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复习题讲解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血液学复习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血液学复习题及答案

血液:理论考试名词解释:无效造血粒细胞储存池血友病ALIP PH染色体简答题:正常骨髓像的一般特征一、二期止血筛选试验有哪些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标准问答题:贫血形态学分类和常见病因(那个表格)DIC诊断的实验室指标实验考试呃。

实验考形式是给你一袋片子让你写完整的骨髓报告。

总的来说实验考试考的是运气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怎么说呢,勋哥拿来的片子有一百多张,啥病都有,而且就算是常见病例他也会有超不典型的片子。

啥~复习的时候勋哥只复习了经典病例经典片子,都以为~啥~~~于是运气好的可以抽到IDA运气不好的可以抽到骨髓转移癌或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这就是运气。

实事求是是看到什么是什么,不要因为以为是IDA而故意忽视看到的细胞外铁,也不要随便改细胞数以满足自己的诊断。

个人认为看到什么写什么就算诊断错了也只会扣一两分吧。

分子诊断:名解:Western 印迹、核酸探针、核酸杂交、荧光定量PCR简答:核酸杂交技术的原理、过程蛋白质组学研究特点重组DNA技术PCR原理、过程问答(3选2):临床扩增实验室应具备神马条件?如何设立?地贫定义、分类、常见类型HBV RNA检测方法、方法学评价,当HBeAg和HBsAg转阴时,是否说明治愈(类似意思啦)?考完分子诊断的第一感觉是:这是分子诊断的考试么。

国内再障的诊断标准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骨髓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低下或重度低下(如增生活跃,须要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做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3.无肝脾肿大4.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型急性再障慢性再障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感染、内脏出血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相对较轻血象出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下列中的两条:1.网织红细胞<1%2.中性粒细胞<0.5*10^9/L3.血小板<20*10^9/L 血红蛋白下降相对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但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骨髓象 1.多部位增生降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多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多1.三系或两系减少,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活跃,则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加注:慢性再障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则为再障II型。

生理第3章 血液 知识点(复习题)

生理第3章 血液 知识点(复习题)

第三章血液复习题(知识点)1.血细胞比容测定的方法及意义血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血细胞比容课反映血液容积、红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变化。

临床测定有助于诊断机体脱水、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2.血清、血浆的制备方法及它们的区别血浆:血液的液体成分。

血清:血液流出血管后如不经抗凝处理,很快会凝成血块,随着血块逐渐缩紧还会析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称为血清。

3.血量、循环血量、贮备血量血量: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简称血量循环血量:血液总量中,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快速循环流动的这部分血量贮备血量:血液总量中,常滞留于肝、脾、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内且流动很慢的这部分血量4.血液的主要机能:(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2)运输功能(3)免疫保护功能5.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定义及它们的生理意义(1)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成为血浆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99.5%,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80%是来自Na+和Cl-。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成正比。

(2)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蛋白质(75%~80%来自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

6.血浆蛋白的生理特性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大类。

各种血浆蛋白所含的比例,在不同动物中有较大差别。

血浆蛋白在营养、运输、免疫、缓冲、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参与凝血和纤溶以及参与组织生长和损伤组织修复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理特性。

血浆中还含有一些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胆红素和氨等非蛋白氮(NPN)。

代谢产物中的大部分经血液传至肾脏,随尿排出。

此外,血浆中的葡萄糖和挥发性低级脂肪酸等是反刍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7.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脆性的测定及意义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渗入红细胞内,细胞膨胀、细胞膜最终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一现象成为溶血。

血液学检验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血液学检验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血液学检验复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明显增加,临床上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类白血病反应B、恶性淋巴瘤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病毒感染正确答案:A2、(简答题)Coombs试验对诊断何种病有意义 *A、PNHB、再生障碍性贫血C、G6PD缺乏症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E3、下述哪项不符合血管外溶血 *A、遗传性多见B、常见红细胞形态改变C、尿含铁血黄素阳性D、网织红细胞增高E、脾肿大正确答案:C4、下列说法不符合巨幼细胞贫血的是 *A、中性粒细胞核左移B、DNA合成减缓引起巨幼细胞产生C、严重时可见全血细胞减少D、可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E、为慢性进行性贫血正确答案:A5、骨髓检查原始粒细胞>80%,早幼粒细胞>10%,应考虑A、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1型B、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5型C、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D、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4型E、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型正确答案:E6、下列关于过敏性紫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B、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测试验用于本病诊断C、病变部位显示有IgA或C3沉着是特征性实验室诊断指标D、CFT多为阳性,血小板计数多正常E、血小板功能多降低正确答案:E7、女性患者,28 岁,咽痛、发热8天,口服头孢氨苄抗感染治疗5天无效。

查体:T38.5℃,颈后三角、腋下及腹股沟均可触及从黄豆到花生米大小的肿大淋巴结。

肿大淋巴结质软,有压痛,可移动。

咽明显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脓点及伪膜。

肝、脾肋下未触及。

血象:WBC13×109/L,淋巴细胞占42%,异型淋巴细胞占20%。

从该患者的上述表现,应首先考虑A、恶性淋巴瘤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急性扁桃体炎E、结核病正确答案:C8、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不能确诊的疾病是 *A、慢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急性白血病E、多发性骨髓瘤正确答案:C9、AML-M2b的骨髓特点是A、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为主B、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C、核染色质浓集D、核仁不明显E、无Auer小体出现正确答案:B10、下列四种不属于蛋白C抗凝系统?A、蛋白C(PC)B、蛋白S(PS)C、血栓调节素(TM)D、α1-抗胰蛋白酶(α-AT)E、蛋白C抑制物(PCI)正确答案:D11、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是A、因子ⅧB、因子ⅦC、因子ⅫD、因子ⅪE、因子Ⅸ正确答案:B12、对于MDS RAEB-1,不正确的是A、外周血单核细胞>1X109/LB、骨髓原始细胞5%~9%C、无Auer小体D、单系或多系发育异常E、血细胞减少正确答案:A13、正常人骨髓中,粒红比值为多少A、2~5: 1B、2~3:1C、1~2:1D、1:1E、2~4: 1正确答案:E14、胞核偏位,核染色质车轮状,胞质有泡沫感,可见核旁淡染区,该特征符合( )A、中幼红细胞B、早幼粒细胞C、原始淋巴细胞D、原始红细胞E、浆细胞正确答案:E15、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粗糙B、胞核由小到大变化C、核仁从无到有D、胞质中颗粒从多到少E、胞质嗜碱性逐渐加强。

血液循环专题复习

血液循环专题复习
a、c内是静脉血,b、d内是动脉血 B.d的壁最厚,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 C.c、d收缩时,动脉瓣开放,房室瓣关闭,
血液由c流向③,由d流向② D.如果从③向心脏内灌水,水会从①或⑤流出
动 脉
毛细 血管
静 脉
把心脏的血 多分布在
液输送到全 较深的部


管壁厚 管腔小 弹性大
进行物 质交换
分布广
非常薄 只有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
管腔 最小
把全身的 血液送回 心脏
有的深, 有的浅
管壁薄
弹性小
管腔大
快 最慢 慢
1.出血症状及止血方法。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喷出, 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时颜色暗红,缓慢流出, 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2.捆扎及扎针原则。用橡胶管捆扎手臂后,动脉的近心 端变鼓,远心端变瘪,静脉则相反。 静脉注射时,若要使扎针处鼓起,则需在扎针处的近心端 捆扎。
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赵少军,18年时间近
乎把全身血液献了两遍。献血时针头刺入的血
管是(
)
A.桡动脉
B.肱动脉
C.浅表静脉
D.毛细血管
无偿献血时,护士首先要用橡皮管进行捆扎, 护士捆扎的部位及针刺的血管分别是( ) A.针刺部位的远心端 静脉 B.针刺部位的近心端 静脉 C.针刺部位的远心端 动脉 D.针刺部位的近心端 动脉
考点二 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
血液流动方向示意图 动毛静
考点二 物质运输的器官
❶三种血管的比较。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图示
判断
由分支流向主 由主干流向分支
仅能允许红细胞单
依据

行通过
1管壁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2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3数量最多,4分布最广。

生物初中血液大题讲解教案

生物初中血液大题讲解教案

生物初中血液大题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血液的组成、功能和循环过程。

二、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血液的循环过程。

四、教学准备: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通过展示血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基本知识。

2.讲解血液的组成:首先介绍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然后分别介绍
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3.讲解血液的功能:主要讲解血液的养分输送、气体交换、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等。

4.讲解血液的循环过程:结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讲解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包括循环
系统的直接循环和体循环。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血液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
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7.实验操作: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更加直观地理解血液的
组成和功能。

8.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加深学生对血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下次需要加强实验操作和课后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血液学基础知识试题

血液学基础知识试题

血液学基础知识试题在血液学基础知识试题中,我们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形成、血型分类以及常见的血液疾病。

以下是试题内容及答案解析。

一、血液的组成1. 血液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答案: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无形成分,占整体血液的约55%,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血浆中有哪些重要成分?答案:血浆包含水分、蛋白质、电解质、激素、营养物质等。

其中,蛋白质是最主要的成分,常见的有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二、血细胞的形成1. 血细胞的形成过程称为什么?答案:血细胞的形成过程称为造血,主要发生在骨髓内。

2. 红细胞的形成受到哪种激素的调节?答案:红细胞的形成受到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促红细胞生成因子)的调节。

3. 白细胞可分为哪两类?分别有什么功能?答案:白细胞可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粒细胞具有吞噬病原微生物和清除细胞垃圾的功能,淋巴细胞则负责免疫应答。

三、血型分类1. 血型分类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答案:血型分类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来确定的。

2. 血液定型可根据哪两种抗原进行分类?答案:血液定型可根据A抗原和B抗原的存在与否进行分类。

若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则血型为A型;若有B抗原,则为B型;若两种都存在,则为AB型;若都不存在,则为O型。

四、常见的血液疾病1.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贫血疾病。

答案:常见的贫血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2. 什么是白血病?答案: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中白细胞恶性克隆增生,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的恶性血液病。

答题解析到此结束。

血液学基础知识试题主要涵盖了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形成、血型分类以及常见的血液疾病。

希望通过这些题目的描述和答案解析,能够加深大家对血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其答案内容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其答案内容

第二章血液【习题】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血细胞比容3. 可塑变形性4. 渗透脆性5. 红细胞沉降率6. 趋化性7. 血浆8. 血清9.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 血型11. 体液12.血液凝固二、填空题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和。

血浆是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 ;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

在脱水时,其值 ;贫血时,其值。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具有免疫功能的是。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与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 ,主要是由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 mOsm/L静脉输入0.9 % NaCl 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

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 ;女子平均约为 ,这种差异主要与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 ;女子的Hb含量是。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 ,越不易。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女子为。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和。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和。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 ,下段是。

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吸收障碍,可引起。

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增多所致。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 ;淋巴细胞占总数的。

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增多。

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和很强的。

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

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

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 ,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

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

第三章--血-液复习题PPT课件

第三章--血-液复习题PPT课件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粒细胞
C.嗜碱粒细胞
D.单核细胞
27. 血小板参与:
A.吞噬作用
B. 生理止血
C.细胞免疫
D. 体液免疫
28. 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
A.血小板不易黏着
B.血小板不易聚集
C.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
D.血管收缩功能障碍
29.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
A.肾上腺素
D.NaCl
4.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0.1%NaCl溶液
B.5%葡萄糖溶液
C.2%尿素溶液
D.5%葡萄糖盐水
5.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
D.红. 细胞的叠连
4
6.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
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
10
36. 与血液凝固无关的因素是:
A.血小板数量 B.凝血因子多少C.血浆中NaCl浓度 D.红细胞凝集原的类型
18.缺乏内因子引起贫血是由于:
A.红细胞成熟和分裂障碍
B.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C.造血原料不足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19.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
A.造血干细胞
B.淋巴系祖细胞
C.髓系干细胞
D.定向祖细胞
20.主要调节晚系红细胞, 也能调节早系红细胞分裂成熟的是:
A.爆式促进因子
B.促红细胞生成素
C.雄激素
A.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
B.组织液生成增多
C.淋巴回流量减少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复习题姓名:学号:客观题得分:试卷总分:一、填空题(31分)1.血浆蛋白中主要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是_____;主要担负免疫功能的是_____。

参考答案是:白蛋白球蛋白2.血浆中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是:2.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缓冲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3.当红细胞的表面积/容积之比增大时,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____________、其可塑性将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增加下降4.将血沉增快病人的红细胞置于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此时血沉的速度将__________。

这说明影响血沉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正常血浆成分5.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约为____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约占_________、淋巴细胞约占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4.0~10.0)×109/L 50~70%20~30%6.外周血液中出现大量分叶少的中性粒细胞称__________,常提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核左移有严重感染7.血小板具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促进生理止血参与血液凝固8.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凝血因子,故可加速机体凝血过程,而柠檬酸钠可_________________,故具有抗凝作用________。

参考答案是:Ⅱ、Ⅶ、Ⅸ、Ⅹ与血浆中Ca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降低Ca2+浓度9.Rh血型阳性者其血红细胞上有___________抗原,Rh血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D Rh阳性或阴性者体内均无天然抗Rh抗体10.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是指________________,次侧是指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10.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1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_____________。

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__________的比值。

参考答案是:7.35~7.45 NaHCO3/H2CO312.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红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调节两个不同阶段红系祖细胞的生长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12.蛋白质铁维生素B12 叶酸爆式促进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二、判断题(10分)1.将红细胞置于某一溶液中,若红细胞出现皱缩,则表明该溶液为低渗溶液。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2.血浆中出现大量血红蛋白,提示血液运氧能力增强。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3.当红细胞膨胀、膜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小时,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能力将大大降低。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正确4.血液在4℃条件下保存2~3周后,其红细胞中的Na+浓度将降低,血浆中的K+浓度将升高。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5.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作用于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使红细胞数量增加。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6.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初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所致。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7.血小板第一时相的聚集为不可逆性,第二时相的聚集为可逆性。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8.血液凝固的实质为血细胞凝聚成团。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9.决定血型的因素是血细胞膜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正确10.从末接受过他人血液的Rh阴性者,首次接受Rh阳性供血者血液,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正确三、单选题(128分)1.50Kg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 )A 2500ml和1000 mlB 5000ml和2500mlC 3500ml和2000 mlD 4500ml和2000mlE 60000ml和3500ml参考答案是:C2.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B 与血管容积之比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 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E 与血浆中无机物的容积之比参考答案是:D3.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B 主要由白蛋白组成C 与血浆容量有关D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E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参考答案是:D4.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 白蛋白B 葡萄糖C 球蛋白D NaClE KCl参考答案是:D5.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 0.1%NaClB 5%葡萄糖C 2%尿素D 5%葡萄糖盐水E 9%NaCl参考答案是:B6.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 血浆蛋白含量B 红细胞数量C 白细胞数量D 红细胞的叠连E NaCl的浓度参考答案是:B7.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 )A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B 血浆胶体渗透压C 血浆晶体渗透压D 血浆白蛋白浓度E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参考答案是:C8.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 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B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C 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D 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E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参考答案是:E9.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血浆晶体渗透压B 血浆胶体渗透压C 血浆渗透压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 血浆的粘滞性参考答案是:B10.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 )A 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B 组织液生成增多C 淋巴回流量减少D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 有效滤过压下降参考答案是:B11.血浆中何种物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A 血浆NaCl 浓度升高B 血浆球蛋白浓度下降C 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D 血浆A/G比值增大E 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参考答案是:C12.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 )A 红细胞的数量B 血红蛋白的含量C 红细胞的形态特点D 红细胞的比容E 红细胞的成熟参考答案是:C13.成熟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发生溶血:( )A 0.65%NaClB 5%葡萄糖C 1.9%尿素D 10%葡萄糖盐水E 0.9%NaCl参考答案是:C14.易使红细胞发生叠连,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 )A 血浆白蛋白增加B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 血清卵磷脂增加D 血浆球蛋白增加E 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参考答案是:D15.关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 运输O2与CO2B 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C 其功能通过血红蛋白实现D 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E O2与血红蛋白结合成HbO2而运输参考答案是:D16.下例各项中,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 骨髓抑制B 长期慢性失血C 肾功能衰竭D 内因子缺乏E 脾功能亢进参考答案是:B17.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 )A 蛋白质和铁B 促红细胞生成素C 内因子D 维生素B12 和叶酸E 雄激素参考答案是:D18.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 )A 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B 维生素B12 和叶酸缺乏C 蛋白质摄入不足D 机体缺铁E 红细胞脆性大参考答案是:A19.缺乏内因子引起贫血是由于( )A 红细胞成熟和分裂障碍B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C 造血原料不足D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E 红细胞脆性增大参考答案是:A20.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 )A 多能干细胞B 淋巴系祖细胞C 髓系干细胞D 定向祖细胞E 基质细胞参考答案是:A21.主要调节晚系红细胞、也能调节早系红细胞分裂成熟的是:( )A 爆式促进因子B 促红细胞生成素C 雄激素D 红细胞提取物E 雌激素参考答案是:B22.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A 肾、肝B 脾、肝C 肾、脾D 胸腺、骨髓E 骨髓、淋巴结参考答案是:B23.关于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中性粒细胞可吞噬病原微生物B 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C 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D 嗜酸粒细胞释放肝素、组织胺等E 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有关参考答案是:D24.机体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单核细胞D 淋巴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参考答案是:A25.在患某些寄生虫病或过敏反应时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T淋巴细胞参考答案是:B26.白细胞中数量最少、能合成组织胺和肝素的是:( )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淋巴细胞参考答案是:C27.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免疫应答中抗原信息传递的白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淋巴细胞参考答案是:D28.血小板参与:( )A 吞噬作用B 生理止血C 细胞免疫D 体液免疫E 运输参考答案是:B29.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 )A 血小板不易粘着B 血小板不易聚集C 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D 血管收缩功能障碍E 凝血功能减弱参考答案是:C30.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 )A 肾上腺素B 5-羟色胺C ADP组胺D 凝血酶E 胶原参考答案是:C31.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 )A 血小扳聚集B 红细胞叠连C 血细胞凝聚D 纤维蛋白形成E 红细胞凝集参考答案是:D32.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 )A 血浆B 体液C 血清D 细胞外液E 细胞内液参考答案是:C33.血清成分的特点是:( )A 血液去掉纤维蛋白原B 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C 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D 全血除去血细胞后的液E 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参考答案是:E34.维生素K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生素K缺乏时,可能引起:( )A 因子Ⅱ、Ⅺ、Ⅹ、Ⅴ缺乏B 因子Ⅱ、Ⅶ、Ⅸ、Ⅹ缺乏C 因子Ⅲ、Ⅶ、Ⅹ、Ⅺ缺乏D 因子Ⅰ、Ⅷ、Ⅺ、Ⅻ缺乏E 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参考答案是:B35.抗血友病因子是:( )A 因子ⅦB 因子ⅨC 因子ⅪD 因子ⅩE 因子Ⅷ参考答案是:E36.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是:( )A 因子Ⅹ被激活B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C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D 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E 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参考答案是:B37.与血液凝固无关的因素是:( )A 血小板数量B 肝脏功能C 血浆NaCl浓度D 红细胞凝集原有关E 凝血因子多少参考答案是:C38.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 )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 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D 前者由因子Ⅻ启动,后者由Ⅲ因子启动E 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参考答案是:D39.柠檬酸钠抗凝血的机理是:( )A 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B 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C 加强抗凝血酶Ⅲ作用D 抑制凝血酶原激活E 与血浆中Ca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参考答案是:E40.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 )A 血清中的凝集素B 红细胞膜上抗原C 血浆中的凝集原D 白细胞膜上抗原E 血小板上的凝集原参考答案是:B41.静脉注射1升0.9%NaCl溶液,1小时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 循环血量增加B 血浆渗透压下降C 出现血红蛋白尿D 动脉血压升高E 于注射开始后10分钟尿量增加参考答案是:A42.输入经低温保存较长时间的库存血,可能引起:( )A 血氧分压升高B 血钾浓度升高C 血钠浓度下降D 输入的红细胞随即发生溶血E 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参考答案是:E43.在一般情况下ABO血型之间相互输血,主要考虑给血者的:( )A 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C 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D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E 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参考答案是:B44.ABO血型系统相互输血关系中,严禁:( )A O型输给B型B O型输给AB型C A型输给O型D B型输给AB型E A型输给AB型参考答案是:B45.献血者为A型,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 )A B型B AB型C O型D A型E A型或B型参考答案是:C46.某人红细胞与A型及B型标准血清均有凝集反应,其血型应为:( )A B型B A型C AB型D O型E A型或B型参考答案是:C47.关于Rh血型系统的说明,正确的是:( )A 血清中含RH抗体者为Rh阳性B 红细胞中含D抗原者为Rh阳性C Rh阴性者血清中含Rh抗体D Rh阴性血不能输给Rh阳性E 汉人Rh阴性率高达99%参考答案是:B48.下列关于Rh血型中的Rh抗体的内容错误的是:( )A RH抗体为天然抗体B Rh抗体属于IgGC Rh抗体可以通过胎盘D Rh抗体能凝集Rh阳性红细胞E 以上都错参考答案是:A49.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一般发生在:( )A Rh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阴性胎儿B 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Rh阴性胎儿C Rh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阳性胎儿D 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阴性胎儿E 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Rh阳性胎儿参考答案是:E50.男性患者56岁,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为:红细胞数量3.0×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110g /L、红细胞平均直径为8.5μm;白细胞总数5.5×109/L;血小板10.5×109/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