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单元2原始农耕生活 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1、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知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娱乐等其他生产情况3、通过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在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4、通过了解祖国境内半坡、河姆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自主学习1、半坡原始居民(1)距今约-------------- 年,生活在----------- 流域。
(2)生产生活:○1普遍使用------------ 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耕地,种植-----------。
○2畜牧业:饲养----------- 等动物。
○3手工业:制造--------------- ,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4居住:住着-------------------- 的房子,屋内有灶坑,供饮煮和取暖用。
2、河姆渡原始居民(1)距今约--------------- 年,生活在---------------- 流域。
(2)生产生活:○1使用----------- 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 。
○2畜牧业:饲养-------------- 。
○3手工业:制造----------- 、简单的------------ 和原始乐器。
○4居住:住着----------------- 房子,过着----------- 生活,已经挖掘-------------- 。
3、原始农业的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长江、等流域,在世界上最早人工载培,载培。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农作物,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知道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
3.掌握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标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距今约年。
2.生活地点:流域,陕西东部一带。
3.居住状况:住式圆形房屋(识记图片)。
4.生产生活:(1)作物: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
(2)工具:使用石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制造和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
(3)畜牧业:饲养、等家畜。
(4)手工业: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距今约年。
2.生活地点:流域,浙江。
3.居住状况:住式房屋(识记图片),还发现了距今年代最早的。
4.生产生活:(1)作物: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这一作物的国家。
(2)工具:用耕种。
(3)畜牧业:饲养、、等家畜。
(4)手工业:会制造、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懂得使用。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农作物:北方黄河流域作物:。
南方长江流域作物:。
2、生产方式:由发展到用等工具进行耕种。
3、农业兴起和发展标志:种植,饲养的出现以及、的发展。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说出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异同点,而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三、巩固检测1.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聚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主要农作物是水稻2.一个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用磨制的石器和骨器从事劳动B.穿着麻布衣服,吃上了粟米饭,再配以各式素菜和荤菜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D.用漂亮的彩陶盛装东西3.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决定南北种植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饮食习惯 B.生产工具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4.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共同之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B.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C.都会制作彩陶,挖掘和使用木质结构水井D.都会制作乐器5.英国一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西安半坡博物馆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导游,你不会向客人介绍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单元2原始农耕生活 学案(无答案)

原始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阅读、思考,知道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生产情况,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2.通过思考、比较,简述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学习重难点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三、学习方法课前学生预习自主探究、课堂师生共同探究、课后复习巩固练习。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分别是怎样的?(二)课堂学习【导入新课】1. 我们上学期学习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哪些居民?答:、。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发展?【合作探究学习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1.半坡遗址的发现地点在哪儿?大约生活在什么年代?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情况怎样?生产: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石器,还制造、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该粮食作物的国家。
饲养、____等家畜,在手工业方面,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______,最具特色的为______。
半坡人也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
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
【探究学习二】河姆渡人的生活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什么?3.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怎样?他们居住的房屋属于______建筑,而且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______水井。
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______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______的起源地之一。
农业上,他们的主要农业工具是______;畜牧业主要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为主。
除此之外,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织布机,人们已学会养蚕缫丝。
河姆渡人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夯实基础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发现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2.距今年代:约6000年。
3.房屋类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4.生产生活(1)农业上,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2)畜牧业,饲养猪狗(3)手工业,会制造石器、骨器、角器,会纺线制衣,制作彩陶。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发现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2.距今年代:约7000年。
3.房屋类型:干栏式建筑。
4.生产生活(1)农业上,种植水稻,使用骨耜和磨制石器。
(2)畜牧业,饲养猪狗和水牛。
(3)手工业,会制黑陶、玉器、骨哨,会养蚕缫丝,会制作象牙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按图索骥趁热打铁1.(2017·东营)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①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水稻③住干栏式房子④挖井饮水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015·湖南娄底)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3.(2017·南京)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A. 种植粮食作物B. 制造陶器C. 发明舟车D. 铸造青铜器4.(2017·齐齐哈尔)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A. 水稻B. 粟C. 小麦D. 玉米5.(2017·赤峰)如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A. 自然条件B. 生活习惯C. 生产工具D. 劳动技术6.(2017·福建)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A. 建造干栏式房屋B. 种植粟C. 铸造司母戊鼎D. 使用甲骨文7.(2014·聊城)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2015·聊城)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居民D. 半坡居民9.(2015·重庆)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学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1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
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思维方法过程与方法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但大家想想,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生:冬天食物匮乏;会经常挨饿;有时为了获得食物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生:种地、储存食物;将吃不了的动物饲养起来,留到食物短缺的时候再食用……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进行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是解决食物来源不稳定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
农耕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教师讲述:因为农作物的种植,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
他们渐渐地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原始聚落。
2.教师提问: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提示: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3.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提示: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图片展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河姆渡遗址产生的关系?提示: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当时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5.现代科学界已发现: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特大的灭绝,几乎灭绝了所有的生物。为了增加人们对先民的了解,某电影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影片,可以出现的情节包括( )
①用石磨盘、石磨棒加工谷物②给地里的白菜浇水③收割成熟的水稻④孩子们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嬉戏⑤用谷壳做饲料喂养家猪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D.①②④
6.右图中的物品是在某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它的作用是()
A.玩游戏
B.车轮
C.纺织工具
D.投掷野兽
7.河姆渡和半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 )
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B.战略位置重要
C.土地肥沃,适宜农业D.便于生活用水
8.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
(3)在“低碳行动”展区,主持人请你与原始人类一起体验它们的“低碳生活”,这些项目可能会有:______________。
(1)在图中长方框中,填写我国早期人类的名称。
(2)假如图中上方的两个早期人类能够穿越时光隧道遇到一起,他们会说什么呢?请你依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描述一段他们的对话,对话中要体现出各自的体态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2 原始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及意义;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半坡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半坡和河姆渡人的生存方式不同的原因三、课程学习:导入新课:。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同学们认识以上图片反映的农作物吗?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问:带着课件上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
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兴起地区: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发展变化: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兴起和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过渡:距今10 000年左右,在中国的长江、黄河和淮河等流域兴起了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古代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可谓星罗棋布,而最为典型的代表一个在黄河流域,另一个在长江流域。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一说,河姆渡遗址展示的是什么时候的农耕生活?生:距今7000年左右。
河姆渡人主要种植什么作物?生:水稻。
教师补充:河姆渡遗址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发现的。
遗址出土了大量稻谷堆化石,这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也说明当时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活动。
河姆渡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生:骨耜、骨镰等。
这些生产工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知道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的器形有石斧、石锛等。
但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器多于用石器,出土各种骨器的数量是石器的七倍,最常见的是骨耜。
耜是最常见的河姆渡出土物,骨耜上安装的柄叫耒,通常把这种装有木柄的骨耜叫耒耜。
耒和耜是用来松土的工具。
当时出现了哪些家畜家禽?生:猪、狗、马、牛、羊、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导学案(无答案)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9、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B.②C.①②D.③④
10、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D.水稻源自粟11、下列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描述不相同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黄帝
2、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因素应是()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劳动技术
D.自然条件
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二)、材料分析题。
16、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
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 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 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 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 一原始 居民生
活的描绘?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要求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引发或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阶级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阅读、思考,知道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生产情况,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2.通过思考、比较,简述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学习重难点
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三、学习方法
课前学生预习自主探究、课堂师生共同探究、课后复习巩固练习。
四、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分别是怎样的?
(二)课堂学习
【导入新课】
1. 我们上学期学习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哪些居民?
答:、。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发展?
【合作探究学习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1.半坡遗址的发现地点在哪儿?大约生活在什么年代?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情况怎样?
生产: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石器,还制造、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
用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该粮食作物的国家。
饲养、____等家畜,在手工业方面,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______,最具特色的为______。
半坡人也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
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
【探究学习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什么?
页 1 第
3.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怎样?
他们居住的房屋属于______建筑,而且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______水井。
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______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______的起源地之一。
农业上,他们的主要农业工具是______;畜牧业主要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为主。
除此之外,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织布机,人们已学会养蚕缫丝。
河姆渡人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河姆渡人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人群。
【合作探究学习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在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______,黄河流域是栽培______的最早起源地。
在黄河、长江、淮河流域中国的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
具进行耕种。
__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______、_______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四:】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主要区别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对比简表
1.能够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半坡原始居民已开始种植()
A.水稻
B.粟
C.黄瓜
D.葡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4.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
生活。
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D.半坡人北京人 C.河姆渡人A.元谋人 B. )5.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
其中介绍错误的是(住着半地穴式房屋生活在长江流域
B.A. 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D.
C.种植粮食作物粟便和妈妈一起去吃了一碗小米粥,
6.远古时代的图图是一个十分勤快的孩子,一大早起来,)菜地种植蔬菜,这样的生活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先民中(
陕西半坡人浙江河姆渡人 D.云南元谋人 B.北京人 C.A.你能从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北京人遗址 D.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A.山顶洞人遗址 B. )8.
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使用 D.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磨制农具石斧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
其中,福娃贝贝的头9.2019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D.大汶口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A.北京人 B. C.半坡原始居民六、课外
知识拓展半坡遗址博物馆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半坡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 分。
页 3 第
遗址大厅为3000平方米,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其房屋建筑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露出地面的一半盖上了屋顶,这种房屋既低矮又潮湿。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后来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这在当时可算是了不起的壮举。
从遗址中还可以看到一条长300多米、深约5米、宽约6米的大鸿沟,这是护卫村落、不受外来部落的侵犯,防止野兽突然袭击的防御工事。
遗址中
还能见到公共墓地,有的墓地上放着瓮罐,瓮罐上边盖着陶盆,陶盆中间钻有一小孔,人死后尸骨放在瓮罐中,小孔的作用是让死者的灵魂进出方便。
遗址中还有储藏物品的地窖和公共仓库等。
这些使用过的窖穴、陶窑、墓葬等先民遗迹,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我们祖先开拓史前文明的艰难足迹。
页 4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