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地质说明书模板

合集下载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编制: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一采区地质说明书一、井田自然概况云庄煤矿位于三板桥镇,距普安县城西约10km,普安县目前尚无铁路,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煤矿距贵阳—盘县公路(320国道)北侧约1km,距镇胜高速公路普安县城入口收费站约10km,交通较方便,交通详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交通位置如下图。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3′18″~104°53′18″,北纬25°47′30″~25°46′52″。

云庄煤矿为私营企业,行业管理隶属于普安县煤炭管理局。

二、采区位置、范围云庄煤矿一采区位于井田上部,对应的地表位于偏头山下,地表对应均为山地,此处无水库、河流、堤坝和需要特殊保护的建筑物。

该区1﹟煤层东至采区边界,西到西边界;北至1450标高,南到矿界。

上限标高+1500m,下限标高+1450m,地面标高+1472m~+1925m。

该区东西平均长1.57Km,南北平均长0.8Km,面积1.256K㎡。

该区1﹟煤层露头部分已经被开采,但由于该区的地质条件和当时的开采技术水平限制,有不少地方遗留了大量的煤柱和底煤。

区内F40、F42、F43、F3断层的存在,在这些大断层附近小断层发育,再加上该区的山形、地形使该区的地质构造更加复杂。

三、地形地貌矿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属中山地貌,矿区地势具“中部高、南北低”特点。

飞仙关组形成近东西向延展山脉和南北分水岭,地形陡峭,沟壑纵横。

含煤地层(龙潭组)则分布于南西部,呈缓坡地貌,村寨密集,耕地遍布。

矿区内最高点位于东部无名山顶,标高+1924.9m;最低点位于南缘沟谷中,标高+1410m,最大相对高差为514.9m。

四、水文地质条件1.矿区地层含、隔水性及水文地质类型根据岩性组合,岩层富水性和可采煤层赋存空间因素,自上而下将矿区内及周边地层含水性简述如下。

采区地质说明书样板

采区地质说明书样板

XX煤矿采区上组煤地质说明书1概况1.1 目的1.2 本地质说明书编制依据(1).《矿井地质规程》(试行) (1984)(2).《煤矿防治水规定》 (2009)(3).《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 (1983)(4).《煤矿安全规程》 (2011)1.3 编制本报告的资料来源(1).(2)1.4 编制本说明书的任务(1).系统整理采区地质资料,编制主要地质图件、附表,使之适应和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

(2).进一步研究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和煤质变化规律,研究矿井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为解决采掘工作中出现的地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3).预计采区涌水量,明确矿井防治水的整体思路。

1.5 采区位置、范围、位置及地表情况1.5.1位置与地表1.5.2本说明书表述范围采区上组煤2、4煤,上下限为-220米到-530米。

1.5.3周边矿井的开采情况。

2 地质工作及水文地质工作2.1.以往地质工作本区共进行三次地质勘探工作:2.1.1找煤阶段2.1.2普查、详查阶段2.1.3生产补充勘探阶段表1 小港煤矿各阶段地质勘探工程量一览表2.2 生产时期的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工作采区自生产以来,为进一步查明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矿井开拓设计、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矿井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地质工程师们补做了较多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采掘生产的进行,及时开展了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观测、编录、资料整理和综合分析。

加强了矿井储量管理及动态分析。

现将矿井生产阶段所开展的矿井地质、矿井水文地质及储量管理工作情况分述如下。

通过矿井地质编录工作,取得了较多的第一手现场资料,从而给矿井采掘设计和正常生产以正确的指导,保证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

按《矿井地质规程》要求,对煤系地层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及编录。

凡是穿层巷道均进行了逐层观测,对采掘工程中煤层的零星揭露点及煤巷作了系统的观测、编录。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本采区位于井田东南部,根据矿井地质报告介绍,本采区地貌属于中低山区,总体地势东高西低。

二、水文采区内地面无常年流水的河流通过,仅在雨季沟谷有水流出,并很快排干,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三、地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资料,本区地震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0g。

第二节地质勘查工作(参照矿井地质报告)1、1975年,山西省地质局区调队编写了1:20万平遥幅区调报告,对本工作区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和对比。

2、1976年10月—1980年1月,山西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与山西省平遥县水利局合作,对平遥县全县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储量进行普查,调查水井4305眼,水文地质调查点1120个,调查泉水l93处,县井队和地区井队共打钻孔21个,总计进尺4022.55m,第一水文地质队施工钻孔7个,总计进尺2163.3m。

填制有1:5万平遥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图。

于1980年l月编制了《山西省平遥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

第二章采区地质第一节采区地质简况一、采区地质1、本采区位于矿井井田东南部,地层发育情况与矿井井田其它地区相似。

采区地层从老到新有: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上统,二叠系下统、上统,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四系等。

采区地层总体走向趋势是:北西一南东向,倾向北东。

2、本采区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甚发育,总体上呈向北东东缓倾斜的单斜构造。

(1)断裂构造采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特点是延伸长,断层倾角较陡,一般大于50°,以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其方向主要以北东东和北北东两组为主,其中以北北东向形成较早,北东东向形成较晚,但分布较多,呈地堑、地垒、阶梯状排列。

(2)褶曲区域褶曲构造不太发育,仅局部地段出现小的波状起伏,形成小的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的背、向斜,但规模不大。

区域地层简表地层单位代号厚度(m) 岩性特征界系统组段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0~30 黄褐色亚砂土、亚粘土及砂砾石。

采区地质说明书00 3

采区地质说明书00 3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一、采区位臵、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以及勘探钻孔的情况全井田共划分为两个采区,其中8号煤层划分为一个采区,9号煤层划分为一个采区。

一采区范围井田内八号煤层全部划分到一采区内。

一采区北与山西离柳鑫瑞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与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相邻、西北与中铝碛口煤矿相邻、西南与山西柳林碾焉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相邻、南部与宏盛安泰煤矿相邻。

1. 山西离柳鑫瑞煤业有限公司该矿现为技改矿井,正在掘上组煤回风巷、上组煤运输巷、上组煤辅运巷。

4号煤层已采空,技改后首采5号煤层,现已完成1501综采工作面。

8号煤层未开采。

未越界本井田开采。

2.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该矿是由原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与原柳林县骆驼局煤矿、原山西柳林文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后批准开采4-9号煤层,井田面积6.0058km2,生产规模120万t/a。

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现开采8、9号煤层,4号煤层已经采空。

现在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基建中。

未越界本井田开采。

3.山西柳林碾焉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柳林碾焉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为兼并重组整合单独保留矿井,批准开采2-9号煤层,井田面积5.1017km2,生产规模90万t/a。

矿井开拓方式为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

井田内4号煤层已经采空,现开采8号煤层(属基建矿井)。

未越界本井田开采。

4.中铝碛口煤矿该矿属基建井,未进行煤层开采。

5.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4-9号煤层,井田面积5.7186 km2,生产规模120万t/a。

矿井为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倾向长壁式,4号煤层采用高档普采采煤工艺,8号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9号煤层根据煤厚度变化情况,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或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

全井田以+819m主水平开采8、9号煤层,以+820m辅助水平开采4号煤层。

主水平划分为两个采区,辅助水平划分为两个采区。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5
该煤层为简单结构煤层, 煤层的底部一层厚度约为 0.1-0.2 米厚的矸石(直接 底),是影响煤质的主要原因,回采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选,处理在采空 区。
工业分析% Ag 煤 质 情 况 28.64 9.41 Vr 30.75 31.93 SgQ 0.21
含油 磷 率 Pg% T% 0.014 0.32 8.97
该煤层为复杂结构煤层,煤层的伪顶为沙质泥岩,且随采随落,煤层下部一 层厚度约为 0.1-0.2 米厚的矸石,是影响煤质的主要原因,回采时应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分选,处理在采空区。 M A V Q FC S Y 工业牌号 肥气煤
煤 质 情 以上各煤质指标依实测为标准 况 K10 煤(矿)层 0.8-1.0 煤层结构(m)
9.0
厚层状灰白色中砂岩, 整体性较好, 层理及节理不发育。
11
+800 水平西三采区质说明书
采区位置 邻区情况 山至 800 西一采区边界。进山侧至 800 西四采区边界。 走向长度(m) 开采煤组 开采深度(m) 进/出山 K5 煤层 K6 煤层 小烟子 地面情况 K5 煤 层 情 况 M 煤 质 情 以上各煤质指标依实测为标准 况 A V Q FC S Y 工业牌号 肥气煤 煤(矿)层 0.4-0.6 总厚 稳定程度 复合结构 稳定 (度) 39-42 +800-+870 +800-+870 +800-+870 300/100 300/320 300/320 100 100 100 40000 62000 62000 倾斜长度(m) 采区面积 +800m 水平西三石门进、出山侧 地面标高 1330m
3
地质储量(t) 22620 37932
回采率(%) 90 90

采区地质说明书范本

采区地质说明书范本

2、采区地质说明书2.1文字说明部分2.1.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及已有勘探钻及地震物探情况。

2.1.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2.1.3地质构造区的煤岩产状变化,构造特征,分布范围和对照它们的现有控制程度及它们对开拓开采带来的影响。

2.1.4煤层及顶底板: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分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分煤层叙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含水性及有关物理力学性质。

2.1.5水文地质:阐明本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危险性,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的要求,并预测采区的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

2.1.6储量。

2.1.7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2.2附图2.2.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比例尺为1:2000。

2.2.2采区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2000。

3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3.1文字说明部分3.1.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3.1.2本工作面各实见点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结构、煤层顶板的岩性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

3.1.3无线电坑的预测报告。

3.1.4储量。

3.1.5对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预计。

3.1.6工作面尚存在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和对今后地质问题的有关建议。

3.2附图3.2.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测图,根据需要填绘探煤厚的等什线图,比例尺为1:2000。

3.2.2与工作面有关的主要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1000。

3.2.3包括煤层老顶在内的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比例尺为1:200。

4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4.1文字说明部分4.1.1工作面的范围与邻区及地面的关系。

4.1.2区内煤(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工作面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

4.1.3煤层顶底板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

4.1.4本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危险性,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本工作面的关系,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提出具体要求,并测计本工作面的最大水量。

二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二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节采区概况及范围1、采区位臵:古汉山矿二一采区位于矿井东翼下部,-450m水平东翼运输大巷以下,西邻工业广场保安煤柱;2、采区范围:二一采区西以工业广场保安煤柱线为界,上部边界为-450m水平东翼运输大巷,东部边界为团相断层和第30勘探线,下至二1煤层底板-1000m等高线(矿井边界),平均走向长1800m,倾斜宽平均1480m,面积约266万m2。

表1 二一采区范围拐点坐标3、四邻关系:二一采区上部为一一、一三采区,采区边界线为-450m水平东翼运输大巷,其中一一采区为生产采区,一三采区为准备采区;二一采区东部为二三采区,采区边界线为32勘探线和团相断层,二三采区为未开拓区;西为工业广场保安煤柱。

4、井上下对照关系:矿井工业广场位于该采区西部,工业广场保安煤柱线为二一采区西边界线,辉县市团相村位于采区东北部,其村庄保安煤柱几乎占压整个采区,团相村养殖场位于采区西北部,二一采区的回采对团相村及养殖场将有较大影响;此外中州铝厂2号公路横贯全区,其它为乡间公路。

地面耕地属地多为辉县市吴村镇管辖。

5、钻孔情况:采区范围内及附近钻孔共有16个,钻孔具体参数见表2 表2 二一采区钻孔一览表第二节相邻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古汉山矿目前共开拓5个采区,一一、一二、一四采区为生产采区,一三、一六采区为准备采区。

一一采区位于二一采区上部,已回采数年,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已基本查明。

二一采区与一一采区地层及构造情况比较类似,水文地质情况因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差别可能会较大,有待在二一采区开拓过程中进一步了解。

下面仅介绍一一采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一、地层一一采区生产揭露的地层与地质勘探时报告提交所述的地层一致,自老至新有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第四系及新近系,所回采的二1煤层位于二迭系山西组下部,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平均厚度5m,未见薄煤带及无煤带,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为泥岩及砂质泥岩。

二、构造1、断层规模小,方向性明显到目前为止,采掘揭露的断层除一条落差为3m外,其余落差均小于3m。

12采区地质说明书

12采区地质说明书

煤 层 赋 存 情 况
山西组
10.5
82
12.8
注可采煤层总厚 10.5m,可采含煤系数 5.2%。 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 1 煤层为本矿区采掘对象,上距砂锅窑砂岩 63m。下距太原组石灰 岩顶界 8m 左右,煤层直接顶、 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据钻孔揭露, 1 煤层倾角平均 10 度, 二 局部分上、下两个分层,上分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厚 0—15.80m,一般厚 4.00m;下分层 较稳定,厚 0.90-16.38m,一般厚 6.50m.上、下分层之间为 0.4-2.3m 厚的夹矸,矿区内二 1 煤层由西向东有逐渐变薄趋势。 煤层层位较稳定,属较稳定—不稳定型煤层.矿区平面范围内 ,
1、 1、二 1 煤层顶板滑动构造带含水层
(1)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充 水 因 家沟砂岩和平顶山砂岩等沉积厚度大,层位比较稳定,为该含水岩组中主要含水层段, 素 及 威 10.147L/s.· m,富水性差异较大。在该含水岩组中,出露的泉水,流量一般 0.1~1.0L/s, 胁 程 度 山西组碎屑岩含水层位于该含水岩组底部,总体上富水性弱,为二
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本采区(12 采区)煤层底板起伏较小,煤厚变化不大,无断层发 育,走向为北西—南东向。12 采区顶板水赋存有普遍性,顶板水赋存相对较弱,但对采掘 影响较大。目前顶板水总涌水量为 0.00338~0.00745L/m.d,虽然这些顶板水量较小,但是 由于采动过后,在采空区形成了煤泥,对生产存在一定的威胁。22 采区在采煤活动中多次 发生煤泥突出,多次造成了工作面搬迁。从调查全区所有开采二 1 煤层的矿井看,只要具 备完善的排水设施,一般可避免 L 1—4 灰岩水淹井事故。矿区内道天河为季节性河流,地表 邻 水一般对矿井无影响,但由于该矿煤层埋藏较浅,洪汛期应防止地表水通过冒落裂隙带进 12 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所标注老窑位置老空区及、 区 入矿井。 采区上部附近老窑及采空区较多, 情 数量仅供参考,老窑警戒线系推断,不可靠,故采掘接近老窑及采空区时,应打超前钻孔 况 放水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12 采区目前正在准备开拓,在中央集中下山掘进时,随着掘进 及 12 采区的展开,总涌水量按比拟法确定本矿最大涌水量 200 m3/h 计算。 采掘情况: 东部 22 采区尚未回采完毕,其中 22041 工作面正在回采中。没有其它相邻采区。 自然灾害及其它:12 采区瓦斯可能局部较大,12 采区现没有瓦斯测定数据,应根据附近 矿井深部瓦斯情况或打钻测定。暂按高瓦斯采区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5采区
1. 采区概况
1.1. 位置及范围
045采区为K24、K25、K26、K27煤层联合布置采区, 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 采区位于0水平主斜井南部, 北以8号勘探线向南170米为界, 紧靠043采区; 南以5号勘探线向北300米为界; 上界分别以+310米( 一煤矿下界) 、282米( 二马门煤矿下界) 标高为界; 下以±0米标高为界。

采区走向长1280米, 倾向投影( 平面图) 长620米, 倾向为970~1250, 一般为1100, 倾角200~350, 一般260。

面积875640米2。

本采区地表位于骡子正沟南部, 属于华蓥山背斜东翼, 为一单斜构造, 构造简单。

可采煤层为K24、K25、K26、K27四层, 均属于特低硫、特低磷、低至中灰的1/3JM优质炼焦煤。

1.2. 邻区情况
045采区相邻的有正在形成的043采区, 该采区只开采K24、K25煤层。

从当前接露的情况结合位于043采区上部的一煤矿的情况看, K24煤层在043采区上部呈分叉状态, 中下分层夹矸在0.85米~2.6米之间, 平均1.91米, 其下分层煤厚为0.25~0.52米, 平均0.42米。

K24煤层在043采区下部分叉不明显, 上下分层夹矸在2米以上, 平均2.19米。

其下分层煤厚0.50米~0.64米, 平均0.57米, 倾向1020, 倾角230。

K25煤层煤厚0.38米~0.59米, 平均0..45米, 倾向1010, 倾角240。

从当前接露的情况看, K24、K25煤层在043采区内的顶底板岩性都较稳定。

只是在该采区中部存在古河流冲刷,
形成一条薄化带。

043采区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简单, 该采区巷道涌水的来源主要是Ⅲ、Ⅳ号含水层的细~中粒砂岩和骡子正沟河沟的渗透水以及清河乡一煤矿的小窑水, 对043采区均有一定的影响。

1.3. 区内地质勘探情况
区内共有4条控制勘探线, 即5号、6号、7号、8号勘探线, 共有控制钻孔14个, 钻孔有2#、65#、89#、3#、4#、5#、66#、6#、1#、1-2#、CK1#、补1#、7#、67#, 全部为见煤钻孔, 煤系地层为T3xj。

各控制钻孔的情况见下表:
045采区钻孔情况一览表表一
1.4. 地貌及受生产影响程度
045采区地表位置位于骡子正沟和三叉河之间, 轮廓为”凸”形状中低山。

地表出露地层主要是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的马鞍山段、大安寨段、新田沟组的第一、二段, 其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夹介壳灰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采区地表以骡子正沟南450米为界与043采区相隔。

南边为西南高、北东低的顺向坡, 北边为东北高、西南低的顺、逆向坡。

区内最高标高点为羊儿岩627.20米, 最低标高为水窑子354.60米。

采区地表主要有民房建筑、庄稼地和农田, 有少量树木和竹林。

没有大的常年性水系发育。

地表积水范围: 南起三叉河, 北至骡子正沟, 西起严家湾王家老屋一线, 东至彭家湾范家老屋一线。

采区受水面积约1平方公里。

地表水分别流入三叉河和骡子正沟。

在何汉坪附近和土地梁北2300距离150米处有一堰塘。

何汉坪附近堰塘容水大约700M3左右, 堰塘高程530米, 与采区垂深为530米, 对采区无影响; 土地梁附近的堰塘容水约500M3左右, 堰塘高程585米, 与采区垂深为505米, 对采区也无影响。

采区地表有水窑子煤厂( X6) , 位于5号勘探线北100米, 井口坐
标X为3421851.91米, Y为36423566.49米, 高程Z为354.60米。

于须家河组第七段第三带( T3Xj7-3) 地层上部开口, 开采K22、K24、K25煤层, 属清河乡报废小煤窑; 清河乡二马门煤矿, 主井井口坐标X为3421512.195米, Y为36423879.363米, 高程Z为357.892米。

, 该小窑在045采区内走向可采长度约836米; 清河乡一煤矿, 平硐口坐标X为3423849.703米, Y为36424364.899米, 高程Z为375.566米。

开采K22、K24、K25煤层, 该小窑当前生产水平平巷已经进入了045采区, 其延深下山已经落平到043采区内+221.6米标高, 该下山已经严重越界, 此下山在柏林煤矿的监督下, 已经进行了封堵。

2. 采区地质构造
该采区有14个控制钻孔, 控制点密、精度高, 根据137地质队所提供的资料, 柏林井田在区域构造上属华蓥山背斜北端东翼, 煤岩层呈一单斜构造, 煤岩层倾向为1090~1140, 倾角180~350。

根据现有资料, 区内在3号钻孔J1-2Z1地层中发现一条F32号逆断层, 走向北350东, 倾向南东, 倾角480, 落差20米, 走向长260米, 地表见J1-2Z3地层重复, 3号钻孔中见J1-2Z2地层重复, 呈挤压现象, 该断层距离煤层较远, 对煤层无破坏作用。

区内4号钻孔J1-2Z3地层中发现一条F38号逆断层, 落差12米, 隐伏断层, 钻孔内见J1-2Z3地层重复。

该断层距离煤层较远, 对煤层无破坏作用。

3. 含煤地层
3.1 煤层赋存情况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T3Xj) 为本井田含煤地层, 须家河组共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