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说明书专业资料模板
掘进地质说明书

附
1、1173采面平、剖面图 2、煤层柱状图
图
掘4 瓦斯
影 煤尘 响 掘 进 的 煤的自燃 其 (矿层裂隙) 他 地 质 情 地温 况
2.27~17.68(m3/t) 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属不易自燃煤层
正常地温区 正常地压区
地压
1、该采面为金一采区北翼二区段,瓦斯比一区段的1171采面大,掘进时 要加强防突工作。
2、从1171采面的情况来看,该采面没有大的断层,只有未探明的小断层 问 题 和煤层变薄,有待在掘进过程中进一步调查。 及 建 议 3、为少丢煤和探明采区边界的F383断层的发育情况,建议1173上下巷尽 量掘送至采区边界或F383断层,为下一个采面的布置提供可靠的依据。
XXXXXX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X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作⾯的位置及四邻关系XXXXX⼯作⾯位于⼀采区的东部,665⽔平⼤巷的南侧,西部为⼆采区,现正在掘进,东部、南部未开采。
⼆、地表情况地表全部为第四系黄⼟覆盖,多为耕地,地势平坦,呈南⾼北低状。
⼯作⾯的地表南部有雁阳路通过,北部有朔南⼤道经过,均未留设煤柱。
三、埋藏深度1、基岩厚度:最⼤500.0⽶,最⼩258.41⽶,平均369.52⽶。
根据钻孔资料,⼯作⾯的北部J-3孔,基岩最薄258.47⽶,中部37219孔最厚,达到500.0⽶,⼯作⾯的南部3819孔,为350.17⽶。
(见附图)2、松散层厚度:最⼤277.45⽶,最⼩250.05⽶,平均265.22⽶。
⼯作⾯北部较薄,J3孔揭露厚度250.05⽶,南部较薄,37219孔揭露厚度277.45⽶,总体为南厚北薄。
3、埋藏深度:最⼤654.7⽶,最⼩494.21⽶,平均574.456⽶。
⼯作⾯的北部埋藏最浅,南部最深,由北⾄南逐渐变深。
四、煤层及顶底板岩性1、煤层:煤厚最⼤11.00⽶,最⼩4.00⽶,平均9.15⽶,稳定可采。
⼯作⾯的北部350⽶内,由于受古河流冲刷的影响,最薄为4.00⽶,⼯作⾯其它地段⼤部分厚度为9.00—11.00⽶。
煤层结构较复杂,常含2—3层夹⽯,夹⽯⼀般为炭质泥岩。
厚度变化⼤,常呈透镜状分布。
2、煤层顶底板特征1)伪顶:粉砂岩,厚度0.--0.30⽶,局部分布,实见于顶回风巷的650-800⽶段、1450-1510⽶段、2480-2540⽶段。
2)直接顶;粉砂岩,⽔平层理,断⼝平坦,性脆,最厚17.68⽶,平均11.2⽶。
3)⽼顶:中粗砂岩,平均厚度5——7⽶。
⼯作⾯北部的西侧,南部的东侧及1800——2200⽶处,中细砂岩,成份以⽯英为主,长⽯次之,含云母及其它暗⾊矿物,夹⿊⾊炭质条带(见附图)4)底板:泥岩,厚度0.10-3.31⽶,平均1.38⽶。
B8煤层地质说明书

600-B8石门煤层地质说明书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一、矿区地质A、矿区地层矿区位于干沟向斜南翼、界梁子背斜两翼中段,出露的地层有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现分述如下:1、侏罗系:(1)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该组主要分布于矿区中南部,地层厚度约434m,含煤11层。
根据岩性特征和煤层分布特征,将其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J1b1):该段地层厚度146.55m,含煤5层,统称A组煤,由下向上编号为A1、A2、A3、A4、A5煤层。
该段上部23m不含煤,其岩性为浅灰色砂岩,中部为含煤段,煤层厚75m,煤层最大间距小于20m。
煤层顶底板岩石为黑色泥岩。
上段(J1b2):该段上部以灰绿色、浅灰色粉砂岩为主,夹薄层菱铁质粉砂岩,不含煤;中部含煤6层,统称B组煤,由下向上编号为B1、B2、B3、B4、B5、B6,煤层之间以灰色粉砂岩为标志层,底部为30m 厚的灰白色砂砾岩。
该段地层厚287.57m。
(2)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分布于矿区中北部,该组中、上部以灰绿色、浅绿色粉砂岩为主,夹少量厚层状细砂岩和中砂岩;下部以浅灰色中砂岩为主,局部变为含砾中砂岩,低界为褐黄色厚层状中砂岩,厚度约260m,含煤7层,由下向上编号为B7—B13煤层,属典型的浅水湖泊—湖泊三角洲相沉积。
2、上第三系仅在北部出露,岩性为砂岩、砂砾岩、少量粉砂岩,呈褐黄、浅灰黄色,厚度仅数米。
本矿区内未见下第三系。
3、第四系以风积黄土为主的下更新统,可视厚度为20m左右,岩性主要为亚砂土—亚粘土。
可冲洪积为主的全新统,厚度10m左右,岩性多为砂土、亚砂土及各种砾级的砾石组成。
B、矿区构造矿区位于干沟向斜南翼、窄梁子背斜中段,该背斜轴部在矿区中南部通过,轴向近东向西。
背斜北翼地层倾向北,地表地层倾角24°左右,至深部地层倾角变缓,为12°左右。
背斜以南倾角较陡,可达60°多度,被一逆断层斜切,矿区内该断层长1km左右,向南倾,走向125°—305°左右,斜切含煤地层。
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1.开拓区(或延伸水平)地质说明书1)文字部分包括概况,岩,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其他地质情况,储量计算,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图纸部分⑴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2000——1:5000)⑵含煤岩系地层综合柱状图(比例尺1:200——1:1000)⑶各煤层底板等高线附储量计算图(比例尺1:1000——1:2000)⑷井筒延伸部分预想柱状图或剖面图(比例尺1:200——1:1000)⑸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1:5000)⑹开拓区水平切面图(比例尺1:1000——1:5000)⑺开拓区瓦斯地质图(比例尺1:1000——1:5000)2.采区(或盘区)地质说明书1)文字部分包括采区概况,相邻采区情况,煤层特征,煤层顶底板特征,地质构造,其他地质情况储量计算,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图纸部分⑴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比例尺1:200——1:500)⑵各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比例尺1:1000——1:2000)⑶采区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1:2000)⑷采区水平切面图(比例尺1:1000——1:2000)⑸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2000——1:5000)3.掘进地质说明书1)文字部分包括概况,煤层及顶底板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其他有关地质问题。
2)图纸部分⑴掘进巷道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1000——1:2000)⑵施工区段煤(岩)层综合柱状图(比例尺1:200——1:500)⑶掘进巷道预想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200——1:500)⑷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2000)4.回采地质说明书1)文字部分包括概况,煤层,煤层顶底板特征,地质构造,其他地质情况,储量,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图纸部分⑴煤层结构及顶底板岩性柱状图(比例尺1:200——1:500)⑵回采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比例尺1:500——1:2000)⑶回采巷道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2000)回采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煤矿+936m水平集中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煤矿地测组提交时间:****年**月**日一、地形地貌矿区地势起伏不平、沟壑纵横,属高原中代山丘浅切割地貌;矿井范围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北东部黄鳝顶,海拔+1362.9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部条塘河,海拔+800m,一般为1000~1200m,相对最大高差562m,煤系地层出露最高标高1176.8m,最低标高80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矿区中部条塘河河谷标高800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内山脉走向整体为北东~南西向,主要受区内岩性和构造控制,地势表现为中部低,两端高。
二、地表水矿区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为低中、高地貌,矿区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1362.9m,最低海拔标高800m。
条塘河从矿区中部由北向南径流,河谷最低标高80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条塘河谷标高800m应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南西侧发育一条由北向南径流的河流,河谷标高为800m,区内南东侧发育数条溪沟,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三、水害矿区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为低中、高地貌,矿区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1362.9m,最低海拔标高800m。
条塘河从矿区中部由北向南径流,河谷最低标高80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条塘河谷标高800m应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南西侧发育一条由北向南径流的河流,河谷标高为800m,区内南东侧发育数条溪沟,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根据已有资料,区内矿床的充水主要因素为茅口组灰岩、长兴灰岩及煤系三个含水层,均属条带状地下水,分布很不均一,开采过程中易造成矿井突出,威胁较大,应加以注意。
玉龙山灰岩含水层为矿井充水的次要因素。
此外小窑积水未来矿井的突出问题,需要注意冒落范围的小煤窑积水影响而造成浅部矿井的突然充水。
本矿井直接充水因素为煤层顶板裂隙水,主要充水因素为老空水,断层水次之。
矿井必须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工作,详细调查老窑、历史采空区分布及积水情况,并将调查结果标于井上下对照图上,确定好探水警戒线,并制定针对性的探放水措施和设置相应的防水设施。
地质说明书

邢台煤矿地质说明书1 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河北冀中能源集团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位于邢台市西南部,行政区除南部及东西两侧分别隶属沙河市管辖外,其余均归邢台市管辖。
地理坐标为:114°24´15"~114°30´34",北纬36°58´31"~37°03´53"。
邢台矿矿区东侧有京广铁路通过,东北距邢台火车站7km,东距小康庄站4km,并有煤矿专用铁路线与矿区沟通,此外,矿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1.1.2 自然环境邢台矿区位于华北平原西缘,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介于+100—+70m。
井田及附近分布着李村、悟思、西北留、洛阳等十个村庄,人口14500余人。
该区属海河流域,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主要有七里河、沙河。
七里河位于矿区北部,河内常年干涸,雨季偶有流水;历年最大洪水流经量1452m3。
据1963年河北省南部特大洪水过后的观察,最高洪水位为+79.5米。
工业广场及工人村均为受害。
沙河位于矿区南部,在矿区内属季节性河流。
上游分为南北二支流,流至井田附近变为暗流,雨季时水量增大,其他时间水量很小,且上游已筑起水库,水流很少流至下游。
在流经井田沙河的流量未进行测定,现已分别在七里河、沙河上游修建了东川水库、朱庄水库和东石岭水库,用于防洪和灌溉,库容量分别为0.09、4.16、0.68×108 m3。
1.1.3 矿区气象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最低气温-22.4℃,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气温13.2℃左右。
最大年降水量为1269mm,最小年降水量222.9mm,年平均降水量532.7mm,蒸发量年平均为1887.0mm,大于降水量。
春末夏初多风,南风为主,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为2.0m/s,最大风速≥17米/秒。
回采地质说明书(样本)

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人:
地质技术主管:
矿总工程师:
福建×××公司×××煤矿
编制时间:××年×月×日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井上
下位
置及
影响
程度
采区名称
×采区
工作面名称
××工作面
位置、坐标
切眼开口座标:X:……Y:……范围:东以×采区××运巷;西至×采区××运巷;南以×勘探线位界;北至×采区××运巷石门保护煤柱线;走向长××m(详见附图)。
地面建筑物、地形情况及影响
地面为植物林覆盖的山地,无建筑物及其它构筑物,标高在××m以上,井下施工不影响地面。
邻近范围内已有的采掘情况
上区段××工作面正在回采,煤层厚度:×~×m,平均厚度:×m。煤层倾角:×~×°,平均倾角×°。本区段×采区+××运巷正在施工,现已施工长××m,×煤层平均倾角×°,距×煤层层间距×m左右,对本工作面施工无影响。
以上样式仅作参考使用
水文地质条件
上区段无积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工作面×煤层老顶砂岩含水层,厚度×m,×线ZK×孔:层取了水泥浆样验证,凝固性较好。
地层柱状图
代号
煤层厚度
(米)
岩性柱状
1:200
煤层编号
岩性描述
××
××~××
×
………
………
××
顶板泥岩,含层状黄铁矿结核及植物碎屑化石,层厚×m,f:×级
×号煤层条带状结构,半亮型,平均煤厚×5m,f:×级
底板细砂岩,含煤层
厚度变化预测
预测本工作面里段(×~×)中上部沿倾向上发育有次一级的向背斜构造,煤层受挤压变薄或至不可采。
编制人
审核人
矿总工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工作面概况:1603工作面北临1601工作面(已采),南临1605工作面(待布置),东为井田边界,西为2602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600m,倾斜长度120米。
1、地质构造及煤层(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上二叠统宣威组(P2xn)、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及第四系(Q)。
现按地层由老至新的层序描述如下: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黑色或绿色具杏仁状构造的晶质玄武岩,致密坚硬,节理发育,中间夹有紫色、黄色或白灰色的凝灰岩,偶夹有含植物化石的黑色泥岩、炭质页岩和煤线。
顶部为紫红色或黄白色层状凝灰岩,颗粒极细,成分不易辩认。
本组厚220-260m。
该地层分布在矿区外的南部地带。
上二叠统宣威组(P2xn):本组为主要的含煤地层,总厚度200-260m,平均240m。
按岩性、聚煤情况和动植物化石的分布,可分为下、中、上三段。
分布在矿区南部。
下段(P2xn1):平均厚度110m。
多为不厚的砂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组成。
近底部夹有6-23m厚的二次喷发玄武岩。
本组只有一层可采煤层(C101b)。
产植物化石多而完整,主要有大羽羊齿。
中段(P2xn2):平均厚度50m。
主要由灰色粘土质砂岩、深灰色泥岩和富含鲕状菱铁质结核的粘土岩组成。
含煤6-8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2层,煤层编号为C407、C409。
砂岩中产植物化石,主要有大羽羊齿。
上段(P2xn3):平均厚度80m。
主要由黑灰色钙质粉砂岩、泥岩、灰色细砂岩和褐灰色粘土岩组成。
这些岩石作有规律更迭,粒度韵律十分明显,在泥岩和粉砂岩中夹有薄层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等。
含煤十余层,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4层,煤层编号分别为C504、C601、C603、C605,煤层顶板产大量动物化石,主要为腕足类、菊石等,在薄层泥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中产莛科化石,砂岩中还产植物化石。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本组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远县东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东风煤矿)
地
质
说
明
书
第一章概况井田
一、交通位置
本井田位于四川省东部威远县城北西305度方向直线距离32公里的威远县两河镇相河村一社境内。
新主井口坐标: X=3288251.77, Y=35445558.75, H=641.43m; 回风斜井井口坐标: X=3288314.860, Y=.4, H=639.139M。
工业广场至威远县越溪镇公路里程12公里, 至仁寿县汪洋镇公路里程34公里, 至威远县城公路里程59公里。
交通较为方便。
二、井田范围
该矿开采的大白炭煤层, 矿区范围由1~8号拐点圈定, 南北倾斜宽约900m, 东西走向长约2500m左右, 开采标高为+480m~535m,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由于本矿为现有生产矿井, 且井田西部已经大面积开采.矿井翼+480m~535m之间的大白炭煤层为本次改建工程开拓范围.
三、地形地貌及水系
区内地形地貌可划分为两部分, 即低山与丘陵各占一半。
北半
部为荣( 县) 威( 远) 穹隆低山, 海拔+500~+800M, 相对高差150~300米, 山形成圆弧状, 起伏不大, 但沟谷切割较深。
南半部为丘陵, 海拔+300~+400M。
区内地貌类型属剥蚀
缓丘谷地貌, 地貌区划属盆中构造剥蚀山丘陵区
矿区位于荣( 县) 威( 远) 穹隆低山区, 地形起伏不大, 山形多呈圆弧状。
东部多属方山台地。
总体南东高北西低, 矿区范围内最高点海拔+774.8M( 柜子岩) , 最低点海拔+520M( 原井口附近) , 相对高差达250M, 沟谷多呈”V”型谷, 矿区范围内既有悬崖陡壁, 又有宽缓沟谷平台。
矿区内除一条常年性小溪沟外, 矿区地表常年水体主要是位于矿区东侧兰家湾的一个农用堰塘, 无其它大的地表水体。
四、水源
矿井生活用水主要利用地下水和少量泉水, 生产用水水源取自流经矿区的小溪流, 其水量能满足矿井生产所需用水, 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五、矿区内小煤窑
由于本井田煤层埋藏较浅, 开采比较方便, 在本井田内开采的小煤窑较为普遍, 这些小煤窑一般为斜井开拓, 开采深度不大.由于本地区勘探程度较低, 一些小煤窑无正规设计和详细的现场实测资料.因此, 矿井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在开采过程中一旦与其沟通, 将造成突水、停产等事故。
2、争夺资源, 使采掘失调, 影响矿井均衡生产, 使矿井服务年限减少, 造成大量无效进尺, 带来经济损失。
3、采空区积聚的瓦斯一旦涌入邻近生产矿井, 往往造成瓦斯事故。
为了避免和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设计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矿产资源法, 本着保护国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对井田进行有计划的开采, 合理布局。
2、结合乡镇煤矿的实际情况, 进行必要的、正规的改建工程设计, 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促进地方乡镇煤矿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第二章煤系地层、煤层、及其顶底板情况一、地层
东风煤矿矿区及外围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三叠系以及第四系地层, 侏罗系主要出露于威远背斜两翼, 有新至老分别为蓬莱镇组( J3P) 、遂宁组( J3S) 、新田沟组( J2X) 、自流井组( J1-2Z) 和珍珠冲组( J1Z) 。
三叠系主要出露于威远背斜腹地, 由老至新分别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T3X)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 T2I) 及下三叠统驾凌江组( T1j).须家河组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六个岩性段, 各组段划分及岩性组合特征参见区域地层简表。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四、五、六段及第四系, 由老至新简介如下:
1、第四系( Q) 厚度为0~3米, 主要分布于沟谷地带, 岩性为残破积砂、泥、粘土夹砂岩碎块, 河流冲积不发育。
2、须家河组第六段( T3x6) 厚度大于90米, 未见顶, 主要分布于矿区西侧的柜子岩~向家寨一带以及矿区外的鸡冠石、相龙山一带山头, 地势相对较高。
岩性为黄灰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
3、须家河组第五段( T3x5) 厚度为80~90米, 分布于矿区大片地区。
岩性为灰色、黄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及炭质页岩。
4、须家河组第四段( T3x4) 厚度大于80m, 仅出露于矿区西侧五福厂、陡石梯一带, 岩性为灰色、黄褐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 大型斜层理、交错层理发育。
5、须家河组第三段( T3x3) 未见底, 矿区地表未出露。
井下所见岩性为灰、深灰色泥( 页) 岩、粉砂质泥岩夹灰色薄层砂岩, 上部夹大白炭煤层。
( 一) 下侏罗统珍珠冲组: 红色、紫红色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夹灰绿色泥岩, 厚度不详。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二、煤层
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采矿许可证, 本矿井开采划定范围内的大白炭煤层, 具体情况如下:
大白炭: 位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三段顶部(T3x3) , 含煤岩系地层总厚340~535m, 大白炭煤层呈层状产出, 煤层产状倾向310~350°, 倾角3~5°, 平均4°, 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煤层厚度0.36~0.47m, 局部夹矸石, 矸石厚度为0.01~0.01m。
岩性为泥岩、灰质泥岩。
煤层直接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粉砂质泥岩, 厚度约为0.05~0.7m, 老顶岩性为厚层块状石英砂岩; 底板为砂岩。
大白炭煤层的顶底板均为半坚硬岩石, 较易风化破碎。
难于管理, 在水平运输巷道中, 在巷道分叉处。
都很可能遇到冒顶和片邦事故, 应采取措施及早防范。
底板遇水膨胀, 也可能造成底臌, 影响大巷运输工作。
大白炭煤层厚度变化小, 且结构较简单, 无大的构造及古河流对煤层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