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组装件检验标准

组装件检验标准
Effective Date
V0
新版作成
2020-10-25
编 写 人:
Prepared by
审 批 人:
Approved by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IF THE CONTROL STAMP
表此文件并非合法之版COLOR IS NOTRED,THENIT
本,并不会受到控制及IS AN UNCONTROLLEDCOPY.
操作名称:组装件检验标准
Operation
客户:/
Customer
产品名称:/
Part Name
产品编号:/
Part No.
文件编号:XX/Q-019
Document No
版本:V0
Revision
日期:2020-10-25
Date
版本
Revision
更改内容
Revision Details
生效日期
3.任何位置的尘埃、杂粒不可有明显的刮手感
目视





15.毛刺、
毛边
1.A面长度≤0.15 mm²*1,高度≤0.05mm.两者间距>10mm
2.B面长度≤0.20 mm²*1,高度≤0.05mm.两者间距>10mm
3.任何位置的毛刺/毛边不可有明显的刮手感(以不影响装配为准)
目视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13.沙眼
1.面壳、翻盖、电池面盖A面≤0.15mm²*1,深度≤0.05mm*1
2.面壳、翻盖、底壳B面、电池面壳≤0.25mm²,深度≤0.05mm*1,正面目视视距30cm处不可视
3.任何位置的沙眼不能影响表面喷涂

组装质检标准

组装质检标准

组装质检标准ASSEMBLING QC STANDARD1.目的确保组装产品符合质量要求,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2.适用范围实木、板式组装工序3.品质检验(1)检验工具:测湿仪、卷尺、游标卡尺;(2)检验方法:工具测量、目视;(3)首先确认来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长、宽、厚公差为±0.5MM;(4)作业员必须作首件自检,并将结果记录于“生产命令单”内;(5)品检员的品质检验结果记录于“组装检验日报表”。

4.品质要求(1)实木组件无腐烂、虫孔、断裂等现象,颜色、木纹方向一致,含水率≤12%。

(2)板式组件无空心、松散、虫驻、开裂、崩缺、受潮等现象。

(3)组装成品结构牢固,着地平衡。

无胶痕、崩缺、刮(碰)伤、出钉、穿钉等现象。

(4)有雕刻组件的产品,雕刻部分应对称、形体一致。

(5)组装成品允许的尺寸公差为(单位:mm):检验项目检验内容公差范围外形尺寸长、宽、高±5 对角线±3底座底脚着地平稳性≤2邻边垂直度框架对角钱长度≥100 ≤3对角线长度<1000 ≤2分缝内嵌式双合门门与框架上下留缝 3门与框架左右留缝 1门与门中间留缝 3单门门与框架上下留缝 3门与框架左右留缝 2抽屉抽屉面与框架上下留缝 3抽屉面与框架左右留缝 2抽屉面与抽屉面中间留缝2.5 四门衣柜门与框架上下留缝3.5门与框架左右留缝2.5门与门中间留缝 2镜子镜子周过与框留缝 1 盖装式门门与框架平面间隙≤2 抽屉抽屉面与框架平面间隙≤1.5。

装配检验规范

装配检验规范

装配检验规范(质检部)保定金阳光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一、表面检验1、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检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转动和传动部位是否灵活准确,面漆涂层表面应均匀平整,无流痕、不堆积、漆膜光亮、色泽鲜艳、无缺漆、不起泡、不开裂、不起皱、无划伤,不见明显的砂纸痕迹,不混色,装饰线条平、直、界线分明。

2、进行部件化生产的零部件在总装前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涂装。

3、凡待装配的零部件,必须有检验人员检验合格标记,外购件、协作件须有证明合格的文件,方可进行装配。

4、凡已涂漆的零部件在油漆干透之前不得进行装配,凡不要求涂装的零部件,应涂上油脂。

5、电镀件、镀铬件、法兰件,不允许有锈蚀划痕和碰伤,配合面应清洗,干后涂适量的润滑油(脂)零部件的油孔要畅通注油。

6、箱体、阀体等零件与其他零件连接处,必须紧密不得漏油(水)。

二、紧固件装配检验1、紧固件螺纹不应有碰伤,螺栓、螺钉头部,与被紧固的零件平面均匀接触。

不应倾斜,螺栓不应有锈蚀划伤,表面应镀铬或法兰。

2、螺钉、螺母紧固时严禁使用不合适的搬手,必须对称交叉轮番逐次拧紧。

按图纸力矩要求进行。

3、各种止动垫圈在螺母拧紧后,应弯转舌耳,螺栓头部防松保险丝应按螺纹旋向穿装。

三、滚动轴承的装配检验1、轴承用温差法热装时,应将轴承用油加热至140-160度后进行装配。

但带防尘盖或密封圈的轴承不能用温差法加热。

2、轴承用压入法装配时,应用压力机压入,不允许用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如用手锤敲打,则中间垫以铜棒或其它不损坏装配件表面的物体。

3、安装轴承时应将带标记端面朝外。

4、轴承空腔内应注入空腔容积65%-80%的黄油。

5、可拆卸的轴承在清洗后必须用原装位置组装不准颠倒。

四、滑动轴承的装配1. 衬套及轴瓦上的油槽必须平整光滑,无毛刺。

衬套在装入轴轴承承座时,应用压力机压入,且不得歪斜。

须用手锤打入时,其中间必须垫以软金属。

2. 装配后轴必须能灵活运转,轴向间隙应符合表1之规定。

表1五、链轮和链条的装配检验1、链轮安装后不许有轴向串动。

木工组装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木工组装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木工组装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引言:木工组装是一门重要的手工技术,涉及到家具制作、建筑工程和室内装饰等领域。

为了确保木工组装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和检验。

本文将介绍木工组装的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以帮助提高木工组装的质量和效率。

一、木工组装的质量标准1. 材料选择和处理:在进行木工组装前,需要仔细选择和处理木材。

优质的木材应具备以下特点:均匀的颜色和纹理、无明显的病虫害和腐朽痕迹、无裂纹和变形等。

材料选择合适并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降低木工组装的问题。

2. 安装精度和稳定性:木工组装的质量取决于安装的精度和稳定性。

安装前,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标记,确保每个零件的位置和角度准确。

并且,在组装时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确保木材之间的连接牢固和稳定。

组装后需要进行稳定性检测,确保木工制品在使用中不易变形或松动。

3. 表面处理和装饰效果:木工组装完后,需要进行合适的表面处理和装饰,以提升整体质量和美观度。

表面处理包括打磨、涂漆等,需要确保表面光滑、无划痕和斑点。

装饰效果包括雕刻、镶嵌等,需要确保装饰的精度和一致性。

4. 功能和耐久性:木工组装的质量标准还包括功能和耐久性。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木工制品需要具备相应的功能,如承重能力、稳定性等。

耐久性是指木工制品在使用寿命内能够保持其功能和外观的能力,不易磨损或损坏。

二、木工组装的检验规范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对木工组装质量进行直观观察和评估。

包括检查木材的颜色和纹理是否一致、检查连接处是否牢固和稳定、检查表面有无划痕和缺陷等。

外观检验可以通过肉眼进行,需要细致地观察每个细节,并记录发现的问题。

2. 功能检验:功能检验是对木工制品的功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例如,对椅子进行承重测试,对门进行开关测试等。

功能检验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确定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测试时需要记录测试结果并与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合格。

3. 稳定性检验:稳定性是指木工制品在使用中是否能够保持其形状和结构的稳定性。

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

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

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1. 背景介绍在制造工业中,零部件的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零部件进行科学、严谨的检验,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

2. 外观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包括表面光洁度、几何形状、尺寸精度等方面。

•方法:–直接目视检查:通过直接观察零部件外观,判断是否存在缺陷、损伤等问题。

–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进行检查: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细微的表面问题,如划痕、气孔等。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检验:使用卡尺、量规等测量工具,对零部件的尺寸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

3. 功能性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方法:–运行测试:将零部件安装到相应的设备或系统中,进行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运行测试,观察其功能是否正常。

–性能测试:使用专门的性能测试设备,对零部件进行负载测试、耐压测试、抗振动测试等,验证其性能是否达标。

4. 材料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

•方法:–化学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材料进行成分分析,确保其成分符合要求。

–物理性能测试:使用拉力机、硬度计等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等。

5. 寿命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否符合要求。

•方法:–疲劳测试:通过对零部件进行循环加载、循环使用等方式,检测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情况。

–加速老化测试:使用特定的老化设备,对零部件进行加速老化测试,模拟长期使用环境,检查其在短时间内的寿命表现。

6. 环境适应性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

•方法:–温度适应性测试:将零部件暴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

–湿度适应性测试:将零部件暴露在高湿度或低湿度条件下,观察其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耐腐蚀性测试:将零部件暴露在化学腐蚀性环境中,观察其对腐蚀的抵抗能力。

组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组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测

良,或规格错误,
E 3.EPS看得见的部位划伤长度超过不3MM、宽度超过1MM;EPS无烧焦,无用错原料,EPS孔位不能被材料堵塞.
目测/直尺
检验员需及时告知

生产车间主管,通
P 4.EPS无断裂、凹陷、严重变形. 6S
主 5.EPS分大、小号的按订单要求选用,不能用错. 体 6.打胶位置正确.
1.在检验过程中, 检验员发现批量不
良,或规格错误,
﹡ 检验员需及时告知
生产车间主管,通
﹡ 知生产车间改善,
并及时发出制程品
﹡ 质异常通知单,报
告单位主管

2.不合格品需标识 好,及时与良品分
开摆放,能返修处

理的及时返修处
理,无法返修的产

品生产开出报废
单,品质部确认好
﹡ 后报废处理;
4
螺 1.压紧(装牢)无装歪,安装需到位,无松动、无变形. 母 2.螺母边缘所打的热熔胶不能脱落,黏贴均匀.
6.镜片上无披锋.
7.镜片关闭后,气密性要好,间隙不可太大
标 1.不可漏贴标签、贴纸,标签、贴纸内容需符合订单规格要求 签 2.标签不可有破损、打皱、脱落、或印刷不清楚等不良; 11 / 吊 3.贴放位置、方向正确,标贴不可太歪. 牌 4.尺码标与内衬上尺码一致(镜片上要贴则也要一致).
缺点等级 检验工具
目测/手感

核准:
审核:
制定:
浙江吉祥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
组装(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本/版 次
页码
JQI-017 A∕1 2/3
序号
检验 项目
标准要求
检验工具 缺点等级 CR MA MI

柜子出厂组装检验标准

柜子出厂组装检验标准
Leabharlann 编制:审核:批准:
柜子出厂组装检验标准
序号 检验项目 检 验 标 准 检验依据/检验方法
预埋件:打入孔后与板面齐平或略低,不允许高出板面。 预埋件 连接杆:拧入预埋件中,拧到位,不准歪斜。 连接杆 锁扣:箭头向着连接杆方向装入相应孔内,安装到位与板面齐平或略低与板 锁扣 面,不允许高出板面。 板件安装连接件 二合一:塑料组合件打入板件相应的孔内,不准歪斜, 要到位。并用刀片 二合一 清理开口处毛刺。金属镙杆拧入板件相应孔位,不准歪斜。 PK2:塑料组合件打入板件相应孔内,不准歪斜,要到位。并用刀片清理开 PK2 口处毛刺。金属底座用螺丝拧到相应板件孔内,拧到位,不准歪斜。 各板件连接:符合图纸设计要求,连接紧密,各板件间隙不大于0.2mm。柜 体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宽+2mm-1mm ,高+2mm-1mm ,深±2mm 。 后背板:四周嵌入槽内,无明显松动现象,不得对四周板件造成安装障碍。 不得出现脱槽现象。不准有严重变形情况。 层板:固定层板用要求的连接件连接,水平到位,要求牢固可靠,封边顺序 符合要求。 活动层板用要求的层板销放置,水平到位,平稳可靠,封边顺 序符合要求 顶底板:用要求的连接件进行连接,水平到位,要求牢固可靠,封边顺序符 合要求。顶底板外盖侧板的两端时,任何一端要与侧板平齐,误差允许± 0.2mm以内。 抽屉盒宽度与两侧间滑轨间距:三节滑轨为两面间距最小不小于25mm,最大 不大于27mm。隐藏滑轨两面间距17mm±1mm。抽屉盒进深推进去后堵板不能 抽屉、裤抽、领 碰到柜体后背板。抽屉面板四周与柜体间隙1.5mm最大不大于2mm.滑轨安装 抽安装 后推拉顺畅。避让平开门铰链进深退让最小不小于65mm,左右避让以不妨碍 抽屉抽出为准。
依据:图纸、工艺文件 方法:目测、测量、试装

钢箱梁制作质量检验项目及标准

钢箱梁制作质量检验项目及标准
1
11△


焊缝尺寸
符合设计要求
量规:检查全部
2
焊缝探伤
超声:检查全部
射线:按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按10%抽查
3
高强螺栓扭矩
±10%
测力扳手:检查5%,且不少于2个
注:①L以m计。
②s为加劲肋与加劲肋之间的距离。
2.钢梁防护涂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除锈清洁度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Sa2.5(St3)
比照板目测:100%
3
2△
粗糙度(µm)
外表面
70~100
按设计规定检查。设计未规定时,用粗糙度仪检查,每段检查6点,取平均值
2
内表面
40~80
3
总干膜厚度(Um)
符合设计要求
漆膜测厚仪检查
1
4
附着力(MPa)
符合设计要求
划格或拉力试验:按设计规定频率检查
1
注:项次3的检查频率按设计规定执行。无规定时,每10m2测3~5个点,每个点附近测3次,取平均值,每个点的量测值如小于设计值应加涂一层涂料。每涂完一层后,必须检测干膜总厚度。
2
5
盖板宽度(mm)
±4
尺量:检查两端断面
1
6
横断面对角线差(mm)
4
尺量:检查两端断面
1
7
旁弯(mm)
3+0.1L
拉线用尺量:检查跨中
1
8
拱度(mm)
+10,-5
拉线用尺量:检查跨中
1
9
腹板平面度(mm)
<s/250且≤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配)片工序1.本标准规定了称(配)片工序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

2.检验工具:电子天平(量程500g,最小分度值0.5g)3.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3.1操作手法:员工在极板包装箱里取出极板后,首先敲掉极板上的浮粉和铅粒。

3.2选片:剔除极板中的不合格品后再进行称片。

3.2.1极板外观检查:极板不允许有严重脱粉、穿孔、断筋、变形、飞皮毛刺、严重凹凸不平、极板弯曲、花板、环状裂纹。

极板不允许有大的铅膏脱落、极耳下部铅膏松动严重、边框断裂3.2.2正负极板颜色均匀一致。

正极板为棕褐色,负极板为青灰色或浅灰色.3.3标识标签:称片时先在标签上写好公司所规定的极板(群)重量,日期和员工工号,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正极板用白色标签纸,负极板用黄色标签纸。

3.4极板(群)装箱:把合格的极板(群)板耳朝上,每组板耳交错放在干净相对应的周转箱里(正板极群用红色箱子,负板极群用其黑色箱子),每箱应有(3.3)标签纸。

相同型号、重量的周转箱中的极群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3.5 码放:将称好的极板群箱整齐码放,同规格同重量的极板摆放在一起,不同规格不同重量的塑料箱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码放层数不得高于6层。

禁止歪斜,禁止极板互相挤压。

4.极配组称重时允许的重量偏差中心值:±1g5.检验方法5.1全部目视检查5.2单格极板片数、装箱极板片数目视检验;极群重量按3%的比例用电子天平检验。

6.检验规则6.1 以上项目操作工人均要进行自检,自检率100%,合格率100%6.2 抽检工作由质检员进行,抽检合格率100%,抽检不合格由操作工人返工。

一次抽检不合格,第2次加倍抽样检验,还是不合格,整批次极群返工。

包片工序1.本标准规定了包片工序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

2.检验工具:电子天平(量程1000g,最小分度值1g)3.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3.1 工前准备:员工在操作前所用材料和工具的摆放应符合(.....)规定。

3.2 操作手法:员工在包片过程中应保持隔板的整洁度。

包正极板时要敲板,去除极板上的浮粉与铅粒。

3.3 选片:在包片的过程中发现有(.....)的不合格品极板,及时替换上相同型号同重量,相同厂家同批次的合格极板。

挑出隔板中的不合格品.3.4 填写流水作业单:包片操作前,按工艺标准,根据极群箱里的标签纸填写作业单:正、负极板的重量、日期、员工工号和极板批次。

不同规格的极板用的作业单颜色也不同。

3.5 极群质量:极板耳对齐,高度一致。

正、负板耳各自成一条线,而且极板板面相互对齐。

隔板左右侧超出极板尺寸一致,隔板上部超出极板上边框尺寸一致。

3.6 极群装盒:包片完成后,将极群立在工作台面上,用手指整理极群。

确保正极板底部无多余隔板,然后小心的插入极群盒,避免插入时极群变形或隔板破损。

3.7 极群装箱:将极群整齐的放入周转箱里,防止极群相互挤压,造成铅灰污染隔板或极群变型、损伤。

3.8 数量:按工艺标准,相同型号的极群箱中的极群数量一样。

3.9 码放:将包好的极群周转箱整齐码放,同规格同重量同批次的极群周转箱摆放在一起,不同规格不同重量的塑料箱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码放层数不得高于6层,禁止歪斜。

4.同规格同重量同批次的极群重量差3g5.检验方法(3)全部目测检验。

5.2(4)极群重量按5%的比例用电子天平检验。

6.检验规则6.1 以上项目操作工人均要进行自检,自检率100%,合格率100%6.2 抽检工作由质检员进行,抽检合格率100%,抽检不合格由操作工人返工。

一次抽检不合格,第2次加倍抽样检验,结果仍不合格,则判该操作工所做的批次极群不合格,必须返工。

由车间主任监督执行。

焊接工序1.本标准规定了焊接工序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

2.检验工具:直尺(测量范围0-300mm);尖嘴钳。

3.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3.1 工器具检查:⑴每天操作工自检,焊接夹具上有无水分、锈蚀,若有及时进行清理。

⑵检查焊接夹具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夹具螺丝有无松动,出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

⑶检查疏形板有无缺损变形。

注:1、焊片架高度为焊片架底板上平面到焊片架梳齿板上平面的距离。

2、未标出焊接高度的型号按照极群图纸调整焊接架高度。

3.2 质量检验:(1)正、负极汇流排焊条不允许混用。

(2)各规格极柱严格区分,不可混用。

(3)汇流排质量:宽度5-6mm,厚度为3.5-4mm.表面平整、光亮,无虚焊、假焊、气孔;无铅渣、铅瘤、飞皮、毛刺、裂纹;极耳熔接牢靠。

极柱烧伤程度<0.2mm.极群内应无铅渣、铅粒夹杂。

3.3 上下模员工应始终保持极群的整洁度。

对烧好的极群模,首先应使用铜刷小心的去除汇流排上的杂质,不许把极柱碰弯曲,否则应及时扶正。

接下来敲上钢印,字迹要清楚、工整、明显。

用双手以水平方向拿掉正极梳板,再用手捏住极群上部,轻轻的左右晃动取下极群(绝对不可以上下摇动,不然会使极柱变形,影响电池质量)。

如果有质量问题应及时修理好。

仔细检查每个极群,用剪刀修去飞边、毛刺、挂铅等。

确认合格后放入极群箱中,核对数量,填好流程卡,流入下道工序。

4.检验方法:[3.2.(3)、3.3]用目测和检验工具检验;其他全部目视检查。

5.检验规则:5.1 以上项目操作工人均要进行自检,自检率100%,合格率100%。

5.2 抽检工作由质检员进行,每小时一次,逐个工位进行巡检。

抽检合格率100%,抽检不合格由操作工人返工。

入槽、拼接、检测工序1.本标准规定了入槽、拼接、检测工序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

2.检验工具:极板短路检测仪3.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3.1 填写作业单:员工在操作前检查蓄电池槽有无裂纹、杂物等缺陷,再将流水作业单粘帖到蓄电池槽侧面,填上入槽工号。

流水作业单粘帖要求平整,工号字迹工整,清楚。

3.2 入槽手势:将极群从极群盒中取出,检查焊接质量,清除铅渣等杂物。

两手用力均匀捏紧极群,使极群压缩到小于单体厚度时,连同PVC薄膜一同水平插入电池单体槽内,插入深度为极群高度的2/3,动作用力均匀,防止损伤极板和隔板。

将专用工具置于正负极群汇流排上,将极群压到槽底,校正所有极柱。

将电池翻转(倒过来)用专用工具轻轻敲击电池低角,去掉残留铅灰和铅渣等。

极群无反极,隔板无破损、划伤、无明显污染,隔板之间无杂物。

3.3 拼接:过桥焊接无虚焊,厚度为2.5-3 mm,蓄电池槽口无烧损,极群内无铅渣、铅粒等。

3.4 测试:按检测仪提供的信息,极群内部有短路现象,应立即将该极群取出,准确找到短路位置并更换,确保极群无短路现象,整理极群后再插入电池槽内,重新检测。

4.检验方法4.1 3.1-3.3目视检查。

4.2 3.4按3%的比例用极板短路检测仪进行抽检。

5.检验规则5.1 以上项目操作工人均要进行自检,自检率100%,合格率100%5.2 抽检工作由质检员进行,每小时一次,逐个工位进行巡检。

抽检合格率100%,抽检不合格由操作工人返工。

一次抽检不合格,第2次加倍抽样检验,结果仍不合格,则判该操作工所做的批次电池不合格,必须返工。

由车间主任监督执行。

封胶工序1.本标准规定了封胶工序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质量标准。

2.检验工具:气密性测试仪。

3.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3.1 槽盖配合上盖与底槽配合良好,槽盖密封线之间的间隙<2mm。

3.2 密封胶固化在配胶、浇密封胶、固化工艺规定的条件下,固化完全,强度良好。

3.3 “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不得有油污、灰尘和水份等缺陷,安装必须到位,与极柱配合紧密。

3.4 正、负极端子3.4.1将合格的接线端子对应安装到位,焊接点必须良好熔合,焊接牢固、无虚焊、假焊,焊接时不得损伤焊接以外的部位,不得有焊渣掉入电池内。

3.4.2打底胶应完全覆盖焊接部位。

3.4.3封色胶应填满极柱密封槽,不能外溢,固化后略低于密封槽表面0.1mm以内。

正极封红色胶,负极封蓝色胶。

3.5 电池外观电池槽盖无破裂、划痕,电池表面(包括正负极端子)清洁光亮,无残留胶污。

4.检验方法4.1 (3)抽检率为5%,均用目测。

4.2 密封胶按固化工艺要求取小样,用指甲刮其表面,观察是否有划痕。

4.3 气密性检测:由专人负责,用气密性测试仪测试每只电池。

4.4 质检员同时要监督检查操作工人是否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

5.检验规则5.1 以上项目,各操作人员均要进行自检,自检率为100%,合格率100%。

5.2 下工序操作工人对上工序的产品要进行互检,互检率为100%,合格率100%。

5.3 抽检由质检员进行,抽检合格率100%,抽检不合格需加倍抽样检验,如仍不合格,由操作工人将不合格品剔出并进行返修、返工。

加酸、充电、小包装工序1.本标准规定了加酸、充电、小包装工序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

2.检验工具:序号名称测量范围精度或分度值1比重计1.30-1.400.012温度计0-100℃1℃3量筒0-100ml1ml4数字万用表0-20v0.01v3.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3.1 加酸3.1.1 硫酸比重:1.340±0.002(25℃)。

3.1.2 每单格加硫酸量:符合工艺要求。

3.1.3 端子:灌酸前必须涂上防腐油。

3.1.4 外观:无漏酸现象,电池表面无残留酸液。

3.2 充放电3.2.1 充放电工艺:必须符合工艺规程要求。

3.2.2 电流表、电压表:必须校正,误差不大于0.1。

3.2.3 电池表面:无残余酸液。

3.2.4 充电时电解液:保持富液。

3.2.5 电池间距:保持10mm距离。

3.2.6 电池完全充电,2h率放电容量≥125min(25℃)。

3.3 小包装3.3.1 外观:经过完全充好的电池,整个电池外表面(包括注液孔、端子附近)清洁,无残留酸。

3.3.2 安全阀:安全阀无破损、变形,安装到位,配合良好。

3.3.3 盖片:安装到位,粘接牢固,配合良好。

3.4 配组3.4.1 开路电压:同组电池电压差不大于0.03v。

3.4.2 放电电压:同组电池电压差不大于0.4v。

3.4.3 2h率放电时间大于125min(25℃)4.检验方法4.1 加酸4.1.1 每天加酸前,质检员用比重计、量筒、温度计测试加酸比重和体积,符合工艺规程要求后,方能放行生产。

4.1.2 端子和外观抽查按百分之五的比例进行目测。

4.2 充放电4.2.1充放电工艺:检查充放电记录,查看电流表、电压表工作状态。

4.2.2 电流表、电压表校正检定按规定送检。

4.2.3 电池表面:逐只检查有无残余酸液。

4.2.4 用手提灯逐只观察电池内是否有缺液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