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概览
山东青岛的简介

山东青岛的简介
青岛,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处青岛半岛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啤酒之都、足球之城、帆船之都。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市,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重要的节点城市。
青岛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相传舜帝南巡封禅于此。
秦朝统一中国后,将琅琊郡和胶东郡合并为胶东都尉。
汉高帝三年(前206年),胶西郡属胶西国;公元52年(东汉永平十六年)改为胶县;唐贞观二年(628年)改称莱州;明嘉靖八年(1529年)改为青州府。
1949年5月23日青岛解放,1949年12月7日设青岛市。
总面积9636.3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09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2千米。
截至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1360万人(户籍人口)。
—— 1 —1 —。
青岛介绍PPT(青岛简介经典版)

辣炒蛤蜊
蛤蜊可以说是每个餐桌必不可少的海鲜。蛤蜊 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 之冠”。辣炒蛤蜊鲜味十足更有辣椒的辣味刺 激味蕾,是蛤蜊最常见的做法之一。
鲅鱼饺子
海鲜饺子也是青岛的一大特色,单就拿鲅鱼水 饺来说,青岛人只认当地的鲅鱼,且必用新鲜 的鲅鱼肉作为水饺馅料,再用劲道的面皮将其 包裹。
2、城市概况
青岛
中国帆船之都,亚洲最佳航海城, 世界啤酒之城、 联合国“电影之都” 、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 文明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八大关
八大关景区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的风情 之地,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可以看到各式 小洋房,繁华多多,吸引了众多年前人前来拍 照。
酱猪蹄
酱猪蹄,酱汤又浓又香,骨肉分开,既烂又有 咬头还不腻。
青岛人提起猪蹄自然后就会想到流亭猪蹄,真 正的百年老字号,在各大商超都有售货点的。
海菜凉粉
岛凉粉以青岛独有的一种海菜——石花菜熬制 而成,是一种类似于果冻的凝胶状食品,所以 青岛人也称之为海菜凉粉。
谢谢大家
青岛城市介绍
“东方瑞士”欧韵之都 、“中国品牌之都”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是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 教发祥地。 6000 年 以 前 , 境 内 就 有 人 类的生存和繁衍。因树木 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
3、旅游景点
黄岛金沙滩
金沙滩位于黄岛,因其沙质为金黄色而得名。 金沙滩的沙质堪称青岛最佳,比市区的几大海 水浴场更为细腻
青岛市概况

气候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
青岛地处黄海之滨,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2.3℃,日平均气温高于30℃的炎热天气很少出现,所以青岛没有酷暑,但青岛的冬天持续时间较长,气温较低,常伴有大风,平均气温为-0.9℃,春季气温的回升也比较慢。
夏季旅游青岛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夏季的青岛,海水温暖,沙滩细软,而且并无烈日高温,是海滨旅游的黄金季节。
逶迤的胶东湾,起伏的山峦、湛蓝的大海和欧式的城市风光共同交织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
夏季的青岛,地方特色节日众多。
比如青岛啤酒节、服装节等都各具吸引力;海鲜等诸多美味也正是品尝的好时节。
2005年青岛获得“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第一名的称号,青岛的夏天的确值得一游。
概貌青岛位于中国山东半岛东南部,开埠于19世纪末,是山东及沿黄流域最大的入海口,是环渤黄海经济圈的组成部分,是中、日、韩金三角的一极。
青岛西靠沿黄省区,北牵华北、东北地区,南连华东、中南地区,拥有广阔的腹地,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青岛已形成家电、电子、汽车、造船、港口、石化、医药等产业集群,制造业基础雄厚,拥有以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
青岛目前下辖七个行政区、五个卫星城,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9万人。
经济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被联合国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发展前途的城市”之一,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连续三年被美国《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曾荣获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和“企业家满意奖”。
计划单列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身份,使青岛拥有很多其他城市没有的自主权,如财政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享受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拥有地方立法权等。
青岛简介

青岛市简介青岛,坐落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11282平方公里,人口约880万(2012)。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要区域型经济中心,青岛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8年,作为奥运会帆船项目比赛地,青岛逐渐打造成了享誉世界的帆船都,体育产业在青岛正得到迅猛的发展。
青岛有着天然的海陆形势和众多优良港湾,使青岛与上海、广州、天津、大连并成为中国五大外贸口岸,成为山东和胶东半岛的经济发展龙头。
依山傍海,风光秀丽事情到成为了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旅游城市,红瓦绿树联通蜿蜒起伏的街道,构成青岛市区独特的地理景观,也被称为万国建筑城。
尤其是青岛的德国建筑群,更是让青岛与德国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经济文化的发展,使青岛这座城市和青岛人有了去欣赏体育、拥有体育的条件,先后培养了多位奥运冠军。
青岛拥有良好足球传统的青少年足球发展,为青岛带来了足球城的美誉,奥帆赛的成功举办,以及一系列国际级大型帆船赛事的落户青岛,为青岛带来了帆船之都的城市名片。
随着青岛这座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再仅仅依靠青岛啤酒,海尔家电来维持,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选择在青岛举行,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海洋节、克利伯帆船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都将如期在这里举行。
现在的青岛,不再仅仅是一个海滨的美丽的旅游城市,更是中国的时尚之都、音乐之城,这些响亮的符号都与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联系到了一起。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青岛在足球运动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光辉的传统,除“田径之乡”、“游泳之乡”和“帆船之都”外,这座城市还素有“足球之城”的美誉,作为中国足球发展试点城市、中国青少年足球试点城市和亚洲足球展望计划试点城市,青岛拥有丰富的教练员、运动员资源,并与西班牙、英国、巴西、韩国等足球运动发达国家的俱乐部建立了合作。
青岛有着几百万的热情球迷,足球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之一,有着非常好的足球环境,全民理解、全民支持、全民参与的群众体育氛围为青岛足球的发展和商业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岛市简介

● 金朝势力南下后,域内各地被金所占,仍分属山东东路莱州和密州管辖。
●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设胶州,辖胶西、即墨(至元二年撤即墨并入掖县和胶水县)、高 密三县。元朝时,青岛地域主要属益都路胶州、莱州。
● 明朝时期,青岛地域主要属山东莱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胶西县,改置胶州,辖即墨 等二县,属莱州府。自明朝初年,明廷先后在青岛地域设立即墨营、灵山卫(下辖胶州所、夏河 寨所等)、鳌山卫(下辖雄崖所、浮山所等)等卫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撤胶水县改置
● 风能资源
● 青岛市的风能资源据测定有效风能密度为240.3瓦/平方米,有效风能年平均时间达6485小时。光 能资源也较好,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50.7小时,日照百 分率达58%。
植物资源
● 青岛市特有的四大珍稀植物:青岛老鹳草、青岛薹草、胶州卫矛、青岛百合。 ● 青岛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繁茂,是同纬度地区植物种类最多、组成植被建群种最多的地区。有植物
资源种类152科654属1237种与变种(不含温室栽培种及花卉栽培类型)。原生木本植物区系共 有66科136属332种,分别占山东省木本植物区系科、属、种总数的93%、84%和80.2%。 [5]
动物资源
● 青岛市在脊椎动物地理分布区划上属古北界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由于受暖温带海洋季风影响, 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生长良好,适宜动物栖息繁衍,但大型野生兽类较少。现代野生脊椎动物以 小型动物为多见,已没有大型猛兽或大型草食兽。根据1999年的全市普查结果,陆生野生动物有 429种,其中哺乳类17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7种。哺乳类动物有松鼠科、仓鼠科、鼠科、兔 科、犬科、鼬科、蝙蝠科、猬科等;两栖类有蛙科、蟾蜍科、盘舌蟾科、姬蛙科等;爬行类有蜥 蜴科、游蛇科、蝰科、乌龟、鳖等。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稀动物有66种,其中一类保护动 物52种。特殊动物有白沙河产的仙胎鱼。区内野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大致可归纳为森林昆虫 和农业昆虫。驯养动物主要有牛、马、羊、猪、狗等家畜和鸡、鸭、鹅等家禽。
青岛城市概况导游词(精选9篇)

青岛城市概况导游词(精选9篇)青岛城市概况篇1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位于山东半岛的西南端,它的东西南,三个方向都面向大海,只有一个方向是山,就是被人们誉为“海上第一仙山”的崂山。
这个城市的历史很短,只有短短120xx年左右的时间。
在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是一个只有360户渔民的小渔村,1897年,德国人强行进驻胶州湾,他们想征服远东和整个东方,觉得这里是他们至好的落脚点,于是找了个借口,说自己的一个传教士被人杀了,舰队强行进驻胶州湾,军队登陆,开始了大规模的建筑、工事。
从此展开了青岛的历史。
青岛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共辖七区五市,七区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黄岛,城阳,五市指胶州,胶南,即墨,莱西,平度。
全市总人口800多万,市区人口280万。
青岛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三面临海一面山的独特地理格局,使青岛又具有了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度,一年中八月份气温最高,平均在25.3摄氏度,但一年中超过30摄氏度的时间总共不超过一周,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在-0.9摄氏度。
在中国的北方来讲,这样的气候实属难得,非常的舒适。
在内陆夏日炎炎的时候,如果我们同一天由济南坐车来青岛,济南的温度如果是38℃,那么青岛会在28℃左右;而冬天则要比内陆暖很多。
良好的气候使青岛非常适合度假,所以青岛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我们现在所经过的这座桥叫做“流亭立交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去,大家有没有看到高高的指挥塔,那边就是青岛国际机场。
这个机场始建于1982年,自从宣布青岛作为奥运的分会场之后,机场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了扩建、整修,于20xx年完成了与国际化的接轨。
目前,开通的国内航线有90条,国际和地区的航线有18条,每周的航班密度1400余班。
在国际航线中,飞日本和韩国的特别多。
想问问大家,您知道青岛飞韩国要多少时间吗?只需要一个小时,很近吧。
青岛介绍简短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至121°00′,北纬35°35′至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青岛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2度.特点鲜明:四季分明,夏短冬长;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降水适中,热量充足;春夏多雾,冬春风大。
青岛夏季较内地短,一年平均只有80天,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为25.1摄氏度,由于受海洋影响,比较凉爽,是人们避暑,疗养和游泳的最好季节。
全市总面积为10654.1平方公里。
人口700多万。
其中市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人口224万。
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个区及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5个县级市。
青岛古称胶澳,近代历经沧桑,现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度假胜地。
景观:青岛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景观,根据景点的分布和文化内涵,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四大区域,
西部旧城区(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市区腹地(胶东民俗文化风貌)、郊区(历代文物古迹风貌)。
到青岛来游览,即可享受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风光。
又可在观赏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中产生深层次的思索和启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自然景观:趵崂山,山东的第三高山,就耸立在青岛郊外。
许多神话传说,从此山中氤氲的雾气中飘散了数千年。
秦皇、汉武曾把崂山当作“神仙窟宅”。
如今的崂山仍是寺宫古树立遍地,石阶瀑流挂满山,令人神往。
其它还有八大
关、栈桥、五四广场等著名景观。
青岛基本概况

基本分析青岛基本概况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全市总面积为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面积:总面积10654.1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700多万。
行政区划分:青岛市现辖七区五市,七区即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城阳、崂山、黄岛区,五市为莱西、即墨、平度、胶州、胶南青岛主要的商圈有青岛中山路商圈台东商圈东部商圈李村商圈崂山商圈人民路商圈北部商圈浮山后商圈CBD商圈等青岛中山路商圈中山路作为青岛的老商业街,纪录了青岛百年的沧桑,沉淀了青岛百年的商业文化,可以说中山路在青岛的地位,就像王府井在北京、南京路在上海、泉城路在济南,它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和地标。
始建于1898年的中山路几乎是青岛的一个商业图腾台东商业圈地处青岛市西南方,以台东步行街为中心,。
商业街占地0.17平方公里,但有沃尔玛超市、利群商厦、万达购物广场、苏宁、国美,、当代商城、、万客隆超市、家乐福、诺马特等大型商贸企业东部商圈多年前佳世客的“独掌大局”,到家乐福、阳光百货的紧随其后,再到麦凯乐、海信广场、百丽广场的百花齐放,以及即将建成的银座等商场东部商圈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家乐福、百丽广场等大型商场与海信广场、佳世客购物中心、麦凯乐、阳光百货等多种商业业态实现错位经营李村商圈李村商圈现在还是维客、北方国贸、利客来商厦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随着宝龙城市广场、万达商业综合体、伟东城市广场的建设,未来银座购物广场等入驻,以及国美、苏宁、五星电器等专卖店的登陆,李村商圈诸多商家必争之地崂山商圈崂山商圈已形成以啤酒城和辽阳西路为两大主线的崂山商圈日益发展成高档消费及住宅区。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青岛博物馆、极地海洋世界、青岛大剧院、青岛体育中心等等服务型公共建筑全部汇聚于此利群、丽达、中央大道、证大大拇指商业广场及永新国际广场等一系列高档购物群也就顺势入驻崂山浮山后商圈浮山后商圈市北区政府正在打造的2012年青岛又大一商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概览历史沿革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
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
从此,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进行了英勇斗争。
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
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青岛解放后,改属山东省省辖市。
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人口简况2005年底,全市共有740.9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下同)增长1.3%。
其中,市区265.43万人,增长2.7%;五市475.47万人,增长0.6%。
全年新出生人口75530人,出生率10.26‰;死亡48109人,死亡率6.54‰;全年净增人口9782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72‰。
全市登记暂住人口(1个月以上者)122.48万人,其中市内四区34.06万人。
根据青岛市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统计,全市除汉族外,有满、回、朝鲜、壮、蒙古、土家、苗、锡伯、高山、维吾尔、瑶、白、藏、仫佬、仡佬、畲、布依、纳西、侗、达斡尔、彝、水、怒、俄罗斯、傣、毛南、鄂伦春、傈僳、佤、哈尼、鄂温克、土、拉祜、普米、撒拉、景颇、羌、黎、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布朗、阿昌、塔吉克、裕固、京、塔塔尔、独龙、基诺、赫哲族等5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数为3301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44%。
行政区划建国以来,青岛市行政区划变动较大。
1949年底为市南区、市北区、台西区、台东区、四沧区、李村区、浮山区。
1951年6月,胶州专区的崂山办事处划归青岛市领导,改称崂山郊区办事处;8月,撤销四沧区、浮山区,设立四方区、沧口区。
1953年6月,崂山郊区办事处更名为崂山郊区人民政府。
1958年底,昌潍专区的胶县、胶南县及莱阳专区的即墨县划归青岛市。
1961年5月,即墨、胶南、胶县划出;10月,以原崂山郊区的行政区域设立崂山县,归青岛市。
1962年12月,台西区撤销,其辖区分别并入市南、市北区。
1978年11月,烟台地区的即墨县,昌潍地区的胶县、胶南县又划归青岛市;新设立青岛市黄岛区,其辖区包括由胶南县划出的黄岛、薛家岛、辛安3个公社。
1983年8月,烟台地区的莱西县、潍坊地区的平度县划归青岛市。
1987年4月,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县级);1988年11月,撤销崂山县,设立崂山区;1989年7月,撤销平度县和即墨县,设立平度市(县级)和即墨市(县级);1990年12月,撤销胶南县和莱西县,设立胶南市(县级)和莱西市(县级)。
1994年上半年,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在市辖区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将台东区、市北区及四方区吴家村街道办事处、错埠岭街道办事处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市北区;将崂山区作大的调整,一部分设立新崂山区,一部分设立城阳区,一部分与沧口区合并设立李沧区。
此次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区级建制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等七区。
2002年底,辖上述七区和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等五市(县级)。
地理位置及面积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全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等七区)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等五市为9552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地质地貌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全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
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
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本市出露十分广泛。
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
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
本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山脉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
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
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
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
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海拔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
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海拔80.6米)等。
河流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胶莱河。
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招远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岛,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至胶州南码头村入海。
干流全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6131.3平方公里(含南胶莱河流域1500平方公里),是胶东半岛最大水系。
大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亿立方米。
该河20世纪70年代前,径流季节性较强,夏季洪水暴涨,常年有水。
70年代后期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断流。
北胶莱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支流,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总流域面积1914.0平方公里。
北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莱州湾。
干流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
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公斤/立方米。
沿海诸河系指独流入海的河流,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戈庄河、白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海域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62.64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
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的海湾,自北而南分布着丁字湾、栲栳湾、盐水湾(又称横门湾)、崂山湾(又称北湾)、小岛湾、王哥庄湾、青山湾、腰岛湾、太清宫口、流清河湾、崂山口、沙子口湾、麦岛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前海湾(又称栈桥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利根湾和古镇口、斋堂湾、董家口湾、沐官岛湾等;胶州湾内又有海西湾(包括小叉湾、薛家岛湾)、黄岛前湾、阴岛湾、女姑口、沧口湾等32个海湾。
青岛市原有海岛70个。
1987年,把斋堂前岛和斋堂后岛以人工连接为斋堂岛。
现有海岛69个。
其中,小青岛、小麦岛、团岛、团岛鼻、黄岛和吉岛是人工陆连岛,只有63个岛四面环海。
69个海岛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
这些海岛绝大多数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约64公里。
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潮汐青岛属正规半日潮港,每个太阴日(24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潮差为1.9~3.5米,大潮差发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
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
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的平均潮位被命名为“黄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岛观象山国家水准原点下72.289米。
中国自1957年起,大陆国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为零点起算。
气候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据1898年以来百余年气象资料查考,市区年平均气温12.2℃,极端高气温38.9℃(2002年7月15日),极端低气温-16.4℃(1931年1月10日)。
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
日最高气温高于30℃的日数,年平均为11.4天;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日数,年平均为22天。
降水量年平均为775.6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4%、57%、22%、7%。
年降水量最多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变率为62%。
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
年平均气压为1008.6毫巴。
年平均风速为5.3米/秒,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
青岛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
土壤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类系统,青岛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土等5个土类。
棕壤面积49.3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9.8%,是全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发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个土属,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层薄、侵蚀重、肥力低,多为林、牧业用。
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岛市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土壤。
砂姜黑土面积17.6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42%。
主要分布在莱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胶州北部浅平洼地上。
该类土壤土层深厚,土质偏粘,表土轻壤至重壤,物理性状较差,水气热状况不够协调,速效养分低。
潮土面积14.4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7.55%。
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胶莱河下游的沿河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