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组-兰丹-教综笔试-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
2024兰州大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2024兰州大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一、单选题1.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指导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
A.演示法B.实验法C.实习法D.参观法【答案】:C2.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儿女情长,英雄气短”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C.“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D.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答案】:C3.高校教师的学术权力要求学术自治和()。
A.学生自治—1 —B.基层自治C.学校自治D.学术自由【答案】:B4.根据高等教育评价制度中的权力结构,第三方评价主要采用()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
A.行政权力B.市场权力C.立法权力D.自治权力【答案】:B5.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多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A.全面发展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改革创新D.教育公平【答案】:B6.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手段是()A.单靠科研—2 —B.单靠教学C.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三结合D.单靠社会实践【答案】:C7.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中,()原则也称为“引导研究学习”。
A.强调学生理解B.以学生为中心C.加强师生互动D.强化问题意识【答案】:D8.高等学校以()为基础,具有鲜明的学科规划和学科忠诚。
A.教学B.研究C.学术D.学科【答案】:D9.教师多上课、参加各种教学竞赛、老教师指导及同行听课等较适合培养青年教师的()。
A.指导学生能力B.科学研究能力C.社会服务能力D.课堂教学能力—3 —【答案】:D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命题体现了哪种教学指导思想?()A.协同式B.合作式C.注入式D.启发式【答案】:D11.人们遭遇不良情绪时,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淮北教师招聘 2018安徽教师考编考试——教育心理学 动机冲突-注意区分这几类冲突

【教育心理学】动机冲突-注意区分这几类冲突在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意志过程一直都是心理学的常考点,而意志过程中动机冲突和意志品质又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故在此将就动机冲突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各位考生进行备考。
所谓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1.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4. 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意志行动有两个基本阶段: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而在采取决定阶段我们首先就会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
常见的动机冲突有四类,分别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这四种冲突在考试的时候主要会以例子反选型的单选题出现,故各位考生务必注意区分这几类冲突,掌握实质。
1.双趋冲突。
所谓双趋冲突指的是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例如我们常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便是典型的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这种冲突指的是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例如我们生活中说的“前怕狼后怕虎”或者“进退维谷”这种焦灼状态说的便是这种冲突。
3.趋避冲突。
该冲突指的是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例如现实生活中有人“想喝粥又怕烫”。
在这里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也是考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类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区分这两个冲突。
首先,双避冲突针对的是两个目标,而趋避冲突针对的是一个目标。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很难分辨问题中到底是几个冲突,那么我们也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假设法,双避冲突因为是两个目标,所以我们只需承担一个后果,而趋避冲突因为是一个目标,所以我们必须承担所有后果。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你的意志行动准备好了吗?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你的意志行动准备好了吗?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意志行动这部分考查比较灵活,形式主要以选择题考察为主。
呈现一个案例,然后让我们选出正确答案,这部分内容在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属于重要考点,大家备考时要引起重视。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意志行动包含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此处经常考察两个阶段的地位。
采取决定为准备阶段,而执行决定阶段为关键环节。
我们来看一下,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即我们在做一件事的事情经常会发生一些纠结的事情,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行动以及如何去行动,这就是一直行动的准备阶段。
这就是我们说的动机冲突。
主要有下面四种冲突:第一,双趋冲突(趋:归向,事情、形势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例如,我们所熟悉的俗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二,双避冲突。
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例如,前怕狼,后怕虎;进退两难、进退维谷都是属于双避冲突。
第三,趋避冲突。
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例如在学校同学小明想要当班干部,但是又不想干活管理班级;生活中我们经常想吃很多好吃的东西,但是又担心害怕胖等都是属于趋避冲突。
第四,多重趋避冲突。
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例如,大学生就业问题来看,有的同学离家近一些,但是工资比较低;前往大城市就业的话工资比较高,但是离家比较远。
其次是执行决定阶段。
行动计划制定后,执行计划、采取有效行动,便是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
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困难。
因此,执行决定,需要更大的意志努力。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易考教育理论归纳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易考教育理论归纳(一)意志的动机冲突在教师编制考试中,对意志的动机冲突的考察以选择题为主,大多是给出一个例子,让考生选择是哪种动机冲突。
作答此类题型时,只要考生熟练掌握每种动机冲突的本质,就不会丢分。
意志的动机冲突包含四种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1)双趋冲突。
同时并存两种满足需要的目标,而且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的动机冲突。
例如典型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个例子指的就是双趋冲突。
关键字眼为“既想……又想……”(2)双避冲突。
避,顾名思义就是躲避,避开的意思。
与双趋冲突不同,这是指两个威胁性目标自己都想回避,但是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产生的的动机冲突。
例如一些古装偶像剧中,编剧为了体现男女主对爱情的忠贞,常常会设计这样的桥段:男女主被追兵追杀,追到了悬崖边,此时要不被追兵抓回去,要不跳下悬崖;正所谓的“两权相害取其轻”说的正是双避冲突。
类似的例子还有前怕豺狼,后怕虎;进退两难等。
关键字眼为“既怕……又怕……”(3)趋避冲突。
双趋和双避冲突都是指具有两个目标,但是趋避冲突不同于双趋和双避冲突,它仅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有吸引自己的部分,又有自己所排斥的部分,对于这一个目标,要么选,要么放弃。
对于趋避冲突的关键字眼就是“既想……又怕……”,例如想喝柠檬又怕酸,女生想吃又怕胖,孩子想出去玩又怕父母责备等,这些都属于趋避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己既渴望又想回避的目标,而最终只能选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比如毕业生填报志愿的过程,A.学校离家近但是师资力量薄弱;B.学校学费昂贵但是师资力量雄厚,但是最终只能选一所学校去学习,这就是典型的多重趋避冲突。
(二)“小马过河”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本篇文章,我们通过“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班杜拉的自我能效感理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理解。
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

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指的是个体内部的两种力量之间的斗争:即个体想要获得某些愉悦、舒适、或自我实现的积极动机,与个体要避免某些不愉悦、不舒适、或不利于自我发展的消极动机之间的斗争。
这两种力量互相作用、斗争,最终决定了个体的行为选择。
具体来说,个体内部的动机斗争表现为两种力量的对抗:一方面是个体的欲望、动机、利益倾向等积极动机,另一方面是道德、责任、罪恶感等消极动机。
积极动机通常与快乐、满足等愉悦情绪相关,而消极动机则通常与痛苦、内疚等不愉悦情绪相关。
动机斗争的结果将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影响个体的个人发展,还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
例如,个体可以通过克服其自己的消极动机而采取积极的行动,从而得到更大程度的自我实现和满足;相反,如果个体放弃克服消极动机而采取不道德或不负责任的行动,则可能会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中,个体需要平衡并权衡积极和消极动机的作用,从而做出一个符合自己和周围人利益的选择,这一过程决定了个体行为的质量和效果。
2016安徽中小学教师考编高频考点: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

2016安徽中小学教师考编高频考点: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统考公告预计5月底,笔试时间6月底,中公安徽教师考编网将第一时间整理汇总2016年安徽教师考编公告。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考编笔试面试内容参考《2015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9029人公告》自2014年开始,安徽各县市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由之前的单独组织考试改为全省统一组织(统考)。
中公安徽教师考试网在14年、15年安徽教师考编公告及考试真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对2016年安徽第三次全省性教师招聘考试(统考)考情进行分析预测。
意志是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一、双驱冲突概念:两个目标都是自己想实现的,但一个目标的实现会使另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就会产生双趋式的冲突。
目标数量:有两个目标,而且两个都是好的,想要的。
“既想…又想…”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也所欲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双避冲突概念: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
目标数量:有两个目标,而且两个目标都是坏的。
“既不想…也不想…”例如:进退维谷;前怕狼后怕虎。
三、趋避冲突概念: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
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
目标数量:一个目标,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既想…又不想…”例如:女生减肥,一边是既想减肥,一边又想着减肥会很饿。
大学生既想担任学生干部使自己得到实际锻炼,又怕占时太多,影响学习。
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如果有了喜欢的目标,就会情不自禁的看对方,淡看的时候又怕被对方发现。
四、多重趋避冲突概念: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
中公专家帮你拿下教师招聘考试难点之“动机冲突”

中公专家帮你拿下教师招聘考试难点之“动机冲突”一、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包括知、情、意、行四个部分,其中意志行动必须受到意志的支配,行动的目的需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人类在采取意志行动之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采取决定阶段(又叫准备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中公教育专家帮您预言:采取决定阶段的动机冲突这一考点考试频率将不断增加。
二、动机冲突及分类动机冲突(又称心理冲突),这是指个体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所向往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使的个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难以决定取舍,致使行动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
在我们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考的就是动机冲突的四个类型,分别为:(1)双趋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即所谓的“两者都想要,只能得其一”。
中公教育提供高频考例: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②世界杯足球赛时间恰恰是接近学校期末考试时间,喜欢看足球的同学就会产生内心的冲突:既想观看球赛,又不想影响考试。
(2)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即“两个都不想要,但只能不要一个”。
高频考例:①进退维谷②前有狼,后有虎③一个上战场的士兵,他深感疲劳、危险及战争的非正义性,总想从战场脱逃,但又怕被抓回来处以极刑。
(3)趋避冲突:同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即“一个事物既想要又害怕得到”。
中公教育提供高频考例:①高考后,学生想要报考名校,又害怕竞争太激烈。
②女生爱吃糖又怕长胖。
③临近考试,学生想要出去玩,又害怕成绩考不好。
(4)多重趋避冲突:既对含有吸引力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高频考例:①有些人为了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住房条件,尽管工作和生活环境不适应,但还是想换一个新单位工作;与此同时,又考虑到留在原单位工作,尽管收入、住房条件差些,但却有习惯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适应了的人际关系。
2017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区分

2017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区分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7年吉林教招将于4月份左右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作为教师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对于知识点的正确把握与辨析,有利于我们正确解题。
那么如何把握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呢,中公讲师将在此帮您进行释疑解惑。
一、辨析概念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主要出现在意志行动的采取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包括动机斗争、确立行动目的和选择行动方法等。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这里需要接近想要得到的目标,总体而言都是正向的、积极的,那么对于这个正向的目标也记作“+”;那么需要回避的事件,往往是消极的、不利的,那么对于这个负向的目标则记作“—”。
双驱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也就是说,这两者或者说是两件事都想要,但必须二选一,那么可以记作“+,+”,代表两个目标,都是于个体而言是积极的、有利的。
例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属于双避冲突。
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这两者或者说是两件事都不想要,但只能回避一方,记作“—,—”,这两件事与个体都是不利的。
例如:冬天早上起床怕冷,但是不起床怕迟到,天气冷和迟到都是想要回避的,被记作“—”,但是只能回避其中一个,这就是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一个事物既具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具有不利的一面,记作“+,—”。
例如:减肥的人想要吃蛋糕,但是又怕会胖。
多重趋避冲突: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引发的心理冲突。
多件事既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具有不利的一面,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
——福建华图兰丹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是指动机之间相互矛盾时,个体对各种动机权衡利弊,评定其社会价值以及解除意志的内部障碍的过程。
1.双趋冲突
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
例如,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也。
”
2.双避冲突
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
实际上这是一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式的冲突。
例如,儿童生病要么服用苦药要么打针;一个学生既不愿意写作业,又怕教师批评。
3.趋避冲突
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
例如,一个人在生活上遇到麻烦时,想求别人帮忙,又怕别人拒绝或瞧不起自己。
4.多重趋避冲突
指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回避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例如,一个人想调换到新的工作单位,因为该单位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其他优厚的福利条件,可是工作性质和人际关系不易适应;但如果留在原单位工作,有习惯了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较好的人际关系,可是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
这样对各种利弊得失的考虑就会产生多重趋避冲突。
动机冲突这一知识点,在往年的考试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广大考生只要能理解即可。
以下例题,供考生参考:
1.(2010)下列选项体现趋避冲突的是()
A.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B. 人心不足蛇吞象
C. 前怕狼后怕虎
D. 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
2.当个体面临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动机,但又必须作出取舍时发生的动机冲突叫做()
A.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多重冲突
3.小明既想出去玩,又怕玩了影响成绩,这种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多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