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现实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1. 引言1.1 介绍鲁迅及其作品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号肉脯。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民主斗士。
鲁迅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白话文学的鼻祖”和“文学革命的掌舵人”。
鲁迅的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这些作品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开创了现代白话文学的先河。
鲁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人性的深刻剖析、人民意识的唤醒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引导人们认识自己的处境,思考社会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2 探讨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人民意识的唤醒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等方式,反映出作品所处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问题,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认知的探索。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鲁迅的作品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引发了中国民众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鲁迅的作品包括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杂文,其中《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作品,无不展现了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乱象和人性丑恶的揭示。
通过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遭遇和心灵折磨的描写,鲁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使鲁迅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突出的地位,更在社会意义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也让我们反思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引发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鲁迅先生作品的现实意义

鲁迅先生作品的现实意义鲁迅先生作品的现实意义一、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一部引导人们思考思维的经典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中潜移默化地思想性十足,深刻地表现了个人追求真理、排除虚伪的思想精神,将历史、文化、思维、哲理渗透于作品之中,并以此启发人们思考人生,探讨社会发展。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作品,都旨在让人们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发挥改变社会的积极作用,让人们认清虚伪,追求真理,勇于改变自身,进而改变社会。
二、引领读者思考开拓进取鲁迅先生的作品旨在引导人们开拓思维,激发思考热情,从不同侧面审视问题,形成多元的观点,以获得全面的、客观的思维,并勇于探索开拓,以谋求新的发展。
《围城》等作品中,以特殊环境描绘人性和社会发展,主人公模拟社会,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刻的寓意,鼓励人们勇于创新开拓,坚持正义,不放弃,勇于面对困难。
三、表达对社会的真实态度鲁迅先生的作品描写社会的真实状况,表达他对社会的真实态度,如《发条橙》里描写的黄昏描写的每个人都被压迫和无奈被动的生活;《故事新编》中描写了在当时社会中,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而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彷徨》中探讨的是当时社会部分矛盾如何影响迷茫的主人公;《呐喊》描写的是旧社会环境下年轻人的野心、希望、志向和决心,以及希望改变这个社会的热情。
四、以一种深刻的眼光阐释社会鲁迅先生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社会问题,以一种深刻的视角去解读社会,比如《故事新编》中有着狠毒的描写,讽刺当时现实社会,强烈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围城》中描写的是一种封闭的社会环境,但是在这种社会里,往往有一种自律的秩序,也就是说,在社会的非理性中,总是有着一种自我约束力,也有着它的内在逻辑。
总之,鲁迅先生的作品既揭露当时社会的弊端又带有对未来的展望,其深刻的思想令人动容,它的现实意义可以引导我们正确认识社会,洞察社会生活,获取真理,以便更好地进行未来的规划,追求真正的进步。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和现实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鲁迅的作品从不回避真相,用语凝练、犀利,常常猛力打破社会的假象,揭露人性的丑陋,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生活的残酷和无情。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第一,鲁迅通过自己的作品揭示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狂人日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极端保守和愚昧,批判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胆怯和软弱。
《阿Q正传》是对农民主义的抨击,揭示了中国旧式乡土文化的陈旧、落后和脆弱。
《药》中揭示了中国医药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官员的贪污行为。
鲁迅通过揭露这些矛盾和问题,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尴尬和困境,从而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改变。
第二,鲁迅的作品教育人们要有独立思考、拥护真理。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疯狂”的手法描述主角的精神变态,呼吁人们要有独立思考能力,超越封建迷信和禁锢。
《百草园》中通过对商人的讽刺,教育人们要坚持道义、拥护真理。
鲁迅的作品引导社会上的每一位读者都要有自由独立的思想,不断反思,才能从真相中探寻出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鲁迅的作品启迪人们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尊严。
他从不肯定统治者的价值,尤其是关心普通人的生存和尊严。
《孔乙己》中就是一个富有血肉的人性形象,表达了对一些泥腿子的同情,及呼吁社会要关注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
《阿Q正传》中阐明了鲁迅强烈的批判意识,对现有社会的价值观有着很深的批评和反思。
他的作品启示我们关注普通人的尊严和生存,探索人的灵魂,思考人类的未来。
在总结鲁迅的现实意义时,可以说,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杰作,更贴近生活,真实反映生活、借助于生活。
鲁迅的作品正是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的引导,无论在精神层面上还是生存层面上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朝花夕拾》中的鲁迅与现实社会的深远影响

《朝花夕拾》中的鲁迅与现实社会的深远影响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描绘对于社会现实具有以下具体影响:
1.引发社会对儿童问题的关注:《朝花夕拾》通过描绘儿童的贫困、苦难和
不公待遇,让社会意识到儿童问题的严重性。
这引发了社会对儿童权益的关注,促进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2.促进对教育和医疗的改善: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揭示了当时教育和医疗
条件的落后,这促使政府和社会加强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
这不仅改善了当时儿童的生存环境,也为后来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批判了社会道德风气的衰败
和人性的冷漠,这促使人们反思社会道德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道德进步,促进了人性的觉醒。
4.启示人们思考社会问题:《朝花夕拾》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如经
济不公、道德败坏等。
这启示人们思考社会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描绘对于社会现实产生了具体而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批判社会现实,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1. 引言1.1 鲁迅作品的影响鲁迅作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引起了人们对自身现状的深思与反思。
鲁迅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激发了许多作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达,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活遭遇、痛苦与挣扎,让读者感受到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他的作品唤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引发了对社会不公与不平的反思。
鲁迅的作品在揭露社会黑暗的也为人们提供了对抗黑暗的勇气与力量,鼓舞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与正义的决心。
1.2 鲁迅作品的时代背景鲁迅作品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中国社会现实。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充满了动荡和变革,面临着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等问题。
鲁迅出生于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他的作品正是对这个时代的反映和批判。
在那个时代,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束缚等问题,人民的生活状况非常艰苦。
鲁迅通过他的作品揭露了这些社会问题,呼吁人们觉醒自觉,共同努力改变社会现实。
鲁迅的作品时代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氛围,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学向现实主义方向发展,提倡文学要为人民服务,揭露社会黑暗面。
鲁迅的作品时代背景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创作环境,更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和深刻思考。
通过对鲁迅作品时代背景的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和呼唤。
2. 正文2.1 鲁迅作品对社会的批判鲁迅的作品对社会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当时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一系列批判性描写和思考中。
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不公进行揭露,描绘了一幅社会的丑陋和残酷;同时也通过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和问题进行探讨,警示人们要警醒,反思现实,并努力改变。
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他通过对庸俗、懦弱而又自嘲的阿Q 形象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普遍缺乏独立意识和自尊自强的现象。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者。
其作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和文化,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鲁迅的作品以其刻骨铭心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闻名于世。
他以其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不公,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
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首先体现在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上。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直面着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和无奈,毫不掩饰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文化的愚昧、以及人们生活中的痛苦与矛盾。
通过其作品,鲁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腐朽,为今日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和警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像鲁迅那样用锐利的文字和犀利的视角来观察和批判社会现实,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上。
在他的作品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社会的黑暗,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扭曲和悲剧。
鲁迅通过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丑陋,以及人们在现实社会的压迫和摧残下,所表现出来的绝望与无力。
他的作品《孔乙己》、《阿Q正传》等,以其独到的洞察和犀利的揭露力度,揭示了中国民族性格的种种狭隘和扭曲,也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像鲁迅那样深刻地洞察人性的扭曲和现实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以促进人们对自身的思考和自我反省,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上。
鲁迅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和落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也一直贯穿于其作品之中。
他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等,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种种弊端和缺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像鲁迅那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社会发展所用。
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鲁迅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有关鲁迅的作品是否过时的争议不绝于耳,一部分人认为鲁迅的文章读起来过于刺耳,已经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必定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也正因为此,鲁迅的文章正在悄悄的淡出我们的教科书,似乎鲁迅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应该被彻底清除。
我认为,如果真正理解了鲁迅,理解了鲁迅精神,那么我们一定会坚信,鲁迅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认为,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警醒民族的责任感鲁迅出生在十九世纪后期,那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意识形态统治民众二千多年, 长期淤积下来的毒素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形成一种历史的惰力和社会改革发展的阻力。
鲁迅曾经说过“凡是愚弱的国民, 无论身体怎样的强壮, 都只是示众的材料和无聊的看客。
”正因如此, 鲁迅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愿望, 改学文学, 认为对于“愚弱的国民我们的第一要着, 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看出,鲁迅是怀着深厚的对祖国的爱和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来从事文学创作的。
从他的众多小说中,我们也可以看见他对当时中国人身上存在的种种劣根性的详实的刻画,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最犀利的嘲讽。
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 既有农民式的质朴、愚念, 又有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他在主子面前是奴才, 在奴才面前是暴君, 挨别人打, 说成“终于被儿子打了”;失掉了土地, 却还常常夸耀“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
通过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深刻揭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人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特征, 烙上了鲜明的民族耻辱的烙印。
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长,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可是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必须得到保留并发扬。
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我们的人民身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性格。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
在他的作品中,鲁迅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不公平现象。
比如在《狂人日记》中,鲁迅通过主人公狂人的视角,刻画了当时社会的愚昧和黑暗,以及人们的奴性和懦弱。
在《呐喊》中,他描绘了上海的贫民窟和市井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揭露和深刻批判,引起了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震动,也启发了后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对人性的探索和启示。
在他的作品中,鲁迅深刻地描绘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丑恶,以及人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迷茫和苦难。
比如在《阿Q正传》中,鲁迅以阿Q为代表,揭示了人性的自私、懦弱和自欺欺人,以及中国人在面对民族危机和困苦时的软弱和服从。
在《孔乙己》中,他描绘了一个饮酒作乐的文人形象,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境遇和内心的挣扎。
鲁迅通过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揭示,让人们对自身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启发了后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对民族精神的唤起和弘扬。
在他的作品中,鲁迅关注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比如在《华盖集》中,他以文人的身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传统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挖掘,也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他对中国文学的传统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也对中国文学的未来进行了深刻的展望和期许。
鲁迅通过对民族精神的唤起和弘扬,让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励了后人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现实意义
摘要:对于鲁迅,人们的评价不一。
有人对鲁迅评价很高,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然而也有人说鲁迅性格偏激,对各种社会都充满了不满,但无人否认鲁迅对当时社会思想的启蒙作用,都承认他对历史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人说当今已经不需要鲁迅了,他的思想太过偏激,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现实世界更加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精神指引我们。
关键字:精神现实意义偏激
求学过程中,我们都学习过鲁迅的文章,例如《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为了忘却的纪念》,一篇篇文章或诙谐或严肃,但最终都给予我们很大的震撼,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愚昧软弱,使我们感受到鲁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在当时,鲁迅深刻地揭示了到了人们心灵中最黑暗的部位,他的文章对于启蒙人民的思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像一把利刃刺向了黑暗的统治者,有利地配合了当时如火如荼的革命。
那么时至今日,鲁迅是不是我们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呢?又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
(一)鲁迅对思想建设的作用
鲁迅具有敏锐的眼光,他清楚地认识到国民性格中的劣性,以自己犀利的文字为工具,有力的揭露了反动派和敌对势力的丑恶嘴脸,对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国民给予了无情的批判。
从《狂人日记》到《纪念刘和珍君》,从《孔乙己》到《阿Q正传》,从《故乡》到《祝福》,鲁迅一次次深刻地揭露了国民的劣性,给人们心灵以一次次强烈的冲击,极大了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现实社会中,一件件令人心灵震惊的事情不断发生,一件件悲剧不断上演,从社会中施暴者的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到公交车上盗窃者的明目张胆,无人阻拦;从恶人闹事胡作非为,众人围观,到孤寡老人摔倒在地,众人视若无闻;从孩童被撞,群众见死不救到落水者溺死,船主高价捞尸,一件件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上演。
也许我们当时会感到气愤,感到对人性的不满,但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又何尝不是那无动于衷者之一呢。
当今社会,腐败、暴力等不良现象时有报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人性中各种黑暗因素正在不断变得公开化,大家由最初的愤慨批判逐渐逐渐变得视若罔闻,内心也开始变得麻木,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变成了自己曾经愤慨的围观者。
时代虽然发生变化,但人性中的丑陋却未消失,甚至逐渐愈演愈烈,人们反而越来越视而不见,社会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变质。
新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自己思想上的提升,时代中强烈需要鲁迅,需要他
对国民思想中的劣性进行深刻地揭露与批判。
重读鲁迅,重新体验鲁迅作品中的批判精神,为我们的思想注入正能量,使我们能够敢于揭露人们的虚假、残忍和冷漠,勇于批判贪污、腐败和暴力,鲁迅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为我们吹响战斗的号角,为我们补充战斗的能量。
(二)鲁迅对批判社会的作用
毛泽东这样评价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从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敢于斗争的人,是一个面对强权、面对恶势力不会屈服的人,是一个勇于与社会中所有不公做斗争的人。
当今社会,贪污腐败横行,各种以权谋私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个个贪官落马,但让人震惊的是在落马之前竟没有丝毫的报告,没进行丝毫的调查,听到的只是任职间的呕心沥血,似乎是一夜之间从人民公仆变成了阶级敌人;近些年来,地沟油,三氯氰胺,死猪肉,假奶粉。
各种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公德良心和道德操守扭曲变形,甚至已经沦为了实惠注意、金钱至上。
企业为了牟利不惜违法操作,以次充好,明知对消费者的损害却依旧为之,当官者以权谋私,无视人民疾苦,甚至对灾款随意贪污,社会中暴力事件不断,人们却因为害怕权利,畏惧暴力,不敢反抗,甚至为了利益沦为帮凶。
当今社会需要鲁迅,需要具有鲁迅精神的人,需要有人站出来直面强权、刚正不阿;需要有人面对金钱不为所动、坚守本心,需要有人面对暴力不畏惧、保持脊梁。
社会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精神,需要加强民众正义和良知,只有注重鲁迅精神的传播,加强精神建设,才能保证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三)鲁迅对人生态度的作用
身处黑暗势力横行的旧社会,鲁迅先生不屈服、不畏惧,一方面鲁迅先生积极参与各种反对黑暗统治的活动,另一方面坚持用自己的笔为武器,对反动派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的揭露,他义正言辞地说:“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手中的枪”。
对于刘和珍的遇害,他义愤填膺,愤怒地写出《纪念刘和
珍君》,对反动派的暴力行为进行无情的批判。
在黑暗的时代里,鲁迅先生以自己永不屈服的斗志,不屈不挠地与保守派和反动派做斗争,在茫茫的荒野里,开拓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其坚韧的意志,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现今社会,我国周围危机四伏,日本、美国、菲律宾、越南等国时刻想压制我国经济的发展,临海各国不断引发各种领土纠纷,面对各种敌对势力,我们不应畏惧,应时刻准备为我们的祖国发展而奋斗,同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
鲁迅先生一生惜时如金,勤奋工作,到了晚年,对时间更是倍加珍惜,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多么紧张的斗争,他都争分夺秒地学习,夜以继日的工作。
鲁迅一生发表多篇文章,对国民思想的解放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但鲁迅并非是天才,他曾说:“我哪里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在当代,浪费时间情况非常严重,太多的人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工作学习中消极懈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应付的心态,白白浪费大好的光阴与年华。
弘扬鲁迅精神,提高人民对时间的珍惜,促使人民学习鲁迅惜时如金的态度,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对于国家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此外,鲁迅先生还极具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心怀浓浓的关爱。
他曾说:“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见到穷苦的受难者,鲁迅尽自己全力帮助,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他曾说过“老的让开道,催促着,奖励着,让他们走去。
路上有深渊,便用那个死填平了。
”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他用一生实践着这种牺牲精神。
当今社会,太多的人都变得自私起来,太多的时候都是考虑到自己的利益,面对需要奉献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付出,对自己的得失斤斤计较,对自己的奉献往往希望得到更大回报,心里无时无刻不以得失来作为行动的依据。
学习鲁迅先生一生为人的奉献精神,才能唤起人们心中逐渐消失的人情与温暖,才有可能建成和谐幸福地新社会。
当然,也许有人说鲁迅太过偏激,但不得不承认,社会需要这种偏激,以前需要,当今社会更加需要。
面对太多的不公平,我们的内心已经开始麻木,对于太多的不公正,我们习惯了得过且过,习惯了折中思想。
学习鲁迅,不应该摒弃他的偏激。
反而应该重视他的偏激,只有社会中存在这种偏激,才能使我们始
终坚持着心中的正义,使我们能坚持到底。
时代在进步,虽然鲁迅先生早已去世,但他的思想却没有过时,他的精神也没有失去价值,反而具有更加宝贵的现实意义,社会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精神来引领国民的思想。
正如臧克家写得:“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鲁迅先生的生命虽已终结,但他的精神却必将永存,时刻发挥着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