行严格消毒, 确保无菌环境
过敏反应症状: 皮肤红肿、呼吸 困难、心跳加速 等
过敏反应原因: 患者对自体血液 中的某些成分过 敏
预防措施:进行 过敏原检测,避 免使用含有过敏 原的自体血液
应对措施:立即 停止自体血液回 输,给予抗过敏 药物治疗,严重 时需进行急救处 理
血液凝固风险与应对措施
血液凝固风险:自体血液回输过程中,血液可能发生凝固,导致输血失败或引发血栓等 并发症。
监测血压、心率、 监测回输速度,
呼吸等生命体征
避免过快或过慢
监测回输温度, 确保血液温度适 宜
监测回输量,避 免过量或过少
回输后的观察与评估
观察回输后的反应,如疼痛、肿胀、发热等 评估回输效果,如血红蛋白、血压、心率等指标 监测回输后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 定期复查,确保回输效果和安全性
自体血液回输的适用范围
YOUR LOGO
避免污染:操作 过程中避免血液 受到污染,如接 触皮肤、衣物等
监测体温:监测 回输前后的体温 ,及时发现感染 迹象
定期检查:定期 对回输设备进行 检查,确保其性 能和稳定性
防止过敏反应
严格筛选回输血液,确保无过敏 原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发现和 处理过敏症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 皮质激素等
自体血回收的规章制度

自体血回收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完善自体血回收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自体血回收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回收、储存,以备手术或治疗使用。
第三条自体血回收应遵循“自愿、知情、再确认、安全”四个原则。
第四条自体血回收应由专业医疗机构开展,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设备。
第五条开展自体血回收的医疗机构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规范、技术熟练。
第六条患者在接受自体血回收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相应的检查和评估。
第七条自体血回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确保环境卫生和身体安全。
第二章自体血回收流程第八条自体血回收流程包括术前准备、回收操作、配血储存、术后处理等环节。
第九条术前准备包括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配血需求、身体状况等,确保术中不出现意外情况。
第十条回收操作应由专业医护人员完成,操作规范、仪器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一条回收的自体血液应进行标本编码、保存记录,确保血液质量和使用安全。
第十二条配血储存要求严格按照规定保存,避免交叉感染或血液变质。
第十三条术后处理包括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随访恢复情况,确保术后的康复与安全。
第三章自体血回收的质量控制第十四条自体血回收的质量控制包括设备维护、操作规范、质量评估等环节。
第十五条设备维护要求定期检查、清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效果。
第十六条操作规范要求每一步都按照操作指南进行,避免操作失误或污染。
第十七条质量评估要求定期对回收的自体血液进行检测,保证其质量合格。
第十八条每一次自体血回收都应进行记录和反馈,评估回收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第四章自体血回收的风险管理第十九条自体血回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要求医疗机构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自体血回收过程中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过敏等,医护人员应做好应急处理。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制定自体血回收的风险评估表,对患者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第二十二条患者发生并发症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处理,并向患者及时通报。
自体血回收

适应症
术中自体血回收
急诊肝破裂,出血常含有胆汁,这时可否使用自体血液回收?
当破裂部位在胆管水平以上时,胆管以上水平的胆汁
是无菌的,可以进行血液回收。 胆管以下水平的破裂应慎用,以防胆管中的厌氧菌造
成全身血源注意清洗量 不宜过少。 可能并发轻度黄疸
术中自体血回收
11
自体输血的优点
6、细胞活力好,携氧能力强。 7、对大出血抢救成功率高。 8、战伤急救,意外急救方便、迅速。 9、减少血液对环境的污染。 10、节省开支,经济合算。 11、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12
自体输血的种类
• 术前储存式自体输血
• 急性等溶性稀释 • 血液回收
血液保护理念得到推广
血液保护—术中自体血回收
急性等溶性稀释自身输血的原则
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在同时输注晶、胶体液的条件下,采集病 人自身血,其结果是血液得到了稀释,而血容量仍然正常。这样获得 新鲜自身血,其中凝血因子活性无损害,氧结合能力仍然完整。 稀释液的选择 胶体液对维持血容量的作用较晶体液为好。为恢复血 容量和维持胶体渗透压,以晶体液与胶体液并用为佳。
自体血回收需要关注的几个 问题
血液保护—术中自体血回收
1、红细胞的质量 骨科手术,血液空气混合吸入:红细胞回收率 50%~60%; 心血管、宫外孕破裂大出血:红细胞回收率 70%~80% 汹涌出血≥95%; 回收血压积:45%~65%
优点
术中自体血回收
★ 无异体输血风险 ★ 开源节流 ★ 医患双方的输血态度和观念得到了更新
缺点 ★ 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术前21天开始采血不可能
普遍施行。
★ 国人对这种方式不一定接受。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 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 疗监护。血液采集、储血至回输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 错可导致严重事故。
自体血回输院内工作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自体血回输操作流程,防止血液传播疾病,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开展自体血回输手术和治疗的医护人员及患者。
三、自体血回输原则1. 严格遵循自愿原则,患者同意后进行自体血回输。
2. 符合临床治疗需要,避免不必要的自体血回输。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四、自体血回输操作流程1. 患者知情同意- 医生向患者详细介绍自体血回输的原理、方法、风险及注意事项。
-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术前准备- 检查患者血液系统功能,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排除手术禁忌症。
- 做好术前沟通,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
3. 采集血液- 采集前进行皮肤消毒,使用无菌采血针。
- 采集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 采集血液量根据手术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患者总血容量的30%。
4. 血液保存- 采集的血液立即放入无菌容器中,贴上标签。
- 将血液放入恒温保存箱中,温度控制在2-6℃。
5. 术中回输- 术前核对患者信息、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 使用无菌输血器,连接患者静脉通路。
- 缓慢回输血液,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6. 术后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 观察输血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等。
- 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回输,及时处理。
五、应急处理1. 输血反应- 发生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回输,给予抗过敏治疗。
- 如出现休克,立即给予抗休克治疗。
-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输血。
2. 感染- 如发生感染,立即隔离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
- 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3. 其他意外- 如发生其他意外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六、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自体血回输相关知识的培训。
2. 定期进行自体血回输操作考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操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体血液回收实施方案
自体血液回收是一种用于手术过程中减少输血需求的方法,通过回收病人自身
的血液进行再利用,可以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
下面将介绍自体血液回收的实施方案,以便医护人员在手术中正确、有效地进行操作。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自体血液回收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情况、血液凝固功能等。
同时,需要对自体血液回收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可以正常使用。
2. 操作流程。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自
体血液回收方法。
一般情况下,自体血液回收可以分为全血回收和血细胞回收两种方式。
在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回收的血液安全无菌。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自体血液回收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手术环境清洁,避免污染自体血液;
严格控制回收的血液量,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多损失;
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4. 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需要对自体血液回收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需要对回收的血液进行适当保存和处理,确保其质量符合再利用的要求。
总结。
自体血液回收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替代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
术相关的输血风险,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在实施自体血液回收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对于自体血液回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至关重要,只有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才能保证自体血液回收的质量和安全。
自体血液回收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医疗机构的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只有在全体医护人员的配合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希望本文所述的自体血液回收实施方案能够为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确保自体血液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