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中考散文阅读
《散文》导学案

《散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掌握散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能够欣赏优秀散文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和提高散文创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掌握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难点(1)如何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2)怎样在写作中运用散文的特点展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三、知识储备(一)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体裁,它可以描绘自然风光、社会万象、人生百态,可以抒情、叙事、议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二)散文的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神聚”则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所有的材料和表现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优秀的散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和美的享受。
3、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为主要内容,着重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活动。
2、抒情散文主要抒发作者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抒发来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揭示出深刻的哲理。
四、阅读方法(一)整体感知1、阅读标题和开头,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背景。
2、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二)细节品味1、圈点批注文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分析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2、关注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三)主题探究1、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思考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五、写作方法(一)立意1、明确写作目的,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立意要新颖、深刻,能够反映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导学案

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品析一、考标解读1、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2、体验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二、直击中考或中考仿真题1、赏析(2012年衡阳市中考题《给儿子打印象分》)“这个当儿子的,聒噪的很,插不上话急得挠头抓耳....,满脸青春痘簌簌往下掉。
”这句话中的“挠头抓耳”用得好,好在哪里?(提示答题角度:用词精炼,富有表现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2014年四川南充中考题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这段话。
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ch ǎn袜.(不穿鞋子,踩着袜子走路)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蹉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
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煞风景而野蛮”吧!简要分析作者在这一段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效果。
提示答题角度:描写方式及其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方式的角度,来赏析下面这段话的表达效果。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答题角度:修辞手法及运用补充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及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某事物或人的(特征、特点)表达了__________的情感。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专项训练 导学案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专项训练导学案【复习目标】1、复习散文的文体知识。
2、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散文文体知识梳理】1、散文定义: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
3、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4、散文线索:以事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情感为线索。
5、散文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6、散文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7、散文的思想内容:写人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考点探索】【技巧探索】菊事丁立梅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
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
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
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
咬一口,鲜透牙。
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
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
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
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
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
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
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
初中九年级语文复习专题《散文阅读》第一课时导学案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考情2.明确中考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及常见题型3.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学习重难点】1.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课前演练】1.赏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2.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
(宗璞《紫藤萝瀑布》)【合作探究】问题一:你能概括一下,以下四个题目分别考查散文阅读的哪一个方面吗?题目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题目二:请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题目三:文章第六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题目四: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问题二:以上四个题目分别涉及中考散文阅读的四个考点,你能对号入座吗?A.内容的提炼与归纳B.语言的品味与赏析C.段落的分析与把握D.情感的体验与启发。
问题三:在平时的散文练习中,对于散文的的语言你是从哪些角度品味和赏析的?【中考链接】问题一:从以下几道题目中,你能总结出中考对于散文语言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吗?1.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19日照)2.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019益阳)3.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二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2019兰州)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四段画线的句子。
(2019沈阳)【总结提升】【作业布置】1.总结本节课所讲解题思路。
2.完成散文专项练习。
附导学案答案【课前演练】1.(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钻”字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了春草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颂。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17讲散文阅读导学案

第十七节散文阅读一、预习目标1.学生明确考试要求。
2.复习散文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3. 总结归纳散文题型的答题思路和要点。
4.联系具体题目,介绍相关的答题技巧。
二、预习要点1、掌握并运用散文阅读知识解决问题。
2、掌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方法。
三、复习要点回顾(一)考纲要求:《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指出精读评价是:“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考试内容”,同时强调“考察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散文知识点回顾:散文定义: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
散文是记叙文阅读中的重点,近年来各地中考对散文的考查相当普遍,因此单独作为一章讲析。
1、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是文章的材料和组织形式,“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写景散文。
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写景散文这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喻情于景。
2、散文分类:(1)叙事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 托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3)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3、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象和象征。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初中 九年级 语文 复习专题九 第2课时 《散文阅读》第二课时导学案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温故知新】1.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请将“中考散文阅读主要考点示意图”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语言的品味与赏析”考点示意图如下,请你将所学内容填入图中合适位置。
【学习目标】1. 结合例题,深化对散文阅读常见考点的认知。
2. 学以致用,强化语言类考点解题思路的运用,提高解题能力。
【实战演练】调动所学,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以下练习题。
《茶是家乡醇》(2019河南)②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
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
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
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1.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请品味“翻飞”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晒书》(2018海南)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
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
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2.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请品味“钻进”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早起》(2019襄阳)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
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
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像寻找一个躲猫猫的伙伴。
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
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暂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
散文阅读导学案.doc

中考散文专项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散文的知识点.2、了解散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训练中掌握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复习重难点】掌握技巧并学会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点拨法总结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准备《无人看到你的忧伤》《世上最好的地方》两篇散文,并在课前由学生阅读和完成习题。
【复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知识储备对照学案,快速圈点勾画。
(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记叙的顺序(方式)是什么?(顺叙,倒叙,插叙、补叙)(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四、考点透视1、理清脉络,概括内容;2、分析背景,提炼主旨,理解环境;3、品味语言,揣摩含义;4、分析人物,了解形象。
五、直击中考中考题型----概括主要内容----分析写作顺序及作用----分析语段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典型例析:《无人看到你的忧伤》第一小题,概括出①段划线句“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相应的事例(任意三个)。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散文阅读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专题复习阶段设计:李宁复备:审核:周虹一、复习内容:散文阅读(一)二、复习目标:1、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筛选、提取、整合文中相关信息。
3、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了解并掌握常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6、准确的评价语言材料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发掘其内在价值。
三、考点剖析:散文因其语言的优美、含义的丰富、思想的真切、主题的深刻而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
陕西省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大阅读多为散文,题型以简答题为主,有部分填空题。
考点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把握文章思路和线索,概述主要内容;品味写作技巧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表达对作品的独特感受,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等。
四、案例研究:见《终结性》P109陕西省2014年中考题五、方法技巧:散文阅读的备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要知道考什么。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近几年主要是考查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具体考点如下表格);从材料的来源看,所选材料都来自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从测试的形式看,又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
我们宜综合近两年来深圳市中考的散文阅读题,梳理出散文阅读的常规考点及创新题型,做到成竹在胸。
其次要知道怎样考。
应明确知道考点,精心设计试题,抓住三“以”、一“规律”。
“三以”是:一以课本为例,二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三以揣摩语言为突破口,四以课外材料为检测点。
一“规律”:即“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六、目标评估:见《终结性》P115---- P130《故乡红叶》、《养一畦露水》、《两颗金银花》等七、专家预测:见《终结性》P130----- P134《最后一棵皂角树》、《约会高原》、《山西之路》八、我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导学案)中考散文阅读第一部分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2句子语段的作用1.内容上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2.结构上: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在文中: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
在结尾:点题、照应、升华主题。
结尾段、句(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3.写法上: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设悬念……4.修辞上三理解句子含义1..要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
2.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等。
3.注意句中重点词语,明确这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一词多义等。
4.要注意结合文题,联系文章主旨。
四.整体感知,筛选要点解答技巧:1、审清题目意思;2、确定答题区域;3、筛选关联信息;4、分析归纳整合(注意赋分);5、概括要点全面;6、语言表达规范。
五:巧答语句赏析题(一)答题思路:;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
答题格式:角度(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现了(或表达了)……特征(或情感)(二)赏析角度:(1)从修辞角度入手。
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用词的角度入手。
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散文的语言特色入手。
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
(2)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
(4)从句式入手。
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5)从表达方式入手。
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
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
(三)常用修辞方法术语:比喻——形象生动拟人——形象生动夸张——突出或强调排比——增强气势引用——增强说服力反问——强调(四)常用写作手法:1)对比;2)衬托;写景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主次衬托:突出主角。
3)象征(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六.散文线索1.答题技巧:(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有:以核心人物为线索;以核心事物为线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关注文章的标题。
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
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
(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七.体会文段的作用题型1: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首段常见的作用:包括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2)结尾段常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
(3)中间段常见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
题型2:选文(段)使用了哪种人称?有什么好处?答题技巧:(1)第一人称(我),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2)第二人称(你),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3)第三人称(他,她,它),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第二部分中考散文阅读理解练习(一)红春联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炭火正旺。
一张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砚台内饱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九州日丽;四化春新。
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其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格。
老先生和蔼,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竖堂堂正正。
写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品头论足,甚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默念一遍,良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
写春联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也很庄重。
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个先生不会吟哦几副对联的。
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然后研墨,折纸书写。
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和清香。
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也会有一家两家。
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又热烈。
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
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则闹了笑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难堪而尴尬。
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喻义辞旧迎新。
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喻义新年新气象。
但不管怎么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
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高了吗?低了吗?歪了吗?正了吗?”调节到最佳位置才肯罢休。
贴完春联贴福字。
贴福字是贴春联的姊妹产品,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老一辈人家,过去的日子过得像苦胆儿,对福字的渴望更加强烈、迫切。
老人家听到大门外的人把春联贴完了,就会从堂屋的方桌上小心地捧出两张老先生写的大福字,嘱道:“倒贴哩!福到福到哈!”一般的人家贴到这里也算把过年贴春联的事干完了。
可到精致的人家,则还要从门廊到堂屋都贴得红彤彤的,十分喜庆。
过路的人从大门春联往里屋瞧,只见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红彤彤的新鲜,红彤彤的春色,而人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活泼、饱满。
送春联,也是别具味道的一件事。
送春联有个讲究,普通人家送通用春联,如:“千条杨柳迎春绿;万里江山迎日红。
”这类春联写景写心情,太普通,自然赢得人家的红包小。
送春联送多了送精了,则脑壳转得快,起眼眉毛动,见什么人就送什么样的春联,图个别人家高兴,满意。
如果此人是做生意的,走南闯北,则送上一副:“似锦河山遍地走;如花生活满园财。
”更有杀猪的,做木匠的,当医生的行业春联,往往逗得主人高兴了,钱包一扯,一张红大钞“嗦”就出来了。
这样的人送春联送出了门道。
但也有一些人送春联送出了雅致。
这就与一方民俗有关了。
年三十的下午,年饭还没吃前,送春联的人瞅准了这个空当,必定给你家满堂红。
这个时间一家老小团聚,有说不完的话,有找不完的亲情温暖。
女人们早在厨房帮忙,有什么好菜全搬出来,只见山上走的,地里长的,河里游的,要什么有什么,有什么就上什么,反正香气缭绕,笑语喧哗。
这会儿,送春联的在大堂外倏地放一挂鞭炮,砰砰砰一阵响,闹得一家人赶紧出去看。
小孩脚快,瞅完转身朝里屋喊:“奶奶,送春联的来了!”此人若是一村一寨一沟的熟人,会温酒一壶,端上几盘好菜,由男人恭敬地陪着,边喝边聊。
若是陌生的送联人,也不敢怠慢,敬一根贵烟,客气一番,欣喜地接过春联。
送春联的人在这端儿要赞几句:“左春联,右春联,左右春联齐团圆。
左赞主公富贵弟,右赞主公广财源。
万千瑞气堂前起,来年钞票拖满船。
”这家人听了,心儿乐了,道:“准尔真言。
”便赶忙递上一个红包。
送联的人手指轻轻一捏,如果红包内薄且宽,知是张大百元的,就高兴地走了。
如果此家殷实,红包又封小了,索性站着不动,再赞一轮,委婉道:“说春联,道春联,贴在贵府笑开颜。
给个红包千斤重,四方财运奔眼前。
东南西北皆吉象,更观堂内喜连连。
”递红包的被如此一赞,知晓红包给少了,就嘱人再封一个。
如此这番,在年关的春联总算告一段落。
村里一些上过学的人,便在初一上午,背着手边踱步边观摩,或牵个小孩,沿村路来回溜达,欣赏春联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
这股子浓郁的墨味儿,拌和着甜甜的年味,像一团发酵.的嫩面,在人生的红纸上各自比着劲儿,攒着劲儿,朝前写,幸福千户万家1.(3分)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红的意蕴?2.(4分)本文首段是怎样描绘写春联的场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作者交代它有何用意?4.(3分)请品析文末加点的“酵”一词的妙处。
(二)苦夏冯骥才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