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政府关于无锡市太湖新城华庄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批复

合集下载

行政中心案例分析可修改全文

行政中心案例分析可修改全文

宁波东部新城行政中心规划设计
案例分析
项目简介:
宁波东部新城行政办公综合区位于宁波东部新城行政服务中心北区地块中心地带。总建筑面积为72238㎡。 总高度34.7m,大楼整天功能为政府行政办公。
1.延续“东柔西硬”、“东低西高”的城市界面特征。
2.延续“感受自然、融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城市设计主题。
镇江南徐新城区市级行政办公区城市设计
案例分析
项目简介:
镇江新行政办公区位于南徐新城中心区内。其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行政功能区,同时形成富有人气与活力的城 市公共活动中心区。具有构筑富有时代与城市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群,建立高效、人与环境和谐都市行政中心 环境、对地区发展具有引领性的综合系统特色的行政办公区。充分发挥其在城市中的功效,成为最积极最吸 引力的公共空间。群体建筑不仅与城市空间融合,同时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个性。注重新时代的所赋予的新特 色。
万安行政中心规划设计
案例分析
项目简介:
万安县行政中心区位于总体规划确定的“两江三区”的中心片区,以新、老区的连接道路为中轴,行政中心 本身对城市资源具有较强的整合作用,综合利用城市资源带动周边地区滚动开发。整合文化娱乐用地、商业 用地、商务办公用地等多种公共功能,打造新城中心地区。
涪陵李渡新城城市中心与行政中心规划设计
安徽省明光市行政中心规划设计
案例分析
项目简介:
明光市行政中心位于明光城东新区,与老城中心区相距4千米。是集行政、文化、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功 能区、规划用地面积约88公顷。从地域文化传统和城市自然环境禀赋出发,形成以椭圆形步行环道将行政、 文化、商业片区联系整合起来的布局特点,同时行政中心并不是单一的行政办公职能,还满足明光市复合多 元的开发模式。从而更好地带动新城区的建设和发展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图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图

园区占地150亩,一&二 期60亩土地性质为研发 用地,三期90亩为商业 用地。
距金融街和市民中心距离3 公里以内,旁有公交站、地 铁站,区位优势明显,周边 配套成熟(金融街、海岸城、 工人文化宫、金桥小学等都 已在周边入驻,国际医院也 在规划中,内容涵盖了金融、 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 方面 )。 楼内尚未装修,可量身装修。 价格底,可以租赁或者买卖 等多种方式合作。
可以打造成为集研发、办公、配套 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基地,以新兴产 业、服务外包、设计研发、总部经 济等高端服务业为主的低碳产业园 区( 如总部办公、商务文化交流中 心、服务式人才公寓、特色商业 街)。
园区位于无锡市 太湖新城的核心 区域。太湖新城 是2007年由无锡 市委、市政府决 定,根据“城市 南进、中心南移 “战略,保护性 开发无锡环南太 湖地区,大力建 设的新城区。
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是“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太范区西面10 公里左右), 是无锡市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开发价值最大的板块。

无锡市政府关于新区吴都新城概念规划及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的批复-锡政复〔2014〕98 号

无锡市政府关于新区吴都新城概念规划及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的批复-锡政复〔2014〕98 号

无锡市政府关于新区吴都新城概念规划及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的批复
正文:
---------------------------------------------------------------------------------------------------------------------------------------------------- 无锡市政府关于新区吴都新城概念规划及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的批复
锡政复〔2014〕98 号
市规划局:
你局《关于报批新区吴都新城概念规划及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的请示》(锡规〔2014〕61 号)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该规划。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即北至新纺路、东至望虞河、南至梅育路、西至锡兴路,总面积约 70 平方公里。

二、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

三、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空间结构。

四、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用地与路网结构以及泰伯广场、新韵活力中心节点的城市设计方案。

五、在下一阶段规划实施和管理中,要坚持规划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注重提高规划管理科学化水平,强化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促进吴都新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无锡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26日
——结束——。

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无锡市人民政府第8号令

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无锡市人民政府第8号令

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正文:---------------------------------------------------------------------------------------------------------------------------------------------------- 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无锡市人民政府第8号令1992年5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江苏省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在无锡市行政区域内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办法》和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无锡市城市规划区包括中心城规划区、规划控制区和近郊规划区。

中心城规划区和规划控制区的具体范围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近郊规划区的具体范围为马山区,郊区在中心城规划区以外的部分,太湖风景名胜保护区的梅梁湖景区、蠡湖景区、锡惠景区、马山景区,水源保护区等。

江阴市、宜兴市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

第四条无锡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无锡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二)具体负责并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三)参与各县(市)属于国家和省、市批准的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可行性研究;(四)负责城市规划设计和测绘单位的资质审查,并对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勘察与测绘实行统一管理;(五)查处城市规划违法案件。

第五条各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受无锡市规划管理局的业务指导,主管辖区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崇安、北塘、南长、郊区、马山五个区规划管理部门业务上受市规划局领导,根据授权,分管各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42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42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42号)无锡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予批准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请示》(锡政发〔2007〕282号)收悉。

经研究并征求交通部意见,现就《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主要内容批复如下:一、无锡(江阴)港是江苏省沿江地区重要港口和对外贸易口岸,是无锡市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和对外开放的主要依托,是苏南地区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重要枢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节点,以能源、原材料、钢材和化工产品运输为主,有条件发展成为集装箱支线港,在发展港口运输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业,努力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

无锡(江阴)港应具备装卸存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通信信息、综合服务、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商贸及保税等多种功能。

二、港口岸线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无锡市长江港口岸线资源十分有限,其开发利用必须贯彻“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原则。

无锡市长江岸线长约34.8公里,规划港口岸线23.4公里,现已开发利用17.5公里。

根据无锡(江阴)港岸线资源分布特点、产业布局及城市发展要求,原则同意《规划》提出的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各段港口岸线规划的主要功能如下:(一)石利港区岸线:1.老桃花港河口至新桃花港河口段,自然岸线长3.5公里,现已开发利用2.7公里,规划为港口岸线。

2.利港电厂上界至芦埠港河口段,自然岸线长4.6公里,现已全部开发利用,规划为港口岸线。

无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无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三条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
1、外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全球化新体系形成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深化发展,长三角交通体系的完善,为无锡市更深、更广地参与全球分工,与周边地区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研发产业,淘汰、转移落后产业,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2、自身发展机制逐步完善。无锡市已进入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的探索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土地-环境倒逼机制的形成,土地利用标准化考核体系日趋完善,统筹区域和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机制逐步确立,土地价格和市场竞争机制更加成熟,为提高土地配置水平、集约高效用地,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机制支撑。
第五条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2005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规划期限2006-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2006-2010年,规划远期2011-2020年。
第二章
第一节
第六条区域概况
无锡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东经119°31'~120°36',北纬31°07'~32°00'之间。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公里,西接常州,离南京183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安徽省交接,北临长江与泰州市隔江相望。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路、空港配套组成立体交通网络,是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无锡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5℃;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地形以平原为主,水网密布,开发历史悠久。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97317.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3370.9公顷,其他建设用地3270.8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的85.4%、11.7%、2.9%。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61554.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35762.7公顷。

苏州太湖新城提升规划方案

苏州太湖新城提升规划方案

苏州太湖新城提升规划方案引言苏州太湖新城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苏州市的新兴发展区域。

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然而在现有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

因此,我们制定了一项针对苏州太湖新城的提升规划方案,旨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基础设施建设1.1 道路网络因为太湖新城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的优势,我们计划在新城区建设一套完善的道路网络,包括城市快速通道、主干道和次干道,以便更好地连接新城区和周边城市。

同时,我们将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建设便捷的公交路线和地铁线路,提高出行效率。

1.2 水利设施为了应对太湖新城可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我们将修建水库和引水系统,以保障城市供水。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水环境的治理,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1.3 公共服务设施在太湖新城建设医院、学校、文化中心、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 环境保护与绿化为了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我们将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工业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绿化,增加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我们也将鼓励居民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提高整体的环保意识。

3. 经济发展为了促进太湖新城的经济发展,我们将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和优化产业结构来推动经济增长。

具体措施包括:3.1 引进外资我们将积极引进外资企业,鼓励外商投资,并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进驻太湖新城。

3.2 发展新兴产业我们将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3 加强产业合作我们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圈,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和协同发展,提高太湖新城的产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4. 公众参与在制定和实施提升规划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其中。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优化无锡市区酒店和旅馆布局指导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13]171号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优化无锡市区酒店和旅馆布局指导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13]171号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优化无锡市区酒店和旅馆布局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优化无锡市区酒店和旅馆布局指导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13〕171号)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关于优化无锡市区酒店和旅馆布局的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7月9日关于优化无锡市区酒店和旅馆布局的指导意见(2013年7月)酒店是反映一个地区商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

无锡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酒店和旅馆业既是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一流功能性服务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无锡市酒店及旅馆发展现状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酒店和旅馆2632家,拥有客房94402间,拥有床位156409张;拥有酒店式公寓12家,拥有房间7714间,拥有床位29711张;有约60家酒店在建,床位数约20000张。

已营业酒店中,5星级酒店27家,其中挂5星级酒店7家,同5星酒店20家;4星级酒店48家,其中挂4星级酒店18家,同4星酒店30家;3星级酒店家89家,其中挂3星级酒店35家,同3星级酒店54家。

在建酒店中,5星级34家,4星级15家。

从酒店、旅馆的布局、结构组成看,有如下特点:(一)从空间布局看,酒店和旅馆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于市中心区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地区。

滨湖区和新区集中了全市80%以上的自然旅游资源,高星级酒店占到市区近3/5,旅馆数占到市区近1/4。

崇安区是城中心区商贸、商务最为集中的地区,星级酒店和旅馆数占到中心城区的近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