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克里特和迈锡尼建筑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知识点简答大题 名词解释 论述题

1、早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686)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18世纪)新国王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后期(约公元前1085——前332)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约公元前332——公元395)2、古王国时期的(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3、新国王时期在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的北边建造了女皇(哈特什帕苏墓)4、(奥西里斯柱)是皇帝祀庙特有的。
5、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大门);一个是(大殿)6、(山岳台)的体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相结合。
7、新巴比伦帝国的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8、(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萨艮二世王宫)9、(波斯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帕赛波利斯)10、克诺索斯宫殿柱头特点是(上粗下细)11、(古风时期)形成了希腊圣地的代表性布局。
12、(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13、(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14、希腊古典柱式有3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15、(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16、:多立克柱式的代表是帕提农神庙爱奥尼柱式的代表是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科林斯柱式早期的代表是奖杯亭17、(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伟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的最大贡献。
18、罗马五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柯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19、《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三原则是:坚固、适用、美观20、图拉真广场的底部横放着图拉真家族的乌尔比亚(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后的(纪功柱),柱子(是罗马多立克柱式)的。
21、古代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是(角斗场)22、东方最大的矩形庙宇是叙利亚的(巴尔贝克)的大庙23、(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24、最早的大型公共浴场是罗马城里的(阿格里巴浴场)。
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1、克里特文化与迈锡尼文化:相同点:①都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置②工字形平面的大门③上粗下细的石柱不同点:迈锡尼——粗犷雄健,有较强的防御性克里特——纤秀华丽,毫不设防实例:克里特文化——克诺索斯宫殿(“众城之城”)迈锡尼文化——泰仑卫城,狮子门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2、柱式(Ordo):是建筑的各个构成部分——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柱梁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3、多立克柱式(Doric)———————————————爱奥尼柱式(Ionic)三柱子比例粗壮(柱高是柱径的4~6倍);柱子比例修长(柱高为柱径的9~10倍);开间较小(高约为柱高的1/3);开间较宽(2个柱底径);檐部有三拢板;檐部连续;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柱身有20个尖齿凹槽;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无柱础;有柱础;柱身收分、卷杀明显;柱身收分、卷杀不明显;极少有线脚,偶有之也是方线脚;多种复杂的曲面线脚,线脚上串着雕饰;台基是三层朴素台阶,中央高四角低,略有隆起;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无隆起;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薄浮雕,强调线条;沉重、粗苯,反映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秀美华丽,比较轻快,开间宽阔;具有男性气质特点,棱角分明,线条刚毅;具有女性气质特点;(除以上两种柱式外,还有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它的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与爱奥尼式相同。
)4、雅典卫城:雅典卫城的群体建筑的布局特色:(1)利用地形高低错落,没有轴线。
(2)照顾各个观赏角度。
(3)按祭祀路线组织空间:室内空间不发达,室外空间丰富。
(4)建筑雕刻交替成为构图中心。
(5)两种柱式混用。
(6)主次分明,对比和谐。
(7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时空观。
1)卫城布局特点:①群体布局体现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不对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以雅典娜像作为构图中心,延边布置建筑,照顾了山上山下观赏;②突破了小城邦国家和地域局限,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
02 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特征:精致、秀美、典雅的气度和宜人的艺术特色。
爱琴文化建筑(克里特、迈锡尼)1)相同点:①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局②以分散的院落通风采光③不规则布局,设有中轴线④工字形平面大门,上粗下细的石柱2)不同点:①克里特:纤秀华丽,毫不设防②迈锡尼:粗旷雄健,有极强的防御性√柱廊的艺术特色:①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符合庙宇在建筑群中的位置要求;②形成丰富的光影和虚实变化,消除了封闭的墙面的沉闷之感;③使庙宇同自然相互渗透,关系和谐;④其形象适合于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适合圣地上的世俗节庆活动。
√风格的成熟:①独特性:有易于辨识的鲜明特色,与众不同;②一贯性:其特色贯穿它的整体和局部;③稳定性:其特色不只是表现在几个建筑物上,而是表现在一个时期内的一批建筑上。
√古希腊柱式:1)母度:古希腊柱式中,主子最下部的半径为一个母度,是古希腊柱式和建筑的基本度量单位。
一旦确定便决定了建筑的大部分尺寸。
2)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雅典卫城:艺术特色及特征:①为纪念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建造;②建筑艺术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③充分地考虑到地形的变化和山上山下的观赏角度,主要建筑沿西、南、北三边布局;④雅典娜神像为整个卫城的构图中心,卫城的主体建筑为帕提农神庙,多立克与爱奥尼柱式交替使用;⑤雅典卫城在高低起伏的台地上,构筑出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形态优美、统一完整的建筑艺术形象,表明古希腊建筑艺术达到一个灿烂的高峰,也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完美体现。
√卫城山门:①雅典卫城的入口,大理石建筑②东高西低,屋顶断为两部分,以保持两立面的完整构图③主体使用多立克柱式,室内通道两侧采用三对爱奥尼柱式,这种处理方式是古典时期建筑成熟的一个标志④建筑外观简洁朴素,内部装饰华丽√胜利神庙:1)位于卫城山门南侧,规模小、前后廊式,采用爱奥尼柱式2)艺术特色:①起到点题作用,即雅典卫城是为庆祝波希战争胜利而建②位于山门南侧,其布局与山门取得了构图上的均衡作用③向山门处的扭转,将最佳视角朝向由山下拾级而上的观赏者√帕提农神庙:艺术特色:①由白色大理石砌筑,位于卫城最高处,有很好的观赏距离②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③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也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最高形制④主立面朝东,迎着太阳而背向卫城中心⑤圣堂内部采用上下两层多立克柱子重叠而成,以此反衬神像的高大和内部的宽阔帕提农神庙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
外建史

外建史名词解释简答狮子门的名词解释:有个3.5m宽、3.5m高的“狮子门”,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根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这块高3.5m的正三角形的浮雕石板最薄处只有5.1cm厚,工艺很精湛。
迈锡尼建筑风格和克里特的比较:一个粗狂雄健,一个纤秀华丽;一个极具防御性,一个毫不设防。
共同点: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以分散的院落通风采光,布局不规则、没有轴线,工字形平面的大门,上粗下细的石柱等。
中王国时期府格里斯河边哈特帕苏墓的名词解释:第二层坪台之上,柱廊的每根柱子前面有一尊女皇的立像,穿着彼岸之神奥西里斯的服装。
哈特什帕苏墓的柱廊比例和谐,柱高在柱宽的5倍以上。
柱间净空将近柱宽的2倍。
帕提农庙:帕提农神庙作为建筑群的中心,从几个方面去突出它。
第一,它位于山门的最高处,据山门80m 左右,一进山门,有很好的观赏距离。
第二,它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8柱*17柱。
第三,它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是最隆重。
第四,它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全用白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山墙尖上的装饰物是金的,陇间板、山花和圣堂墙垣的外檐壁上满是雕刻。
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
万神庙: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万神庙平面是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m,顶端高度也是43.3m。
穹顶象征天宇。
中间开一个圆洞,从中射进来的柔和的漫射光,照亮空旷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建筑十书》的名词解释:公元前20年完稿。
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与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内容十分完善,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政体: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公民概念 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 祖籍本邦 ◆ 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 ◆ 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3、典型 雅典–民主制
斯巴达–贵族制
划分依据:
政体类型
君主制
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权利分配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基本没有
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后为 线形文字A)的出现是其标志; 青铜器、陶器、金银制作技术 有明显进步。 王宫、卫城、王陵以及众多刻 有线形文字B的泥版文书是其 文明的特点;另外社会充满好 战尚武气息。 克里 前2000年— 特文 前1700年至 爱 明 前1400年 琴 文 迈锡 前16世纪上 明 尼文 半叶— 明
军事题材的石雕
古希腊城邦图
古希腊城邦
特 洛 伊 迈 锡 尼
克里特岛
斯巴达
希腊海外殖民的帆船
前12世纪
关于“黑暗时代”
盲诗人—荷马
公元前12世纪,希 腊北部山区的多利亚人 侵入希腊半岛,毁灭了 迈锡尼文明。希腊历史 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暂时 的、局部的曲折,西方 学者称之为“黑暗时 代”。这一时期因留下 一部重要文献《荷马史 诗》,故又名“荷马时
《木马计》中的人物及 场景。 海 伦源自特洛伊木马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城邦 ■古希腊城邦政体
一.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2世纪) 1、克里特文明 2、迈锡尼文明
问题1: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分别有 什么特点?
阶 段 时 间 特点 标志
二、地理环境与古希腊城邦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3章 爱琴文化的建筑【圣才出品】

第3章 爱琴文化的建筑一、爱琴文化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爱琴文化产生于古希腊文化前期。
爱琴海沿岸地区和岛屿,在公元前三千年时曾经出现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其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
二、爱琴文化的建筑1.克里特岛的建筑(1)社会历史状况①经济发达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克里特的手工业和航海业很发达,从事海盗活动,比较富有。
②城市发达克里特岛有90~100座城,最重要的是克诺索斯城,称为众城之城。
③宗教衰弱文化中宗教因素很少。
(2)建筑①性质世俗性,没有神庙。
②类型住宅、宫殿、别墅、旅舍、公共浴室、作坊等。
③代表性建筑a.克诺索斯宫殿第一,位于丘阜上,内部空间复杂。
第二,以长方形院子为中心,小天井和周围房间自成一组。
第三,房屋开敞,房屋布局采用正厅形制。
第四,宫殿大院的西侧是仪典性部分。
第五,宫殿大门形制是在中央工字型横墙上开门洞。
第六,出现最早的露天剧场遗迹。
b.费斯特宫殿第一,墙的下部用乱石砌,以上用土坯。
第二,土坯墙面露出木骨架,涂成深红色。
c.特征第一,内部空间不大不高,尺度亲切,风格平易,形式玲珑轻巧,变化突兀。
第二,宫殿内部富有装饰。
第三,纹样以植物花叶为主要题材,壁画题材多样。
第四,宫殿里广泛使用小巧的木质圆柱。
(1)城市布局迈锡尼卫城坐落在高地上,卫城外围一道石墙。
(2)建筑①宫殿中心是正厅,正厅是独栋,四周是杂乱的建筑物。
②迈锡尼卫城a.城墙有狮子门,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
b.门上有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承重。
c.叠涩券里填石板,浮雕一对狮子,保护中央柱。
③阿特鲁斯墓a.墓室前有长达35m的羡道。
b.墓室呈圆形,直径14.5m,用叠涩的穹顶覆盖。
c.墓室内壁贴铜皮,节点用黄金的团花装饰。
3.克里特和迈锡尼建筑的比较(1)不同点①迈锡尼建筑粗犷雄健,克里特建筑纤秀华丽。
②迈锡尼建筑具有极强的防御性,克里特建筑毫不设防。
①宫殿建筑群的布局以正室为核心。
②以分散的院落通风采光。
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爱琴海
——《世界建筑史》
爱琴文化(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2世纪)
古希腊文化的前期有一个爱 琴文化。它是指公元前20世 纪~前12世纪存在于东部的爱 琴海岛、希腊半岛及西部的欧 洲青铜时代的文明,因围绕海 域而得名。在之前,是最早的 欧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主要包括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 尼文明两大阶段艺术品和文字
克里特文化(公元前20世纪中叶)
——代表建筑:克诺索斯宫殿
•遗址
复原图
入口
克诺索斯平面
功能
柱子
特点
壁画
材料
总结
宫殿群占地约25000平方米,宫殿东部和南部 建在坡道上,位于城市中心,有很强的防御性 城墙,中心有大中厅,建筑围绕中厅布置,并 且有小天井穿插其中。有许多小房间和柱廊构 成,平面如同迷宫。 采用木鼓架间填充石块和土培,然后抹灰的建 筑方法。 墙壁内面有花卉、鸟头兽、风景以及娱乐主题 的彩绘,宫殿上的柱子上粗下细,多为朱红色, 是克诺索斯的认知性建筑元素。克里特的壁画 艺术、陶器主题、浮雕、独立雕塑以及金属浮 雕工艺技术是希腊艺术的先行者。
对比
相同点:核心,分散采光,布局不规则, 没有轴线,工字型平面大门,上粗下细 的石柱 不同点:粗矿——纤秀 较强防御——毫 不设防
THE END
谢谢观看
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4世纪)
——代表建筑:迈锡尼卫城
迈锡尼平面图
特点(狮子门)
特点
叠涩券
陵墓
泰仑卫城(港口要塞)
总结
迈西尼卫城座落在高于四周40~50m的高地上, 外围有一道1km长的石墙,有几米厚,名为大 力神式砌墙。 中心是正厅,正厅有不熄的火塘,是氏族崇拜的 象征 迈西尼卫城的城墙上有个独特的狮子门,门上的 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较薄,结构合理。在 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里面填一块石板,浮雕这 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间象征宫殿的柱 子,也是上粗下细。 迈西尼卫城附近有一座独特的圆形陵墓
【知识解析】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主题图集

米诺斯王宫表现庆典活动的壁画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考古学家在克里特遗址中 发现一些青铜器和金银器,表 明当时克里特人在冶金和制作 的技术上有辉煌成就。
克里特人制作的双面斧
(既是受男子青睐的武器, 又是神庙的摆设)
克里特人制造的锋利青铜兵器
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卫城的城墙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本土青铜时代 晚期文化。主要分布在希腊南部和爱 琴海区域。年代约在公元前1600—前 1100年。因当时希腊最强的王国及其 首都迈锡尼而得名。迈锡尼文明继米 诺斯文明而起,到它衰亡后,希腊历 史进入“荷马时代”。迈锡尼文明以 城堡、圆顶墓建筑及精美的金银工艺 品著称于世。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考古发掘现场
克里特岛文明遗址前的伊文思塑像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米诺斯王宫遗址
传说克里特文明时期 最强大的国王是克诺索斯 王米诺斯,当时在克诺索 斯、费斯托斯、马利亚等 地都兴建了规模宏伟的王 宫,而以克诺索斯的王宫 最大。各王宫的布局及建 筑风格基本相同。
克里特文明
迈锡卫城狮子门上的石雕
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阿特列于斯宝库”的圆顶墓
“阿特列于斯宝库”的圆顶墓内部
迈锡尼墓葬中的纯金面具 (按照死者脸部待征和轮廓大 小制作,并戴在死者面部)
迈锡尼城郊的9座圆顶墓在古希腊时代即很著名,其中一座被称作“阿特列于斯宝库”的圆顶墓最 为雄伟。此墓由墓道、墓门、圆形墓室和安葬国王的方形小墓室构成。据传说,阿特列于斯是阿伽门 农的父亲。
再见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主题图集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岛的米诺斯宫殿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