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18 慈母情深
课型
自学探究
课时
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从中体会母亲的勤劳、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 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导学策略
自主
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游子吟》,师生齐唱。
师:同学们唱得太投入、太有感情了,从这首歌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二、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如“魄、抑、颓、龟”等。
(2)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2.作者简介:
(学生课前总结,教师点拨,当堂识记)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
总课时
11课时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有“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习作:我想对您说”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主要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几篇课文都运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如:《慈母情深》中对母亲工作环境的场景描写,对母亲工作状态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母亲对家的爱、对孩子的爱,也蕴含着儿子对母亲的爱。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以读为主,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文中描写场景和细节的句子,感受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201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主备人:覃柳妃学习时间:班级:小组:学习小主人:课题:走进信息世界课型:学+展课时:10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信息给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还可以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课前活动班长组织背国学经典一段导入:1.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小组交流一、阅读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二、分组讨论,制定计划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2.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合作展示:1.交流活动计划:2.修改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7课《军神》二、教材分析:《军神》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身上的人格精神”。

《军神》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忍痛接受七十二刀,以自己的钢铁般的意志赢得德国医生赞叹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品质。

三、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四、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

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训练阅读速度,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的价值。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品读探究、小组合作、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军神”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重点——分析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描写。

2、难点——体会领悟“军神”形象的深刻含义。

3、教学突破——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学生也动脑筋思考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叙述语言,进而抱我“军神”形象的深刻含义。

七、问题预设: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为什么称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什么说他是会说话的钢板八、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本课ppt课件;刘伯承资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回顾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发现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读例句,发现时间的长短、快慢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下,相同的时间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

【学习准备】
读课文,准备字典、笔记本和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
交流平台,梳理阅方法→创设情境,学会思考→词句段运用,发现规律。

【作业设计】
仿照“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例句,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对时间快、慢的内心体验。

写完读给身边的人,听听他们的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例文,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2.复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3.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学习准备】
准备字典、笔记本和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
读例文,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复习修改符号→“日积月累”,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作业设计】
把你学到的中国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介绍给家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6《景阳冈》导学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6《景阳冈》导学案设计
4.抓住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学习全面地看待人物形象。
5.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借助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句。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水浒传》中的人物的故事。(师生)
要引导学生品味武松当时的心理:第一处心理描写表现出武松想回去;第二处心理描写表明武松在安慰自己,抱有侥幸心理;第三处心理描写说明武松在给自己壮胆。这三处心理描写说明武松心里还是紧张、害怕和犹豫的,但为了面子,硬着头皮也要上,说明他还是有胆量的。
三、揣摩动作,感悟形象(用时:15分钟)
1.出示写大虫进攻的片段,圈画出表示大虫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来看,大虫的进攻怎么样?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以下生字新词。
(诡诈官府 绰了梢棒 倚了 一双箸踉踉跄跄 呵呀 胯下 杖限
咆哮 霹雳 擒捉 血泊铁锤
(2)相机学习多音字“绰、呵、泊”。
2.引导学生交流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3.指导写字,强调书写要点。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1.齐读课题,正音。
2.学生自主交流自己掌握的景阳冈的相关资料,了解武松的相关故事。
3.讨论交流《水浒传》和作者施耐庵的相关资料。
“景阳冈”的“冈”是生字,读音和字形都容易搞错,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提醒。同时点明“景阳冈”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但课文却不是以写景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0分钟)
2.小组合作找出具体描写喝酒和打虎的相关段落。
3.默读具体描写武松喝酒和打虎的相关段落,在合适的地方做好批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一组【单元导读】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导学案第【1】篇〗教材解析课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

将军在视察小岛时,意外地发现守岛战士居然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一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吃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一盘小白菜,将军舍不得吃,将菜倒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分享。

故事以将军的视角,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展现我国海防前哨守岛部队的生活,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02学情分析学生们大多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乡村,对于海防前线的艰苦条件没有太多直观的认识。

对海防边哨的重要性缺乏了解,所以课文相关资料的补充尤为重要。

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守岛部队”的相关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守岛战士们扎根海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再以将军的口吻讲故事;最后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讲述,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资料和关键语句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重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

难点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

1课时03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播放一段关于海岛的视频)同学们,看完了视频,你觉得这个海岛上的条件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2.我国有很多这样的海岛,那里远离大陆,位置偏远,条件恶劣,但确实是祖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营造的意境。

3.知人论世,体会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重难点】熟读成诵,把握意象,品味意境,体悟情感。

【学习过程】预习案1.作者简介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的美名。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无题”诗的诗人。

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跟爱情有关。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世称淮海先生。

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

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

其词风独创一格,以秀丽含蓄取胜,情调略显柔婉与凄凉,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在文学上,辛弃疾几乎只专注词的创作,作品多,题材广泛,是豪放派集大成者。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2.写作背景《咸阳城东楼》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15自相矛盾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了解人物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图片引入1.同学们,你能根据下面的图片,猜一个成语吗?2.你一定猜出来了吧。

就是“自相矛盾”。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

3.自己大声的读2遍课题《自相矛盾》4.自己从图中找到矛和盾。

矛:前面尖尖的用于攻击敌人的兵器。

盾:是圆形或方形的,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书写提示:矛(máo)盾给予(yǔ)二、了解作者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解大意1.根据下面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2.读一读下面生字、句子(1)鬻(y ù)吾(w ú)弗(f ú)夫 (2) “楚人有鬻(y ù) 盾与矛者。

”“夫(f 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吾(w ú)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w 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其人弗(f ú)能应也。

”3.试着读出韵味和节奏4.结合注释和老师提示理解大意誉之曰誉:称赞吾盾之坚吾:我坚:硬,坚固吾矛之利利:锋利或曰曰:说何如何如:怎么样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之:代词,指“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之:相当于“的”。

4.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四、走进寓言,了解人物思维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提示:矛刺破了盾说明矛非常锋利,而盾不够坚固。

矛刺不破盾则说明,矛不锋利而盾相当坚固。

那楚人的矛是锋利还是不锋利?盾是坚固还是不坚固?确实有问呀?围观者论证了楚人的话不成立。

他才会发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质疑。

楚人并不愚钝思考后发现自己说法前后矛盾,哑口无言“弗能应也”。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在学习生活中你碰到过自相矛盾的事情吗?4.你能想想办法帮助楚人把矛与盾卖掉吗?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请同学们试着熟读成诵。

朗读提示:读出卖者夸耀时的得意,围观者质疑时的嘲讽,以及最后一句的耐人寻味。

五、推荐阅读读读《韩非子》中的语言故事。

学习检测: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矛___________ 盾______________誉___________ 吾_______________2.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吾(w ú w ǔ)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其人弗能应( y ìng y īng)也。

((3)夫( f ū f ú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爆3.读一读,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画上“√”。

①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②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4.读一读,猜猜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2)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5.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路人听后心生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人听后“弗能应也”,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联系生话,下列情境属于自相矛盾的是( )。

(填序号,可多选)①一个年轻人对爱迪生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②小吴成绩退步很多,跟妈妈保证再也不玩游戏了,要认真学习,可是他却趁妈妈出差时,在家通宵达旦地玩游戏。

③网络与学习,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如果过分沉迷网络,学习肯定好不;但如果只是“尽信书”埋头苦读,那么也会错过网络上丰富的知识。

7.学习了《自相矛盾》,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田忌赛马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3.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学习过程:一、简介《史记》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田忌赛马》。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2.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两幅图上的文字了解《史记》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题。

题目有时也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大致能指导这篇课文讲了田忌赛马的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2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课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请你读一读。

①读了课文我们知道田忌在和齐威王在赛马。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人物。

田忌,战国初期齐国名将,出身贵族,曾率兵先后在桂陵、马陵大败魏国军队,深受齐威王的信赖。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田午之子,在位36年。

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②孙膑在故事当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自己读读下面孙膑的资料。

4.读读下面三个词,并想想它们的意思①课文说“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门客什么意思?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每一个诸侯国的公子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如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

门客有的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

他们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只是主人需要他们办什么事时才给他们安排工作。

养门客最盛行是在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著称。

②作为门客,孙膑的才能深得田忌的重视和赞扬这就是赏识。

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多用于上对下)。

③赛马获胜也是孙膑的功劳。

最后田忌还把孙膑引荐给了齐威王。

④再读读这三个词“门客赏识引荐”5.请你读读下面的词语,想想他们分别和谁有关,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大意?学习提示:①第一行和孙膑有关。

胸有成竹: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文中指,孙膑对赢得比赛有十足的把握。

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

这两词语都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②第二行指对战双方和场上观众的。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或劳动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的想试试。

出谋划策:形容兴头很足,情绪很高的样子。

6.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找到对应段落;并利用提炼文中关键词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1-2)经过(3-14)结果(15-16)7.请你根据下面的结构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对于这种叙事类的文章,弄清主要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在田忌赛马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田忌采纳策略以智取胜的部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0到14自然段。

完成下面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对阵图。

2.你能根据这张表格,把孙膑调换塞马顺序,以智取胜的过程说清楚吗?学习提示:讲述过程中如果能用上“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会让我们的表述更有条理。

四、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思维过程。

1.孙膑对田忌保证,一匹马不用换一定能赢得比赛,你觉着当时孙膑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阅读2到9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

2.孙膑巧妙运用自己的优势去对别人的劣势,这就叫“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请你对照孙膑谋划的对阵图,说说孙膑当时是怎么想的?3. 你觉着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善于谋划的人。

4.有了孙膑的出谋划策田忌能赢得比赛吗?请同学们默读11到14自然段,画出描写田忌神态变化的句子,想一想田忌当时可能在想什么?在旁边做批注。

学习提示:(1)“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田忌微微一笑。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田忌满意的笑了。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觉着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慧眼识人才,用人不疑。

五、创造性讲故事①在这个智慧故事中一个善于谋划,一个用人不疑。

最终田忌获得了比赛的胜利,孙膑获得了引荐。

接下来我们创造性的来讲故事。

可以丰富故事的情节:把孙膑和田忌的内心讲出来,交代现场气氛如何,补充赛马后齐威王怎么想观众又有什么反应。

②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比赛结局,来设置悬念。

③可以增加人物神态、对话。

六、拓展学习1.《田忌赛马》故事告诉我们要观察思考,打破常规思维,巧妙谋划对策。

历史上向《田忌赛马》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还有很多,你能说几个吗?自己读读下面这个故事学习提示:曹刿为什么运用防御措施呢?这样做是为了以逸待劳,避其锋芒。

等敌人疲惫的时候再反击,就可以轻松反击。

这是多么聪明的谋略啊。

2.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比如家里来了客人,怎样才能快速的泡茶给客人喝?泡茶:找茶叶、洗茶杯、烧开水先烧开水,再烧水过程中找茶叶、洗茶杯。

3.生活中也蕴含着智慧和谋略,同学们也可以找一找相关的事例。

学习检测: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赢___ 拳___ 擦___ 策___ 荐___注意:字形结构,不要增减笔画。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大家的马jiǎo lì( )相差不多。

孙膑是田忌非常shǎng shí ( )的门客,他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地对田忌说,照他的主意办,一定能yíng dé ( )比赛。

在孙膑的chū móu huà cè()下,田忌最终获胜。

孙膑被yǐn jiàn()给了齐威王,并被任命为军师。

3.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填一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