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赤萍编撰《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的前前后后

合集下载

土匪不肃清,大军不收兵!湘西土匪当志愿军,激战松骨峰、上甘岭

土匪不肃清,大军不收兵!湘西土匪当志愿军,激战松骨峰、上甘岭

土匪不肃清,大军不收兵!湘西土匪当志愿军,激战松骨峰、上甘岭跟着虹摄看世界摄影、旅游、各国博物馆趣闻~作者:虹摄库尔斯克前期头条:歼击机女飞行学员真飒,这么帅的女孩谁不喜欢!教练机装复合挂架教练10战斗入门型公布:装相控阵雷达,换加力发动机,带中距弹在上世纪80年代电影之中,《湘西剿匪记》绝对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影片。

该片是潇湘电影制片厂于1987年拍摄的影片,导演是周康渝。

影片讲述了解放前夕,我人民解放军在湘西艰苦卓绝的剿匪战争,重点讲述的是吴波营长带领的部队如何剿匪的故事。

而同时代另一部《乌龙山剿匪记》也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迹,湘西匪事几乎无人不知。

图片:《湘西剿匪记》剧照。

鄂、渝、黔、桂交界的湘西地区,武陵、雪峰两大山脉纵贯,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洞穴幽深。

自宋朝起,这里即是历朝统治薄弱区域,匪患绵延。

历史上,在中国山多地少的湘西山区,数百年来匪患猖獗,很多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落草为寇,靠劫掠别人养活自己。

他们的所作所为,又迫使被洗劫的人也为匪为盗,造成恶性循环,最终村村寨寨都为土匪所控制和奴役。

这就是解放前湘西的土匪状态。

图片:历史上的湘西剿匪。

湘西土匪数量众多,但除了少数土匪头目外,绝大多数是白天务农、夜晚为匪的农民。

在匪患严重的村子里,成年男子大多都有被迫为匪的经历。

历朝历代,打着剿匪旗号进入湘西的“官军”并不少,可在老百姓看来,有的本质上就是“官匪一家”“匪剿匪”。

芷江县大树坳村村民曾庆生回忆,当年他看见一支剿匪部队到了老百姓家里遇到什么拿什么,和土匪没有区别。

解放前后,蒋匪收编、委任各路土匪,湘西不少土匪头目就在被屡次招安的过程中,势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大。

图片:湘西剿匪胜利纪念章。

解放前夕,湘西匪患尤烈。

蒋匪在湘西组建了3个暂编军12个暂编师,还有成建制的10多股反动武装,总数达10多万之众。

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湘西剿匪成为一项非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图片:公安战士和群众一起剿匪。

中国电影《湘西剿匪记续集》(1987年)

中国电影《湘西剿匪记续集》(1987年)

中国电影《湘西剿匪记续集》(1987年)简介: [《湘西剿匪记续集》(1987年)] 导演:周康渝编剧:周康渝萧琦邵国明演员表:丁汝骏 .... 吴波薛淑杰 .... 瞿湘玉陈国典 .... 肖团长凌云 .... 瞿廿四谭非翎 .... 史云哲胡湘光 .... 蔡金花魏小海 .... 崔昌健杨德智 .... 何文才周予援 .... 欧阳剑赵秀丽 .... 李桂芳梁栋 .... 小虎王喜元 .... 冯二桂曹希玲 .... 冯嫂李檀 .... 刘副县长崔明普 .... 何老四庞嬿 .... 向玉凤何伟 .... 向二伢蒋彪 .... 麻老五邵晓微 .... 金七妹杨春武 .... 史副官何烈美 .... 瞿副官顾正 .... 何副官李穗 .... 李副官曹洪弟 .... 中年男人秦光国 .... 猎人王乃文 .... 唐天祥陆小惠 .... 新郎钱大衡 .... 匪连长【剧情简介】牛头山战斗,我军全歼魏彪顽匪。

风山一战,瞿匪受到重创,只得逃进深山。

我军化整为零,组织飞行队跟踪追剿。

瞿湘玉眼看大势已去,只好与盘歌寨的何文才会合。

并派匪徒对吴波的妻儿严加看管。

吴波得到情报,匪首史云哲将去参加其侄子的婚礼。

吴波化装成商人前往祝贺,乘其不备活捉了史云哲,做了一些劝导后,又当场放了他。

史云哲深受感动,他决定与解放军谈判。

瞿湘玉为防史云哲有变,派副官送委任状,想以高官厚禄拉拢史云哲。

吴波得到消息,作了精心布置后单刀"赴宴",争取史云哲。

谈判时,瞿湘玉的副官闯入客厅,要押吴波上盘歌寨。

当此紧急关头,史云哲不再犹豫,他下令缴了副官的枪。

吴波设计,由史云哲押他去盘歌寨,对那里的匪徒诈降。

可还没进寨门,就被狡猾的瞿湘玉识破,吴波只好发起强攻。

盘歌寨顿时硝烟四起。

正当战士们猛烈进攻时,土匪们把吴波的妻子李桂芳和小虎押到崖前。

恶毒的瞿湘玉想以此挡住我军的进攻。

战士们立刻停止了射击,眼看瞿湘玉等夺路而逃,李桂芳心急如焚。

武陵山剿匪记

武陵山剿匪记

武陵山剿匪记
冉光海
【期刊名称】《红岩春秋》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灰蒙蒙的天宇,罩住雄踞川湘鄂边的八面山,山野天际一片混沌。

寒风呼啸,刮来一阵阵雨雪。

在这样的天气,却有一些行人沿着通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的泥泞山道奔来,聚集到八面山脚的里耶镇。

入夜,国民党湖南八区副专员兼保安副司令师兴周宅内,四川省八区专员庹贡庭和宋希濂委任的暂编第一军军长陈子贤等,边抽大烟边策划反共对
【总页数】5页(P56-60)
【作者】冉光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6
【相关文献】
1.珠江“剿匪记”广东海事公安亮剑“江盗水匪” [J], 王锐丽
2.周赤萍编撰《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的前前后后 [J], 钱江;
3.巴县征粮剿匪记 [J], 刘泽君;
4.西南剿匪亲历记 [J], 罗学蓬;
5.綦江剿匪记 [J], 刘克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睐淮河源

青睐淮河源

■ 甘心田一乡亲们都说,盘古爷为后代留下的珍宝,真是金山银山花果山,富得流油米粮川。

桐柏是驰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传说这是盘古爷的功迹,盘古碧血化为淮渎清泉,毛发化为大森林,呼吸化为云雾,吼声成为四海雷电,肉体成为丰厚土壤,骨骼精髄化为金、银、铜、铁、玉、锰、铬、铀、锌、铅、石油、天然碱等50余种丰富矿藏。

1932年初,桐柏山农民武装洪义军人多势众,杀富济贫活动频繁,以围山银洞坡为基地,十八盘山寨农民武装号称上万人,他们驰骋在河南湖北安徽陕西省界,震动了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当局。

洪义军首领洪德昌当年抢劫驻军桐柏山国民党炮军独立旅长丁德隆的胞妹强行成亲为压寨夫人,并和她生一儿子名小铜山。

丁德隆与洪德昌本已结成亲戚,但国民党河南省绥靖公署主席刘峙责令丁德隆炮兵独立旅即刻对洪义军进剿打击,限日剿灭,否则上奏国民党高层,以私亲通匪对丁德隆撤职查办依军法论处。

丁德隆本对洪义军劫持胞妹入骨痛恨,复仇心切,1932年2月9日(正月初四),率炮旅全部火器围剿桐柏围山银洞坡十八盘山寨,大雪纷飞中,以武器和兵力的绝对优势,丁旅相继攻占了回龙贯、歪头山等山寨,当地百姓和洪义军一千多人被迫躲进朱庄银洞坡古银洞,天寒地冻居山洞暂时躲难避风取暖,其中4/5都是洪义军的家属和当地群众。

此银洞系南北朝至唐宋明清历朝历代采银运银陆续开凿,从山顶至山腰曲折深长,上下反复,洞中套洞,时宽时窄,时大时小,扑朔迷离。

丁旅冒雪追剿,用众门火炮狂轰滥炸山洞,威协义兵岀洞投降,义兵与百姓洞内敲锣打鼓壮胆,攻炸时久,无人岀洞投降。

丁旅恼羞成怒,征集民间大量辣椒、硫磺、棉絮等物,浇油熊熊燃烧,鼓风向洞内滚滚熏烟。

洞内士兵、百姓被熏得七窍流血,无一逃生,有的婴儿被熏死在妈妈怀里,惨不忍睹,“以火熏灼之悉毙。

”酿成了震惊河南的银洞坡惨案。

丁旅官兵待烟消后,蜂涌入银洞劫掠财物。

“围山矿”是以发现地而命名的罕见新矿物。

该矿物因在桐柏县朱庄乡围山村附近的金银矿床中发现,而被命名为“围山矿”。

湘西剿匪记

湘西剿匪记

湘西剿匪记湘西剿匪记湘西是指湖南西部28县,境内沟壑纵横,溪河密布,峰峦起伏,洞穴连绵。

有10多个县与鄂、渝、黔、桂四省交界,历朝皆属统治薄弱区域。

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自宋以来,匪患未绝。

进入民国时期,湘西土匪为害尤烈,众多匪首利用湘西险要的山川形势割据一方,称王称霸,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打家劫舍,奸淫掳掠,给湘西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剿匪战绩1949年9月中旬,解放军第38军由常德挺进湘西,先后解放了湘西十余座县城。

9月下旬,47军、46军136师、38军114师等主力部队奉命进入湘西剿匪。

至51年2月47军赴朝参战为止共歼匪92081人,缴获大量枪炮弹药。

其后,湘西军民又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肃清残匪2万多人,数百年湘西匪患,宣告终结。

电影《湘西剿匪记》及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描写的就是湘西剿匪过程中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击毙张平古丈张平,曾任古丈县县长,国民党暂编十一师少将师长。

张18岁为匪,几十年来,烧杀淫掳,无恶不作。

被他及部下杀死、活埋、勒死、饿死的无辜平民百姓达3000多人,众多百姓因交不起张所定的捐款被张平割下身、刺大腿、吊“半边猪”、挖眼睛……惨绝人寰。

有一年,其家乡李家洞一带因未完成鸦片种植蔸数,有15户人家被他枪杀。

张随意强奸他人妻女,一次,竟将古阳镇12岁少女奸污致死。

古丈民谣道:“天见张平,日月不明;地见张平,草木不生;水见张平,混浊不清;人见张平,九死一生”。

1950年2月底,47军422团、416团和军直共六个营的兵力合击张平。

张率2800余匪固守李家洞老巢,3月3日被一举攻破,张化装逃脱,在3月4日至20日连续16天的追击中,张平匪部被全部击溃。

张只身逃出与保靖,龙山匪首联系未获帮助。

在部队和群众日夜清剿下,7月10日饿极的张平被击毙于杨家岭水田中。

龙山剿匪匪首瞿波平有人枪6000余,活动在龙山县北部,匪首师兴周有人枪9000余,活动于龙山县南部。

追剿最后一个湘西恶匪

追剿最后一个湘西恶匪
压力, 缴械 投 降 。 心塌 地 与人 民为敌 伏 。 我 接应 部 队 中其 埋伏 , 船 被截 , 死 粮
覃 国 卿持 枪追 赶 ,幸好 二余 已拐
3 人 的覃 国卿根 本 没把 新 生 政权 和 剿 匪 大 护航 的 解放 军 战 士 l 人 、 工作 组 1 、 过 岩 头 。 这时 覃 尽 了 覃
丧 尽 天 良的坏 事 ,死在 他 枪 口下 的 百 姓 难 以计 数 , 强奸 和 霸 占妇 女 近百 人 ,
百姓 怨声 载 道 , 无 可 忍。 们 惹他 不 忍 人

山岩上 的刺丛 中有许多刺树被踩倒 ,
1 6 年3 4日,在桑植县 围捕 覃国卿、 9 5 月2
他扯 起 大 旗 自封 队 长 ,组织 起一 支 独
立 的 土匪 队伍 。 见邻 县 桑植 县女 学 生
田玉 莲人 才 出众 , 拉 为 “ 寨夫 人 ” 强 压 。
从 此 ,覃 国 卿成 了当地 一 霸 ,横 行 乡
棉花大 队的社 员收工回家 ,9 4 岁的贫
协 组 长余 天 明和 民兵排 长 余 世德 发 现
无踪 的 覃 国卿 和 田玉 莲 。他 俩 刚要 悄 悄 退 去 , 备 向 分 队长 报告 , 准 孰料 行 走
洋得 意地 口嚣 :我 一定 要进 入社 会 主 “ 若 报信 , 将诛 灭他 九 族 。 ” L “ { 谁 我 义 , 他们 把 我 怎 么样 。 ” 看
5 , 民政 府 为 救 济 百 姓 , 大 的 响声惊 动 了覃 国卿 , 举 枪 便打 。 月 人 从 他 看
深 仇 ,到 土 著 武 装 义 安 乡 民 团 当 了 兵 , 练 就 一 手 “ 步 穿 杨 ” 左 右 开 并 百 、 弓的 好枪 法 。

卧底女特工张露萍血洒息烽

卧底女特工张露萍血洒息烽

传 递 嚣 出 去 , 誊 情 报 塞 小 组 急 需 芝 身 上 萎 那 章 种 囊 城 季 市 蚕 富 家 小 姐 的 舳 . 蓍 囊 戴 熙 笠 互 精 帽 心 策 秉 划 捌 的 叫


位 能在 中间统筹 、传 送 气质 对 于从 事 隐蔽 工作 很 姒从 P 月 嵊



张露 萍 在传 递情 报 的
同时 ,还 在 叶剑英 的指示

下 与张蔚 林 、冯传 庆 三人 在 军 统 电 台 内部 成 立 了 “ 中共 军 统 电 台 特 别 支 部 委 员会 ” , 由张露 萍担 任支 部 书记 , 领 导小组 的工作 。
屎 建 夺




息烽 集 中营革命 纪念馆 的 工作人 员为我们讲 述 了特 工们
潜 伏
露 萍 的 出 现 令 他 们 眼 前 一 军 统 局 的 电 讯 总 台 附 近 ,
“ 幢 士 , 建 军 统 电 台 组 建 j 张 肫原 日 路 } 搀 , 『 舌 名 铂 余 乐 A 宙 尔 甘 犬 , 状 簇 系 万 嚣 州 ^ ^ 在 贝 妥 圭 贝 芟 八 ^ 。 借 1 八 差 定 日
将要 召开 一次 会议 ,特务 些 慌乱 的 张蔚 林顾 不 得组 发 现 后 制 定 了抓 捕 计 划 。 织 的保 密要 求 ,直接来 到 情报人 员 获悉 后及 时 把消 周 公馆 报告 事件 经过 。党 息传 给张 露萍 ,因为 时 间 紧迫 ,她 冒着 暴露 的危 险 来 到 天官府 街 的南 方军 士 组 ,送 去一 张 写着 “ 有 险 情, 速转移 ” 的字 条 , 让国 民党特 务扑 了个空 。 特 支在 成 立 的半 年 时

锄奸记抗战谍战电视剧大全

锄奸记抗战谍战电视剧大全

锄奸记抗战谍战电视剧大全1930年5月5日上午,地下党四川省委常委会正在省委秘密机关――重庆浩池街裕发祥酱园铺楼上开会。

然而,国民党特务突如其来的检查使大家措手不及,除省委组织部长游少彬跳窗脱险外,省委书记刘愿庵等3位省委领导终因寡不敌众被捕。

使得这次会议暴露的,是一个叫陈仲全的人。

他本是一名地下党员,时任省交通科会计科主任,他的组织纪律性极差,多次受到党组织的严厉批评,因而心生恨意。

他了解到省委正在举行这个重要的秘密会议后,就向国民党特务告了密。

5月中旬,陈仲全又化装到重庆的上游县城江津,目的是探查江津地下党组织的情况,以期进行破坏。

这个贪得无厌的家伙猜想刘愿庵等三人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江津,他想利用刘愿庵是江津女婿这个客观条件骗取地方和驻军内地下党组织的经费。

作为地下党省委机关的人员,陈仲全知道在江津有一支国民党24军暂编第一师,这支部队内有共产党在频繁活动,部队里建立了中共军支,成立了江津革命士兵同盟会等。

他利用原来盗窃来的省委介绍信,与个别军支负责人接上头,他对军支负责人说:“省委书记刘愿庵和常委邹进贤、陈攸生被捕了,现在还关在巴县监狱里,如果有5千元钱即可救出。

我是奉组织的委派来筹资的……”军支的人见他有省委的介绍信,加上救人心切,就给了一部分钱。

接下来。

陈仲全开始寻找江津县地方地下党组织,此时,在县城的儒林街他发现了李觉鸣。

李觉鸣的身份是中共四川省军委秘书,他来江津是暗中巡视军运工作的。

陈仲全在江津发现李觉鸣后,认为发现了地下党四川省军委的一条肥鱼。

于是他在客栈中冥思苦想,想出一个借刀杀人的办法。

他给国民党24军驻江津暂编第一师主持工作的副师长张志和写了一封匿名信,说共产党四川省军委的李觉鸣潜逃到江津,常在儒林街头一带活动,要求张志和派出军警前去拘捕等等。

他还将李觉鸣的衣着和体貌详细描述了一番。

但陈仲全哪里知道,张志和早在1927年就在邛崃县人了党,与李觉鸣早就认识。

这天晚上,张志和将这封密报信交给李觉鸣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赤萍编撰《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的前前后后新中国成立之时,担任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政委兼湘西区党委书记的周赤萍所著的《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一书,1962年由人民出版,是第一部记录剿灭湘西匪患的回忆录著作。

史称湘西匪患起自明朝初年,延绵600年,止于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第四十七军的进剿。

周赤萍身为四十七军政委兼湘西区党委书记,是主持剿匪事务的最高指挥员之一(另一位是军长里怀),写作时间距事情发生为时较近,刚满10年。

《擒魔记》由此成为记录和研究湘西剿匪的必读历史著作。

这部书是怎么撰写出来的呢?第四十七军湘西剿匪周赤萍是人,1914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逐步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

解放战争大决战的辽战役中,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和政委周赤萍指挥黑山阻击战,挡住10余万人的国民党廖耀湘集团,使东北野战军实现了战役包围,将敌全歼。

解放东北后,周赤萍任第四十七军政委,于1949年9月进驻。

10月25日,四野首长林彪、罗荣桓电令四十七军:“进驻湘西,经营好湘西,首先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彻底肃清匪患,为人民除害。

”“决定你军兼湘西军区,军的下属部队兼分区,并根据中央和中南局的指示,成立湘西区党委。

”10月27日起,第四十七军兼湘西军区,军长里怀兼任司令员。

同时,成立湘西区党委,政委周赤萍兼任湘西区党委书记。

二人共同担负领导湘西剿匪和新政府建设的任务。

湘西剿匪主要战事历时一年多。

第四十七军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围歼战法,反复清剿,至1950年12月,共歼灭土匪9.2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7.98万余支,为湘西350万人民消除了数百年匪患,人民安居乐业,新生政权亦得到巩固。

由于及时剿灭土匪,拥有5.6万兵力的第四十七军腾出手来,于1951年奔赴朝鲜作战。

周赤萍于1951年初春调任东北军区空军政委兼志愿军空军政委,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中国空军激战长天的两年多时光。

正是朝鲜的空中征战,使周赤萍产生了提高文化水平的强烈愿望。

努力学习打好文化基础周赤萍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上过3年私塾。

参加革命以后他刻苦读书,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长期政治工作的经历亦使他长于言表。

担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空军政委,让他直接体验了现代化战争方式的变化,他觉得自己的文化知识太不足了。

1953年朝鲜停战后,39岁的周赤萍担任了军区空军政委,他下决心补习数理化知识。

空司令部为周赤萍调来两位有文化的干部臧文士和公亮,教授他数理化课程。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周赤萍用4年时间完成了高中数理化课程的学习。

1957年10月,已转任空军司令员的周赤萍又提出,要学习语文,请空政治部调配一个语文教员。

空政治部主任黄玉昆推荐23岁的政治部干事文辉当周赤萍的语文教员。

空政治部宣传部长郭锋向文辉布置任务,说:“周司令已经学完高中数理化课程,又提出学习语文,黄主任决定要你去。

周司令很好学,有基础,你要教好,完成任务。

”文辉即赶往兴城疗养院,向刚到那里休假的周赤萍报到。

文辉是黄冈人,求学于著名的黄冈中学。

父亲原本做小生意谋生,抗战胜利后城乡物资交流活跃,生意大有起色,有条件聘请名师提高孩子学业,即请来前清秀才何佑铸做不定期的家庭教师。

这位何老先生是晚清湖广总督之洞派往日本的首批留学生之一,文史修养很深,赴日本留学时又接触到现代文化知识,因此很有见识。

寒暑假期间,他来家授课,使得文辉的古典文学底子也比较扎实。

1949年12月,未满16周岁的文辉离开黄冈中学,到考入人民革命大学。

学习方及半年,东北军区为了加强部队文化建设,从革大选调3000人到东北部队,文辉是其中之一。

这批学员到后,有大专学历者分配去了“二七”步校,文辉等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分到了辽东军区。

很快,朝鲜战争爆发了。

1950年秋天,辽东军区机关成建制地组建成空军领导机关,文辉被分配到空政治部宣传部。

当时,从分来一批干部参加抗美援朝,有10多人进入空政治部机关。

其中有一位青年女教师芦荻很有才学,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扎实的功底,文辉时常向她请教,水平也获得了提高。

芦荻在朝鲜停战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师,后为大学中文系教师。

晚年时,芦荻曾为他诵读古文作品。

在兴城,文辉站到周赤萍司令员面前时有点紧,但司令员的平和态度使他放下心来。

周赤萍对他说:“我已经学完了高中数理化课程,现在的重点是学习古典文学课程。

我小时候读书少,古文不太好,需要教师指点。

过去,我只读过一些古典小说名著,尤其是喜欢《三国演义》。

”说到这里,周赤萍大段背诵起《三国演义》中诸亮“舌战群儒”的篇章,一气呵成且颇有声势,听得文辉暗暗称奇,感到自己对《三国演义》还不如司令员熟悉。

文辉很快发现,周司令对一些古典名篇如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也是熟悉的,古典文学已有相当基础。

文辉报到时带来了一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本,到任后,他发现不那么适用。

好在当年的家庭教师何佑铸老先生讲授了许多《古文观止》中的名篇,与周赤萍的要求大致吻合。

这时,周赤萍接到通知,将在1958年春节后到红山口军事学院指挥系学习。

他抓紧入学前离职休息的几个月时间,更加自觉地学习文化,对文史的爱好越加明显。

在兴城的日子里,电影故事片《黑山阻击战》在当年的辽战场实地拍摄,编剧之一毛烽正是当年十纵的干部,周赤萍则是当年指挥黑山阻击战的纵队政委。

借此机缘,周赤萍亲自到拍摄现场观看,导演和演员都非常尊重周赤萍的意见。

特别是在影片中饰演纵队政委的演员,看到原型“真身”来现场,知道加深体验的绝好机会来了,陪同周赤萍进进出出,两人进行了多次交谈。

来到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场,让周赤萍想起了征战东北的许多往事,突然激发了他动笔写作的情怀。

当晚,他就在摄制组的简易住房里铺开纸笔,写下了抗日回忆录《被围十八天》的片段。

怀念战争岁月激发写作热情1957年底,周赤萍带着文辉住进西单堂子胡同的华北军区招待所,后转入东单的空军招待所,一边学习,一边等待入学。

文辉继续为他讲授古文和古典诗词。

这时,文辉知道芦荻转业回京,在人民大学新闻系当教师,曾找过她几回,商量怎么对周赤萍进行古典文学辅导,并向她借阅一些古典文学读本。

此时,周赤萍已可以背诵几十篇《古文观止》中的古文,对古典诗词也下了很大功夫,并认真钻研,甚至已开始练习写古体诗。

1958年春节过后,周赤萍到军事学院报到。

这时他听接待人员说,因为新学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教授预定学习课程有困难,校方计划先用半年时间补习中学数理化,再开始正式上课。

周赤萍即向校方反映说,我已经学完了高中数理化,不用重复了,不如由我安排自学。

院领导很快了解到,周赤萍确已具有高中毕业的数理化水平,同意他不跟班上课。

周赤萍回到空军招待所,由文辉继续帮助学习古典文学。

学习了几个月后,1958年5月至7月间,周赤萍参加了在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

会议期间,有些人在会场贴出一些“大字报”表达意见。

周赤萍有所思考,口授一文,由来到的公亮和文辉记录、整理。

周赤萍定稿后,文辉拟写了标题,叫做《为虎添翼》,再由书法较好的公亮抄成一大字报贴了出来。

大字报主要意思是,要在现代化条件下建设高技术兵种。

这是周赤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的切身体会。

他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强大的陆军,陆军有丰富的战役和战斗经验,而且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检验,证明我们的陆军是强大的。

然而,朝鲜战场经验也说明,今后的军队建设应该把目光看得远一些,要大力发展军事科学,建设高技术兵种,更进一步地发展空军和海军,同时要大力发展核武器。

”没有想到,周赤萍的大字报受到众多老战友的批评。

有人说话很尖刻,说:“就算是你当了空军,对陆军就这样忘本?”这些批评使周赤萍难以招架,生了一肚子气,索性提出,他不在军队干了,要转业到地方搞建设。

地方工作也需要像周赤萍这样有文化的高级领导人,他的要求得到批准,即于1958年10月调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工业。

文辉也一同转业,到工作。

来到,周赤萍感到很舒心,工作十分投入。

他的写作热情也被彩云之南的绮丽风光激发了。

他对战争岁月分外怀念,经过一番思索,决定撰写长篇战争回忆录,描写第四十七军的湘西剿匪之战。

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著述,周赤萍决定组织一个精干的写作班子起草书稿,最后由自己改定。

周赤萍最初的想法,还是由文辉执笔起草初稿。

但这时文辉已经到省委主办的政治理论刊物《创造》杂志当编辑,而且当时下乡当工作队员去了。

周赤萍向省文联提出,请他们物色两人来帮助写作。

省文联领导非常重视,很快派出省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边疆文艺》的两个编辑洛汀和允怀前来协助。

《擒魔记》的编撰和出版要完成湘西剿匪回忆录,周赤萍心里有底。

他是一个做事细致,留心保存档案资料的人,又长年坚持写日记。

他本人是湘西剿匪的最高指挥员之一,各种汇报、文件、资料都要向他汇总,对湘西剿匪的决策、实施过程都了然于胸。

他向两位协作者讲述了自己的总体构思,提供了大量档案性文件,还提供了自己的日记。

写作于1960年夏天开始。

周赤萍对这部作品的行文有整体构想,而且明确要以章回体方式叙述。

这可能与他非常爱读《三国演艺》《水浒传》有关系。

两位协助者中的洛汀更熟悉这种写法,因此不久后允怀离去,留下洛汀一人协助周赤萍起草书稿。

洛汀,原名陆伯勋,人。

洛汀是一个老革命,早在1938年就参加了浙西抗日游击队,编辑宣传抗战的刊物。

日军进入后,他辗转进入等地,从事抗日文艺活动和新闻采访,由此认识了当时曾经担任赣南行政公署专员的经国的秘书,彼此有交往。

如此一来,便有一封检举洛汀与经国有关系的信件放进了洛汀的档案。

尽管抗战以来他始终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工作,1949年参军成为新华社记者进入,却始终没能入党,反而在解放后的政治运动中不断接受审查,1955年从军队转业。

对洛汀的情况,周赤萍肯定清楚,但他充分信任洛汀,否则不可能将协助著书的工作始终交给他。

洛汀也对获得的这份信任十分感激。

洛汀起草书稿主要在家中完成,周赤萍根据在构思时拟定的提纲,定期向他口述容等。

洛汀每写出一两章,即由周赤萍秘书取走交由周赤萍审阅,一旦提出意见,马上修改。

由于材料充分,进展比较快。

为了核对事实和采集到更加鲜活的材料,周赤萍安排洛汀前往访问。

周赤萍是湘西的老首长,有他的安排,洛汀的访问也相当顺利,获得了大量史料。

因此,前后写作了约一年时间,全书初稿就完成了。

周赤萍认真批阅、修改,或加以核对,书中出现人名均为真实人物。

书中集中叙述了湘西剿匪战斗中的故事和涌现的战斗英雄。

全书于1962年7月定稿,周赤萍将书名确定为《擒魔记》,交由人民出版,当年11月公开发行,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此后,有过许多文章介绍湘西剿匪,也出版过不少专著,但没有一位作者像周赤萍那样,是当年这场剿匪战争的高级指挥者。

周赤萍的著作具有唯一性,而且成书最早。

周赤萍的《擒魔记》也有明显的局限和不足。

尽管作者身为大规模剿匪战争的指挥者,但是对湘西剿匪作战的决策和指挥,却缺少全局层面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