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上下埃及统一之后,埃及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 即所谓的早王朝时代...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些 早期的国家社会组织与机构。国家最高领导者是 国王,国王之下最高的官员被称为财政大臣。中 央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被称为“王之屋”,意思 为“王室命令的秘密之主”,它通常由国王亲自 主持。地方政府则主要是以诺姆(州)的形式来 进行统治。但是很显然,早王朝时期的埃及并非 一个成熟的君主集权制国家,此时的国王也许还 没有绝对的君主专制权力。
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文明的产生
1、文明的内涵
...“文明是什么”的问题核心。我建议把它界定为一种互动关系:是人 对自然环境的关系,出于人类想使自然符合自己需求的冲动,而改造自 然环境。我所说的“文明”就是指在这种关系之中的社会。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文明:文化、野心,以及人与自然的伟大博弈》
一、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古埃及文明
文明 进程
埃及文明兴起 (前3500年左右)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前3100年)
政治 文明
最高统治者称法老,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 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 要的权力。
古埃及的国王通常具有5个头衔:荷鲁斯、涅布提、 金荷鲁斯、尼苏毕特、拉之子。拉之子头衔最早从第 5王朝开始使用,一直延伸到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 期。拉之子头衔说明了国王的权力来自太阳神拉,它 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关系。
一、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古埃及文明
自然 环境
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 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埃及 地势南高北低,因此自古以来,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上埃及、下 埃及两部分。大抵以开罗南部为界,向南直到尼罗河第一瀑布为 上埃及,以北为下埃及。在上埃及除中间的尼罗河谷地外,东西 两侧峭壁对峙,峭壁之外是广袤的沙漠。下埃及则是地势低平的 尼罗河三角洲地带,土壤肥沃。因此,尼罗河和沙漠构成了埃及 的主要地貌特征。埃及地形可以分为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西部 沙漠、东部沙漠、西奈半岛4个自然区。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5)文字的产生: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_文__字__ 产生了。
(一)、多元特点:
1、最初文明:
(思考3.按照各地区 进入文明的先后顺序 制作历史时间轴。并 指出其特点,找出这 些文明的共性。)
独立发展,多元特点原因: 2、特点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 理环境、交通条件的限制
及共性:
等,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
生
产
力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发展Fra bibliotek1、背景
(1)原始农业和 畜牧业的产生
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豆类农作物,稍后,如 南亚的芋头、中国的_水___稻___和_粟____、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 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影响: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 变成了食物的_生__产___者__。
君权神授
3、古印度文明
等级等一一森级系系严森列列的严国国种的家家姓种,,制姓分度制裂度吠 舍
婆罗门教、佛教、史诗、创造1—9 的数字,发明“0”,按位计值
4、古希腊文明
原人小小国国寡寡民民的的城城邦邦 首陀罗
民民主主制制
文学、历史学、哲学
三、探究—— 文明多元的原因
思考探究5 :影响人 类早期文明多元性的 主要因素是什么?
(2)社会分工的 发展
①手工业的出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__工__业__生 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②商业发展起来:在农业与手工业分工的基础上,不同地区的产品 互通有无,促进交换和贸易,商__业___发展起来。
③脑力劳动者的出现。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脱离社会 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_管__理__和文化创作工作。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预习目标1.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
2.掌握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3.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本质的唯物史观能力。
4.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二、预习导学1.人类文明的产生三、课堂探究探究主题: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影响——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明的类型1.濒海居民(海洋民族)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胃险的民族性格,他们从事掠夺、追求利润,以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或殖民)为主,如古代希腊人。
2.大陆居民(或民族)被束磐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依絞和安土重迁(怀土)的民族性格,他们以发展农耕经济为主,如四大农耕文明古国。
【典型案例】(2019·福州市月考)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 文化传统不同B. 经济活动方式不同C. 地域位置差别D. 人口数量不同【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海洋文明从事工商业,形成自由平等开放的理念;大河文明从事农耕经济,自给自足, 造成封闭。
这种差异最终形成了民主与专制的不同政体形式。
故选B。
其它各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选B。
【答案】B【特别提示】东西方文明差异的原因: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政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针对训练】(2020·成都市摸底测试)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在文明早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
但苏美尔文明和华夏文明最终走向国家集权,古希腊文明孕育出城邦民主。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早期文明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B. 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的影响有限C. 海洋文明发展成就领先于大河文明D. 民主制度只可能孕育于海洋文明【答案】A【解析】A.依据材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31张)

文明本质含 义意为一种 先进的社会 和文化发展 状态以及到 达这一状态 的过程
探究一:为什么农耕畜牧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采 集 狩 猎
印尼苏拉威西岛壁画
对大自然的 索取
移居
农 耕 畜 牧
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
生产、生活 方式的转变
对大自然的 改造
定居
文明是如何产生的?
生产
生产
技术
工具 生产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目标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 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 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一、旭日初升:文明的滥觞 二、灿若繁星:文明的多彩 三、星月交辉:文明的启迪
01
旭日初升 文明的滥觞
如何理解[文明]的含义?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一般意义
历史学领域 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
如何认识和评价种姓制度?
失落世界:印度河文明之古印度
约前3千年 早期铭文
独角兽印章
婆罗门教
释迦摩尼像
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健陀罗艺术雕像
约前4千年 胸针
印度河陶器及纹饰
失落世界:印度河文明之古印度
婆罗门教
释迦摩尼像
约前3千年 早期铭文
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独角兽印章
健陀罗艺术雕像
摩亨佐·达罗遗址
哈拉帕遗址
失落世界:印度河文明之古印度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 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 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崔连伸等选译《古印度吹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 视”;废除“不可接触制”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由于这种笔笔尖细、笔尾粗,所
楔形文字泥板(大英博物馆藏)
以把它往泥板上一压就形成一个 笔划,而且呈楔形或钉子型。— —《世界文明之旅》,中国档案 出版社2005年P52
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的那样,“文字并不是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 而是伴随强烈的对私有财产的占有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 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全球通史》
地理
南欧古希腊文 明
文明概况
成就
政治
文化
文明类型
9%
地理
南欧古希腊文 明
文明概况
91%
成就
政治
文化
公民 全体居民
文明类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备课思考
地理
西亚两河流域 文明
北非古埃及 文明
南亚古印度 文明
东亚中华 文明
南欧古希腊 文明
文明概况
成就
政治
文化
文明类型
农业文明 城市文明
农业文明 帝国文明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文明起源的标志
1、“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的出现(根据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北
非的埃及文明归纳出来的)
西方标准
阶 下人中级》类心的P学,2产者由生指制、出度国了确家区立的分的形文国成明家和与政文新治字石权的器力出时,现代纳是部贡文落或明文税诞化收生的,的一文基些字本文,标明社志的会。特分—征为—:阶《城级中市或外成等历为级史社,纲会巨要的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P278
三、心中尚有问——课后的疑惑
01.广度 •时空观念 上的困惑
源于教 材的时 空跳跃
02.深度 •历史解释 上的困惑
源于知 识的高 度凝练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教学课件

奴隶制
原始民主、平等的社会被阶级社会取代,出现了阶级压迫,这是历史的倒退吗?为什么? 提示:判断:不是。原因: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说明人类进入 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4.国家的出现 (1)公共权力出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国 家 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2)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文字 产生了。
金字塔 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不同的古代文明都出现了文字,你认为文字有何价值? 提示:价值: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 活动,有助于文明的传承;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重点 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 的不同特点。
目录
Contents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人类最早在西亚、南亚、 中国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 和牛等动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
D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目标素养
1.了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一般情况,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能力 2.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早期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3.认识世界各地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条件,培养时空观念
知识概览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 大麦 、小麦和豆类作物。 (2)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 的 玉米 和南瓜等。 (3)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最初的 农业 和 畜牧业 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人教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明 域 18世纪
法典》
名的洪水和方舟
传说世界上最古老的Fra bibliotek字: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发明战车和车轮
洪水和方舟传说
地域
形成时间
主要条件 政治
思想文化
古埃及文 明
东北非 尼罗河 流域
公元前 3100左右
干旱,但尼 罗河定期 泛滥,有利 于农业生 产的发展; 尼罗河提 供了连通 上下埃及 的交通条 件
地域
形成时间
主要条件 政治
思想文化
印度文明 印度河 和恒河 流域
公元前6至 铁器时代 前4世纪 来临;印度
河、恒河 种姓制度 流域雨水 丰沛、植 被茂盛
产生多个重 要思想流派, 佛教影响最 大
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
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婆罗门教的说教为其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 础;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在古代希腊,各个城邦的政治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实行君 主制,有的实行僭主制,有的实行贵族制。这反映出( )。 A城邦之间没有任何交往 B.各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 C.城邦之间平等往来 D.各个城邦的地理环境不同 解析】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从 材料反映的不同城邦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来看,每个城邦 都是独立自主的,可以自主选择本城邦的政治制度,故答案 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各个城邦的政治形式,没有涉及城邦 之间的交往,更没有反映城邦之间的往来方式,排除A、C两 项;地理环境不是各个城邦不同政治形式的决定性因素,排 除D项。
地域 形成时 主要条件 政治
间
思想文化
约公元 大部分地区 汉谟拉比基 文字:世界上最古
两 河 流 域 文
西 亚 两 河 流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
2.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1)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2)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芋头、水稻、粟、玉米、南瓜等。
(3)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3. 农业、手工业的分工(1)原因:农业的发展,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2)作用①促进了产品的交换和贸易。
②让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③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4. 私有制的出现(1)原因①客观: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
②主观: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
(2)结果: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5. 国家的形成(1)背景:一些部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资源常常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
(2)结果:①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②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自然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苏美尔时代: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3)古巴比伦王国时期①统一: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②政治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③《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
2. 古代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埃及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本单元课标15.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⑴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⑵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要点学纲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前提:采集、狩猎→农耕、畜牧1.农耕、畜牧业发展成就;2.农耕、畜牧业发展的影响:⑴社会分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⑵早期城市的出现。
(二)基本标志1.私有制和阶级逐渐产生;2.国家开始形成;3.文字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参见表1)(一)两河文明(以古巴比伦文明为典型):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和文化成就。
(二)古埃及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和文化成就。
(三)古印度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
(四)华夏早期文明(五)古希腊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文明成就与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质(局限),文化成就注:“▲”为教材主干或重点知识,是涵育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种命题(尤其是高考选拔性考试)中的常考点;“△”为较重点知识,其知识地位和考试地位仅次于“▲”。
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结合学纲提要,认真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整理读书笔记。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育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育出芋头,中国培育出水稻和粟,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和南瓜等农作物。
2.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人类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表1)古代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文明的早期发展(主要成就)政治文化两河文明(典型:古巴比伦文明)西亚两河流域前3500年至前18世纪1.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2.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1.创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2.创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诞生了着名的洪水与方舟传说;3.发明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古埃及文明东北非尼罗河流域前3500—3100年左右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1.创立象形文字,生产主要书写材料莎草纸;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至上权威,包含数学方面的知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印度文明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前6世纪至前4世纪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种姓制度1.释迦牟尼创立佛教;2.创作世界上着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3.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希腊文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中部分海岛前8世纪至前5世纪1.公元前8—6世纪,发展起数量众多、具有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特征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着名的城邦;2. 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1.文学:创作出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2.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一、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人类文明的早期发展(图1)1.古代埃及和西亚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8分)允许和鼓励学生开放性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比如:古代西亚人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着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材料二: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
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
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
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
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
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
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2分)示例:论题: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明的类型。
(4分)论述:⑴濒海居民(海洋民族)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冒险的民族性格,他们从事掠夺、追求利润,以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或殖民)为主,如古代希腊人;(4分)⑵而大陆居民(或民族)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依赖和安土重迁(怀土)的民族性格,他们以发展农耕经济为主,如四大农耕文明古国。
(4分)二、“轴心时代”的古代文明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概括材料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8分)试分析形成这种共同认知的原因所在。
(4分)共同之处:①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②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③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④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每点2分,共8分)形成原因: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各大文明区域范围有限;②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大文明相对孤立、分散。
(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
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着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 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
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和人的关系。
因此,西方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印度神学则特别发达,中国人际关系特别发达。
这在当时没什么不好,相反,清新、健康、务实是孔子思想的特点。
孔子不太想自然的东西,更不愿谈鬼神,他认为先把人的事搞清楚再说。
这种思想一直传下来,讨论人与人的关系讨论了2 500年,使得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
——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⑴你赞同雅斯贝斯或余秋雨的观点吗请阐述理由。
(8分)无论赞同与否,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⑵综合上述内容,谈谈“轴心时代”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
(6分)影响: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②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 ③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认知结构』『质疑与反思启示与认识』『限时训练』总分30分,限时15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14分。
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D)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
这主要反映了(B)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D.国家开始形成3.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材料表明(C)A.古埃及人崇拜神灵B.法老崇尚理性C.法老具有至上权威D.法老以法治国4.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A)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5.“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材料表明古代印度(B)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6.图2是古代雅典居民政治身份结构图。
下列选项中与雅典这种居民结构直接相关的是(A)图2A.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B.外邦人占一定比例有利于民主的发展C.奴隶众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D.自由民从事工商业造成小国寡民状态7.在人类文明早期,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
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B)A.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不同8.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
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
”希罗多协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D)A.保存人类历史文化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C.坚持观察调查论证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之间)、中国(公元前2000年开始)、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图3 古代文明分布图材料二: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
”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