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八讲中国古代教育.15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一、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8章 中国古代教育

弟子” 或太学生。
• 两汉太学规模相当大,西汉为太学生修建的 校舍能容纳万人;东汉太学生曾达3万多人 ,京城里形成了一个太学区(大学城)。 • 同时,各类教学都得到发展,地方政府所办
学校:郡国曰“学”,县曰“校”,乡曰“
庠”(xiáng),聚(村落)曰序,形成一个 完整的教育体系。
•(三)唐、宋、元、明、清的教育机构
人民实行“乐教”。
• 据《尚书· 尧典》记载:“帝曰:‘夔!命汝典乐, 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 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 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fǔ石,百兽 率舞。’" • 【大意】舜说:“夔!我任命你掌管音乐事物,教育 我们的子弟,要正直又温和,宽厚又严厉,刚正但不 暴虐,随和但不傲慢。诗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歌是唱 出来的语言 ,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 谐五声的。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调和,不使它们乱了 次序,那么神和人都会因此而和谐了 。夔说:"是! 我将用有节奏的音乐,使各部落做到步调一致。"
另一位赞美科举的伟人就是孙中山。民 国建立后,孙中山在各种场合一再称赞中国古 代考试的公平性,强调考试在政府选任官员中
的重要性。他在《五权宪法》等演说中多次说
过: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
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
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是 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的最古最好的制度。
待科举的态度,总体上可以说是从蔑视到重视
、从激愤到冷静、从片面到全面、从批判到借
鉴、从政治到学术。围绕科举制度的相关研究
而兴起的“科举学”的发展趋势是从冷寂走
向热门,从制度的考释走向理论的探讨,从激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PPT课件

国 学 变 迁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 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 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儒儒国 家家学 学的宗 派伦旨 创理 始思 人想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以及弟子言 行,几种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教育原则等。它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以生命思何 ,
儒家思想
非非非非 礼礼礼礼 勿勿勿勿 动言听视 。、、、
儒家思想
是不知 知知之 也为为 。不知
知之 ,,
儒家思想
亦硁言
可硁必
以然信
为小,
次人行
矣哉必
。
!
抑
果 。
—
—
— —
经史 释子艺集 部部 道部术部
宗、 儒各 教诸谱诸 学种 著子录子 经体 作百 百 典裁 家 家
历 及及 史 著 作
百
家
及
艺
术
、
谱
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 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 代 价 值
• 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 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 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 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 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 国子监。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传统PPT学习教案

第2页/共27页
(二)传统美德
传统道德规范不等于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中的精华, 这些精华是现代仍应弘扬的,如仁、义、 礼、智、信。而传统道德规范当中包含 着许多现在应该抛弃的东西,如“三纲 五常”、“三从四德”等。
第3页/共27页
传统美德:
是指在自觉的或习俗的道德 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 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 在现代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 目。
第13页/共27页
(七)见利思义
关于“义”,在中国古代 有不同的理解,从大处说, “义”是指一切正义的事业; 从小处说,是指所有公正、 合理而应该做的事情,有时 也指义气。
所谓利,就是利益、好处、 经济效益。关于义和利的关 系,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对此 的说法也不尽第14一页/共2致7页 。
总的来看,先义后利,见
第19页/共27页
三、传统美德与典范道德人格
一般说来,传统美德集中体现了我 们民族的共性,它们具有普遍的 和永恒的价值。
第20页/共27页
有些德目在历史上虽然曾经为统治阶级 所提倡和利用,但是,一方面要把统 治阶级的道德和统治阶级某些成员身 上体现民族共性的那些美德相区分, 把统治阶级的利用和传统美德本身相 区分;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之所以用 某些道德来标榜自己,正说明它们是 深入人心的、最有号召力的本民族共 认的美德。
笃实宽厚的美德形成中国民族精神的 祟实性和包容性,使得中华民族这个 大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形成连绵不断 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活力。
第18页/共27页
(十)勇毅力行
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不 怕困难、不怕危险。宋代欧阳修说:“遇事无 难易,而勇于敢为。” “力行”就是身体力行,为了有价值的目的大 胆实战,最终成圣成仁。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十分推崇勇毅力行,他说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 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 勇敢——你就把一切都丢掉了。” 照此推理,你若拥有勇毅力行的品质,你就会 拥有一切。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千千万万的 改革先锋应该说都是勇毅力行的典范。
(二)传统美德
传统道德规范不等于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中的精华, 这些精华是现代仍应弘扬的,如仁、义、 礼、智、信。而传统道德规范当中包含 着许多现在应该抛弃的东西,如“三纲 五常”、“三从四德”等。
第3页/共27页
传统美德:
是指在自觉的或习俗的道德 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 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 在现代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 目。
第13页/共27页
(七)见利思义
关于“义”,在中国古代 有不同的理解,从大处说, “义”是指一切正义的事业; 从小处说,是指所有公正、 合理而应该做的事情,有时 也指义气。
所谓利,就是利益、好处、 经济效益。关于义和利的关 系,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对此 的说法也不尽第14一页/共2致7页 。
总的来看,先义后利,见
第19页/共27页
三、传统美德与典范道德人格
一般说来,传统美德集中体现了我 们民族的共性,它们具有普遍的 和永恒的价值。
第20页/共27页
有些德目在历史上虽然曾经为统治阶级 所提倡和利用,但是,一方面要把统 治阶级的道德和统治阶级某些成员身 上体现民族共性的那些美德相区分, 把统治阶级的利用和传统美德本身相 区分;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之所以用 某些道德来标榜自己,正说明它们是 深入人心的、最有号召力的本民族共 认的美德。
笃实宽厚的美德形成中国民族精神的 祟实性和包容性,使得中华民族这个 大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形成连绵不断 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活力。
第18页/共27页
(十)勇毅力行
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不 怕困难、不怕危险。宋代欧阳修说:“遇事无 难易,而勇于敢为。” “力行”就是身体力行,为了有价值的目的大 胆实战,最终成圣成仁。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十分推崇勇毅力行,他说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 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 勇敢——你就把一切都丢掉了。” 照此推理,你若拥有勇毅力行的品质,你就会 拥有一切。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千千万万的 改革先锋应该说都是勇毅力行的典范。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南宋书院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组织制度。
一是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二是 教学实行“开放”政策,学生可不受学 派的限制,,允许学生中途易师。三是 建立“讲会”制度,不同学派的学者可 以往来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使不同的 思想出现在同一书院的讲坛上,体现了 一定的(争鸣)精神。
汉代:汉代管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类。中央官学 主要是太学、地方官学识军郭学校,西汉时期的太学规模 宏大,档次较高。 太学作为中国当时最高学府,与西方的雅典大学、亚历山 大尼亚大学等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校。 太学的教师是五经博士,博士中的领袖叫仆射,学生叫 “博士弟子”。西汉平帝元始四年为太学扩建校舍,能容 纳万人。东汉太学学生最盛时曾达三万多人。 汉代的私学也很发达,又压倒官学之势,学生人数远远超 过太学。汉代凡未从政或罢官还乡或得不到博士机会的经 学大师都从事私人讲学,收徒教授,人数之多曾达数百, 乃至上千人。汉代不管上官学还是上私学,都以儒家经典 为教材,而且不管官学还是私学毕业,都可以求官。
春秋战国: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贵族社会制度的崩溃,赖以生存的官学一度衰落。 社会对新型文化的教育需要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契机。 当时产生了一批私学大师,如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不仅在 《论语》、《孟子》、《墨子》《荀子》等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教育 资料,还出现了象《礼记· 学记》《礼记· 大学》《荀子· 劝学》等教育 专著。 当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广收门徒,只要能交纳“束 ” (干肉)履行入学礼节,不问来者出身贵贱,一律施教。因此,他创 设的私学规模愈来愈大。有“弟子三千,贤士七十有二”之美称。 公室养士制度,官办教育,如稷下学宫。 春秋战国时私学的发达使学校教育开始走上官学、私学并存的二元化 轨道。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第八章PPT课件

燧 人 氏 钻 木 取 火
2.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西周官学制度
国学
乡学
大学
(天子所设)
小学
(诸侯所设)
德、行、艺、仪 艺:礼乐射御书数
闾
党
州
乡
私学大师: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 《学记》、《大学》是教育思想的总结
西周学校学制系统
3.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向提出的文教政 策之一,是对百家争鸣的一个官方收束,目的 是统一思想;同时配合官学和选士提拔,为读 书做官铺设道路。
太学规模很大,平民相继入学。晋时增设国子 学 ,限五品以上贵族子弟入学。南朝宋时设 儒学、玄学、史学、文学,以四学制打破儒家 一统教育的局面。 • •
5.唐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学制体系
弘文馆 崇文馆
府州县学 专门学校
算学
数学 武学
国子监
国子学 四门学 宗学
《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
唐文宗时以楷书刊刻 《周易》、《尚书》、 《毛诗》、《论语》等十二 本 成于开成二年,史称开成石 经。
科举制的弊病
第一
考试内容的陈腐。八股文要求必须按照 四书五经的官方注疏,“代圣贤立言” ,不准许有个人见解。
第二
考试方法的僵化。后期格式规定极为严 格:每篇必须有破题、承题、起讲、中 股、后股、束股等部分构成,成了文字 游戏。
第三
录取人数极低,残害人才。清每三年才 录取200多人,却以读书做官为诱饵,使 数十万人皓首穷经,老死不止。
实例分析——朱熹及其教育思想
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直接从事教育活动达 四十年之久,主持重修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 精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并为其作注,这四部书对元、明、清三代的教育 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 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太学时兴时废,官 学教育有所削弱。
隋唐:重振文教(建立唐律、唐礼;进一步完善 科举制度),学校体系进一步完善。
宋:沿袭唐制,重文教、兴理学
元:推行汉法、重教兴学、勉励儒学、崇尚理学。 明:强化专制统治,提高皇权,特别重视控制知
识分子,钳制其思想,禁锢学术。 清:实行军事统治,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同时又
中国古代教育
1
ppt课件
中国封建社会是很重视教育的,这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 1,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倡全社会尊师。 2,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
2
ppt课件
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 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重视师
生间的承袭而护士创造和发明。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 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中国传统教育 的基本方针是教人怎么做人,而不是叫人怎么创业, 怎么去开拓前进,怎么改造社会。
一些知识分子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于是私学产生了。
孔子 (最早) 墨子
老子
庄 子
孟
荀
子
子
16
ppt课件
孔子以后,官学与私学并重,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 的双轨制。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官学和私 学都有了相当的规模,教育管理已形成了较为完整 的制度。如齐宣王在都城内设立的“稷下学宫”。
17
ppt课件
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高等学府,因齐国君主在都城的稷门附 近设立学宫而得名。稷下学宫历史悠久,它创办于公元前4世纪 中叶,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历时150年。稷下学宫是战国时 代养士之风走向制度化的产物,也是各学派展开思想论战的园地。 它由官方主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培养 人才、咨政议政的高等学府。领导人员称“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