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九篇--动机及意志共57页

合集下载

第九章-动机ppt课件

第九章-动机ppt课件
• 激活功能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
• 指向功能
–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 或对象。
• 维持和调整功能
–活动产生后,调节和支配人们是否坚持这种活动。
3.动机的分类
• (1)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 动机。
• ①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
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 性欲、睡眠、排泄等。 • ②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 机。社会性动机有兴趣、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 动机、劳动动机等。
• (5)认知理论
• 成就目标理论
–代表:尼科尔斯和德韦克 –观点:成就目标分为两种: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
掌握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使用任务标 准和自我标准;成绩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好成绩,使 用他人标准。不同的成就目标对应着不同的动机和行 为模式。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往往采取主动、积极的 行为,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则往往有较高的焦虑水平, 不敢接受挑战性的任务,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 ①人的动机有一部分发生在意识的水平上,人能意识 到自己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 追求什么样的目标。
• ②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的行为动机是无意 识的;成人也有无意识的或没有清楚意识到的动机, 人们意识不到它们的作用,但却能在它们的支配下产 生各种各样的行动。
3.动机的分类
2.需要的种类
• 按指向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 ①物质需要是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 品而获得满足的需要。如对生活用品的需要,对住房 和交通工具的需要等。
• ②精神需要是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并以占有某 些精神产品而得到满足的需要。如对文艺作品的需要、 对美的需要等。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 动机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 动机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意志行为 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 性动机。
1 生理性动机
1 饥饿 ① 饥饿与体内平衡 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
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 不安,甚至是某种折磨和苦楚,从而形成 个体内在的紧张压力,并使个体产生求食 的活动。
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实际情 境中突出对个体的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总之,奖励具有控制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方 面的作用。
该研究证明了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如
何给予奖励,即在给予外部奖励的实际情境中突出的那 一方面。
如果因事先告知可得到奖励而去参加某种活动,一旦不 给予奖励,人们就会不参加这种活动。如果当一个人作 出了成绩,为肯定其能力或品质方面而给予奖励,即对 能力或品质方面加以肯定,则能激起他再次作出这种良 好的行为。
2 社会性动机
4 交往动机
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 社会性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 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 心、友谊、支持与赞赏的内在动力。 交往动机对人完成工作的效率和同伴的选择 有影响。交往是人特有的需要。 交往动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赞许动 机。
1 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相似或相同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同的行为。 在同一个体身上,行为动机也可能多种
多样。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复杂性
行为效果主要指行为的社会效果。 一般情况下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即好
的行为产生好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坏 的效果。 但二者之间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普通心理学动机和需要演示文稿

普通心理学动机和需要演示文稿

第十四页,共57页。
2、精神需要 指个体参与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
第十五页,共57页。
三、需要的层次
第十六页,共57页。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十七页,共57页。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第十八页,共57页。
➢ 生理需要:食品、水、衣服、住、睡眠、性等 ➢ 安全需要:避免监督、希望公正待遇、劳动安全、职业稳
三、动机的种类
➢ (一)根据动机的性质分
➢ 1、生理性动机:饥饿、渴、性、睡眠 ➢ 2、社会性动机: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
➢ (二)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分 ➢ 1、原始动机
➢ 2、习得动机
第二十三页,共57页。
➢ (三)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 ➢ 1、有意识的动机
➢ 2、无意识的动机
普通心理学动机和需要演示文 稿
第一页,共57页。
(优选)普通心理学动机和需 要
第二页,共57页。
第一节 人的需要
第三页,共57页。
➢ 中国古代人们的需要 ➢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 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小。 ➢ 朝中一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以上皆非
➢ 4.( )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
➢ A.确定行动目的 B.制订行动计划
➢ C.作出行动决定 D.执行决定阶段
第三十八页,共57页。
➢ 5.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ppt课件
第三节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原始性动机与习得性动机?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动动机机依动机的性质依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依动机的意识水平依动机的来源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原始动机习得动机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外在动机内在动机饥渴性睡眠兴趣成就权利交往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生理性动机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生理激活的一个最佳水 平。一般来说人们喜欢中等程度的刺激,它带来最 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太高或太低,个体都会感到 不舒服。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 机
唤醒理论的三个原理
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 最佳的唤醒水平,低于这个水平时,希望增加唤醒, 高于这个水平时,希望减少唤醒。
德西认为只有自我决定行为才是动机行为;非 自我行为受外在刺激控制,是无动机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 机
4、自我功效论
班杜拉提出自我功效理论:人对行为决策是主 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 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 行因素。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 可以取得好成绩;坚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等。

通常情况下,良好动机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良动 机产生不良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往并不 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等因素影响。
如小孩子想帮家长做家务,但是却不小心把碗打 碎了,这时候家长的表现一定要客观,不可偏激。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 机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第九章 动机
1、需要和动机的基本概述 2、动机与行为效率 3、动机的理论 4、意志行为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 机

0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九章 动机

0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九章 动机

二、动机的理论 1.本能理论 1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他 系统 地提出动机的本能论。 2 理论内容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 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 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 形成的;人类有18种本能,如逃避、拒绝、好 奇心、好斗、获取、自信、生殖、合群性、自 卑、建设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 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 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 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人的需要 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会受 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2)需要的种类 ①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 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 要。这些需要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 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 有重要意义。 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 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 要、求知的需要等。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 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有重要的作用。
(4)批判 本能论不能确切地解释行为的原因。本能 论对人类行为的解释是一种循环论证的过程, 如,为什么人会有攻击行为?回答是人有攻击 本能。你怎么知道人有这种本能呢?回答是人 有各种攻击性行为。另外,本能论列举的许多 本能行为(如自信、自卑等),实际上是在学 习、经验及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2.驱力理论 (1)驱力理论 ①代表人物是武德沃斯。 ②理论内容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 要、性的需要、逃避痛苦的需要)所引起的一 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 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1.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 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 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 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包括生理和心理 活动),这些活动促使个体获得或达到他们的 目标。各种动机理论都认为,动机是构成人类 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均有指向性: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意志的品质: a,独立性 b,果断性 级需要的区别,但并未把两者对立起来,认识到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同时个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不同,有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往的动机理论中,对动机持有较消极的看法,充斥的是本能、紧张、冲动等。Frued的心理分析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而马斯洛注重的是社会中的正常人,其动机理论旨在帮助正常人发挥潜能,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正常人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需要的途径。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的详细阐述。

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和目标导向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正文:一、动机的定义1.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心理力量,它激发和维持人们追求目标的行为。

2. 本能与驱力:动机包括本能和驱力两个方面,本能是先天性的生物性需要,而驱力则是后天性的学习性需要。

3. 动机的特点:动机具有目标导向性、影响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同时动机还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动机的分类1. 生理需求动机:生理需求动机是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如饮食、睡眠和性行为等。

2. 心理需求动机:心理需求动机主要包括社会认同、安全感、成就感和个体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3. 社会需求动机:社会需求动机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动机的影响,如亲社会性、竞争性和归属感等。

4. 内外动机:内动机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兴趣和满足感产生的动机,而外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条件的驱动。

5. 高层次动机:高层次动机是指个体更高级的心理需求,涉及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机。

三、动机与生理需求的关系1. 生理需求与动机的联系:生理需求是动机的基础,当个体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相应的动机驱使行为。

2. 生理需求的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位于需求层次的基础层次。

3. 生理需求的满足:个体通过满足生理需求来获取生理满足感,进而推动下一级的需求动机的产生。

四、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关系1. 心理需求的定义:心理需求是个体对自我心理发展的需求,包括成就、认同、安全和个体发展等方面。

2. 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共同性:动机和心理需求都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二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动机对心理需求的影响: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主动追求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动机的强度也与心理满意度之间有关。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九章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九章

2.2 驱力理论
赫尔
他认为,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起个体的行为,内驱力是一种中间变量, 其力量大小可以根据需要持续时间的长短、引起行为的强度或能量消耗从经验上加 以确定。在赫尔的理论中,内驱力主要有两种: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原 始性内驱力与生物性需要状态相联系,并与个体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内驱力 产生于机体组织的需要,如饥、渴、呼吸、回避痛苦等。继发性内驱力是对情境或 者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而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降低而产生作用,成为 个体的另一种内驱力。
2.1 本能理论
詹姆斯
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中,把本能定义为无须 事先经过教育就能自动完成的动作官能。
他提出,人除了具有饥渴、性、母性等生物的本能以外,还具有模仿、竞争、恐惧、 同情、建设、清洁等社会本能。
詹姆斯认为,社会生活的样式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
2.2 驱力理论
霍尔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是由霍尔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机体的需要会触发 一种强烈的唤醒状态,这就是驱力,这种未分化的驱力状态为随机活动提供能量, 直至随机活动消除驱力紧张的状态,机体便停止随机活动。
驱力理论认为,驱力可以来自内部刺激,也可以来自外部刺激:由内部生物需要引 发的驱力称为原始驱力,原始驱力是不需要习得的,如饥渴时求食求饮;通过条件 作用而获得的驱力称为获得驱力,如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获得名誉、权力等。
需要具有对象性,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等。它既包括物质的东西 如衣食住行,也包括精神的东西如文化、艺术、兴趣爱好等。需要还具有周期性。
生活中,各种动机都是有相应的需要做后盾,但是,并非任何需要都能够转化为动 机。有时个体需要的强度较弱,人们只能模糊地意识到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因 而难以成为推动人们的行为活动的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第九篇--动机及意志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