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

合集下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赏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赏析

教解析JIAO JIE XI洪霞探索探索与与研研究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示例:1.正面描写风雪的句子:彤云密布,纷扬扬卷下大雪。

雪正下得紧。

看那雪,紧了。

(林冲一到草料场,他,紧张严峻的氛围,让读者替林冲捏了一把汗2.侧面描写风雪的句子:裹被卧,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得一冬?待雪晴了,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风雪大,天气冷,林冲才会去买酒;风雪太大,把草料场的草厅压塌,林冲才会夜宿山神庙;风雪大,他才会用石头挡住庙门,陆虞候三人进不到庙里,林冲才能听到陆虞候三人的话。

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总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非常精彩的章节。

作者借助曲折的故事情节、典型自然环境,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成功地塑造了林冲这一武艺高强、善良侠义、安守本分、隐忍偷安的英雄形象,值得读者仔细品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an和{}b n的通项公式;(2)设c n=b n a n,求数列{}c n的最大项.分析:我们通过构造辅助数列和利用重要关系式an={S1(n=1),Sn-S n-1(n≥2),即可求得cn的表达式.而{}c n为非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数列,要解答本题,需判断数列的某项是否最大,要根据{c m≥c m-1,cm≥c m+1,来求解.解:(1)a n=12n-1;b n=4׿èöø23n-1.(过程略)(2)c n=b n a n=()2n-1∙4׿èöø23n-1=4()2n-1׿èöø23n-1,设c m为数列{}c n中的最大项,则{c m≥c m-1,cm≥c m+1,可得ìíîïïïï4()2m-1׿èöø23m-1≥4()2m-3׿èöø23m-2,4()2m-1׿èöø23m-1≥4()2m+1׿èöø23m,即ìíîïï()2m-1∙23≥()2m-3,()2m-1≥()2m+1∙23,解得ìíîïïm≤72,m≥52,即m=3.所以c3为{}c n中的最大项,且c3=20׿èöø232=809.类型3:存在性问题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一般注重考查数列中的基础知识、方法的应用,此类问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对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对于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我们需先假设命题成立并存在某种可能,然后根据题干所给定的条件,结合数列的性质、定义、公式检验假设是否成立.例4.等比数列{}c n满足c n+1+c n=10∙4n-1,c n=2a n.(1)求{}a n的通项公式;(2)数列{}b n满足b n=1an∙a n+1,T n为数列{}b n的前n项和.求lim n→∞T n;(3)是否存在正整数m,n()1<m<n,使得T1,T m,T n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m,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我们需先根据第一、二个问题的结论,求得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以及T1,T m,T n,然后假设T1,T m,T n成等比数列,则可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建立关系式T2m=T1T n,再检验该式是否成立即可.解:(1)(2)略;(3)由(2)可得T n=n2n-1;假设存在正整数m,n()1<m<n,使得T1,T m,T n成等比数列,则æèöøm2m+12=13∙12n+1,可得3n=-2m2+4m+1m2>0,由分子大于0,可得1m<1+由m∈N+,m>1,得m=2,此时n=12,因此当m=2,n=12时,T1,T m,T n成等比数列.数列中的题目还有很多种类型,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熟练掌握数列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以及常见题目的解法,就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列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上接第22页)5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色描写鉴赏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色描写鉴赏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色描写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中描写“风雪”的语句2.把握风雪描写对小说情节的推动作用教学重、难点1.赏析风雪描写的特点2.把握风雪描写对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学设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必修5小说单元的第一课,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这篇课文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刻画真实自然,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多数学生读完后能够把握林冲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性格特点,借此理解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而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却容易被淡化、忽视。

所以我将本课时的重点定为“赏析风雪描写的特点”,难点定为“把握风雪描写对小说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点拨法:在教学中以“导”为主,灵活运用评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

教学环节一、导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在原著中本回的题目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二、质疑1.对比回目上下句,发现不同上句缺少动词,凸显“风雪”二字。

2.“风雪”与本课的联系“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

标题中出现的“风雪”仅仅是为了交代天气状况吗?三、鉴赏1.描风绘雪勾画课文中描写风雪的语句。

参考: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下得正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把身上雪都抖了,……白布衫……早有五分湿了。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2.赏风鉴雪作者是怎样描写风雪的?鉴赏要点参考:●描写方法:(1)直接描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下得正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侧面烘托: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赏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赏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赏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章节,讲述了林冲由逆境到绝境,最终奋起反抗的故事。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语言运用和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人物塑造本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特点突出。

林冲是一个正直善良、武艺高强的豪杰,但因身处社会底层,屡遭权势陷害,人生之路充满了曲折。

通过对林冲性格的多维度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他产生了深厚的同情和共鸣。

二、情节安排本篇课文的情节安排紧凑,悬念迭起。

作者巧妙地设置了“风雪山神庙”这一关键情节,使林冲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

通过前期的铺垫和后期的呼应,整个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环环相扣,将读者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这种情节安排技巧使作品充满了戏剧性。

三、环境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描写极为出色,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背景支撑。

风雪中的山神庙、荒芜的小镇、寂静的古道等场景的描绘,既展现了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也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这种环境描写技巧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增色不少。

四、语言运用本篇课文的语言运用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方面,运用了丰富的口语和俚语,使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得作品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不失高雅。

这种语言运用技巧使作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五、主题思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思想是反抗压迫、追求正义。

作品通过林冲的悲壮人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呼吁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反抗不公。

这种主题思想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尊严和价值的尊重和维护。

一目传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

一目传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

一目传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1一目传神,一瞬传情<<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情感意蕴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优秀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目传神,一瞬传情”的艺术境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有许多细节描写的妙笔,品味这些细节,对于加深小说艺术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设置道具法。

如,林冲听李小二说陆虞侯来到沧州,谋害自己时: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

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林冲被差遣去看守草料场,离开天王堂时: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林冲手刃陆谦时:把枪搠在地上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自从林冲得知陆虞侯要谋害自己,便买下了这把复仇的尖刀,并始终带在身上,表现林冲对陆虞侯阴谋的警觉和他谨慎的个性,前文三次提及,最终用这把利刃杀了仇人,同时,“尖刀”的反复出现,也显得前后照应,情节缜密。

2.镜头慢放法。

以慢镜头的方式,将动作分解,慢放,用慢动作将人物思想感情外化或强化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相关人物、事件的原因等。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

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我且去那里宿一夜。

等到天明,却做理会。

”3.对比映衬法。

对比映衬手法,就是将人与人、人物自身的肖像、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对比,以突出人物的心理、个性差异,或揭示人自身的矛盾性格等。

如,林冲打酒回来,两间草厅被烧,来到山神庙时: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

(2)通过人物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①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
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②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 “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 沽些酒来吃?”
③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 也似奔到草场门口……
④……(林冲)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 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
⑤……(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
【思考】正面描写的风雪有什么 特点?环境描写在文中又起什 么作用呢?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
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一路写雪,妙绝。”(金圣叹)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写雪妙绝。”(金圣叹)见 庙草 厅庙 中
靠 门
偷 听
【思考】一般来说,风雪属于自然环境。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它们是 纯天然,纯自然的吗?是偶然的,还 是必然的呢?有没有社会性呢?
思考角度:
1、环境描写本身写出了什么内容?
(什么时令、什么地点、什么气氛)
2、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 作用?(环境氛围是否使人物的某种特点
③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 晚越下得紧了。
④再说林冲踏着瑞雪,迎着北风……
二、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1)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①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
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②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 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③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 水浸灭了。
④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 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 6 象征,暗示、深化主题
【必做】将本课所学环境描写相 关知识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物描写作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物描写作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物描写作文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

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

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

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

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

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

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

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

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

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

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

透过小说三要素鉴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透过小说三要素鉴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事件(顺序、关系)、 自然环境描写的推动作用、 人物性格变化过程
2、概括情节 段意概括—情节顺序
(关注主人公)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复述示例:
林冲沧州路遇李小二。李小二听到陆谦 等四人的密谋,告知林冲。林冲买刀寻仇未 果,接受管营的任命看管草料场。风雪夜买 酒,路过山神庙;大雪压塌草料场的房子, 林冲夜宿山神庙,听到真相,手刃仇人。
透过小说三要素鉴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哈九中 赵小周
关于小说的文学常识
小说三要素
定义:小说是 一种通过人物、
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 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主题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多处发展
戛然而止
小说的叙事顺序:
顺叙次、关系)、
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2、按体制分: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 3、按时间分:历史小说、现当代小说 4、按内容分:科幻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先秦两汉 魏晋时期
唐代
宋代 元明
萌芽时期 孕育时期
初步形成
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正面、侧面(正侧结合)
动作描写:动词
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用词,句式,语气,语调,语流
肖像描写:外貌,穿着,神态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从旁叙述,语言、
行动、外貌的暗示,梦境,幻觉
辨析
侧面:1、他人眼中 2、对比衬托 3、环境衬托
怎样塑造人物形象? 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怎样塑造林冲形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经典“风雪”描写: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雪景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雪景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雪景描写作者:孙杨与月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15期孙杨与月内容摘要:景物描写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着墨不多的雪意象描写的作用,来揭示雪意象与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小说主题的关系。

关键词:雪意象作用传统意义上对小说的定义是: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其中环境似乎是小说当中最不受关注的一部分,但景物描写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文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说家必须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之中进行塑造,对景物的描写便是这种环境描写的一个组成部分。

诚然,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要有环环相扣的情节,生动逼真的人物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但作为景物描写之一的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也对这三方面的叙写起了巨大的辅助作用。

除此之外,景物意象还可以通过其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传达出某种独特的意义。

这种意义不仅使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有力,还能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自然环境----雪景的描写,就值得我们琢磨一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经典篇章,是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林冲就是在纷飞的大雪的陪伴下上了梁山的。

作者把林冲安排在雪夜上梁山,借雪景意象的冷色调描写暗示当时腐朽的社会背景及那个时代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这点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雪景在小说中的作用又不仅仅如此。

仔细重读,着意品味这篇小说中关于雪景这一意象的描写,竟别有一番妙处。

一.“风雪”正紧,推动情节发展一篇成功的小说必须有紧凑而引人入胜的情节,这就要求作家在构思作品时,不但要将情节安排的错落有致,还要巧妙地将情节与景物描写统一在一起.就是要做到“以景辅情.景现而情不滥”。

[1]以描绘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中国古典小说,对景物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中侧面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 处?
林冲看住处草屋。四下里压倒、被雪水浸灭 林冲到山神庙。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 先取下毡笠子……早有五分湿了
草料场的熊熊大 火为什么烧不死林 冲?风雪在其中起 到了什么作用?
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
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本文的环境描 写,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掌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 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环境描写——风雪
一、文章中正面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 一天大雪来。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沽酒返回时 ●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字, 是哪一个? 能不能换成“大”“猛”“急”? ●总结三处描写,分别体现了什么作用?
这段作者对四叔书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三:鲁迅的《故乡》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 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 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 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 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这段环境描写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对文中有什 么作用?
例二:请再阅读鲁迅的《祝福》: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 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 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 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 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 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 《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 明天决计要走了。
课前文言翻译
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
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
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
也。子亦犹是。向使女狗白而往,黑 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等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 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风 雪
身 寒 沽 酒
途 中 见 庙
压 倒 草 厅
投 宿 庙 中
大 石 倚 门
隔 门 偷 听
二、总结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活 动的空间; ②渲染环境气氛; ③烘托人物形象; ④推动情节发展;
三、温故知新
例一:鲁迅的《祝福》第一段的环境描写: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 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 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 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 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 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第一段做这样的环境 描写?
课后作业
1、预习沈从文《边城》,勾画出环 境描写的句子; 2、结合自己对环境描写在小说中作 用的理解,小组合作、讨论思考你 勾画的环境描写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