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密度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天平、量筒等)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常见物质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及其公式2. 测量工具的使用3. 实验测量常见物质的密度4.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物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这些物质?2. 学生回答:颜色、味道、气味等。
3. 教师总结: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密度来区分物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通过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也可以根据已知质量或体积求解未知密度。
3. 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天平、量筒等。
三、实验测量(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测量对象(如铜块、铝块等)。
2. 使用天平测量测量对象的质量和量筒测量体积。
3.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测量对象的密度。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生活中的密度应用(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回答:鉴别物质、设计容器、浮力等。
3. 教师总结: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需要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测量工具使用、实验测量和生活中的密度应用。
2.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如天平、量筒等)进行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测量。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常见物质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6.3《密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1)请简要说明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2)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浮力原理的实例。
4.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问题:有人认为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你的理由。
5.请家长协助,拍摄一段家中物体浮沉的实验视频,并上传至班级群。要求在视频中解释实验现象,分析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密度吗?密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学生分享自己对密度的理解和在生活中遇到的与密度相关的问题,教师总结并给予肯定。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单位,让学生对密度有更深入的认识。
2.演示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测量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的测量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计算公式、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教师强调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本章节《密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密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途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实践操作、逻辑思维、合作沟通等综合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密度的测量 教案

密度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
(2)掌握密度的公式,意义,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3)掌握水的密度为1000kg/m3,并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4)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通过本节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从实验中获得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2)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学以致用。
(3)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器材三.教学难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师问:同学们在家里是否关注过家里每月的水费,并且水电局是如何得出家里的水费的呢?生答:通过家里的水表师展示水表的图示,并指出水表直接读出的是水的体积数,而水的单价是。
师问如何将从水表中直接读出的体积数转化为水的质量,质量与体积之间是否存在的一定的数量关系。
(二)探索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烧杯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出2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2.用量筒量出4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3.用量筒量出6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4.算出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算出单位体积水的质量。
5.将有关数据填入表格。
其间复习量筒和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表格:体积/立方厘米质量/g 质量/体积/(g/cm3)1 202 403 60师问:从表格中大家能够得出哪些信息?生答: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师从实验总结:(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
即质量/体积=1克/厘米3含义: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三)密度的概念师讲: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而其它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一个常数,例如体积为1CM3的酒精的质量为0.8g;体积为1CM3的铁的质量为7.9g师问: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科学上称为什么呢?师自答:我们将这个比值称为密度,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用ρ表示根据定义可得出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单位:克/厘米3或者千克/米3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四)密度概念的深入:师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书本第10页常见物质的表格,发现什么?师总结: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都不同,因此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学设计[1]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a7a995d4d15abe23482f4d30.png)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学设计南河中学蔡道敏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 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
1mL=1cm3.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
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
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密度的测量

、物理教案班级:八、二班教师:石小斌密度及测量物质的密度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精神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以及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真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细致、客观、认真。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教具准备:天平、量筒、砝码、水、铁块、铜块、细线、花岗石、刻度尺、三角板等。
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习内容1. 密度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特性,要认识物质必须研究这些物质的特殊性.物质的形状、颜色、软硬程度等是物质的特性,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辩认它们,但是这还不够,物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密度.密度是一个表示物质特性并且应用比较广泛的物理量.(1) 密度的意义各种不同的物质,例如铁、铝、水、酒精、空气、氢气等在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各不相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物质“密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这种特性.(2)密度的定义密度的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4) 密度分式的运用应注意2.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般的方法是:先用天平测出该物质的质量,再用量筒(量杯)测出该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在实验中应注意:(1) 关于量筒(量杯)的使用① 弄清所用的量筒(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选择适合实验所用的量筒(量杯).② 测量时将量筒(量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量杯)中.③ 观察量筒(量杯)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是凹形的(例如水),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形的(例如水银),观察时要以凸形的上部为准(可记为凸顶凹底).(2) 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 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有关数据,然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② 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采用“排水法”来测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A.在量筒(量杯)内倒入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数体积V1B.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量筒(量杯)内,待物体浸没在水中后,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C.待测物体的体积就是V2-V1.五、例题分析:[例1]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份关于密度测量的教案,旨在向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关于如何设计富创新性的密度测量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
对于本实验来说,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掌握如何用测量仪器进行密度测量实验3、能够合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二、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1、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或者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2、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列举出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尽,包括每件实验器材的名称、规格、用途等详细信息。
此外,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每种器材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措施等信息。
3、实验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我们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细,并且应该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应该如何执行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实验结果。
4、实验数据分析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之后,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如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等。
这些教学方法都很有效,但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在课堂讲授和实验演示方面,我们应该使用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在实验操作方面,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以促进他们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评价。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包括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评分方法以及评分依据等信息。
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议和反馈,以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不断进步。
教科物理八上6章第3节密度测量[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物理八上6章第3节密度测量[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c7b33ebe23482fb4da4c86.png)
《密度的测量》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本节是在学习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让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重视实验探究,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同时评估实验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方法。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步骤安排、数据记录到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培养。
【教法】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学法】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
【教具】铜块、木块、石块等;天平(带砝码);量筒;水;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固体测体积的方法?(2)吸水且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如何测量?(3)物体由于形状不规则且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如何测体积?2.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做准备随堂测试1,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
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2.实验室里有四种规格的量筒,下列每组答案中的前一个数据是量筒的量程,后一个数据是它的分度值,想要尽可能精确地一次量出100g密度为0.8×10 3 kg/m 3 的酒精,应选用的合适量筒是() A.500mL、50mL B.100mL、2mL C.250mL、5mL D.400mL、10mL3.仅使用以下各组器材,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A. 刻度尺、天平和砝码B. 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C.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D. 刻度尺、水、细线、烧杯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油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5.某班同学收集到一块火山岩标本,他们使用天平、盛水量筒和绳子测火山岩的密度时,出现不规范操作:(1)用粗绳扎住这块火山岩,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它的体积.(2)测量过程中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均与液面边缘相平.(3)测火山岩体积时发现火山岩吸水性很强.(4)测完火山岩体积,将其取出立即放在天平的盘中称质量.上述有些操作会造成测量值偏大或偏小,其中造成测量值偏小的步骤是______(填序号).6.小红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端移动.(2)将盛有适量液体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cm3.(3)再将盛有剩余液体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除了会用科学来揭露之外,也要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实验: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待测物体压入水中。压入水中前、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泡沫块的体积。
或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体积的测量不可以用刻度尺,引入量筒。
PPT课件
PPT图片
一、量筒的使用
(一)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17页想想做做中的问题;
(二)使用方法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大于水不规则形状物体(小石块)的体积。
(2)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大石块)的体积。
(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泡沫块、蜡块)的体积。
实物展示
实验: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实验: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如果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2)、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3)、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分组实验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3)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条和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和第九条
(3)用画图法表示自己的方法:
针压法
沉锤法
实验与TTP视频相结合,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1、怎样测量盐水的密度
2、怎样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分组实验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ρ=m/V、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从实验原理ρ=m/V、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到数据
的处理、得出结果。
措施:以实验、课件的方式突破。
教学准备
天平30台、砝码30盒、量筒100ml 30只、水、盐水、(大、小)石块30块、细线、(泡沫、蜡块30)等
教学设计表(含教学反思)
课名
测量物质的密度
省份
贵州省
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制州
区/县
兴仁县
单位全称
兴仁县新龙场镇龙场中学
教师姓名
谭福瑞
学科
物理
学科(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节
第六章三节
学时
1学时
年级
八年级
学习者分析
本学期担任的是八(1)、八(4)两个班,八(1)班60人、八(4)班47人,他们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孩子,男女比例不均衡,女生多男生少,学生学习基础普偏差。
网培让我明白,现在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教学”还是基于“知识的教学”,学生是有血肉个性的个体,不是知识的容器。应该多让学生多去生活中领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老师每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来促进学生成长,一定比把什么知识都讲精讲细强。
学生观察量筒回答问题:(1)单位ml(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 ml(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让学生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1)等量替代法
(2)溢水法
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多媒体教学环境
班班通电子白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呢?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实物展示
实物展示
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边长,进而算出体积,密度可得。
实验与TTP视频相结合,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PPT渗透法制教育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与价值观念课后Fra bibliotek学反思及改进思路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参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然而在教学中却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时间的把握不恰当、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精炼、教案和课件的设计不够精简,实验中没有全全顾及到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不积极等。我也没有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需望以后自己多加以探索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