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经典医案

合集下载

六味地黄丸方治疗肾小球肾炎验案三则

六味地黄丸方治疗肾小球肾炎验案三则
善血 管 内皮功 能 。另外 , 胆 汤 还 可 降低 自发 性 高 温 血压 大 鼠血清 Ⅲ型前胶 原 氨端 肽 、 层粘 蛋 白 、 明质 透 酸水 平 , 可能 有一 定 的抗 心肌纤 维 化 的作用 。 因此 , 以温 胆 汤为基 础 的星 蒌温 胆汤 不仅 可改 善高 血压 病 眩晕 患者 的症 状 , 也可 能对 其发 挥 多重保 护 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福利 , 马伯艳 , 白妍 , 等.温胆汤对 失眠大鼠 下丘脑 内单胺类 递质影响的研究 [ ] J .中医药信息 , 0 5 2 ( )4 — 9 20 . 2 : 4 . 2 8
[] 2 马伯艳 ,吴晓丹 ,张福利 ,等.温胆汤镇 静催 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 J .中医药信息 , 0 4 2 ( ) 3 2 0 , 1 6 : O一3 . 1
数、 或寸脉旺而尺脉不 足。另外 , 尚可见大便偏干 ,
头晕 、 痛 ( 头 血压 高 时显著 ) 等症 。
笔 者临 床 上 用 六 味地 黄 汤 加 味 ( 如加 白芍 、 炙 甘 草 以柔肝 , 女贞 子 、 莲 草 以滋 肾 , 加 旱 加丹 参 、 益母 草 以活血 , 莲须 、 实 以 固摄 蛋 白 , 茜草 、 柏 叶 加 芡 加 侧
压 药者 。研究 表 明 ¨ 温胆 汤具 有 多重 药 理作 用 , “ , 如影 响 中枢 神经 递质 的含 量及 其代 谢 、 镇静 , 胆汤 温

4 6.
[ 张国华 ,吕琳.温胆 汤对 自发 性高血 膻大 鼠血液 l N L 4] 1 P P、N和 I H A水平影 响的实验研究 [ ] J ,浙江 中医杂志 , 0 74 ( o :9 20 ,2 1 )5 8
常规 检 查尿 蛋 白仍 4+,4小 时尿 蛋 白未测 。刻诊 : 2

六味地黄丸案例分析

六味地黄丸案例分析

分析六味地黄丸在治 疗肾阴虚证中的作用 和机制
汇报范围
01
02
03
04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和药理作用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评价
六味地黄丸在治疗肾阴虚证中 的优势和不足
六味地黄丸的用药注意事项及 禁忌
02 六味地黄丸概述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
熟地黄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山茱萸
补养肝肾,并能涩精。
山药
补益脾阴,亦能固精。
体征变化情况
舌质由红转淡,苔薄白,脉弦细变为和缓。
安全性评估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表明六味地黄丸治疗更 年期综合征安全有效。
总体评价
六味地黄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效果。
05 案例分析三:六味地黄丸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基本情况
01
患者年龄:45岁
02
性别:男
03
症状表现: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不适 等
04
既往病史:无
诊断与治疗过程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结合前列腺液检查和B超检查结果,确诊为慢性前列腺 炎。
治疗过程
患者被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每日3次,每次8丸,连续服用一个月。同时,建 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注意事项:嘱患者调整作息,避免熬夜,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食 物
治疗效果评估
01
症状改善情况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症状均有明显
改善
02
血压控制情况
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03

千古名方六味地黄丸

千古名方六味地黄丸

千古名方六味地黄丸摘要】本文从方剂溯源,古代应用和现代研究等方面对六味地黄丸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阐述,有助于读者对其有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源流变迁临床应用六味地黄丸(汤)是出自宋钱乙《小儿证治直诀》中的一首千古名方,原为治小儿“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恍白等症”,后世扩大为治疗肝肾阴虚的基础方剂。

1 原方义理原方由熟地24克、山萸肉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丹皮9克、茯苓9克组成,本为丸剂,后来也做汤剂。

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重用为君药。

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两者共为臣药。

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但熟地量大故以补肾为主。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均为佐药。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临床主治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疼,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由于它的安全有效,可以较久的服用,被广泛的应用到肝肾阴虚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治疗当中。

2 源流变迁提起六味地黄丸,不能不提到它的前身金匮肾气丸。

此方出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被后世称为治肾病的祖方。

也叫桂附地黄丸。

其组成是干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后世将干地黄换成熟地桂枝改为肉桂,效果更好。

原书中相关论述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虚劳腰疼,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转胞不得尿……宜肾气丸主之。

”主治命门火衰,脾胃虚寒,饮食不香,精寒尿多,腰膝酸软等证。

钱乙在其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改生地黄为熟地黄化为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

后世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味并形成固定成药的很多。

比较著名的有:知柏地黄丸:出自明.吴昆的《医方考》一书,系将六味地黄丸加上黄柏、知母,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六味地黄丸兽医临床验案举隅

六味地黄丸兽医临床验案举隅

增 ,开始增膘复壮 ,产奶量显著提高 。
性滑精 。以滋阴壮阳 ,补肾固精为治则 。方用熟地
5 关中种公驴垂缕不收医案
50 g ,山萸肉 30 g ,山药 30 g ,丹皮 25 g ,泽泻 25 g ,
2001 年 5 月 17 日 ,杨河乡西山村李景春一头 9 茯苓 25 g ,党参 25 g ,黄芪 25 g ,白术 25 g ,淫羊藿
汗珠 ,口色淡红 ,干燥少津 ,脉象细数 。此乃久病伤
阴 ,导致心肾阴虚 ,营阴不能内守 ,故为盗汗 。以滋
阴降火 ,固表止汗为治则 。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味 :熟
地 50 g ,山萸肉 30 g ,山药 30 g ,丹皮 25 g ,茯苓 25 医
g ,泽泻 25 g ,枸杞 25 g ,菊花 25 g ,草决明 25 g ,青葙 籽 25 g ,浮小麦 30 g ,龙骨 25 g ,牡蛎 25 g ,麻黄根 25 g ,黄芪 30 g ,党参 25 g ,炙甘草 10 g 。上药混合 ,
六味地黄丸源于《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 、山 萸肉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组成 。方中熟地滋阴补 肾 ,养血生津为主药 ;山萸肉补肾涩精 ;山药健脾益 胃为辅药 ;丹皮清热凉血 ;泽泻泻肾利水 ;茯苓补脾 除湿 为 佐 药 。是 滋 阴 补 肾 的 经 典 方 药 。笔 者 自 1996 年行医以来 ,凡遇肾阴亏损 ,虚火上炎引起的 腰酸腿痛 、头晕目眩 、消渴盗汗 、咳嗽气喘 、阳痿遗精 等病皆可对症化裁 ,改丸剂为汤 (散) 剂 ,屡治屡验 , 得心应手 ,现兹录医案数则 ,请医界同行斧正指教 。 1 长白种公猪劳淋医案
案 医 话
一剂早 、晚两煎 ,取汁候温灌服 ,每天 1 剂 , 4 剂而
愈。

六味地黄丸的案例

六味地黄丸的案例

六味地黄丸的案例44岁的宁波居民武先生,连续两年多时间里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

他最初受到一位所谓的“高人”的建议,声称这种药可以不论有无疾病,都能起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由此,他开始了长时间的药物之旅。

武先生还鼓励他的家人,包括妻子、母亲和儿子,一同服用这种药物。

然而,虽然他一直持续服用,精神状态并未改善,反而感到体力逐渐减退。

一次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他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出现了几项指标偏高的情况。

令人吃惊的是,武先生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前往医院检查,他还以为是药物效果不够,准备增加剂量继续服用。

六味地黄丸不是补品,不能随便吃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的娄海波主任指出:“将药物当成保健品长期食用,迟早会产生问题。

”这样将六味地黄丸长期当作补品食用的案例并不罕见。

然而,娄海波主任表示,“肾虚就吃六味地黄丸”的观念是错误的。

尤其在现代,人们普遍将六味地黄丸的功效过于简化为“补肾”。

然而,实际情况远比这要复杂。

六味地黄丸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补肾”。

肾虚与中医中所述的“补肾”概念在普通大众中容易混淆。

很多人可能误以为只要有肾虚,就可以食用六味地黄丸。

甚至有人在出现腰痛等症状时,会将自己贴上“肾虚”的标签。

然而,实际上,中医对于肾病进行了多方面的细分,所谓的肾虚或补肾仅是其中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

六味地黄丸固然可以用于补肾,但它仅针对“肾阴不足”的情况。

在中医角度看,肾的功能不仅仅与生殖有关,同时也与骨骼、听觉、呼吸、代谢等其他生理情况紧密相关。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治疗因肾阴不足引起的功能偏差和失调,如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症状。

若无此类症状,随意使用药物可能无效,更甚者可能带来副作用,得不偿失。

[精品]神丹妙药六味地黄丸

[精品]神丹妙药六味地黄丸

[精品]神丹妙药六味地黄丸神丹妙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六味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促进新陈代谢及强身健体的作用。

刚过40岁的刘先生得了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二甲双胍片,血糖控制得不错,生活所受的影响不大。

后来刘先生不知听哪位“专家”说,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西药对肾脏有损害,建议他服用六味地黄丸增强肾功能。

于是,刘先生便按正常服用量的一倍的量服用了六味地黄丸,不到一年时间,刘先生的糖尿病便加重了……我们知道六味地黄丸是传统的补肾中药,刘先生的糖尿病加重与服用六味地黄丸到底有没有关系?服用六味地黄丸除了补肾还能招来新的麻烦吗?服药谨慎辨阴阳中医专家指出,六味地黄丸不可随便服用,服用前应辨阴阳,即分辨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肾阳虚,肾阴虚,脾胃亏虚、痰湿偏盛,有肾阴虚但又有感冒腹泻这4种男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肾。

临床上曾有这样一个病例:吃了半年的六味地黄丸,本来食欲就不太好,近来更是不想吃饭,胃口总是胀胀闷闷的,这才在别人的推荐下,找到中医进行调理。

在医生询问病史症状之后,发现满舌头有很厚的舌苔,又腻又滑,脉象也是细滑有力。

为何会出现这种症状呢?这位病患是脾虚湿盛,需要健脾化湿,而六味地黄丸不治反而“雪上加霜”。

这是因为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中药,但它只适合肾阴亏虚的人。

医生说,有3种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肾。

1 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者不宜。

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烦热、头晕耳鸣等。

六味地黄丸虽说有补肾的作用,即使健康者短时期吃了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长期服用,很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情况。

2 明显肾阳虚者不宜。

肾阳虚多表现为面色偏白、腰膝酸冷、体质虚弱、喜暖畏寒。

许多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以为是因为肾虚引起的,于是就自作主张服用六味地黄丸,但往往会适得其反。

因为,肾只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与性功能强弱没有直接联系。

3 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者也不宜。

六味地黄丸加减治足跟疼痛医案、配方

六味地黄丸加减治足跟疼痛医案、配方

六味地黄丸加减治足跟疼痛医案、配方【病案举例】赵某,女,47岁,1999年9月12日初诊,自诉右侧足跟痛3年余。

X线拍片示:右侧跟骨骨质正常。

当地医院按“跟骨膜炎”治疗,给西药“布洛芬”、“甲灭酸”、“强的松”等治疗,服药后足跟痛稍减,但停药后足跟痛又复发每遇劳累而加重,甚则右足跟不能着地,须扶杖而行,痛苦不堪因服用西药而效不佳,遂欲求中药治疗。

查:右足跟部压痛阳性,无肿胀,踝关节活动受限,着地用力后疼痛加剧,伴腰痛,头目晕眩,舌红苔少,脉细数。

诊断:右足跟痛症。

辨证:肝肾阴虚、脉络阻滞。

:::治则:滋补肝肾,通络止痛。

处方:六味地黄丸加全蝎粉(冲服)6g,地龙15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服药3剂后疼痛大减,可弃杖而行。

二诊:头目晕眩消失,腰痛减,足跟痛大减,上方去全蝎粉,加细辛6g,服5剂后右足跟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腰痛亦消失,可参加轻体力劳动。

为巩固疗效,以基本方出入再进6剂后,足跟痛完全消失。

嘱继服六味地黄丸2瓶以善其后。

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跟痛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多患此病。

中医认为:劳则伤肾,长期劳累而致肝肾不足,筋骨衰弱;或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或猝受外伤,血络受阻而致本病。

肾主骨,藏精生髓;肝主筋,而筋又附于骨。

人至中老年,肝肾渐衰,肾虚无以主骨,肝虚无以养筋,若有外来损伤,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人体气血瘀滞,脉络受阻,“不通则痛”,从而引发跟痛症的发生,而妇女由于操劳家务,体力劳动繁重,又孕育胎儿,养育子女,“肝血同源”,故易致肝肾亏虚,所以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肝肾的代表方,方中熟地滋补肾阴,益精填髓是为君药,山药、山萸肉滋肾益肝补脾,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又配三泻:即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萸肉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

加当归、牛膝养血活血,焦杜仲滋补肝肾,木瓜、独活通络止痛,寄生、川断壮腰健肾,全方共成滋补肝肾、通络止痛之功。

【国医大师邓铁涛临床疑难医案——六味地黄...

【国医大师邓铁涛临床疑难医案——六味地黄...

【国医大师邓铁涛临床疑难医案——六味地黄...
【国医大师邓铁涛临床疑难医案——六味地黄丸治失眠,三剂基本痊愈】
患者李某,患肺结核,为阴虚火旺之体质。

曾患失眠,中西药久治不愈,越来越重,乃住于某医院,用尽各种药物与方法未效。

邓老顺为四诊,人瘦削甚,面白潮红,唇色鲜红,每夜只能睡眠1~2小时,心烦不安,两手心热,舌瘦嫩,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尺寸俱弱。

辨证:此阴损及阳,气阴两虚,阴阳失调,阳气浮越,夜不交于阴所致。

治宜益气养阴。

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高丽参(另炖兑服)。

隔两天再探视,问知某老师认为已经失眠,岂可服高丽参?但病仍未愈,邓老建议仍用前方,试服一剂,睡眠时间延长,三剂基本治愈。

失眠已致元气大虚,不用人参以大补元气,虽有六味汤之补肾阴,阴阳仍不能和调。

#大家健康超能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味地黄丸经典医案
六味地黄丸经典医案
鹿鸣苑博客群
梅核气--江某某,女,51 岁,2006 年10月初诊。

咽中似有痰堵,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半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无效。

患者自诉心烦不安,伴头昏,目眩,腰膝酸软,耳鸣如蝉,少寐,口干,口苦,大便不爽,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检查:血、尿、肾功能未见异常。

喉镜检查,未见异常。

证属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郁气滞化火,气、火、痰三者凝结于咽部而成。

治宜滋肾阴为本,清肝郁,豁痰结为辅。

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处方:生地15g,怀山药15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山茱萸10g,山栀10g,柴胡10g,郁金10g,全瓜蒌15g,蛤壳10g,浮海石10g,浙贝10g。

10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

二诊:药后咽中似有痰堵症状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均有所好转,原方再进10剂。

诸症消失,嘱再服半月成药六味地黄丸,保持心情愉快,随访1年未发。

按语:本例梅核气患者以肾阴虚为本。

肝肾同源,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炼津成痰,气、火、痰结于咽部,则出现咽中似有痰堵,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肾主骨主髓通于脑,肾阴不足,津液运行不利,则
脑失所养,故头昏、少寐、腰膝酸软。

肾开窍于耳,则耳鸣如蝉。

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目眩。

肝火郁滞,则口干口苦,大便不爽,舌红苔黄。

细数脉是阴虚阳亢之证。

方以六味地黄丸滋肾阴为本,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山栀泻火,蛤壳消痰利气,瓜蒌、浙贝、浮海石清热化痰。

全方共奏滋补肾阴,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之功,肾水充足,肝气疏泄,热降痰化则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