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时大出血的血可不可以再输回去?

合集下载

医生最怕的术中大出血,手术护士如何抢救与配合

医生最怕的术中大出血,手术护士如何抢救与配合

医生最怕的术中大出血,手术护士如何抢救与配合你可知道,医生为什么害怕术中大出血吗?大出血指的是动脉破裂或者内脏损伤等导致的大量出血现象,特别是胸外科,胸腔内有大的血管,在做肺手术时,不管是开放的还是微创的,都会碰到肿瘤较难分离的过程清洁血管,在分离时可导致大血管的破裂出血,这是很危险的,术中情况紧急,尤其是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如果大出血,不仅视野模糊,血压也会迅速下降,这些都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高危因素,所以医生才惧怕。

术中大出血还会引起许多并发症,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要想确保患者安全,手术护士应制定周密的组织计划,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该如何抢救与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术中大出血的分类术中大出血分为计划内出血与计划外出血。

计划内出血是医生在了解有高危因素的前提下仍坚持手术而出现的大出血现象。

比如,患者的病情很复杂,有很多基础疾病,整体情况较差,医生在根据病变位置及各种影像检查作综合评估以后,就会预判是存在高危因素的疑难手术,在此情况下仍然坚持开展手术而出现的大出血,便是计划内出血,在手术开始前,必然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计划外出血是普通手术中的意外状况,是不可预料的,如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转为开腹手术的,碰到重要器官和血管而造成的大出血现象。

或者在患者苏醒期出现的出血现象,引流液增多,血压也不上升,严重时还出现失血性休克,必须马上再进行手术止血。

部分中小手术倘若患者在术前无特殊病史,根据一般要求是不做术中备血的工作的,当术中出现大出血时,医生和护士就会措手不及。

术中大出血的危害术中大出血会造成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会脸色苍白、血压正常或偏低、四肢远端发冷、脉压差较小、脉搏加快而有力。

患者中期会出现皮肤及口唇发绀、脉搏细速的症状,每小时尿量小于20ml,收缩压低于60-80mmHg。

患者晚期可能出现脉压明显缩小、全身皮肤苍白、脉搏细弱、面色青灰、湿冷等症状。

手术护士如何抢救一旦出现术中大出血的情况,手术护士应立即抢救,查找原因,并采取一系列支持措施,设置器械护士组与巡回护士组,器械护士密切关注手术情景,第一时间准备止血用品,协助医生采取各种止血措施。

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

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

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应用。

这项技术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在手术过程中将其重新输回体内,以减少术后出血和需输血的概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各种骨科手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关节置换术、脊柱手术、骨折内固定术等。

本文将就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自体血回输技术是指在手术前从患者体内采集一定量的全血,然后通过离心机等设备将其分离成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等成分。

在手术过程中,再将这些成分重新输回体内,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需求。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术后输血的风险,避免血液不相容引起的并发症,同时降低了患者对异体血液的依赖,持久了供血资源。

关节置换术是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在关节置换术中,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往往存在大量出血的风险,需要进行输血来弥补失血。

而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患者自身的血液资源,减少对异体血液的依赖,降低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由于自体血回输技术可以减少术后输血,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脊柱手术是另一个适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骨科手术类型。

脊柱手术常常涉及到的骨骼切除、植骨等操作,因此术后出血的风险较大。

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出血的概率,避免输血相关的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在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应用同样可以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手术过程中大出血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手术过程中大出血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手术过程中大出血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一、应急预案1. 术中患者突发大出血,器械护士应密切关注手术野,及时准备止血用物,密切配合医生手术。

2. 巡回护士立即向周围工作人员求助,推抢救车并组织抢救。

3. 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必要时再开放一条静脉通道。

4. 及时向台上提供止血用品。

5. 紧急输血,补充血容量。

6. 器械护士,密切关注手术野,及时准备止血用物,协助手术医生采取各种止血措施。

7. 及时执行医嘱,准确用药。

执行口头医嘱时,需要复述一遍,双方确认后在执行;书面医嘱,直接执行。

8.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记录。

二、处理流程1. 术中大出血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2. 巡回护士迅速建立2条及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

如周围血管萎陷或肥胖病人静脉穿刺困难时,应立即行中心静脉插管,可同时监测CVP。

如患者有腹腔内出血,尽量不采用下肢静脉补液,因为液体容易从出血部位流失。

3. 洗手护士应熟悉手术配合的全过程和步骤,做到动作迅速敏捷。

准确无误地传递手术器械,密切配合手术医生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4. 器械护士密切关注手术野,及时准备止血用物,协助手术医生采取各种止血措施。

5. 巡回护士推抢救车并组织抢救,通知周围医护人员寻求帮助,配合麻醉医师准备血液制品。

6. 保持有效静脉通道,及时向手术台上提供止血用品。

7. 紧急输血,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者失血量和生命体征,决定输血量和速度。

8. 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台上所有器械和敷料,准确及时记录,杜绝异物遗留在体腔内。

9. 执行医嘱,准确用药。

执行口头医嘱时,需要复述一遍,双方确认后在执行;书面医嘱,直接执行。

10.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记录。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报告医生。

11. 抢救过程中,保持冷静、有序,密切配合,确保患者安全。

三、注意事项1. 术前充分准备,确保抢救设备和药品齐全、功能正常。

2.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手术患者术中大出血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24手术患者术中大出血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24手术患者术中大出血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大出血情况,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并不限于以下步骤:1.建立紧急呼叫系统:手术室内应设置紧急呼叫按钮,一旦出现大出血情况,任何人员都可以按下按钮,即刻通知手术室主管医生和其他急救团队成员到场。

2.急救团队迅速到场:一旦紧急呼叫系统触发,指定的急救团队应迅速到达现场。

这个团队一般由至少两名主刀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组成。

他们应该穿着特定的急救服装,并携带急救箱和血液制品。

3.急救箱的准备:急救箱应包括高压输液器、吸引器、止血夹、止血药物和血凝剂等。

急救箱应提前准备好,并定期检查,以确保其中的设备和药品是可用的。

4.停止出血源:在急救团队到达之前,主刀医生和护士应尽可能快地采取措施停止出血源。

他们可以在患者身上使用止血夹、压力敷料或者直接用手压迫出血部位。

5.拉开手术间幕布:当急救团队到达并准备开始急救时,他们应将手术间的幕布拉开,以便其他成员进入手术室进行协助。

这其中包括血液制品的准备和输注。

6.血液制品输注:急救团队成员将准备好的血液制品输注给病人,以保证他们的血压和补充失血的血量。

7.建立血液制品追踪系统:在输注血液制品时,医护人员应记录血液制品的批次和数量,以便及时追溯。

8.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除了紧急呼叫系统外,急救团队还应及时通知输血科、血库和麻醉科等相关部门。

这些部门可以协调血液制品的供应,以及其他可能的急救措施。

9.向家属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家属及时告知出现大出血情况,并说明正在采取的急救措施。

同时,他们需要给予家属支持和安抚。

10.急救结束后的处理:当大出血得到控制后,医护人员应进行事后总结,并分析出现出血的原因。

这不仅有助于调整手术程序和急救措施,还可以为以后类似情况提供参考。

以上所述是应对手术患者术中大出血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反应,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控制出血,并与其他部门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患者能尽早地得到救治。

自体血回输操作流程及其评价标准

自体血回输操作流程及其评价标准

自体血回输操作流程及其评价标准自体血回输是指将病人自身捐献的血液在手术前或术中经过适当处理后再输回病人体内,以减少术后输血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自体血回输的操作流程,并探讨相应的评价标准。

一、自体血回输操作流程1. 患者筛查和评估进行自体血回输前,医生将对患者进行筛查和评估。

这包括血液检测、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判断患者的适宜性和安全性。

2. 血液捐献经过筛查合格的患者,将进行自体血液捐献。

捐献方式可以是全血捐献或分离捐献。

在全血捐献中,患者将一次性捐献一定量的血液;在分离捐献中,患者血液会通过离心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组分。

3. 血液处理捐献的自体血液在回输之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洗涤、冷冻、贮存等操作,以提高血液的适用性和质量。

4. 自体血回输处理后的自体血液将以适当方式输回患者体内。

输血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5. 监测和观察自体血回输后,医务人员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

及时处理任何不适或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二、自体血回输评价标准自体血回输的评价标准是衡量其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常见的评价标准:1. 自体血回输比例衡量自体血回输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回输比例。

回输比例越高,表示患者在术后输血的需求越少,回输效果越好。

2. 输血相关并发症率评价自体血回输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输血相关并发症率。

这包括输血反应、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低并发症率表明自体血回输操作安全可行。

3. 术后恢复情况自体血回输后,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手术效果、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等。

良好的术后恢复情况表明自体血回输对患者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4. 费用效益自体血回输操作的费用效益也是一个评价标准。

这包括手术前和术后的费用对比,以及输血减少对整体医疗费用的影响。

费用效益高的自体血回输操作更有推广价值。

5. 患者满意度最后,患者满意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回输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
4、术中回收处理的血中若残留血红蛋 白(特别是快速回收处理的血液),应 视血红蛋白残留量给予相应的治疗。 5、术中回收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规范,特别是人工回收操作。 6、回输术中处理的血液时,必须使用 输血器。 7、血液保存:暂不回输可保存在22度 左右,若超过6小时,应置于储血专用 冰箱,但不超过24小时。
备血病人的抢救。 8、有利于战伤、地震等突发事件使用。 9、节省开支,经济合算。 10、回收的自体血优于库存异体库血。
自体血回输的步骤
抗凝:
抗凝剂可选用肝素。通常在生理盐水 1000ml 中加入肝素 2~3 万 IU ,神经外科术 中加入肝素3.75-5万单位。 抗凝剂滴入量与吸入血量之比为 1:5,常用 的滴速为 80~100 滴 / 分。在大出血时,应及 时加快抗凝剂的滴速。 如果抗凝不足,回收的血液在贮血罐中凝固, 回输给病人可造成严重后果。 抗凝过度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抗凝剂在清 洗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被清除。
自血回输
张蕾
概念
术中红细胞回收:是指在患者 手术过程中将术前已出血液或 / 和 手术野出血经抗凝回收,过滤、离 心、清洗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本人 的一种输血方法。
回收式自身输血 (手术中自体血回输)
是以机械吸引装置将患者手术中流失的 血液(如肝脾破裂、宫外孕大出血、各种大手 术的创面出血等)收集 过滤,分离清洗、净 化后再回输给患者。

术野血回输的步骤

滤过:

在贮血器内有多层过滤网膜,其网眼直径 20~150m。 比血细胞大的杂质(血凝块、组织碎片等)都应被 滤除。 但网眼越小,造价越高。30~40m的血液滤过器较 为理想。 贮血罐的容积2000~4000ml不等。过小可能在出血 凶猛时满溢而丢失血液。3000ml较为实用。

回收式自体输血操作规程

回收式自体输血操作规程

回收式自体输血操作规程回收式自体输血就是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与适当的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手术野或体腔内无污染的血液回收,经抗凝、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后,于术中或术后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一种输血方法。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不但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和避免异体输血的危险,而且回收的自体血红细胞半衰期与正常红细胞无差异,其抗渗透压细胞溶解能力及2,3-二磷酸甘油酸、三磷酸腺苷含量均高于库存血,有更好的携氧能力。

各项研究表明,对于清洁无污染的手术,自体血液回收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目前,自体血液回收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它适用于创伤、战伤伴随大量的失血及各种手术,尤其是那些出血量较大的肝脏外科、心脏血管外科、整形外科、急诊创伤外科及器官移植等手术。

将手术中或手术后流出的血液收集、再输注,可以使患者流出的自体血液不白白浪费,节约血液资源并减少对异体血液的需求量。

战时与平时救治大出血患者,如一时找不到相合的血源,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应急措施。

血源不足时,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帮助需血量大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分类(—)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根据是否对回收的血液进行洗涤可将其分为非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术中回收血液是将手术野流出的血液回收,其血液有凝集性,必须使用抗凝剂抗凝。

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将回收血经抗凝、离心和清洗,去除其中的组织碎片、污染物、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最终得到浓缩的红细泡。

(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手术后6个小时引流出来的血液可以回收。

由于手术后或外伤时回收的血液中纤维素已被清除,其血液无凝集性,所以不需要加抗凝剂抗凝。

二、回收血的血液学特性当体内的血液一旦离开血液循环,流到伤口部位时,血液成分就发生了变化。

因此,了解流出血管外血液的血液学特性变化,对于掌握自体血回输时对受血者的影响十分重要。

(一)红细胞携氧功能未经洗涤的回收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减少,Hct也相当低,仅为0.25左右。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收集、保存并重新输回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术和治疗领域的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他人的血液,降低感染和过敏反应的风险,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自体输血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自体献血:患者在手术前几周通过捐献自己的血液来储备,手术时再将其输回给患者。

自体捐献血液需要符合一定的健康条件和血液指标,确保捐献的血液质量合格。

2. 自体回输:手术过程中的血液会被采集、过滤和储存,在手术结束后将血液回输给患者。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出血量较少的情况,回输的血液可以减少术后可能出现的贫血风险。

3. 自体输注:患者在手术前几周接受红细胞的录取和储存,手术时将其输回给患者。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预计出血量较大的情况,能够在手术后迅速恢复血液容量和红细胞数量。

4. 自体血液回收和再利用:手术期间失血的血液会被采集、过滤、清洗并再利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时间手术中必须大量输入血液的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人的血液需求。

自体输血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他人的血液,从而消除了因输血而引起的感染和免疫排斥的风险。

同时,自体输血还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输血反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此外,自体输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对血液库存的需求。

然而,自体输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自体输血需要提前进行血液的采集和处理,这需要消耗额外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其次,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自体输血,如有血液相关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对自体输血有禁忌症的患者是不适合进行自体输血的。

最后,自体输血并不能完全消除输血风险,虽然减少了感染和排斥的风险,但仍存在其他风险如溶血、颤椎的可能。

总的来说,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手术中输血相关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自体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时大出血的血可不可以再输回去?
【直播预告】多角度案例解析:避免护理工作中的矛盾冲突(主讲人:赵宏),点击下方直接预约↓↓↓
近期,小编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突然刷到这一话题,手术时大出血的血可不可以再输回去?
乍一看就想到了回收式自体血回输,那么小编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自体血回输的小知识:
近年来临床用血经常性紧张,在医院里大出血休克的病人入手术室手术,血站供血紧张,库存血不足,怎么办?”
什么是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IOAT),简单的说就是用自己的血,给自己做手术时使用,指采集患者自身血液,或回收术野或创伤区无污染的血液再进行回输,以满足患者自身手术用血需求。

自体输血可以分为稀释式自体输血、保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

自体血回输技术原理
装置:
血液回收机,一次性使用的配套物品1套,包括吸引管、抗凝药袋、储血器、血液回收罐、清洗液袋、浓缩血袋、废液袋;肝素2支,生理盐水数瓶,负压吸引装置1套。

▲仪器全貌
▲一次性使用血液收集装置和一次性使用血液回收罐装置
▲血液回收机和一次性吸引管
适应症(IBS)
•预期术中出血量>1000ml或20%最大血容量(儿童为15%)
•严重贫血或者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体内有多重特殊抗体会患者是稀有血型
•患者拒绝使用同种异基因输血[1]
应用范围(IBS)
[2]
禁忌症(IBS)
①被尿液、肠道内容物、胆汁、羊水污染,血液受污染。

②血液可能接受恶性肿瘤细胞污染者。

③患者有脓毒血/菌血症者及眼中肺部疾病。

④合并心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阻塞性肺部疾病或原有贫血者。

⑤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者,腹腔出血>72h,体温三十八度以上。

⑥凝血因子缺乏者。

[3]
01在开放性外伤手术中能不能用血液回收?
开放性伤口由于判断到底污染到什么程度,有安全隐患,因此不推荐。

有研究证明[4],开腹后,见腹腔内出血看不到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可以采用自制血液回收装置将未凝固血液收集到储血瓶中,进行自体血回输,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但是当发现有大血管出血时,在血源紧张、急诊、大出血等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自体血,以补充血容量,并建议在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
02肿瘤患者的血能不能回输?
可以
研究表明[6],给患者输自体输血比异血输注影响小一些,并且目前研究表明自,体输血可以用于肿瘤手术,对患者的生存、转移影响
小。

03
既然自体血回收这么好,
所有手术患者都可以使用自体血回收么?
小编就是一个大写的No
当然不是所以手术患者都需要自体血回输。

手术麻醉科会提前对可能大出血的手术进行术前评估,再由麻醉医生按照输血指征,决定是否输血。

04急诊肝破裂的术中出血常含有胆汁,这时可否使用自体血液回收?
可以。

当破裂部位在胆管水平以上时,因为胆管以上水平的胆汁是无菌的,可以进行血液回收。

胆管以下水平的破裂应慎用,以防胆管中的厌氧菌造成全身血源性继发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胆汁是脂溶性溶液,需要注意设置的清洗量,不宜过少。

05是否所有异位妊娠腹腔出血都可以回收?
异位妊娠腹腔出血患者在以下情况不可以实施:
①血液稠、发臭,疑有感染者;
②腹腔回收血的血浆血红蛋白定量超过1g/L,说明溶血严重者;
③怀疑生殖器肿瘤自发破裂或浸润性葡萄胎,绒癌穿破的腹腔积血者。

06在回收血时,负压吸引应控制在多大压力范围内合适?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院都采用中心负压吸引,无法进行负压的调节(美国血库协会(AABB)的指南中建议:负压以控制在120-150mmHg为宜)
07自体血回输这么好,对患者身体会有影响吗?

1、临床上极少患者会有回收血综合征,表现为血压下降、术中术后伤口弥漫性出血、呼吸道阻力上升、肺顺应性和动脉氧分压下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肺水肿等类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

这一情况尽管非常罕见,但危害却是致命的。

2、如果吸引负压过高会发生溶血,但负压的压力往往被医护们忽视,这点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3、凝血功能障碍
由于经洗涤的自体血含凝血因子、血浆蛋白和血小板明显减少,因此在大量输自体血后,可产生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研究显示[7],回收血量大于3000毫升时应常规补充3~4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以免发生凝血障碍,造成术后大量渗血。

有研究提出回输量<1200 ml相对安全。

[8]
08
血液中残留的肝素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吗?
不会!
抗凝原则:宁快勿慢、宁多勿少
肝素清除率达(97.5 ±0.5)% -99%
回输血残余的肝素(0.3-0.5U/L),不会对患者的凝血系统产生影响。

抗凝不足,降低血液的回收率,容易形成微血栓后堵塞离心杯管腔导致爆杯。

09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
①术中处理的血液不得转让其他患者;
②自体血经洗涤后,血小板、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基本丢失,故应根据回收血量或出血量予以补充丢失的血液成分;
③术中快速回收处理的血液若未经洗涤处理,其中含有抗凝剂,故应根据抗凝剂使用的剂量给予相应的拮抗剂;
④术中回收处理的血中若残留血红蛋白,应视血红蛋白残留量给予相应的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情况常发生在回输快速回收处理的血液过程中。

⑤术中回收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特别是人工回收操作;
⑥回输术中处理的血液时,必须使用输血器;
⑦血液保存:暂不回输,可保存在22℃左右的环境中。

若超过6
小时,应置于储血专用冰箱,但不超过24小时。

[1]奚曦.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7):29-31.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7.022.
[2]黄慧冬,黄淑萍,陈冰红.异体输血与自体血回输应用分析及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3,(1):354-354,355.DOI:10.3969/j.issn.1672-5085.2013.01.408.
[3]刘景汉, 汪德清. 临床输血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陈东春.自体血回输在外伤性脾破裂术21例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22):40.
[5]李军建,梁廷波,郑树森.术中自体血回输与细菌污染[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9):718-720.
[6]李红霞,韩志强,钟海燕.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肿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1):106-108.
[7]纪雪红,韦爱芬,刘晓芬,等.颅脑手术治疗患者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对其临床疗效影响及感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24‐127.
[8]姜爱华,盛晓妮,孙瑞坤,马奎金,康志秋.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49(7):82-84.DOI:10.3969/j.issn.1002-266X.2009.07.031.
作者:alva 感谢作者来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