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

合集下载

工序的划分

工序的划分

工序的划分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工序可以比较集中,一次装夹应尽可能完成全部工序。

常用工序划分原则有:
(1)保证精度原则。

数控加工要求工序应尽可能集中,通常粗、精加工在一次装夹下完成,为减少热变形和切削力变形对工件的形状、位置精度、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应将粗、精加工分开进行。

此时可用不同的机床或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通常在一次安装中,不允许将零件的某一部分表面加工完毕后,再加工零件的其他表面。

对轴类或盘类零件,将待加工面先粗加工,留少量余量再精加工,以保证表面质量要求。

对轴上有孔、螺纹加工的工件,应先加工表面而后加工孔、螺纹。

(2)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

在数控加工中,为减少换刀次数,节省换刀时间,应在需用同一把刀加工的加工部位全部完成后,再换另一把刀来加工其他部位。

同时应尽量减少空行程,当用同一把刀加工工件的多个部位时,应以最短的路线到达各加工部位。

工序的划分有很多种常见的划分方法有:
(1)刀具集中分序法;
(2)以粗、精加工划分工序;
(3)按加工部位划分工序;
按照一般的加工工序,我制定先面后孔,先简单再复杂的加工工序,车端面,车位轮廓,车螺纹,倒角,镗内孔等5个工序。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机械加工是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制造的成品质量。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序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加工效率,还关系到制造成本和加工精度等方面。

因此,合理地安排机械加工工序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

1.先粗后精的原则机械加工工序一般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两个阶段,而先粗后精的原则就是指先进行粗加工,再进行精加工。

这是因为粗加工所需的加工量较大,而精加工则需要更高的精度和更加细致的操作,因此先进行粗加工可以减少精加工的时间和成本,并且可以保证加工精度。

2.同种加工工序相邻的原则同种加工工序相邻的原则是指将同种加工工序尽量安排在相邻的位置上,这样可以避免机器频繁地换刀和调整加工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相邻的加工工序还可以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项加工任务。

3.一次夹紧完成多道工序的原则一次夹紧完成多道工序的原则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尽量利用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设备的多轴、多刀位功能,一次夹紧完成多道工序。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成本。

4.先内后外的原则在机械加工中,内部孔的加工比外部表面的加工更为复杂和困难,因此先内后外的原则是指在加工中,应先进行内部孔的加工,再进行外部表面的加工。

这样可以减少因外部表面加工时对内部孔产生的影响,从而保证加工精度。

5.先轻后重的原则先轻后重的原则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先进行轻量级的加工,再进行重量级的加工。

这是因为在加工轻量级工件时,刀具磨损较少,加工速度较快,而在加工重量级工件时,则需要更大的切削力和更坚固的刀具,因此加工速度较慢。

因此,先轻后重的原则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加工精度。

6.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易后难的原则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先进行相对简单的工序,再进行相对复杂的工序。

这样可以让加工人员逐渐熟悉机器的操作和加工的流程,提高加工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操作不熟练而造成的加工失误。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不仅关系到加工效率和成本,还关系到制造成品的质量。

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

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

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1.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原则: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将零件形状和尺寸的粗加工与表面质量和尺寸的精加工分开进行。

先进行粗加工,可以快速将材料切削掉,然后再进行精加工,可以确保零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2.先外形再内部原则:在进行机械加工时,通常先进行外形加工,再进行内孔、内腔等内部加工。

这样可以避免外形因内孔、内腔等内部加工而发生变形,保证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

3.先主要面后次要面原则:在进行机械加工时,通常先加工主要的工作面,再加工次要的工作面。

主要工作面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功能和外观,因此应首先加工,从而确定产品的基准面。

4.先大件再小件原则:在进行机械加工时,通常先加工大件,再加工小件。

这样可以降低加工途中零件的变形,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机械加工大件的材料消耗量较大,而小件的材料消耗量较小,因此应优先考虑加工大件。

5.先硬加工后软加工原则:硬加工和软加工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两种加工方式。

硬加工通常用于去除材料,如切削、镗削等;而软加工通常用于提高产品表面质量,如研磨、抛光等。

因此,应先进行硬加工,再进行软加工,从而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精度。

6.先单件再批量原则:在进行机械加工时,通常先进行单件加工,然后进行批量加工。

单件加工可以用于试验和调整工艺;而批量加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因此,应先进行单件加工,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和加工工具,然后进行批量加工。

7.先简单后复杂原则:在进行机械加工时,通常先加工简单的零件,再加工复杂的零件。

这样可以逐步掌握加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总之,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是一个相对固定但也随具体情况而变化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和加工工艺来进行分析和确定。

合理的顺序安排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和交货期。

生产管理:工序顺序的安排

生产管理:工序顺序的安排
第2页共2页
7、渗碳处理: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可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前或之 后进行。
8、为提高工件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以及以装饰为目的而 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例如镀铬、镀锌、发兰等,一般都安排在工艺过程最后 阶段进行
3)检验工序的安排,为保证零件制造质量,防止产生废品,需在下列场合 安排检验工序:
1、粗加工全部结束之后; 2、送往外车间加工的前后; 3、工时较长和重要工序的前后; 4、最终加工之后。
第1页共2页
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除了安排几何尺寸检验工序之外,有的零件还要安排探伤、密封、称重、 平衡等检验工序。
4)其它工序的安排 1、零件表层或内腔的毛刺对机器装配质量影响甚大,切削加工之后,应安 排去毛刺工序。 2、零件在进入装配之前,一般都应安排清洗工序。工件内孔、箱体内腔易 存留切屑,研磨、珩磨等光整加工工序之后,微小磨粒易附着在工件表面上, 要注意清洗。 3、在用磁力夹紧工件的工序之后,要安排去磁工序,不让带有剩磁的工件 进入装配线。
低脆性。 4、调质处理(淬火后再高温回火):其作用:是:安排在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常用于中 碳钢和合金钢。
5、时效处理:其作用:是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应 用:一般安排在毛坯制造出来和粗加工后。常用于大而复杂的铸件。
6、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冷却介质中迅速 冷却,以获得高硬度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其作用是:提高零件的硬度。 应用:一般安排在磨削前。
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生产管理:工序顺序的安排
3、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置于空气 或水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的方法。:其作用是:稳定组织、消除内应力、降

39.加工过程中工序划分原则问题1和问题2

39.加工过程中工序划分原则问题1和问题2

39.加工过程中工序划分原则问题1和问题2
工序的划分可以采用两种不同原则,即工序集中原则和工序分散原则。

1、工序集中原则。

工序集中原则是指每道工序包括尽可能多的加工内容,从而使工序的总数减少。

采用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是有利于采用高效的专用设备和数控机床,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序数目,缩短工序路线,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减少机床数量、操作工人数和占地面积;减少工件装夹次数,不仅保证了各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而且减少了夹具数量和装夹工件的辅助时间。

但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投资大、调整维修比较麻烦、生产准备周期较长,不利于转产。

2、工序分散原则。

加工工序分散就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进行,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少。

采用T序分散原则的优点是: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结构简单,调整和维修方便,操作简单,转产容易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切削量,减少机动时间。

但工艺路线较长.所需设备及工人人数多,占地面积大。

简述车削加工工序的划分原则

简述车削加工工序的划分原则

简述车削加工工序的划分原则
车削加工工序的划分原则:
1. 基于材料的形状特性:按材料的外形轮廓和内部腔体等要求进行工序划分。

2. 根据车削的特性:车削具有高精度、高效简的特点,可实现一次加工完成的要求,从而有效降低加工成本;技术要求较高的零件,对于每个工序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有较高要求,要求每个工序都要有分离加工工序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检查标准;
3. 将工序划分为有效和可控的单元:可以根据加工特点和材料的性能,进行合理的加工路线划分,将加工任务分解成有效的、有序的、可控的单元。

4. 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根据零件的要求,根据加工条件的实现,选择最经济的、最高效的工艺流程,尽量减少零件的加工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和方法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加工工序的划分变得越来越重要。

加工工序划分的目的在于将一组复杂的加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步骤,以便在加工过程中更好地控制质量、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一、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1. 确定加工对象的特点和精度要求在确定加工工序时,首先需要了解加工对象的特点和精度要求。

不同的加工对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精度要求,因此在划分加工工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高精度、高速度、复杂形状的加工对象,需要将其划分为复杂的加工工序,而对于简单的加工对象,可以采用简单的加工工序。

2. 考虑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设备能力在考虑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设备能力时,需要考虑加工过程的难度和设备的承受能力。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高速切削或磨削的加工过程,需要将其划分为独立的加工工序,以避免设备的损坏或过度消耗。

3. 考虑生产流程和生产效率在考虑生产流程和生产效率时,需要考虑加工过程的先后顺序和所需设备的数量和能力。

例如,对于一台可以同时完成多个加工过程的机床,可以将一些复杂的加工工序分配给这台机床,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4. 考虑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在考虑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时,需要考虑加工过程的规范和标准。

例如,对于一组加工件,需要根据相关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来划分加工工序,以确保加工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加工工序划分的方法1. 基于模板的方法基于模板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加工工序划分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一组加工过程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成不同的步骤,并使用模板来表示这些步骤。

例如,可以使用工艺流程图或加工流程图来划分加工工序。

2. 基于专家系统的方法基于专家系统的方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识别和划分加工工序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一组加工过程按照其特点和难度进行排序,并使用专家系统来识别和划分这些过程。

3.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是一种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识别和划分加工工序的方法。

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

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

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一、工艺流程原则每个加工过程都有其特定的工艺流程,根据工艺流程的不同,加工顺序也会不同。

工艺流程是指不同的加工过程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又分为先后、交替等多种方式。

根据工艺流程设计加工顺序,可以减少加工中的误差和出错率,提高产品质量。

二、工序时间原则每一个工序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不同的工序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安排加工顺序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工序的时间。

优先选择时间长的工序,这样可以确保工作在前半段顺利完成,后半段的工作不会被时间少的工序影响。

三、优先级原则在每个加工顺序中,有许多工序都不是必须要进行的,但是有些工序的重要性却比较高,这些工序就需要优先进行。

比如说在制造电脑的过程中,电子部分需要在装配外壳之前完成,因为外壳的大小、形状都是根据电子部分的尺寸来设计的。

四、装配顺序原则在装配产品时,一般都是从小的零部件开始,然后逐渐组装成大型部件和最终的产品。

如果加工顺序不当,可能会出现装配困难甚至无法完成的情况。

因此,应根据装配顺序的要求,设定加工顺序,确保每一个小的零部件的加工都能够顺利的组装成大型部件。

五、加工设备利用率原则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料件在不同加工工序之间要长时间等待,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加工效率。

因此,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应该根据加工设备的利用率,合理安排加工顺序。

六、安全和环保原则在加工过程中,安全性和环保性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应该优先考虑加工顺序中的原材料、废料、污水等物质的处理,同时也要考虑安全措施的设置,确保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在加工顺序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比如工艺、时间、优先级等,才能实现高效的加工。

如果能够按照这些原则进行合理的加工顺序设计,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减少浪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企业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
零件是由多个表面构成的,这些表面有自己的精度要求,各表面之间也有相应的精度要求。

为了达到零件的设计精度要求,加工顺序安排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先粗后精的原则
各表面的加工顺序按照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的顺序进行,目的是逐步提高零件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如果零件的全部表面均由数控机床加工,工序安排一般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顺序进行,即粗加工全部完成后再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粗加工时可快速去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再依次精加工各个表面,这样可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该方法适用于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加工表面。

这并不是绝对的,如对于一些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加工表面,考虑到零件的刚度、变形及尺寸精度等要求,也可以考虑这些加工表面分别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顺序完成。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加工表面,在粗、精加工工序之间,零件最好搁置一段时间,使粗加工后的零件表面应力得到完全释放,减小零件表面的应力变形程度,这样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2)基准面先加工原则
加工一开始,总是把用作精加工基准的表面加工出来,因为定位基准的表面精确,装夹误差就小,所以任何零件的加工过程,总是先对定位基准面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必要时还要进行精加工,例如,轴类零件总是对定位基准面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再进行精加工。

例如轴类零件总是先加工中心孔,再以中心孔面和定位孔为精基准加工孔系和其他表面。

如果精基准面不止一个,则应该按照基准转换的顺序和逐步提高加工精度的原则来安排基准面的加工。

(3)先面后孔原则
对于箱体类、支架类、机体类等零件,平面轮廓尺寸较大,用平面定位比较稳定可靠,故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这样,不仅使后续的加工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平面作为定位基准面,而且在平整的表面上加工孔,加工变得容易一些,也有利于提高孔的加工精度。

通常,可按零件的加工部位划分工序,一般先加工简单的几何形状,后加工复杂的几何形状;先加工精度较低的部位,后加工精度较高的部位;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4)先内后外原则
对于精密套筒,其外圆与孔的同轴度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先孔后外圆的原则,即先以外圆作为定位基准加工孔,再以精度较高的孔作为定位基准加工外圆,这样可以保证外圆和孔之间具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而且使用的夹具结构也很简单。

(5)减少换刀次数的原则
在数控加工中,应尽可能按刀具进入加工位置的顺序安排加工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