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某铁、铜成矿带远景区预测
安徽庐枞地区铁-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

安徽庐枞地区铁-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江永宏【摘要】构建庐枞地区燕山期Fe、Cu、Au成矿系列,根据成矿构造背景和含矿岩浆岩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成矿亚系列:以矽卡岩型Cu、Mo、Au矿为主的亚系列,以矽卡岩型Fe及Fe、Cu矿为主的亚系列和以玢岩铁矿为主的火山-次火山岩型铁矿亚系列.该区具较大找矿远景的靶区有:①沙溪铜(金)找矿靶区;②清水塘-岳山铁、锌找矿靶区;③井边-巴家滩铜矿找矿靶区.其中,井边-巴家滩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深部存在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较大,具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铜矿的找矿远景,应对该区进行深入研究和普查评价工作,以实现庐枞盆地内部铜矿找矿的突破.经预测,应对泥河、罗河和龙桥等大型超亿吨铁矿外围进行勘探,以达到建立20~25亿吨大型钢铁基地的目标.【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0(029)003【总页数】11页(P372-382)【关键词】铁铜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庐枞地区;安徽【作者】江永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P618.41中国铁矿可分为古老变质岩中的条带状铁矿(鞍山式)、矽卡岩型铁矿(大冶式)、钒钛磁铁矿型铁矿(攀枝花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镜铁山式)、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庐枞式)及鲕状赤铁矿型铁矿(宣龙式)。
中国铁矿资源比较丰富,但很难达到巨型。
在郯庐断裂带,由北向南有冀东—北京、鲁中、安徽霍邱及宁芜—庐枞4个重要的铁矿集中区。
在庐枞地区的罗河、龙桥和泥河发现大型铁矿和铜矿,目前已探明铁矿石储量>12亿t,硫铁矿储量6.7亿t,铜金属储量150万t。
根据地质资料,安徽长江以南地区的和尚桥、凹山、尖山、黄梅山、钟山、白象及姑山均位于南北向的构造带中,而利用构造成矿理论,长江北部:如2008年开钻的泥河矿区和罗昌河、大鲍庄及钟山地区,也极有可能为大型岩浆驱动成矿域,在此巨型南北向构造带中,找到新的外围和深部矿床。
矿床的成矿系列

在国内,翁文灏 (1920, 1927) 提出了华南矿 物分带问题。 50、60 年代郭文魁等编制 1:300 万全国金 属矿床成矿规律图,进行了湖南郴县 1:20 万区域 成矿规律研究;张炳熹等在南岭地区进行区域成矿 规律研究。 1966 年江西省地质局 908 地质队、广东省有 色金属勘察公司 932 地质队针对石英脉型黑钨矿 矿床提出了五层楼式成矿控制规律。 1974 年以陈毓川和李文达为首的研究集体提 出宁芜火山岩区区域矿床成矿模式 “宁芜玢岩铁 矿成矿模式”。
1975 年程裕淇等通过研究全国铁矿成矿规律, 提出铁矿类型组、铁矿成矿系列概念。 1979 年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发表 “初论矿 床的成矿系列问题” 的文章,正式提出成矿系列的 概念,并提出了19 个矿床成矿系列。1983 年研究集 体又发表了 “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 的文章, 进一步完善矿床成矿系列概念,又新建了 6 个矿床 成矿系列,提出成矿系列序次的划分。 自矿床成矿系列概念提出以来,受到国内矿床界、 尤其是矿产勘查部门的关注,近二十年来对矿床成矿 系列的研究及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应用获得很大的进 展。
一.矿床成矿系列概念
矿床成矿系列是在特定的四维空间、时间中 的矿床自然组合。 特定的四维空间、时间是指:
• 一定的地质发展阶段内,一般是指一个构造活动旋
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 (时间维);
• 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内,是指上述地质构造活动所
涉及的地质构造单元,一般相当於新形成的三级构 造单元,或跨越或包含在老的构造单元内 (空间 维);
进成矿预测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02—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
了“中国成矿体系和区域成矿评价”研究,
对各时代、各成矿区带的矿床成矿系列又一 次进行了系统研究。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
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
精装!彩图!内容简介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
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指出了找矿方向。
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等。
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
实习一 内生金属矿床远景区的预测

2)岩浆岩
• 该地区志留系—第四系 均有出露,其中以志留 系和三叠系分布最广。 志留系常组成背斜核部, 三叠系常组成向斜轴部。 • 与内生金属矿床有 关的围岩层位,主要是 下三叠统大冶群第四段 一中三叠统第一段范围 内,特别是下三叠统大 冶群第七段与中三叠统 蒲圻群之界面间。 • 具体层位与主要岩性如 表I一3所列。 • 表I一3长江中下游某铁、 铜成矿带西段主要岩性 特征表
•
•
1.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 段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分 析
1)构造 该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段, 分布有EW向构造、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新 华夏系、姜桥帚状构造及NW向构造5个构造体 系,各构造体系活动时间具明显的超覆性。 不同方向和方式的应力作用于同一地块,造 成该地段构造的复杂性。 (1)EW向构造,分布在测区南部,表现为 近EW向褶皱和伴生的NW向、近EW向压扭性断 裂。 (2)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主要由一系列 NWW—SEE向褶皱和NWW、NE向压性或压扭性断 裂组成。 (3)新华夏系是本区的主要构造体系之一。 它叠置在早期构造之上,NNE向的隆起和凹陷、 褶皱和断裂是此构造体系的主要特点。 (4)姜桥帚状构造位于测区中部,由一系 列弧形倒转褶皱和压扭性断裂组成。这些褶 皱和断裂围绕姜桥岩体南缘呈向NW撒开、向 东收敛的帚状。 (5)NW向构造由一系列走向295。~340。 的断裂组成,多被岩脉充填。 区内岩体和内生金属矿产的展布规律, 反映了新华夏系与早期构造体系复合部位的 联合控矿作用。
• 15个矿体组成,大致呈NWW--EW向长条状平行排列,长3 500m。矿石矿物
• 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黄铁矿、赤铁矿。矿石平均品位39.55%,钴、镍为 伴生有益组分。
•
5)矿点资料
安徽省枞阳县洪洼地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安徽省枞阳县洪洼地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作者简介:严四华(1977-),女,安徽霍山人,本科,工程师,现从事地质勘查工作㊂严四华(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安徽安庆246003)摘㊀要:安徽省枞阳县洪洼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硫)成矿带的中段,该区砖桥组㊁罗岭组两套地层是有利的成矿围岩,矿区具备盆缘构造㊁北东向构造与屏蔽构造三个构造条件,地磁及化探异常发育,岩体中蚀变分带明显㊂自岩体中心至围岩蚀变有钾化 硅化 次生石英岩化 绿泥石化㊁高岭土化㊁碳酸盐化;矿化有黄铜矿化㊁黄铁矿化(黄铁矿㊁磁黄铁矿)㊁镜铁矿化等,是斑岩铜矿的成矿远景区㊂关键词:斑岩铜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远景区;枞阳县;洪洼地区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9)02-0016-03㊀㊀安徽省枞阳县洪洼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硫)成矿带的中段,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往地质工作在该区周边已先后发现了朱家洼㊁和尚桥㊁拔茅山㊁王庄等多处小型铜金矿床,截至目前本区找矿还没有较大的突破㊂本文在论述洪洼地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该区的找矿方向㊂1㊀区域地质特征洪洼地区位于处于 庐枞火山岩盆地 的南沿,跨火山岩盆地与盆隆构造过渡带两个构造单元㊂出露地层有侏罗系中统罗岭组㊁侏罗系上统龙门院组与白垩系下统砖桥组,火山岩洼地内火山机构发育,过渡区构造比较简单;两个构造单元界面附近有燕山晚期的次火山岩岩体侵入,岩性为辉石粗安玢岩㊂区内蚀变矿化较强,化探异常和小型磁异常发育,铜金矿(化)点分布较多㊂1.1㊀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侏罗系中统罗岭组㊁上统龙门院组与白垩系下统砖桥组地层(图1)㊂罗岭组出露于火山岩洼地南侧,主要岩性为灰白色长石砂岩与紫红色含钙质结核粉砂岩㊁钙质粉砂岩㊁粉砂质页岩互层,上部夹泥灰岩,底部为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厚约952m㊂龙门院组出露于官桥 红墙一带,层位不稳定,分两个岩性段:二段为青灰㊁深灰色角闪玄武粗安岩㊁粗安质角砾熔岩㊁角闪粗安岩,顶部有一层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厚80 144m;一段为青灰 黄褐色粗安质凝灰岩㊁沉凝灰岩,厚大于37m㊂砖桥组出露于火山岩洼地内,地表分布于黄公山㊁朱家洼㊁大路山一带,岩性自上而下分三个岩性段㊂三段为灰紫㊁黑紫色辉石粗安岩㊁黑云母粗安岩夹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厚152 305m㊂二段为紫红 灰绿色粗安质凝灰岩㊁沉凝灰岩㊁凝灰质粉砂岩,底部有粗面质熔结凝灰岩,厚199m㊂一段上部为灰紫㊁紫色辉石粗安岩㊁粗安质角砾熔岩夹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其下有一层粗面质熔结凝灰岩;下部为灰㊁灰绿色粗安质角砾岩㊁复屑粗安质角砾凝灰岩㊁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夹少量熔岩;厚103m㊂1.2㊀构造1.2.1㊀火山岩洼地研究区总体处于火山岩洼地内,火山岩洼地位于庐枞火山盆地西南段枞阳县官桥 安屋的西侧,为一火山隆起型洼地,形状呈北东向椭圆状,分布面积约52km2,为一相对完整的次级火山洼地㊂1.2.2㊀断层一般规模不大,长度在数十到数百米,两侧的地质界线无明显位移㊂断层的走向大致分为三类:南北向㊁北东向㊁北西向㊂南北向断层比较发育,浅部多向西陡倾,下部变缓,性质以左行平移为主,部分为正平移断层㊂沿断层带构造破碎现象明显,常充填有石英正长斑岩脉;少数断层破碎带中热液蚀变与矿化较强,局部形成热液型多金属矿床,为区内常见的脉状铜金矿床的储矿构造㊂北东向断层也较发育,产状多向北西方向陡倾,性质以左行平移为主,断距很小,与成矿的关系不明㊂北西向断层规模很小,多向北东陡倾,断距小㊂1.3㊀岩浆岩区内分布有三个次火山岩体㊁多条岩脉与火山岩㊂次火山岩分布于两个构造单元的界面附近,矿化蚀变作用较强㊂岩脉多数是破坏矿体的,但少数岩脉也含矿,因此在特定条件下也成为次要含矿载体㊂凝灰岩的含矿性较好,是形成大中型矿床的重要围岩㊂1.3.1㊀次火山岩成岩在早白垩世,岩石类型为辉石粗安玢岩㊂三个岩体集中出露于白鹿山㊁洪洼㊁大路山一带(见图1),规模大小不等,其中分布于洪洼的次火山岩体出露面积约0.7km2,规模最大;其他两个出露面积分别为0.2km2与0.05km2㊂61图1㊀枞阳县洪洼地区地质图1.3.2㊀脉岩常见的有正长斑岩脉㊁石英正长岩脉与花岗岩脉等,规模不大,多呈南北走向陡立产出㊂少数正长岩脉与正长斑岩脉中含有铜金矿体,这部分矿体多数处于含矿带上,成为矿脉的次要载体㊂1.3.3㊀喷出岩喷出岩分布于官桥火山洼地内,出露的岩层包括砖桥与龙门院两个旋回,岩石类型有熔岩㊁火山碎屑岩㊁次火山岩与沉凝灰岩四类㊂2㊀地球物理特征2.1㊀岩(矿)石的物性特征(1)岩(矿)石的密度特征㊂区内岩(矿)石的密度可分为三级:以铁矿及黄铁矿的密度最高(ρ=3.0 4.6kg/m3),其密度的变化范围也大,这与矿石中含铁多少有关;其次是蚀变矿化岩石(ρ=3.0 4.6kg/m3);其余各类岩石密度较低(ρ=2.43 2.63kg/m3),平均密度为2.53kg/m3,可视为正常的岩石密度㊂矿与围岩具有明显的密度差异,当矿具有一定的规模时,则可引起明显的重力异常㊂(2)岩(矿)石的磁性特征㊂磁铁矿的磁性最强,K=170000ˑ4πˑ10-6SI,Jr=15000ˑ10-3A/m,以感磁为主㊂它与围岩的磁性差异十分明显㊂各类火山岩㊁侵入岩的磁性中等,闪长岩㊁二长岩的磁性稍强,属弱一中等磁性,其剩余磁化强度(Jr)约为300ˑ10-3A/m,磁化率(K)为4000ˑ4πˑ10-6SI㊂沉积岩㊁火山碎屑岩㊁次生石英岩一般呈弱磁性㊁无磁性反映㊂(3)岩(矿)石的电性特征㊂区内矿石与围岩之间有明显的电性差异㊂致密块状的矿石导电性良好,电阻率较低,极化率较高;而浸染状矿体因其金属硫化物含量一般<5%,含铜品位<3%,不足引起可观的异常,矿体埋深较大时,常规电法则更难发现㊂辉石安山岩的极化率较高,电阻率在1000 1500Ω㊃m,也是非矿干扰因素㊂2.2㊀地磁异常特征洪洼地磁异常分布范围基本与洪洼次火山岩体出露区相吻合㊂异常呈北东向带状展布,长大于3.5km,宽400 1000m;强度一般在500 1200NT之间,明显高于71围岩㊂在它的边部有一个400 1000NT的梯度带,基本反映了次火山岩的分布范围㊂异常带的北东部在钻孔孔深170 480m处见次火山岩蚀变矿化强烈,黄铁矿化㊁镜铁矿化㊁黄铜矿化及磁黄铁矿化明显;物性测定岩石的磁性强度一般为2000ˑ4πˑ10-6SI,变化范围为(700 7000)ˑ4πˑ10-6SI㊂3㊀化探异常特征3.1㊀Cu量异常Cu是区内主异常元素,规模较大,连续性好,强度高,以80ˑ10-6含量值圈定的异常面积约7km2,中心强度150ˑ10-6㊂它有南北两个浓集中心,北中心位于矿区以北㊁大路山南侧(H19);南中心在吴老屋东侧(H29),面积大于1km2,强度150ˑ10-6,是最好的一个Cu量异常(见图1)㊂3.2㊀Pb量异常Pb有两个异常区:一个在迎龙凹附近,一个在白鹿山西侧㊂迎龙凹异常与吴老屋Cu异常大体重叠,以100ˑ10-6浓度圈定的异常呈北西向椭圆状,位置偏在Cu异常中心的北西,面积约0.8km2㊂该处有一个银矿点,地表石英细脉中伴有黄铜矿㊁方铅矿㊁闪锌矿等金属矿物,局部品位较高㊂白鹿山西侧的异常呈东西向面状展布,浓度分带明显,中心强度200ˑ10-6,浓度较高,并伴有锰异常,面积约3km2;北异常北东向,规模与南异常相当,强度较低,一般含量在50ˑ10-6左右,中心规模小,强度252ˑ10-6,没有其他元素异常,判断可能是由Pb元素分散矿化形成(见图1)㊂3.3㊀Ba量异常分布于黄公山㊁迎龙凹㊁洪洼一带的火山岩盆地内,分布面积较大,面积约6km2,形状不规则,浓度1300ˑ10-6㊂4㊀成矿条件分析4.1㊀地层条件该区分布的砖桥组和罗岭组地层是有利于成矿的地层㊂砖桥组是区域传统的有利成矿层位,区内及其周边的黄公山㊁迎龙岗㊁朱家凹㊁杀虎台等地段,砖桥组凝灰岩层位普遍存在赤铁矿化,说明地层的易交代性比较明显,对成矿比较有利㊂罗岭组的成矿部位主要发生在地层中的劈理化带,黄铜矿等金属矿物沿劈理充填㊁交代,形成细脉浸染型矿石;伴随强硅化蚀变,并普遍含金㊂4.2㊀构造条件区内有三个重要的有利构造条件:盆缘构造㊁北东向构造与屏蔽构造㊂该区位于 火山岩盆地 与 过渡带 的交界处,属于盆缘构造带㊂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这是岩浆岩和内生金属矿化的活动带,地表有多个次火山岩,蚀变矿化明显,成矿与找矿信息较多㊂北东向构造的控矿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次火山岩的控制上,地表出露的洪洼次火山岩是一个北东向的带状岩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㊂推断北东向断裂构造属于浅部的控岩㊁控矿构造㊂屏蔽构造是指火山岩洼地中的砖桥组地层,根据地磁异常分析,在砖桥组地层之下可能存在多个次火山岩,砖桥组成为这些岩体的屏蔽层,形成良好的屏蔽构造,十分有利于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㊂4.3㊀次火山岩条件区内分布3个次火山岩,岩体蚀变分带明显,其中洪洼岩体自中心至围岩蚀变有钾化 硅化 次生石英岩化 绿泥石化㊁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矿化有黄铜矿化㊁黄铁矿化(黄铁矿㊁磁黄铁矿)㊁镜铁矿化等㊂围岩普遍伴有硅化或次生石英岩化㊁黄铁矿化等㊂4.4㊀地磁异常条件以往该区磁异常验证次火山岩是引起异常的主要原因,即次火山岩与磁异常关系比较密切㊂本区磁异常区下部可能有隐伏的次火山岩体,对寻找斑岩型铜矿是有利的㊂4.5㊀化探异常条件区内存在一个150ˑ10-6的组合异常区,面积约1km2,位置在两个构造单元的交界处,组合元素有Cu㊁Mo㊁Ag㊁Bi㊁Pb㊁Zn㊁Ba㊁Mn等㊂推测异常源来自于 深部 ,异常元素组合齐全,为矿致异常的可能性大㊂5㊀找矿方向洪洼地区砖桥组㊁罗岭组两套地层是有利成矿的围岩,矿区具备盆缘构造㊁北东向构造与屏蔽构造三个构造条件,物化探异常发育,岩体具有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和矿化特征,具有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是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有利地区㊂参考文献:[1]㊀常印佛,刘湘培,吴言昌,等.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2]㊀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枞阳县城山地区铁铜矿普查地质报告[R].1991.[3]㊀任启江,刘孝善,徐兆文,等.安徽庐枞阳火山岩构造洼地极其成矿作用矿集区南部城山地区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4]㊀袁㊀峰,周涛发,王世伟,等.安徽庐枞沙溪斑岩铜矿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J].岩石学报,2012(10):3099-3112.81。
安徽省重要矿产地质勘查项目区块_探矿权_设置研究

第22卷第1期安徽地质Vol.22No.12012年3月Geology of AnhuiMarch 2012收稿日期:2011-11-02作者简介:余良范(1964-),男,安徽安庆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公益地质找矿技术及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1005-6157(2012)01-72-05安徽省重要矿产地质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设置研究余良范,黄步旺,李建设,马良,何孝海,唐敏惠(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合肥230001)摘要:安徽省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是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建材及钢铁生产基地,矿业经济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进一步加强探矿权管理,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矿产资源管理健康有序发展,创新地质勘查开发新机制,实现安徽省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特对安徽省重要矿产地质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设置进行研究。
在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对安徽省重要矿产勘查区、预留区、成果保护区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研究,进一步细化和实施地质勘查规划,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工作,科学合理地划分勘查区块,设立矿产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为地质勘查及探矿权设置和整合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地质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设置研究中国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B0引言合理设置探矿权,有效维护探矿权市场和地质勘查秩序,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勘查项目区块设置研究考虑的矿种主要根据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地质勘查规划,以特色矿种和优势矿种作为主要矿种,兼顾其它矿种,做到统一部署、整装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
1我省矿产资源总体特征安徽省主要矿产资源具有如下一些特点:①主要矿种的产地分布比较集中;②金属矿产多矿种共、伴生类型较多;③探明资源储量可观,潜在资源量较大;④部分矿种富矿少、贫矿多,有些矿种短缺。
我省成矿特征较为鲜明,能源矿产主要集中“两淮”成矿远景区,有色、黑色金属矿产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霍邱地区。
鸿志立山川 丹心报祖国——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他在对本省铜 陵地 区的区域成矿作用及其规律深入 控 岩 、控 矿 ”的 认 识 ;他 最 早 提 出成 矿 带 的 “ 三类 地 质 环 境 控 制 i类 成 矿 作 用 的 基 本成 矿 规 律 ” 和成 分 析 后 ,进 而推 广 至 整 个 长 江 中 下游 成 矿 带 ,提 出 了一 个 关 于典 型 的陆 内成 矿 带 的 构造 背 景 、地 质 环 矿 的岩 浆 专 属性 特 征 ;通 过 研 究他 系统 将 成 矿带 模 种模 式 。这 些理 论成 果 对指 导 长江 中 境 、成 矿 特 征 和 富集 规 律 的系 统 理 论 。他 从 找 矿 勘 式 总 结 提升 为5 探 学 的实 践 出发 ,首 次提 出 了普 查 工 作历 史 发 展 三 下游 一 系列 找 矿 发 现起 到 了关 键 指 导作 用 ,并 对构
( 安徽省地 质矿产勘查局 , 安徽 合肥 200 ) 30 1
春 秋 迭 易 ,岁 月轮 回 。2 1初 夏 时节 ,我 们 怀 阶段 的划 分 方 案 和 在重 要 成 矿 远 景 区 开展 立 体 地 质 0 1
着无 比崇 敬 和 十分 喜 悦 的心 情 ,捧着 满怀 的祝 福 ,
和 实 际找 矿 成 果 。他 为 我 国矿 产 资 源 开 发 和 地 质勘
查事业 的发 展 ,为安徽 经济 发展 作 出了重要 贡献 。
常 院 士在 矿 产 地 质 勘 查 中 , 曾发 现 ( 分 参 与 批 重 要 科 研 成 果 。 他 把 矽 卡 岩 型 矿 床 作 为 一 个 系 部 层 发 现 )和 探 明了铜 陵狮 子 山铜 矿 、凤 凰 山铜 矿 、贵 统 整体 进行 研 究 ,引 入层 控 成 矿 概 念 ,提 出 “ 控 池铜 山铜 矿 、黄 山岭 铅 锌 矿 等 一 批 大 、 中型矿 床 和
我国26个主要铁矿成矿区带成矿特征与找矿潜力

我国26个主要铁矿成矿区带成矿特征与找矿潜力1.阿尔泰成矿带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西南和东南少部分处在塔城地区和昌吉州境内。
北部、东北部和西部分别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接壤。
面积 8.08 万平方公里。
阿尔泰成矿带已知铁矿床(点)在成因、时间、空间和物质来源上均与泥盆系火山岩密切相关,铁矿层受地层层位、岩性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
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矽卡岩型次之。
已知各类矿床、矿点数百处。
已发现的蒙库、阿巴宫、巴利尔斯、加尔巴斯岛、乔夏哈拉、老山口等铁矿床多属平炉富矿和一般富矿,多属易选磁铁矿石,开采条件较好。
预测铁矿石资源量 7 亿吨,其中富矿2.8 亿吨,铁矿找矿潜力主要位于蒙库-阿巴宫和乔夏哈拉铁矿找矿远景区。
2.西天山铁矿成矿带西天山铁矿成矿带位于新疆天山西部,东起巴仑台、西止伊宁,北自博罗霍洛山南坡,南至哈里克塔乌山北坡。
面积 6.33 万平方公里。
西天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铁矿区带之一,铁矿产出于天山中间隆起带及其南北两侧,北侧处于隆起带与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过渡的断隆带上,有石炭系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南侧断陷盆地中有石炭系海相沉积型铁矿;在隆起带轴部,元古界星星峡组及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的志留系中有一些沉积变质型铁矿点存在。
西天山铁矿成矿带已发现铁矿床(点)共 88 处,预测铁矿石总资源量 8 亿吨。
根据本区航磁反映的岩性构造特征和对区域磁场、局部异常的解释,结合本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式可布台一查岗诺尔和莫萨沙拉(铁锰)2 个找矿远景区。
3.东天山-北山铁矿成矿带位于新疆哈密南部天山、甘肃及内蒙古北山地区,面积 13.05 万平方公里。
东天山-北山成矿带是我国西部著名的铁矿成矿带,主要分布在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红石山晚古生代裂陷海盆褶皱带和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前寒武纪隆起区。
铁矿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海相火山岩型(如雅满苏铁矿床等)、海相沉积型(如库姆塔格菱铁矿矿床)、沉积变质型(如天湖铁矿床、帕尔岗铁矿床、梧桐沟矿床等)、陆相火山岩型(如磁海铁矿床等)及与辉长岩类有关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如尾亚矿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报告——内生金属矿床远景区的预测摘要:本文站在初学者的角度上,以长江中下游某铁、铜成矿带西段为例,通过对简要地质资料及附图的研究,学会综合分析构造、岩浆岩、地层等控制因素,并结合矿化信息(找矿标志),圈定成矿远景区,初步掌握内生金属矿床的预测特点和一般工作方法。
关键词:内生金属矿床成矿远景区矿化信息找矿标志1.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地处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西段鄂东成矿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铁铜矿基地之一。
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西部, 大冶复式向斜南翼。
区内地层从寒武系中一上统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中一上寒武统至三叠系下统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
其次是碎屑岩三叠系中、上统至第四系大部为陆相碎屑岩及松散沉积物, 仅局部为火山岩。
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活动强烈。
1.构造该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段,分布有EW向构造、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新华夏系、姜桥帚状构造及NW向构造5个构造体系,各构造体系活动时间具明显的超覆性。
不同方向和方式的应力作用于同一地块,造成该地段构造的复杂性。
(1)EW向构造,分布在测区南部,表现为近EW向褶皱和伴生的NW向、近EW向压扭性断裂。
(2)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主要由一系列NWW—SEE向褶皱和NWW、NE向压性或压扭性断裂组成。
(3)新华夏系是本区的主要构造体系之一。
它叠置在早期构造之上,NNE向的隆起和凹陷、褶皱和断裂是此构造体系的主要特点。
(4)姜桥帚状构造位于测区中部,由一系列弧形倒转褶皱和压扭性断裂组成。
这些褶皱和断裂围绕姜桥岩体南缘呈向NW撒开、向东收敛的帚状。
(5)NW向构造由一系列走向295。
~340。
的断裂组成,多被岩脉充填。
区内岩体和内生金属矿产的展布规律,反映了新华夏系与早期构造体系复合部位的联合控矿作用。
2.岩浆岩该区分布大小共21个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属浅成、超浅成相。
形成了金山店、灵乡、殷祖、阳新等大岩体和一系列小岩体、岩脉。
为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岩体岩性特征见表I-2。
上述岩体内围岩捕虏体较多,一般剥蚀不深。
岩体侵入地层主要是中、下三叠统,少部分为石炭系、二叠系,仅殷祖岩体及其周围小岩体侵入于志留系地层中。
3.地层该地区志留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以志留系和三叠系分布最广。
志留系常组成背斜核部,三叠系常组成向斜轴部。
与内生金属矿床有关的围岩层位,主要是下三叠统大冶群第四段一中三叠统第一段范围内,特别是下三叠统大冶群第七段与中三叠统蒲圻群之界面间。
具体层位与主要岩性如表I一3所列。
2.空矿因素特征分析1.控矿地层特征本区地层从志留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岩体主要侵入在中下三叠统地层,如金山店岩体、灵乡岩体、阳新岩体等,仅殷祖岩体及其周围小岩体侵入于志留系地层,此外,还有少部分岩体侵入于石炭、二叠系。
由于本地区主要发育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因此灰岩、白云岩比较发育的地方有利于形成矽卡岩的围岩。
细读表I-3可知,C2、P1m、T11、T12、T13、T14、T15、T16、以及T21均发育灰岩和白云岩,为形成矽卡岩型矿床的有力地层。
总的说来,与内生金属矿床最相关的围岩层位,为下三叠统—中三叠统。
2.控矿构造特征本区的褶皱、断裂及岩体内的节理构造都非常发育,有效地控制了矿体的产出与分布。
其中燕山期构造是主要的成岩成矿构造。
构造应力成为岩浆热液上侵充填的驱动力, 岩浆的多期次侵入矿化的多次叠加,这种脉动作用与构造应力密切相关,也决定了本区内生热液成矿的多阶段性。
发育许多容岩、容矿的构造空间及导矿构造。
背斜的核部、复合向斜中次一级构造的转折端、扬起端或与断裂的交切部位以及断裂产状变化的部位均为内生矿床的有力构造部位。
随着构造变形的有规律的分布,使岩矿体也呈与之相应的有规律的分布。
此外,本区还发育大量的压扭性断裂,压扭性断裂封闭性较好,很容易造成矿化的局部富集。
因此我们在圈定成矿远景区并尽量提高靶区精度时,应当考虑局部构造对成矿的影响。
3.找矿信息标志1.矿化特征(1)围岩蚀变该区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是矽卡岩化,如表I-4所示,金山店岩体、阳新岩体、灵乡岩体、铜山口岩体等均为矽卡岩化蚀变,且矽卡岩化得蚀变矿物均较复杂,本着矽卡岩化蚀变矿物越复杂越成矿的原理,这些岩体都有很大的成矿可能性。
此外,这些岩体也发育少量其他蚀变。
(2)物探异常分布于侵入体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的地磁异常,磁场强度在1 000nT以上者,可作为铁矿的找矿标志。
附图一为该区物探化探综合成果示意图,磁异常大于1000nT的,均已用红笔勾出。
附图2为该区地质图,也已按比例将附图一上符合条件的磁异常区在附图二上勾出。
(3)地球化学异常铁基本地球化学异常值>3.0%;铜基本地球化学异常值>50ppm。
符合条件的区域也已在附图一、附图二上用蓝色笔勾出。
(4)重砂异常铜山口附近有白钨矿、黑钨矿、泡铋矿、辉钼矿、方铅矿、银、铜矿物的叠加异常。
铜绿山附近有金异常。
殷祖岩体西北缘有白钨矿、黑钨矿、辉钼矿异常。
说明此区很有可能是多金属多期叠加矿床。
矿石品位:TFe 32.81%~48.86%,CuO 54%~2.30%。
围岩蚀变:为矽卡岩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等。
4.靶区圈定A级靶区(具有已知矿床)1.金山店岩体(见附图2)为典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
岩体:石英闪长岩岩体侵入到中三叠纪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上。
围岩:围岩富含镁和膏盐成分,常被石英闪长岩交代成透辉石、金云母矽卡岩。
构造特征:交替发育NW向的向斜褶皱和背斜褶皱,NW向的压扭性复合断裂以及NE 向的压扭性断裂,推测矿体可能位于断裂叠加接触带上。
磁异常:磁异常近东西向分布于金山店岩体南缘接触带上。
分为两级:一级是1000nT 的磁异常,第二级是3000nT的高磁异常,推测高磁异常圈内很可能有磁铁矿。
地球化学异常:在金山店岩体的西侧有5.0%的铁地球化学异常;铜的地球化学异常值低。
说明金山店岩体发育的矿物应为含铁矿物。
资源潜力预测:矿床规模较大,推测多位于金山店岩体南部,主要矿石为磁铁矿,次要矿石为赤铁矿、黄铁矿,可能伴生有其他金属矿产如钴、镍等。
根据控矿构造的特征,推测深部可能也有矿。
2.灵乡岩体(见附图2)典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
岩体:燕山早期的石英闪长岩侵入早三叠世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燕山晚期有少量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岩体,零星出露。
上覆不整合白垩纪地层。
岩体NE向长条状,规模较大。
构造特征:矿区构造主要为印支期- 燕山期褶皱断裂构造。
印支期近东西向褶皱自南向北近等距分布。
燕山期NE向断裂自西向东近等距分布,也是该矿区的主要成矿构造。
此外,还发育有少量NW向、EW向断裂。
磁异常:北东向分布于灵乡岩体岩体内部。
分为两级:一级是1000nT的磁异常,第二级是1200nT的高磁异常。
地球化学异常:在磁异常区还有两处铁异常,异常值为3.5%和4.0%。
此外,岩体内还发现有铜异常,异常值为100x10-6。
资源潜力预测:推测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次要为赤铁矿等。
由于接触带范围广而且构造也很复杂,受褶皱和断层的影响很深,因此构造控矿的意义大,背斜深部可能有隐伏的矿体。
3.阳新岩体:(见附图2)典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
岩体:为燕山早期角闪石英闪长岩,侵入到下三叠统大冶群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中。
其中,岩体的主体为细中粒角闪石石英闪长岩,SiO2含量为66.67%,边缘为细粒角闪石英闪长岩,SiO2含量为64.51%,相比金山店岩体和灵乡岩体都更加地偏酸性,有利于铜矿石的形成。
构造特征:控制矿体的构造主要有断裂、破碎带、岩层界面等。
发育NE向复合断裂和NW 向压扭性断裂,NS向褶皱。
接触复合构造带是矿体赋存有利空间。
磁异常:岩体西北侧有规模较大的1000nT磁异常。
地球化学异常:磁异常区同时有3.0%的铁异常和200x10-6的铜异常,同时岩体的西部有二级铜异常:第一级为100 x10-6,第二级为500 x10-6的高铜异常。
说明阳新岩体可能发育铜铁矿床。
资源潜力预测:推测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由于磁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分布于岩体内部,因此除围岩接触带可能产生矿床外,岩体内部断裂区可能也会是内生热液成矿富集区。
4.殷祖岩体西北侧:(见附图2)岩体: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围岩大部分为志留系粉砂岩、页岩,部分为下二叠统大理岩,矿体位于岩体与下二叠统大理岩接触带上。
构造特征:主要构造为NE向扭性断裂。
EW向褶皱发育。
磁异常、地球化学异常:无磁异常,西北缘有白钨矿、黑钨矿和辉钼矿异常。
资源潜力预测:主要矿体为白钨矿、辉钼矿,赋存与殷祖岩体西北侧。
B级靶区(具有矿化点)铜山口岩体(附图2)岩体:岩体呈岩株形态产出,规模较小,地质图(附图2)上可见4块岩体。
为燕山晚期的花岗闪长斑岩。
围岩为下三叠统大理岩。
构造特征:发育NE向、EW向、NW向断裂,以及NW向的背斜。
复杂的断裂引发了富铜岩浆上侵。
地球化学异常:有很高的铜异常值(500 x10-6),此外,在铜山口附近还有白钨矿、黑钨矿、泡铋矿、辉钼矿、方铅矿、银、铜矿物的叠加异常。
但是无磁异常和铁异常。
说明该区主要发育铜矿及亲铜元素的矿。
资源潜力预测:主要矿体为黄铜矿,辉钼矿。
可能伴生有钨、铋、银的等有益组分。
是规模不大但是极为典型的斑岩铜矿床。
C级靶区(只有物化探异常)殷祖岩体东侧岩体: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东侧围岩为志留系粉砂岩、页岩。
构造特征:主要构造为NE向扭性断裂。
EW向褶皱发育。
物化探异常:岩体的东侧有铁异常(4.5%)和铜异常(50 x10-6)。
资源潜力预测:缺乏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条件,仅存在物化探异常,成矿潜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