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_宗良纲

合集下载

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的主要措施

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的主要措施

势 长相会 产 生 一 定 的影 响 , 主要 包 括 茶 树 株 高 、 树
幅、 分枝 强度 、 茎粗 、 根 系颜 色及 生 长 强 度 、 叶色 、 病
虫害发生程 度、 成活率等。土壤 地势较 高、 排水通 畅、 不渍水 , 茶 树长势 长相较 好 ; 深挖 种植 沟 、 埋 施 有
机肥 , 茶树 长 势长相 较好 ; 土壤 沙量 多 、 颗粒 粗 糙 、 渗
组成 、 有机 质的合 成和分解 、 矿质元素 的转化和释 放、 土壤 酸碱度 等 。 土壤 是茶树 生 长发育 的基础 , 是水、 肥、 气、 热供
应 的重要 场所 。茶树 对土 壤 的要 求一 般是 土 层厚 度 达l m 以上 , 碳 酸钙 含 量 低 于 0 . 5 %, 有 机 质 含 量 在
井 冈山 国家农业 科技 园 区对 园区 内红壤 丘 陵 区
茶 园土壤 进行 了各项 技术 改 良措 施 , 取得 良好 效 果 ,
现 介绍 如下 。
l 园 区茶 园土 壤 理 化 性 质 基 本 状 况
井 冈山 国家农业 科技 园 区位 于吉 泰盆地 的吉 安
市 吉州 区兴桥 镇 , 是典 型的红 壤丘 陵 区 , 具 有酸 、 瘦、
1 % 以上 , 具有 良好结 构 , 通 气性 、 透水 性或 蓄 水性 能
好, 地下水 位在 l m 以下 , 矿 质 营 为 中等 ; 速效钾 ( m g / k g ) 1 3 4 , 表现 为丰
富。
镑 陛特点 , 茶树 是耐 酸作 物 , 土壤 以 p H值 4 . 5~ 6 . 5
为适 宜 。
3 不 良土 壤 理 化 性质 对 茶 树 生 长 的 影 响
园 区红壤 丘 陵茶 园 坡 度 低 于 2 0 。 , 茶 园 建 设 依 山就 势 , 实 现等 高线种植 , 种 植密 度 主要为 株 行距 为

茶园土壤酸化对氟的影响及茶叶氟安全限量的探讨

茶园土壤酸化对氟的影响及茶叶氟安全限量的探讨

*收稿日期:2005-08-14作者简介:宗良纲,教授,博士,从事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攻关项目(BE2002315)文章编号:1009-6094(2006)01-0100-04茶园土壤酸化对氟的影响及茶叶氟安全限量的探讨*宗良纲,陆丽君,罗 敏,汤勇华(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210095)摘 要:在分析国内外茶园土壤酸化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关于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pH 值关系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实地调研和培养实验研究了茶园土壤酸化对土壤水溶性氟的影响。

实地调研中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与土壤pH 值无显著相关性。

培养实验中,当pH>4100时,模拟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随土壤pH 值的下降变化不显著;而当pH<4100时,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随着pH 值的下降迅速增加,且达到极显著水平。

同时描述了世界各国制订的每人每天最大摄氟量标准,对我国现行茶叶标准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同类标准之间的差异做了评析。

茶叶溶出实验的结果表明,我国茶叶氟安全限量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环境科学;氟;安全限量;土壤酸化;茶叶中图分类号:X954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人体对氟相当敏感。

人体摄入适量的氟可以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血管老化;氟不足常出现佝偻病、骨质疏松、龋齿;过量的氟又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氟斑牙、氟骨症等[1,2]。

岩石风化、磷肥施用和炼铝、磷矿石加工、钢铁等工业造成了氟的大气沉降,使其积累到农业土壤中,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富集,从而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威胁人体健康。

研究表明,山茶科植物对氟的富集能力很强,属于含氟高的植物,而茶树的叶片是累积氟的主要器官[3]。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报道的饮茶型氟中毒是由于人们饮用了高氟茶叶原料制成的茶而造成的。

因此,迫切需要寻求降低茶叶氟的有效方法。

茶叶氟含量主要与土壤水溶性氟含量有关,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高低又受到土壤p H 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壤p H 值是主要因素。

江苏省茶树品种现状及发展思考

江苏省茶树品种现状及发展思考

江苏省茶树品种现状及发展思考邢 瑶1 梅菊芬2 储睿文3 艾仄宜3 徐德良2 唐锁海1 杨亦扬3(1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京210036;2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63;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江苏省高效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4)摘要: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

对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

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议,以期为解决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品种因素提供借鉴。

关键词:江苏;茶树品种;现状;思考江苏省是我国茶叶产区之一,产茶区主要分布在环太湖、宁镇扬和连云港丘陵地区,以名优茶生产为主,采茶期约2个月。

2021年江苏省茶园面积3.43万hm 2,干毛茶产量1.07万t ,产值33.09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0.52万t 。

茶树品种是茶叶产量、质量、抗性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高香型、叶色特异等优良茶树品种的推广利用,各茶区优化结构、培育品牌、产业融合,不断探索开发新产品,有力推动全省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1 江苏省茶树品种发展现状1.1 茶树品种发展历程 江苏最早均种植有性系茶树品种,以洞庭种、宜兴种和茅麓种为主的地方有性系茶树品种[1]。

20世纪50-90年代,引进的有性系茶树良种安徽槠叶种、浙江鸠坑种和福建福鼎种逐渐成为江苏主产区的主栽品种。

江苏无性系茶树良种引种适应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引进无性系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和政和大白茶。

20世纪80-90年代江苏逐步引进浙农113、龙井43、嘉茗1号(乌牛早)、白叶1号(安吉白茶)等品种。

21世纪以来,除引进栽植中茶108等中茶系、浙农系早生无性系良种外,黄金芽、中黄1号等叶色特异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引进推广面积大幅增加。

江苏茶树良种繁育较其他产茶省发展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才正式规划茶树良种发展工作,历经10余年,20世纪90年代以高产为目标,成功选育出国家级良种锡茶5号、锡茶11号和省级良种锡茶10号。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对策分析_罗敏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对策分析_罗敏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对策分析罗 敏,宗良纲,陆丽君,黄丹丹,汤勇华(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选择江苏典型茶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江苏省茶园土壤无论从时间尺度还是从土体不同土层的空间尺度来看,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酸化趋势。

在验证植茶对土壤的酸化效应基础上,提出同时从茶园土壤酸化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控制茶园土壤的酸化。

关键词:土壤;酸化;茶园;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S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6)02-0139-04收稿日期:2005-09-20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五0科技攻关项目(编号:BE2002315)。

作者简介:罗 敏(1980)),女,四川泸州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研究。

通讯作者:宗良纲(1960)),男,江苏宜兴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研究。

Te:l (025)84396406;E -ma i :l zong l g @n jau .edu .c n 。

由于茶树的自身代谢作用、人为管理措施不当以及环境恶化等种种原因,茶园土壤酸化日趋严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茶叶生产中的世界性问题。

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就有世界各地茶园土壤酸化问题的许多相关报道。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主要产茶国茶园土壤的p H 值大多在5.0~6.0,但到了70~80年代,世界各地茶园土壤在不断酸化,p H 值都降到了4.0~5.0左右,有的更低[1]。

到了20世纪90年代,茶园土壤的酸化速度更加惊人。

马立锋等也报道了苏、浙、皖3省茶园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由1990~1991年的59.4%下降到了1998年的20.3%[2]。

这不仅仅是苏、浙、皖茶区存在的问题,其他相关报道[3~5]都表明,当前我国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已明显地向越来越酸的方向发展。

而茶园土壤的酸化无疑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对 州
学 术 论 丛
文 /陈 非
平均值。 122土壤 质 地 的测 定 .. 称取 通 过 1毫 米孔 径 筛 子 的 风 干土 5 g如 为 砂 土 则称 取 0,
江苏省 典型茶 园土壤酸化现 状及其控制对策
摘 要 :酸 雨 沉 降 引起 的 土壤 酸 化是 当前 全 球 最 大 的环 境
问题 之 一 。 江 苏省 长 江 以南地 区是 中国 酸雨 沉 降 和 土壤 酸 化 严重 的地 区之 一 。本 文调 查 了江 苏 宜兴 几 处茶 场 土壤 的质 地 ,
有机质情 况和 p H值, 采集不 同土层的土样, 分析 土壤 质 实验
地 和 酸化 数 据 , 得 出酸化 情 况 。土壤 酸化 造 成 土壤 肥 力 下 最后
提 出 了建 议 : 高 能 源利 用率 ; 施 有机 肥 , 高土壤 缓 冲 能力 : 提 增 提 改进 施 肥 结 构; 施 用 石灰 , 石粉 , 整 土壤 p 值 。 适量 白云 调 H
关键词: 茶树 , 土壤 酸化 , 制 对 策 控 平 稳 处 , 搅 拌 棒 上 下 搅 拌 1 钟 , 分钟 上 下 各 3 用 分 每 0次 , 拌 搅
1材 料 与方 法
11 . 供试 土壤
采 集 了 宜兴 盛道 茶场 0 2 e 表 面 混 合 样 , 取 0 2 c — 0r a 再 — 0 m,
2 - 0 r 4 一 0 m, — 0 m 的几 个 土 层 的 样 , 样 分 新 茶 园 0 4e , 6 c 6 8e a O 0 土 和 老 茶 园 。采集 宜 兴 红 卫 园艺 采 林 场 0 2 c 表 面 混 合样 , — 0m 再 取 0 2 e 2 - 0 r 4 一 0 r, — 0 r 的几 个 土 层 的样 。 集 — 0 m, - e ,O 6 e 6 8 e 0- a 4 a 0 a 采 宜 兴福 鼎 和 阳羡 茶 场 0 2 m 混合 样 。 取 苏 州 、 — 0c 采 宜兴 、 京 、 南

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

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

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编辑:商蓉(********************)针对江苏省茶园化肥用量大、利用率低,有机肥替代比例低,专用配方肥施用比例不高等问题,根据茶园土壤条件,结合主产茶类养分吸收特性和循环规律的研究,制定茶园化肥施用限量标准,集成不同茶类氮素总量控制、适宜养分配比、有机养分替代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形成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针对茶园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绿色防控技术使用较少的现状,在摸清灰茶尺蠖、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集成预测预报技术和性诱、灯诱、色诱等防控技术,筛选出植物源、微生物源等生物农药、低水溶性高效农药,形成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

应用该集成技术后,茶园化肥减施68%~76%,鲜叶亩增产15.7%~51.6%,化学农药减施27%~100%,土壤质量和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一、核心技术1.氮素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 全年每亩施用总氮13.3~20公斤;分期调控一般基肥在10月中下旬施用,依据当年气候条件可适当调整时间,结合深耕施用;春季追肥施用尿素,在采春茶前30~40天施1次催芽肥。

2.磷钾恒量控制与测土调整技术 全年每亩五氧化二磷施用量控制在4~8公斤,氧化钾控制在4~10公斤;同时对茶园土壤测试进行调整,磷肥充足时低水平维持施肥,缺乏时高水平补充。

3.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把过量的部分化肥用有机肥替代,全年每亩总施氮量20公斤,其中有机肥用量占总养分30%,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调整。

(1)专用肥技术模式。

茶叶专用复合肥初步配方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8∶8∶12。

秋季(9月底至10月初)施用基肥时,每亩施50公斤茶叶专用肥,对于土壤pH值<4.5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重大技术推广·2021.0226林果园艺新模式,综合利用提效益。

27 江苏明天种业主营业务:杂交水稻、玉米,常规水稻、小麦、油菜等品种选育、繁殖、生产等,技术服务热线:************。

江苏省内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修复研究

江苏省内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修复研究

江苏省内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修复研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之一,也面临着类似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本文将围绕江苏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及其修复研究展开探讨。

首先,需要了解江苏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江苏省内部分地区的农田土壤中存在着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问题。

这主要源于长期以来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和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活动。

这些重金属元素会通过气态、液态、固态等形式进入土壤,并随着农产品的生长和农田的利用逐渐积累,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其次,针对江苏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修复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利用重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如迁移、转化和迁移能力的差异,通过土壤修复技术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常见的修复技术有堆肥堆添加材料和土壤覆盖等。

化学方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剂,如石灰土、磷酸盐和有机物等来改变土壤环境,降低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性和迁移能力。

生物方法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的生理特性,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吸附、转化和蓄积,常见的技术有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

在江苏省的实际应用中,植物修复技术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修复方法。

通过筛选适应江苏省生态环境的植物物种,引入到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中,利用植物的吸收、承载和转运特性,将重金属元素从土壤转移到植物体内,并通过生物吸附和沉积的方式修复土壤。

此外,植物修复还能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特性,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微生物修复技术也在江苏省内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微生物具有高效、经济和可持续的特点,能够降解重金属元素和转化有害物质,为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研究表明,适当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改善土壤环境。

苏州市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

苏州市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

苏州市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
苏州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农业在整个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的工业污染和农业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苏州市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造成了威胁。

苏州市农田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问题。

这些重金属元素在农田土壤中的积累,会进入农作物、水源和食物链,最终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接触重金属污染的人们容易出现中毒症状,如贫血、神经系统损伤、肝肾损害等。

针对苏州市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对违法排放的企业要进行罚款或关闭,以减少对农田的污染。

2. 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

引导农民使用少量或不使用农药、化肥,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风险。

3.加强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加强科研力量,研发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

通过土壤修复、植物修复等手段,减少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

4.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保障市场上农产品的安全,避免农产品被污染重金属。

5.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和政府监管。

企业应积极承担环境责任,加强自身的环保设施建设和管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苏州市的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工业废水排放控制、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加强科研和监管,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并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江苏省无公害茶叶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BE2002315)资助收稿日期:2005-01-07 改回日期:2005-05-15江苏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宗良纲 周 俊 罗 敏 陆丽君(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95)费新东(江苏省农林厅 南京 210029)摘 要 通过对江苏20多个典型茶场的调查取样,分析了江苏典型茶园的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状况。

结果表明,江苏茶园土壤总体肥力状况良好,少数茶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

茶园土壤施用的有机肥中,菜饼肥有机质含量较高,养分组成合理,重金属含量低,适合茶园长期施用。

在茶园施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时间偏晚的现象。

此外,江苏茶园土壤存在较明显的酸化现象,且有加重趋势。

个别茶场的土壤中Pb 含量超标需引起重视,否则会导致茶叶中P b 含量超标而影响茶叶质量的安全性。

关键词 茶园 土壤环境质量 施肥管理 土壤酸化 PbAnalysis on current status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ea gardens in Jiangsu Province .Z ONG Liang-Gang ,ZHO U Jun ,LU O M in ,LU Li -Ju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 anjing 210095,China ),FEI Xin -Dong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 orestry of Jiangsu ,Nanjing 210029,China ),CJEA ,2006,14(4):61~64A bstract Based on two y ears field research ,the soil fer tility and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ypical tea gardens in Jiangsu Province w ere analy zed .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 garden soils are generally fecund ,but the soil organic mat -ter content is appreciably low in some tea gardens .Among the fertilizers applied ,the rapeseed meal is o f reasonable nutri -ent composition ,high organic matter co ntent and low heavy mental content ,so it is the best o rganic fertilizer fo r a long -term application in tea g ardens .I n the regular management of tea gardens ,the fertilization is usually delayed 1~2months .Acidification is serious in the majority of tea garden soil ,moreo ver ,the lead co ntent of soil exceeds the standard in a few areas .T he hig h lead co ntent of soil can cause the lead content in tea to ex ceed the standard ,thus influencing the safety of tea quality .Key words T ea g ard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soil ,M anag ement o f fertilization ,Acidification ,Lead (Received Jan .7,2005;revised M ay 15,2005)江苏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省份之一,其茶叶生产一直呈稳步发展的趋势,这对促进江苏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茶园土壤受到污染,茶叶质量降低。

近年来,国内不断有关于茶叶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超标[1,2]的报道。

同时,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在土壤酸化[3]背景下危害极大,直接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江苏典型茶园的调查分析,从总体上掌握江苏茶园土壤的肥力水平、施肥管理状况、土壤酸化程度以及重金属含量状况,分析影响江苏茶叶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旨在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茶叶生产的合理区划和科学管理、加快江苏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根据江苏省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分布状况,于2003年4月~2004年5月实地调查了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京等地区的20多个较大规模典型茶场,了解各茶场的种植环境和施肥管理等情况。

按统一方法分别采集各茶场代表性茶园土壤和茶叶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土壤样品以0~20cm 的表层混合土样为主,采样时根据茶园的面积和地形,决定采样点的数量和分布。

每个茶场选择代表性茶园,设置6~8个采样点,将各采样点的土样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弃取至各混合土样保留1kg 左右。

土样经风干、磨碎分别过2mm 筛和0.149m m 筛备用。

茶叶鲜样的采集均以1芽1叶为准,采样点与土壤样点对应,以便分析土壤质第14卷第4期中国生态农业学报Vol .14 No .42006年10月Chinese Journal of Eco -Ag ricultureOct ., 20066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第14卷量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

当天采回的鲜叶,经去离子水洗净,杀青后烘至恒重,粉碎过筛后待测。

此外,从市场上购买产自江苏的38种不同档次的成品茶叶和4种茶园常用有机肥料,风干粉碎,以备测定分析。

土壤、茶叶和肥料样品的分析参照农化分析方法[4]。

土壤与有机肥pH值的测定采用水浸提电位法(液固比2.5∶1);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用外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土壤与有机肥中全N的测定用H2SO4消解-凯氏定N法;有机肥中全P测定用H2SO4-HNO3消煮-钒钼黄比色法;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用碳酸氢钠浸提法;土壤有效钾的测定用乙酸铵提取法;土壤中重金属(Pb、Cu)全量测定用王水-HClO4消煮-原子吸收光谱法(美国Varian公司的SpectrAA220原子吸收光谱仪);有机肥和植株中重金属(Pb、Cu)总量测定用HNO3-HClO4消煮-原子石墨法(GT A)。

2 结果与分析2.1 土壤基本肥力状况茶叶产量和品质与土壤肥力有密切联系,肥沃的茶园土壤是实现茶园优质高产的基本保证。

对采集的茶园土壤样品进行了主要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见表1),从总体上判断茶园土壤的肥力状况,分析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茶园施肥等方面的管理。

由表1可知,大部分江苏茶园土壤pH在4.0~5.0之间,而一般认为茶树生长适宜的土壤pH在4.5~6.0之间,以5.5为最适值[5,6]。

由此可见所调查的茶园中约45%的土壤pH偏低,茶树生长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同时,土壤肥力的检测结果表明,江苏茶园的土壤肥力总体状况较好。

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 Y/T391—2000)中园地土壤的肥力分级标准为:Ⅱ级(尚可级)土壤,有机质含量15~20g/kg,全N含量0.8~1.0g/kg,有效磷含量5~10mg/kg,有效钾含量50~100mg/kg,质地包括砂壤、中壤和重壤;各类养分含量高于Ⅱ级标准上限值的为Ⅰ级(优良级),低于Ⅱ级标准下限值的为Ⅲ级(较差级)。

据此标准,所检测的11个茶园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Ⅰ级的占82%,Ⅱ级占9%,Ⅲ级占9%;土壤全N、有效磷含量均全部达到Ⅰ级;土壤有效钾含量达到Ⅰ级的占91%,Ⅱ级占9%;土壤质地均属Ⅱ级。

可见,江苏的茶园土壤普遍肥沃,土壤N、P、K含量丰富,可为茶树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但个别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明显不足。

因而,在茶园施肥时应进一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

表1 典型茶园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检测结果T ab.1 Analyzing result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y pical tea gardens 茶场名称pH有机质/g·kg-1全N/g·kg-1碱解氮/mg·kg-1有效磷/mg·kg-1有效钾/mg·kg-1土壤质地Names of Organic matter Total N Alkali-hydrolis is N Available P Avail able K Soiltea gardens texture苏州邓尉山4.51±0.0224.45±0.121.68±0.03157.46±3.8147.63±1.24105.71±3.02重壤土苏州树山3.98±0.0120.43±0.301.56±0.01184.35±3.1342.57±0.8197.54±1.58中壤土宜兴阳羡5.04±0.0222.76±0.172.24±0.02209.38±6.3459.81±0.64204.38±7.66重壤土宜兴九龙4.75±0.0021.69±0.091.14±0.0294.07±2.5820.11±1.03102.75±3.62重壤土宜兴岭下3.99±0.0131.59±0.091.76±0.07212.65±4.6267.61±0.49157.43±2.97重壤土宜兴新街4.27±0.0129.89±0.401.29±0.01104.71±1.6728.49±0.72121.37±1.41重壤土镇江南山4.64±0.0116.26±0.251.28±0.0597.48±1.9441.58±1.27195.06±4.38中壤土句容高庙4.36±0.0210.67±0.281.26±0.07107.13±2.7323.24±0.41133.73±2.31中壤土溧水傅家边4.62±0.0122.07±0.061.34±0.06110.23±3.4457.69±0.57183.27±4.24中壤土高淳青山4.40±0.0333.63±0.212.06±0.04141.83±3.7952.60±1.35216.39±5.57重壤土南京林场村5.07±0.0121.97±0.141.38±0.03102.67±2.3246.75±0.69167.45±4.48重壤土2.2 茶园土壤有机肥施用状况目前大部分茶场都不同程度地通过施用有机肥维持土壤肥力,满足茶树生长对养分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