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川教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能力与方法:
1.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
2.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20、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
课后反思:
④他们主要饲养何种家禽?
⑤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二)半坡遗址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
②他们住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住这样的房子?
2他们又主要饲养何种家禽?
④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三)大汶口遗址
自学、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五、检查反馈:
二、学习重难点:
1.“新石器”的含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三、预习感知
1、下列原始人类遗址中,属于我国南方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是()
A.山顶洞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2、假如再现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情景,将不会出现的情景是( )
14、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原始农耕生活》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变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农耕的兴起、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农耕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始社会的狩猎采集生活,对于人类社会的变迁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狩猎采集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兴起、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农耕生活,掌握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农耕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始农耕生活的兴起、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农耕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
2.教学难点:原始农耕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原始农耕生活。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原始社会的狩猎采集生活,提问:人类是如何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生活的?2.呈现(10分钟)展示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农耕生活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个聚落的生活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始农耕生活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了解原始农耕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讲学稿无答案川教版

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与要求:让学生认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计年月、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情况等相关史实,认识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阅读课本P8-13 页,完成以下填空题。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11、时间距今:年前2、生活地点:河姆渡居民居住在,生活在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建筑房屋是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年前2、生活地点:半坡居民位于,生活在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制陶业:5、半坡居民建筑房屋是模块二:交流商议(小组合作交流、展现、精讲思疑)商议内容内容一:小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结论(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一样样。
把你的更正建议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注明)下来。
内容二:请组长组织,小构成员合作交流牢固内化的任务一,并把答案在白板上展现出来。
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和全组组员议论牢固内化任务二的的问题,并把答案写下来。
模块三:牢固内化1任务一: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认识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河姆渡居民类别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原始捕渔业原始制陶业原始建筑业表现半坡居民种类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原始纺织业原始制陶业原始建筑业表现任务二:资料一 . 距今六七千年,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牲口和家禽,有牢固的食品本源。
人们不再用像过去那样东奔西走。
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
材料二 . 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中内中央均设有灶炕,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资料三 . 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基层饲养牲口和堆放杂物。
请回答:1.依据资料一,当时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别生活着哪一原始居民?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栗的国家,请问水稻和栗分别是由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3.从资料二三看,黄河流域的居民和长江流域的居民住处时什么款式的?为何要这样建?模块四:当堂训练班级姓名2课题: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P8-13一、选择题1. 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2. 什么原始聚落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A.大汶口居民B.半坡居民C.河姆渡居民D.马坝居民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的原由是()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使用C.建筑房屋D. 使用陶器4.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气》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强壮成长,夏季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优秀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展示:《白虎通》原文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2)问: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什么变化?
(3)讨论并得出结论:人类由采集狩猎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变。
1.半坡居民的生活
(1)展示关于半坡遗址的考古史料
磨光的石器、大量的粟粒、骨制的渔叉、渔钩、尖底瓶、彩陶盆、纺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等。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特点,林木茂密,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
半坡遗址,原始农耕出现文明曙光。
归纳总结: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农业生产等,会饲养家畜,狩猎,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补充食物。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过定居的农耕生活。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为河姆渡人的生
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讨论归纳总结:
河姆渡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人工栽培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打井,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等。
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但是在房屋的样式和种植的农作物方面有差别,你能说出原因吗?
归纳: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磨制工具的发展。
是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1教学目标: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2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常识。
3重点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题名称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学目标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教学难点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师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某某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
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学生看书、寻找、发现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大胆猜测、想象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点和种植的粮食作物;2.列举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表现3.认识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原始农业的兴起1.时间:①水稻:在中国_______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②粟:_________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原始_________和原始__________出现表明原始农业兴起。
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标志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________文明时代。
二、河姆渡遗址: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村;位于流域。
2.河姆渡人居住在________建造的房子里。
3.生活状况:(1)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
(2)种植;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三、半坡遗址: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生活地点:;位于流域。
2.生活状况:(1)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等(新石器)(2)种植;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3)建造_________房子。
【合作探究】【问题1】为什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问题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自学检测】一、选择题1.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A.用骨耜耕地B.种植粮食作物粟C.用陶器装食物D.住在木结构房屋里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主要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3.半地穴式的房屋,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避寒。
建造这种有特色的房屋的原始居民是()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原始居民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出现C.建造房屋D.制作陶器6.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粟的种植B.水稻的种植C.玉米的种植D.小麦的种植7.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的是()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②③8.小红家有仿制的鱼纹彩色陶盆,如果是真品最早可能出现于()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1)①南方;②黄河流域;2.种植业;畜牧业;农耕二、1.7000;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2.木头;3.(1)骨耜;(2)水稻;三、1.6000;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黄河;2.(2)粟;(3)半地穴式【合作探究】【问题1】探究:(1)因为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2)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学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史前期间:中国境内初期人类与文明的发源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1.认识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盛行及其重要的意义。
2.初步学习对详细历史资料进行归纳、归纳、剖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想方法。
二、自主预习1.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种植,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种植和。
2.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天气暖和润湿,雨水充足。
此中,距今约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旧址,最具代表性。
3. 在河姆渡旧址还发现了木构造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月的木构水井。
4.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旧址。
距今年,命名为半坡旧址。
三、合作研究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子式样是如何的?在生活中栽种的主要农作物又是什么?饲养哪些牲畜?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2.在人类不停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子式样是如何的?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栽种什么?饲养什么?使用什么?3.指出半坡旧址和河姆渡旧址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别?四、随堂操练1.可以较典型的反应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 ①B.②C.①②D.③④2.以下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感人民栽种的()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D.水稻、粟3.不切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质的是()A. 饲养猪狗牲畜B.栽种粟等农作物C. 住干栏式房子D.住半地穴式房子4.以下哪一考古旧址可以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A. 元谋人旧址B.半坡原始居民旧址C. 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5.以下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子,对后代的阁楼和楼房款式的出现影响最大()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6. 促进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来源因是()A.自然环境的好坏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筑房子技7.我国先民的踪迹遍及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旧址数以万计,可是地区文化却各具风范,根来源因是()A. 自然环境不一样B.使用的工具不一样C. 生活习惯不一样D.思想意识不一样五、课后反省【答案】二、自主预习1. 稻粟黍2.70003.最早4.约6000三、合作研究1.(1)房子建筑—半干栏式建筑;( 2)主要农作物—水稻;( 3)饲养牲畜—猪、狗和水牛为主( 4)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 5)制作器物—陶器、玉器、乐器骨哨 .2.(1)居住区—半地穴式圆形房子;( 2)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3)栽种作物—粟( 4)饲养牲畜—猪和狗;(5)生活器具—陶器,彩陶最具特点.3.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天气干燥较为严寒,雨水稀罕;河姆渡人居住的长江流域,天气暖和润湿,雨水充足 .四、随堂操练1.D2.D3.C4.C5.B6.B7.A。
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川教版)

年级:七年级上册学科:历史课题:《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邵光武
审批(签字):审批时间:年月日
【目标导学】
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与检测
1. 初读正文,解决如下问题(在书上勾划知识要点):
(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种植什么作物?主要饲养何种家畜?住什么样的房子?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种植什么作物?主要饲养何种家畜、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住什么样的房子?
2.自学检测:《达标训练》P4-5第一、二、三题
二、问题探究
1. 思考并讨论:半坡的房子与河姆渡的房子为什么不一样?
【预设:自然条件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
2.请大家自学第三目——大汶口遗址。
思考并讨论: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预设: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现了贫富悬殊。
】
三、课堂小结
结合课件指导学生填表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归类
四、达标检测:《达标训练》P5第四、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题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型新授班级七年级()班教研
组
姓名王迪时间
课堂流程环节具体内容学法
指导
一
学习目标1.学
啥我
知情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初步培养学生结合已
有知识分析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请把关
键词标
出来
二自主学习12分钟2.温
故而
知新
【复习旧知】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内容:()
A:用火烧食物 B: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C:过着群居生活
《韩非子》上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
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探索新知】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______年的_____流域,已使用_____石器,用耒耜
耕地,种植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他们住着_____式的房子,
过着生活。
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______,还会制造简单的
______和原始______ 。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发现了距今约_____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的遗址,它位于
_____流域,他们普遍使用______石器,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
早种植粟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饲养_____等,还打猎捕鱼。
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主
食有___,副食有___________等。
半坡居民住在______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鲜丽的______,已经会
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出现在遗址的陶器上。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间距今约年,其主要农具有、
等,陶器有和。
合作探究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稳扎稳
打,步
步为营
阅读教
材7-8
页,“
河姆渡
的原始
农耕”
认真回
答。
阅读教
材8—9
页“半
坡原始
居民的
生活”
完成练
习。
三展示交流20分钟
四课堂作业3.展
示我
精彩
4作
业当
堂清
2下图中的两种房屋,是我国远古时代,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曾经居
住过的。
图一图二
仔细观察观察上面两幅房屋图,然后回答:
(1)你知道图一和图二中所画的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吗?
(2)请你分析一下:上图中哪一种房屋适合北方人居住?哪一种房屋适合南方人居住?结
合我国南北方的自然条件,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
3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
【巩固训练】
1、民以食为天。
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
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2、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的一种工具叫耒耜,它的主要用途是()
A.打猎 B.耕地 C.捕鱼
3、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4、大汶口墓葬里出现了随葬品的数量悬殊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农耕经济比以前发展了 B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C社会生产力比以前大大发展了
5、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遗址都在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
B、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C、便于生活用水
集思广
义,展
示团队
的魅
力。
独立用
八分钟
时间完
成然后
用两分
钟小组
反馈
课后作业学练
优
2,6,14,15,1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