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导学案第六单元】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

4.齐读全句。
(三)出示儿歌(第三句)
1.学生朗读。交流,识记。
2指名朗读找一找这枫树、松柏树有什么特点?3.出示图片。
1.朗读第一句,展开识字活动。
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杨树 榕树 梧桐树
交流:第一句中介绍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的叶子像手掌。识记“杨”“梧”“桐”“掌”4个字。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指导书写
化、柏、松、枫、桐
以上四个字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适当的提醒,学生自主完成。
1..学生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然后观察写字表中的生字,可以圈出主笔。
2.学生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
3.全班同学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3.交流看到的内容:在嘹亮的铜号声中,一群“红领巾”高举队旗,高高兴兴地去郊游。
4.自学生字,同桌互说。
加强识字的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易记易会。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二次备课)
三、自主学习,交流认读(用时:11分钟)
1.自主学习.学习第1~3小节 引导自主学习:我们要去的地方有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旅行吧!
(用时:25分钟)
(一)整体感知。
师示范读全文,师:这首儿歌主要写了什么呀?(很多的树)
(二)随图识字。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树的样子和名字。
1.依次出图。
图上配有加拼音词语: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树 木棉树 桦树 银杏 水杉 桂花树
请同学来拼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杨、榕、梧桐、枫、松、柏、桦、桂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课前预习单》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预习单★1 古诗二首第一步:朗读古诗,识记作者(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第二步:再读古诗,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第四步:学习“会写字”1.《咏柳》的作者是,诗人用独特的手法描写了,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2.《村居》的作者是,诗人描写了早春二月,儿童们兴致勃勃地的情景,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
第六步:我的疑问:|★2 找春天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第四步:学习“会写字”本文把春天比作。
她,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第六步:我的疑问:!★3 开满鲜花的小路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第四步:学习“会写字”邮:左右结构,右边的“阝”不要写成“卩”。
递: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辶”的写法。
原:半包围结构,由“厂”+“白”+“小”组成。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故事,它运用的手法,讲述了长颈鹿大叔寄来包裹,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包裹里的小颗粒漏在路上,春天的时候,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开满了鲜花的故事。
:第六步:我的疑问:★4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第四步:学习“会写字”本文写的是1987年4月5日,83岁高龄的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柏树的经过。
如今,这棵柏树已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导学案(表格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第一单元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2.《找春天》……………………………………………………………………………………………2课时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语文园地一……………………………………………………………………………………………… 2课时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居》。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语文教案整理(表格式)

课题:15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图文结合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信息技术运用
多媒体课件
其它
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时重难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课前导学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
课始导入
二次备课
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课始导入
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读顺诗句。
课上互学
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学案本套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学案由免费提供资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个别较大附件可能需要登陆才能下载,请在本站右上角选择用QQ账号登录然后点创建新帐号或点立即注册后登录,然后直接点击对应的附件下载。
12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的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
本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逐字逐句的串讲和赏析,应以插图和文本构建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想象。
因此,在教学古诗《池上》和《小池》时,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探究。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师)2.整理学过的古诗。
(学生)3.1张活动卡片。
(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引入,揭题,释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
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3.引导学生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4.出示课文插图投影,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大意。
1.学生展示平时积累的古诗。
2.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预设:“池上”就是荷花池塘里。
3.在教师引导下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4.在教师指导下自由表达,说清楚有谁、在哪儿、干什么。
1.我会背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池上》的作者是(),他是()朝人。
二、初读感知,自学存疑(用时:10分钟) 1.用课件在插图中插入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2.出示学习要求:“自学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二读,画出生字,记住字形;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3.指名朗读古诗,针对字音和节奏进行师生评议。
部编新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诗人。
3、师:题目比较长, 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而且这里面有个
读音 ------ “净慈寺”读一下,再读——“林子方”, (出
示停顿线) 将题目再读一遍!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 出
示问题)
4、师根据汇报,明确: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
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是谁 ?这个很重要, 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
3、师:谁愿意第一个读给我们听一听! ( 出示古诗 )指名读。
评价预设:
①要读得字正腔圆才好听
!
②读得抑扬顿挫的,真像个小诗人!
③读得有板有眼的!
④“竟”这个后鼻音读得真准! / 每个字都读准了, 真好!(相
机出示 “毕竟” 一词) 那由你当小老师, 领着大家拼读一次
吧。
教
指名读词, 鼓励学生为生字组组词 ( 相机出示词语, 毕:
5、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 再来读一下题目, 把题目的
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 ?(齐读)
三、初读感知:
1
1、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 咱们一起去读一读!请同学
们打开书的 71 页,自由地读上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师:都读了好几遍了吧, 现在请你们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
听,互相检查一下读对了没有!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哟!
一读!
程
5、师:咱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 除了诵读,还要领悟大致的
意思! (出示要求) 现在呀,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课下
插图,还可以发挥想象,思考思考: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
?
6、同桌互相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西湖六月风光
莲叶 荷花
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 1、师:诗中又是怎样写莲叶和荷花的呢? 课件出示: 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 ( 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导学案第1篇】《开满鲜花的小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关鲜花的童话故事。
它告诉我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
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
这篇课文适合表演读和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通过表演读或者分角色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利用加一加、减一减、联系生活实际等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图画理解“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4、能够通过“惊奇地”“奇怪地”等词语体会小动物们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喜爱之情。
5、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6、在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发出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情感。
7、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以及小组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图画理解“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通过“惊奇地”、“奇怪地”等词语体会小动物们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喜爱之情。
3、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图上画了什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呢板书:开满鲜花的小路。
是呀,这真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板书课题),一起读。
今天,我就要带大家走上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来历还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2、初读识字。
(1)你们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2)那就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别忘了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4、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用心地学,我给大家设立了关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大家有勇气闯过去吗第一关:看生词娃娃们可高兴啦,忍不住先跳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出示生字卡)让我们一起叫叫生字娃娃们的名儿吧。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古诗二首》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晓、慈”等 7 个生字,会写“莲、荷”等 4 个生字。
2.能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的画面,体会“无穷碧”“别样红”的意境。
【学习准备】
一名家长陪伴,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导入:预学导入,激趣复现→理解诗题,初步感知→初读古诗,感知诗意→品析诗句,体味情感→背诵古诗,指导书写→阅读拓展。
【作业设计】
课下你们可以从下面四项中选一选,自己再继续学习一下。
1.背一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画一画——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图
3.看一看——《经典咏流传》
4.读一读——《唐诗宋词三百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绝、鹏、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够根据诗句中关键词想象画面。
【学习准备】
一名家长陪伴,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导入:揭示课题,了解作者→初读古诗,识记生字→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借助插图,突破难点→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课下你们可以从下面四项中选一选,自己再继续学习一下。
1.背一背——《绝句》
2.画一画——给《绝句》配图
3.看一看——《经典咏流传》
4.读一读——《唐诗宋词三百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导学案第六单元】
15大禹治水
16朱德的扁担导学案设计
2.检测自读效果:
(1)出示要求会认的17个生字,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等要求会写的生字。
(3)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多音字。
(4)出示难读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交流:从课文中你了解了哪些内容?(1)开火车读,齐读。
说说自己是怎
么认字的,向同学推荐好的方法。
(2)读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如:用
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泼、穿”;观
看图片理解“龙”“炮”;字理识字
“民”。
(3)分段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盛”
等多音字。
(4)在文中标出长句子,画出停顿,
练习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2)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从中
了解课文中的有关内容。
以课件显示要求:
(1)一边读课文一边圈画带有生字
的词语,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2)同桌互考生字读音。
(3)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
提建议。
2.重点强调三拼音“敲、健、穿、
向”,后鼻音“龙、容、盛、康、
忘、向、令”,前鼻音“民、碗、
健、穿”,翘舌音“驶、容、盛、
穿、寿”,平舌音“族、踩”。
三、了解民俗,激起期待(用时:8分钟)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你知
道了什么?相机指导理解“一年一
度”。
2.播放泼水节的视频,指导学生带
着喜悦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提问:1961
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哪里?
4.出示周总理的照片,介绍周总理
关心人民的事例,指导理解“敬爱”。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第1自然段,汇报交流:泼
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泼
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
(2)联系课文说出“一年一度”的意
思。
(3)尝试用“一年一度”说话。
2.观看视频,同学间互相交流看到
的内容,感受欢乐的气氛。
在此基础
上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交流:1961
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周总理和傣族人
民一起过,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4.听老师介绍,用上“因为……所
以……”谈谈人们为什么那么敬爱周
总理。
1.朗读重点:第1、2自然段要用
热情而平稳的语调读,第1自然段
适当突出“泼水节”,第2自然段
要适当强调“特别”“周总理”“一
起”。
2.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敬爱
周总理,对现在的孩子说有一定难
度,所以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例一
定要小而精,能一下触动孩子的心
灵。
为了让孩子表达得有条理,教
师可以用课件提示:
(1)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人们敬爱周总理。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用时:7分钟)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对易写错
的字进行提示。
2.重点指导“炮、穿、令”的书写,
边书写边讲解。
3.指导学生书写其他生字。
4.交流反馈。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牢记字形。
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并临写。
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
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易错字:“忘”不要多写一点;
“令”“泼”“龙”这三个字不要
少写一点。
2.重点指导“炮、穿、令”三个
生字。
“炮”第四笔是“点”;“穿”
是穴字头,不是宝盖儿;上小下大,
穴字头要写得扁一些。
“令”字的
撇和捺要舒展。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切入重点,构建话题(用时:3分钟)1.板书课文题目,提问:课文写的
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让学生计算1961年离现在有多
1.快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回
答。
2.计算时间。
二年级学生进行四位数减法有一
定难度,教师要和孩子一起计算,
感悟时间过去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