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桩基质量检测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桩基检测施工方案

桩基检测施工方案

桩基检测施工方案
一、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桩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变得愈发重要。

因此,桩基
的施工和检测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桩基检测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桩基检测的重要性
桩基是建筑物支撑的重要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桩基进行有效的检测至关重要,可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及早排除安全隐患。

三、桩基检测的施工方案
1. 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桩基检测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完善的检测计划和方案 - 准
确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 确保环境安全和通风 - 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安全防护工作
2. 检测方法
桩基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 - 静载试验 - 动力观测法 - 声波检测 - 电阻率测试 -
检测孔隙水压力
3. 检测流程
桩基检测的一般流程如下: - 安放检测仪器 - 进行数据采集 - 分析数据 - 制定检
测报告
四、桩基检测的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
在进行桩基检测时,要时刻注重安全,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仪器设备的维护
定期对检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对检测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结论
桩基检测施工方案对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在严格按照检测方案进行操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桩基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文介绍的桩基检测施工方案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人士提供参考,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完整版桥梁桩基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完整版桥梁桩基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完整版桥梁桩基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桥梁桩基工程是指桥梁的基础工程,一般包括桩基的打入、布置和桩基验收工作。

此工程目的在于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二、安全目标1.确保工程施工期间无事故发生。

2.确保桩基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确保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造成最小影响。

三、安全组织机构与责任1.项目经理:负责工程的整体安全管理,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负责。

2.安全工程师:负责工程的安全技术指导,并监督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措施的执行。

3.施工队长:负责具体施工工序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

四、施工前准备1.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摸底工作,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

2.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序、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

3.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和安全培训。

五、施工设置及措施1.施工现场应设置明确的标志标牌,指示施工区域和作业区域,确保无关人员禁止进入。

2.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安全装置,如安全帽、安全绳、安全网等。

3.施工期间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施工期间应定期维护和检修施工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六、施工质量控制1.在施工前,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2.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随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和关键节点,以备后期验收和质量管理。

七、应急预案与措施1.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和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案和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八、施工后整理1.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保持周围环境整洁。

2.完成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记录和验收手续。

以上是桥梁桩基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大致内容,具体施工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调整,并结合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执行。

公路桥梁工程检测方案范本

公路桥梁工程检测方案范本

公路桥梁工程检测方案范本一、项目概述本次工程检测旨在对XX公路上的XX桥梁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以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和长久使用。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对桥梁结构的破损、变形、裂缝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方案。

通过有效的检测和维修,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检测目标1. 对桥梁结构物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主梁、墩台、承台、桥面等部分,发现和记录各部位的破损、变形、裂缝等情况。

2. 利用先进的工程检测设备,进行桥梁的非破坏性检测,探测桥梁结构内部的情况,包括混凝土的质量、钢筋的腐蚀情况等。

3. 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方案,保障桥梁的安全使用。

三、检测内容1. 视觉检测:通过裸眼观察和摄像机拍摄的方式,对桥梁结构的外部进行全面检测,包括破损、色泽变化、裂缝等情况。

2. 结构变形检测:利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桥梁的结构进行变形监测,发现潜在的变形问题。

3. 钢筋探伤:利用探伤仪等设备,对桥梁结构内部的钢筋进行探测,发现钢筋的腐蚀、断裂等问题。

4. 混凝土质量检测:利用混凝土无损检测仪器,对桥梁结构中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发现混凝土的龄期、空鼓、裂缝等问题。

5. 桥梁荷载测试:通过搭载敲击仪器对桥梁进行荷载测试,测定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情况,评估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6. 其他检测:根据实际情况,对桥梁的其他部位进行适当的检测,包括桥梁的排水系统、防护设施、路基结构等。

四、检测方法1. 视觉检测:采用裸眼观察和摄像机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对桥梁结构的外部进行全面检测。

2. 非破坏性检测:采用全站仪、探伤仪、混凝土无损检测仪器等先进的工程检测设备,对桥梁进行全面和详细的非破坏性检测。

3. 荷载测试:利用敲击仪器对桥梁进行荷载测试,通过对振动响应的监测,评估桥梁的荷载性能。

4. 数据处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为后续的维修和加固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桩基检测方案

桩基检测方案

桩基检测方案
标题:桩基检测方案
引言概述:桩基检测是建造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可以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保障建造物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桩基检测的普通方案及其重要性。

一、桩基检测的目的
1.1 确保桩基的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1.2 检测桩基的质量和工艺是否合格
1.3 预防桩基在使用过程中浮现问题,保障建造物的安全
二、桩基检测的方法
2.1 静载试验:通过施加静载来测试桩基的承载性能
2.2 动载试验:通过施加振动或者冲击力来测试桩基的动力特性
2.3 无损检测:利用声波、电磁波等无损检测技术对桩基进行检测
三、桩基检测的工具
3.1 静载试验仪:用于施加静载并记录桩基的变形和承载性能
3.2 动载试验仪:用于施加动载并记录桩基的动力响应
3.3 无损检测仪器:如超声波探伤仪、地质雷达等
四、桩基检测的步骤
4.1 前期准备:确定检测方案、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
4.2 实地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桩基检测
4.3 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
五、桩基检测的重要性
5.1 保障建造物的安全
5.2 避免工程质量问题
5.3 提高桩基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结论:桩基检测是建造工程中不可或者缺的环节,惟独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和方法,才干确保桩基的质量和安全,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桩基检测计划(方案)

桩基检测计划(方案)

1、《广东省公路工程基桩检测工作实施意见》 (粤交监督[2005]381 号文)2、《花都大道 (机场北进场路口至红棉大道段) 扩建改造工程两阶段施工图 设计》根据《关于发出《广东省公路工程基桩检测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粤交 监督[2005]381 号文)的文件精神,以及交通运输部现行规范和本项目工程建设 的实际情况。

根据《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 (JTG/T F81-01-2004)第 3.1.3 规定, 基桩检测宜按如下频率进行。

注:①表中所列的频率为指导性频率;②确定各种检测方法频率时,宜根据如下原则:当桩的长度≥50m ,桩的直径≥1.8m , 桩的长径比≤5 的桩,不宜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③特殊墩台是指桥梁结构对桩基受力有特殊要求的墩台,如悬索桥、斜拉桥主墩等; ④中小桥基桩钻孔抽芯法频率可以每标段为计数单元; ⑤各桥梁具体检测方法及频率由建设单位组织确定,并应在该桥梁基桩开工之前确定。

特大桥 大桥中小桥特殊主墩70%30%3%同时不少于 2 根,群桩基础每墩不少于 1 根。

桥梁分类检测方法超声波法低应变反射波法钻孔抽芯法特殊主墩100%- 3%普通墩台50%50%2% 普通墩台50%50%2%50%50%1~2%按花都大道(机场北进场路口至红棉大道段)扩建改造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说明:基桩依据《建造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DBJ150007-60-2022 广东省标准)等相关规程规范进行桩身完整性、承载力及抗拔力的检测。

所有基桩均采用底应变进行完整性检测,检测合格者仍需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 10%的基桩进行钻芯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合格的基桩应进行承载力及抗拔力检测,检测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 1%,而且不小于 3 根。

施工钻孔灌注桩的成孔和桩身施工质量等各项测试和施工要求按《建造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CJ 120-2022)执行,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的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小于总桩数的 20%,而且不得少于 5 根。

桩基检测方案

桩基检测方案

桩基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采用高架桥梁(现浇简支箱梁)形式,下部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φ1200,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水下混凝土,合计90根桩,桩长16m~52.5m。

二、检测依据、检测方法和数量依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检测。

对钻孔灌注桩进行验收检测。

具体依据以下标准:(1)深圳市标准《深圳地区基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SJG09-2015(2)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三期工程主体工程4301标段清湖站~清湖北站区间钻孔灌注桩及设计文件超声法:检测桩身缺陷及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40%;低应变法:检测桩身缺陷及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检测数量为除超声法检测以外的所有桩;钻芯法:检测桩身缺陷及位置、桩身混凝土强度、桩长、桩底沉渣厚度,判定或鉴别桩端岩土层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5%,且不应少于10根;界面取芯法:检测桩底沉渣厚度,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40%(已钻芯的除外),且长径比大于35的桩的检测比例不少于25%,每个承台下不少于1根。

检测方法及统计数量如下表:钻孔灌注桩检测方法及数量统计三、检测工作量1、低应变法检测对40根钻孔灌注桩进行低应变法检测。

2、超声法检测对36根钻孔灌注桩进行低应变法检测。

3、钻芯法检测对14根钻孔灌注桩进行钻芯法检测。

每根桩钻一孔,平均桩长根据现场抽检孔设计孔深确定,钻入桩底岩土层1米。

4、界面取芯检测对31根钻孔灌注桩进行低应变法检测。

四、检测前准备1、钻孔灌注桩低应变检测前处理低应变检测前应凿除桩顶浮浆及松动部分,露出密实的混凝土。

根据激振及安装传感器的要求,将桩顶表面上传感器安装点和激振点打磨成直径宜为50mm和150mm的光滑平面,光滑平面与桩轴线垂直。

2、低应变检测受检桩的选择应按下列原则由有关各方综合确定:设计方面认为重要的桩;岩土特性复杂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桩;代表不同施工工艺条件和不同施工单位的桩;同类型桩宜均匀分布。

桩基检测方案

桩基检测方案

桩基检测方案标题:桩基检测方案引言概述:桩基检测是建造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评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建造物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桩基检测方案的内容。

正文内容:1. 桩基检测的目的和重要性1.1 评估桩基质量:通过检测桩基的质量,可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浮现质量问题。

1.2 确保桩基稳定性:检测桩基的稳定性可以预防建造物在使用过程中浮现倾斜或者沉降等问题,保证建造物的安全性。

2. 桩基检测的方法和工具2.1 静载试验:通过在桩基上施加静载,测量桩身的位移和应力,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

2.2 动载试验:通过在桩基上施加动载,观测桩身的振动响应,分析桩基的动力特性。

2.3 非破坏性检测:利用声波、电磁波等方法,检测桩基的质量和缺陷,不破坏桩身结构。

2.4 土壤测试:对桩基周围的土壤进行采样和测试,评估土壤的力学特性和承载能力。

2.5 检测工具: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用于采集和分析桩基的相关数据。

3. 桩基检测的步骤和流程3.1 前期准备:确定检测目标、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制定检测方案。

3.2 实地勘测:对桩基进行实地勘测,了解桩基的具体情况和周围环境。

3.3 检测操作:根据检测方案,使用相应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桩基检测,采集相关数据。

3.4 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评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3.5 检测报告:根据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4. 桩基检测的应用范围4.1 建造工程:桩基检测在房屋、桥梁、地铁等建造工程中广泛应用,确保建造物的安全性。

4.2 水利工程:桩基检测在水坝、堤防、港口等水利工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4.3 油气工程:桩基检测在油井、天然气储气库等油气工程中应用,确保设施的安全和稳定。

5. 桩基检测的发展趋势5.1 自动化技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桩基检测将更加高效和准确,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桩基础工程检测方案

桩基础工程检测方案

桩基础工程检测方案一、前言桩基础是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

桩基础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性。

因此,桩基础的质量检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桩基础工程的检测方案,以确保桩基础工程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二、桩基础工程检测内容1. 桩基础施工前检测(1)桩基础设计文件检测:对桩基础的设计文件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桩基础材料检测:对所使用的桩材材质、规格等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3)桩基础施工方案检测:对桩基础的施工方案进行检查,确保其合理、安全。

(4)桩基础施工项目资质检测:对施工单位的相关资质进行检查,确保其具备合法施工资质。

2. 桩基础施工中检测(1)桩基础现场质量把关:对桩基础的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确保其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2)桩基础施工工艺检测:对桩基础施工的工艺过程进行检测,确保施工工艺合理、安全。

(3)桩基础施工材料检测:对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桩材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3. 桩基础竣工后检测(1)桩基础竣工质量验收:对桩基础的竣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2)桩基础工程技术资料检测:对竣工后的桩基础工程技术资料进行检测,确保其完整、准确。

三、桩基础工程检测方法1. 桩基础现场检测方法(1)声波检测法:通过在桩基础的顶端或侧面施加声波,对桩基础的声波反射特性进行检测,来判断桩基础的质量情况。

(2)超声波检测法:通过超声波在桩基础内的传播速度来判断桩基础的质量情况。

(3)动力触发法:通过在桩基础顶端施加冲击力,观察振动的传播速度与振幅来判断桩基础的质量情况。

2. 桩基础实验室检测方法(1)静载荷试验:通过在桩基础上施加静载荷来判断桩基础的承载能力;(2)动载荷试验:通过在桩基础上施加动载荷,来模拟实际施加荷载情况下桩基础的工作状态,来判断桩基础的受力情况。

四、桩基础工程检测设备与工具1. 桩基础现场检测设备(1)声波检测仪;(2)超声波检测仪;(3)动力触发装置;(4)静载荷试验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检测目的及内容 (1)3.1、检测目的 (2)3.2、检测内容 (2)四、检测单位及流程 (2)五、桩基超声波检测方法及工艺 (4)5.1、检测原理 (4)5.2、检测条件 (5)5.3、仪器设备 (5)5.4 、现场检测 (5)5.5、检测步骤 (6)5.6、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判定 (7)5.7、资料提交 (10)六、桩基钻芯取样检测方法 (10)6.1、检测条件 (11)6.2、钻孔布置及孔深 (11)6.3、使用设备 (11)6.4、钻进技术要求 (11)6.5、现场检测 (14)6.6、资料提交 (16)七、检测单位工作 (16)附表一、复建田美河桥桥桩资料及检测桩号附表二、复建田美河桥桩基分布图九号线3标园花区间复建田美河桥工程桩基质量检测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花果山公园站~花都广场站区间招标设计》。

2、《花果山公园站~花都广场站区间复建田美河桥设计图》。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6、《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7、《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穗建质[2010]574号关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通知(广州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指引)9、穗建质[2010]1489号广州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抽测管理办法10、穗建质[2010]303号广州市建筑结构实体质量监督抽测办法二、工程概况广州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花都区花果山公园至花都广场站区间,因地铁轨道工程下穿田美河桥,原旧桥桥梁桩基工程资料不齐全,桥桩基础对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的盾构施工造成严重影响,经报批同意,将旧田美河桥拆除,复建新田美河桥,确保不影响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花果山公园至花都广场站区间的施工。

新建桥跨径2×16米,全长33.2米,桥宽52.8米(0.75m预留管线过桥+51m道路+0.75m 预留管线过桥),两端桥台采用1.0m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共40根;一个桥墩采用1.2m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共10根,均为C30砼;其中桥台处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为2556.1KN,桥墩处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为3555.6KN。

桩基分布和设计桩长见附件。

三、检测目的及内容3.1、检测目的目的是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2、检测内容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检测。

因如下原因,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及相关规范及文件要求,计划采用超声波及抽芯法两种检测手段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测,不再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检测方法及数量如下:钻芯法检测10根,超声波法40根,检测频率为100%,检测桩号及单桩资料见附件。

具体说明如下: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桩基在施工完成后,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案混凝土桩基总数100%进行检测,对质量有疑问的桩,采用钻芯法复检,取芯深度值桩底0.5m以下;2)穗建质[2010]1489号要求的监督抽测要求,对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桩径≥800mm)采用钻芯法,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3)根据(1)、(2)条说明,项目部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的最终检测频率为钻芯法检测10根,超声波法40根,检测频率为100%;4)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规范条文第3.3.3条对完整性检测30%且不应少于20根的要求,田美河桥应进行完整性检测的桩基数量为20根,而项目部确定的检测数量已远远超过规范要求的检测数量;5)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规范第3.3.3条规定,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规定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或存在明显不适用问题时,可对相应规定做适当调整或修正,但调整与修正应有充分的依据;调整与修正的内容应在检测方案中予以说明,必要时应先委托方提供调整与修正的检测细则;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规范条文第3.3.7条的规定,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设备及现场条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本工程嵌岩桩48根,摩擦桩2根);7)因本工程为跨河桥,所有基桩开挖后均处于河道内,且场地及运输通道狭小,现场难以满足单桩承载力检测条件。

四、检测单位及流程超声波检测单位:业主委托单位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钻芯检测单位:业主委托单位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

检测流程如下:图4-1检测的工序流程图五、桩基超声波检测方法及工艺5.1、检测原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质量的原理是事先在桩内预埋若干条声测管,作为超声波接收和发射换能器的通道。

检测时在一个管内放入发射超声波的发射探头,在另一个管内放入接收超声波的接收探头。

两个探头由底部往上同步提升,仪器记录超声波在由二管组成的砼测面内传播的声学特征。

根据波的到达时间,幅度大小,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经过分析处理,从而判定出混凝土质量状况,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混凝土匀质性。

5.2、检测条件基桩浇筑混凝土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时,进行质量检查。

5.3、仪器设备仪器设备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发的RSM-SY5声波测试仪两台。

换能器采用柱状径向振动的换能器,其共振频率为25~50kHz,长度为20cm,换能器装有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的频带宽度为5~50kHz。

换能器的水密封性满足在1Mpa水压下不漏水。

发射换能器的长度、频带宽度及水密封性能与接收换能器的要求相同。

声波检测仪器的技术性能符合以下规定:接收放大系统的频带宽度为5~50kHz,增益大于100dB,并且带有0~60dB的衰减器,其分辨率为1dB,衰减器的误差小于1dB,其挡间误差小于1%。

发射系统能输出250~1000V的脉冲电压,其波形为矩形脉冲。

显示系统同时显示接收波形和声波传播时间,其显示时间范围大于2000μs,计时精度大于1μs。

5.4 、现场检测预埋声测管符合下列规定:复建田美河桥桩基直径为1.0m和1.2m,通长埋设三根管;预埋声测管采用φ57×3.5焊接钢管,其技术指标满足GB3091-82的规定,钢管用φ70×6.5套管连接或采用焊接,声测管底部用φ70×10钢板封闭,顶部用木塞封闭,防止砂浆、杂物堵塞管道;声测管以正三角形绑扎固定在钢筋笼的内侧,声测管之间互相平行;在检测管内注满清水。

现场检测前,测定声波检测仪发射至接收系统的延迟时间t ,并按下式计算声时修正值t ′:t ′=w tV d d V d D '-+- 式中:D ——检测管外径(mm )d ——检测管内径(mm )d ′——换能器外径(mm )Vt ——检测管壁厚度方向声速(km/s )Vw ——水的声速(km/s )t ′——声时修正值(μs )5.5、检测步骤接收及发射换能器在装设扶正器后置于声测管内,并能在管内顺利提升及下降;测量时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置于同一标高,当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置于不同标高时,其水平测角为30°~40°。

测量点距为20~40cm 。

当发现读数异常时,加密测量点距。

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同步升降。

各测点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相对高差不大于2cm ,随时校正。

检测时由声测管底部开始,发射电压值固定,并始终保持不变,放大器增益值始终固定不变。

调节衰减器的衰减量,使接收信号初至波幅度在荧光屏上为2或3格。

由光标确定首波初至,读取声波传播时间及衰减器的衰减量,依次测取各测点的声时及波幅并记录。

一根桩有三根检测管,将每3根检测管编为一组,分组进行测试。

每组检测管测试完毕后,测试点随机重复抽测量10%~20%。

其声时相对标准差不大于5%;波幅相对标准差不大于10%。

对声时及波幅异常的部位重复抽测。

测量的相对标准差按下式计算:σt ′=∑=⎪⎪⎭⎫ ⎝⎛-nn m ji i n t t t 122 σA ′=∑=⎪⎪⎭⎫ ⎝⎛-n i m ji i n A A A 122 2jii m t t t +=2jii m A A A +=式中:σt ′——声时相对标准差σA ′——波幅相对标准差t i ——第i 个测点声时原始测试值(μs )A i ——第i 个测点波幅原始测试值(dB )t ji ——第i 个测点第j 次抽测声时值(μs )A ji ——第i 个测点第j 次抽测波幅值(dB )5.6、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判定由现场所测的数据绘制声时-深度曲线及波幅(衰减值)-深度曲线,其声时及声速按下列公式计算:t c =t -t 0-t 'Vp =c t I式中:t c ——混凝土中声波传播时间(μs )t ——声时原始测试(μs )t 0——声波检测仪发射至接收系统的延迟时间(μs ) I ——两个检测管外壁间的距离(mm )Vp ——混凝土声速(km/s )桩身完整性按下列规定判定:采用声时平均值μt 与声时2倍标准差σt 之和作为判定桩身有无缺陷的临界值;并按下列公式计算:μt =n t n i ci ∑=1σt =()n tt ci n i 21μ-∑=式中:n ——测点数t ci ——混凝土中第i 测点声波传播时间(μs )μt ——声时平均值(μs )σt ——声时标准差按声时-深度曲线相邻测点的斜率K tz 及相邻两点声时差值△t 的乘积K ·△t 作为判定桩身缺陷的依据:K tz =11----i i ci ci z z t t△t = t ci - t 1-ciK ·△t =()121----i i ci ci z z t t式中:t ci ——第i 测点的声波传播时间(μs )t 1-ci ——第i-1测点的声波传播时间(μs ) z i —— 第i 测点的深度(m ) z 1-i —— 第i-1测点的深度(m )K ·△t 值能在声时-深度曲线上明显地反映出缺陷的位置及性质,结合μt+2σt 值进行综合判定。

由于波幅(衰减量)声速对缺陷的反应更灵敏,采用接收信号能量平均值的一半作为判断桩身缺陷临界值。

波幅值以衰减器的衰减量q 表示,波幅判断的临界值qD 有下列关系:q D =μq -6μq=∑=ni inq 1式中:μq——衰减量平均值(dB )q i ——第i 测点的衰减量(dB ) n —— 测点数对超越临界值的测区进行缺陷分析与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