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 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纳了佛教、道教、墨家、法家等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 态。
特点
崇尚道德
•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塑造 ,强调“仁爱”、“诚信”、“礼义廉耻”等 价值观念。
注重和谐
•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倡导“和合”精神。
礼制”、“道德”等,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等。
道家思想
02
•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代表人
物包括老子、庄子等。
墨家思想
03
•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等,代表人物包括墨
子、鲁班等。
民间习俗
传统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传统文 化内涵。
1
•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代表作品包括故宫、颐 和园等,体现了封建王朝的政治、文化、建
筑技艺。
园林建筑
2
• 中国园林建筑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 园林为代表,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等。
宗教建筑
3
• 中国宗教建筑包括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 ,如峨眉山、乐山大佛等。
伦理道德
儒家思想
01
•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主张“仁爱”、“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 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0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先贤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和宗教等各 方面的集合体,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概述1.1 介绍中国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讲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强调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2.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2 详细讲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主要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2.3 分析传统节日对中国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性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3.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特点和意义3.2 详细讲解《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和思想3.3 分析传统文化经典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第四章:中国传统艺术4.1 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和形式4.2 详细讲解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历史和代表作品4.3 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第五章: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5.1 介绍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的起源和特点5.2 详细讲解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哲学和宗教思想的理论和实践5.3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中国饮食文化6.1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6.2 详细讲解中国传统食材、烹饪技巧和餐具使用6.3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章:中国传统建筑7.1 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7.2 详细讲解宫殿、庙宇、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特点和代表实例7.3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第八章:中国历史与文化名城8.1 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和特点8.2 详细讲解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8.3 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对中国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第九章:中国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9.1 介绍中国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的起源和特点9.2 详细讲解婚礼、丧葬、生育等民俗习惯以及妈祖、城隍等民间信仰9.3 分析民俗和民间信仰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第十章: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0.1 介绍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10.2 分析中国现代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变革,如互联网、全球化等影响10.3 探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对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文化的概述难点解析:如何准确阐述中国文化的起源,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多媒体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在水一方 第二节 疆域变迁 第三节 农耕经济 第四节 回望历史
第一节 在水一方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中国传统文化
回望与寻根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华民族共 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独具特色 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 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充满智慧的哲 学宗教;完备深刻的哲学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 文化的基本内容。 三皇五帝:三皇为伏羲、燧人、神农;五帝为黄 帝、颛顼、高辛、尧、舜)
二、秦汉至隋唐
回望与寻根
1.秦 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六国,终于在公元前221年 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实 施了“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制度。
二、秦汉至隋唐
回望与寻根
2.汉 公元前202年,项羽败于垓下。这一年刘邦称帝,建 立汉朝,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大一统”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 重要传统,
二、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变迁
1.走向统一的先秦时期 夏商周
回望与寻根
二、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变迁
1.走向统一的先秦时期 夏商周 2.
回望与寻根
二、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变迁
2.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的建立
回望与寻根
二、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变迁
3.西汉疆域的拓展
回望与寻根
二、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变迁
4.唐朝疆归附域的开拓
回望与寻根
2.商 商朝建国后,曾经五次迁都。到了商王盘庚时,约公 元前1300年,才把国都定在殷(今河南安阳)。
回望与寻根
3.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建国,定都镐京(今西安以 西) 宗子之法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共和元年 即公元前841年, 是中国古史有确切纪念的开始。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之中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四讲
伏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伏羲炎黄三皇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史料讲述的哪个时代称为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当于民 族于民族社会后期或相当于新后器时代晚期。按照世系推断 ,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在6000年前,炎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 5500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 伏羲也叫太昊氏,据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记载有四点 贡献:八卦、文字、婚姻制度、捕鱼用的罟和打猎用的网。 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所以叫神农氏、另一个 功绩是发展了医药。黄帝又叫轩辕氏,部落的发明很多,几 乎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 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中国文化从物质 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PPT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溯源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PPT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溯源
秦国统一各地,建立强大而统一的秦朝。取代秦朝的是汉朝,汉朝享国近 600年,虽然分为西汉和东汉,但是其文化建树与文化影响力可以与周朝并驾 齐驱,甚至有了很大的超越。周朝、汉朝在历史上的文化贡献是对中国历史 发展中文化力量的整合与消化。
东汉灭亡后,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将近500年的社会动荡和民族融合,新 的文化圈在孕育、成熟。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 一的强大时期。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 的现代认知
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曲折发展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此后基本 沿袭下来,直到改革开放,其过程大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1919—1949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吸收、模仿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严 厉批判传统文化,将其拉下神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世代相传。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与时俱进、活力无穷。
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之外,还包含其他 文化形态, 如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
内容提要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1.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 是它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这种文化特色是其他民族在与 之交往中认识其面貌、衡量其价值、判断其倾向的重要依据。
2.“以人为本”“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中国传统文化精 髓,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优秀智慧成果,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 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识别中华民族文化系统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PPT(含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PPT(含内容)
以津张,是 捏,”它北 泥家创创方 人境始始流 为贫人于传 业寒叫清的 ,,张代一 养从明末派 家小山年民
,。
泥 人 张
趣反瞬色中
味面间,的
性 。
人 物 。 他 的 作 品 具 有 浓 厚 的
的 形 象 , 有 正 面 人 物 , 还 有
有 表 现 劳 动 人 民 现 实 生 活 中
人 物 , 也 有 小 说 戏 曲 中 的 角
重龙其在久日春

,。
元 宵 节
著并月五清 名称初的明 “为一中节 鬼中的元与 节国寒节七 ”三衣、月 。大节十十

植扫三古五清 树墓月时百明 节节节又多节 、、、叫年已 鬼扫祭踏历有 节坟祖青史两 等节节节,千 。、、、
清 明 节
质一清明是中在二后公
文批明。节,二十为历
化国节二日既十四清四
遗家被零的是四节明月
张 明 山 的 泥 人 , 有 民 间 故 事
一都独创经
个喜具作过
昵爱一了数
称他格一十
:的而万年
作蜚多的
fēi

件辛
,声作勤
亲四品努
切海。力
地,他,
送老的一
给百艺生
他姓术中
泥 人 张
的 综 合 体 现 。
美 术 、 杂 技 等 各 艺 术 行 类
学 、 音 乐 、 舞 蹈 、 武 术 、
歌 舞 演 绎 故 事 , 是 包 括 文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 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 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 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 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1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ppt课件

1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本学科主要内容
介绍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概念,介 绍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类型、 特点、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要考察古代的 政治、经济、伦理、哲学、文学、历史学、 科技、艺术、教育等。
参考书
• 1.《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袁腾飞 宁夏人民出版社(4 本)
• 2.《被历史忽略的历史》 杨文 • 3.《历史不忍细看》 文欢 • 4.《追寻历史的真相》张秀枫 (河南文艺出版社) • 5《明朝那些事》 当年明月,中国友谊出版社(7本) • 6. 《大秦帝国》 孙皓晖 河南文艺出版社(11本) • 7. 《文化与价值》张岱年 著 • 8. 《中国历史与文化》管维良
•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 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 同化力—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
中国化(中原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经典、神仙体系;元代科举;清代 宦官等; • 曾把北宋打得落花流水的契丹,后来相当 一部分都吸纳到汉族中,有的混入高丽、 蒙古、回回等族、犹太人在上海找到家的 感觉。 • 康熙时不少满洲大臣不懂满文,乾隆时能 说满洲话的很少。 • 融合力--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的融 会各民族文化及不同地域的文化而形成
• 尼采:人生既使是一场梦,也要做得有滋有味!
• 从经济形态上,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 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
• 张远山文化随笔《上下五千年》将文化分 为——头脑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与 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为两段,为 胯部文化与胯部以下文化
• 中国文化上、下半身以唐中叶(安史之乱) 为界:从尧到周约2500年,是中国文化史 前时期,尚没有头脑。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_OK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_OK
中国传统文化——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 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 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 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 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7
明清至今剖析国人有影响的书目:
• 松本一男《中国人与日本人》 • 明恩溥 《中国人的特性》 • 利玛窦 《利马窦中国札记》 • 林语堂 《吾国吾民》 •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 • 金紫千 《中华文化之魂-研究中国人》
3
近来对文化的研究颇多 较有影响的如:
(1)亨廷顿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 人类进步》步中对加纳和韩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加纳
韩国的1/14
经济水平相似 30年后
韩国
世界第14位
4
(2)腐败与文化关系:
• 腐败程度沿着文化的界线而变更如:
• A,最腐败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及 若干拉美国家和非洲社会,在北欧和前英国殖 民地的一些新教社会,腐败程度最底 。
贫戝之交不可亡,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第三,七出三不出之礼 。
《礼记.大戴礼》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 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 多言,去;盗窃,去。
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 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第四,婆媳之礼。
19
女性解放后之诸现象:
第一、解放后女性解放之变种。 第二、传统的回归。 第三、当代中国女性之地位 。
中国文化概论
1
文化的内涵 :
• 狭义上讲,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 广义上讲,文化则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
生活的总和。
2
•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说:我被托付一 件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但是在这个 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磨。 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 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 我们想用文字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 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 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又无所不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绪论
❖ 一、关于“文化”
❖ 1、什么是“文”? ❖ 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 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 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 ——《易.系辞下》
4
引申为:文字、文章; 礼乐制度; 精神修养; 美、善、德行等,如成语“文质
彬彬”。
❖ 2、什么是“化”?
❖ 本义:变化、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
生”——《易.系辞下》
❖ 引申义:风俗、风气的教化,如成语“潜 移默化”
5
❖ 3、“文”与“化”的并联使用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易 .贲.》 ❖ 将“文化”合为一词使用是西汉刘向:“凡
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 古人对文化理解:“以文教化”
中国传统文的, 一个忘记祖先的民族同样也是没有 前途的。”

----李政道
2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是一个很庞大也很沉重的题目, 远非一次概说能够全部概出来的。宋朝诗人著名苏 轼在七言绝句《题西林壁》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这首诗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感觉, 可谓恰如其分。我们这个讲座,只是起个引路导航 的作用。要深切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知识, 恐怕还需要同学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12
•狭义文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
•果,主要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
13
中华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记忆”。
14
敦煌藏经洞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更伟大的唐代。
15
就是这5000个字,在人类历史上处于极高的精神地位。
16
❖ 二、关于“中国文化” ❖ 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 ❖ 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和民族 ❖ 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
21
❖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 1、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 ❖ 简言之,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
新问题有所思考,不要数典忘祖。 ❖ 2、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 第一,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 第二,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 第三,有助于更加理性而全面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 第四,有助于更加科学而自信地吸收外来文化和发展中华文化 ❖ 第五,有助于更加有效而系统地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陶冶情操 ❖ 3、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 ❖ 其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 其二,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 ❖ 其三,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17
❖ 注意几点:
❖ 其一,“中国”,其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次 扩展的过程
❖ 其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 其三,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和国度的 特色
❖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 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
❖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 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
❖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18
❖ 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 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
11
❖ 6、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 广义文化:文化就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成果 ❖ 文化的结构(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
❖ 物态文化: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 制度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 ❖ 行为文化:在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 ❖ 心态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
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
9
❖ 5、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含义: ❖ 冯天瑜:“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
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 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文化
❖ 简言之,文化的本质: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 然)
10
❖ 1)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天 道”(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的“人道”,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人类在 探索“人道”的过程中,便创造了文化。
6
4、西人”文化“一词的含义: 拉丁文“culture”——耕种、培育、 教育、发展、尊重
7
❖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文化或文明,就其广 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行仰、 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 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 体”
8
❖ 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 1952年发表《文化的概念》 ❖ 指出:“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
20
❖ 4)心态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
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 趣、思维方式所构成。该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 该文化层又可以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 意识”两个子层次。 ❖ 社会意识形态,是经过加工的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基层意识形态〔例如政治理 论、法权观念〕和高层意识形态〔例如哲学、文学、 艺术、宗教〕 ❖ 社会心理,潜藏在大众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审 美情趣、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深层结构”。
❖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并在不断地 改造着人,因此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同时也是改造人类自身的活动。
❖ 3)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在其进步与发展的 历程中,必然会分化出精华与糟粕。
❖ 4)文化的实质性含义应该是“自然界的人化”和 “人类的文明化”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即是人类合 理、科学地顺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与人类 自身素质持续提高过程的统一。
❖ 2)制度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
创立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所构成。
❖ 以制度的方式将人们的行为方式固定化、程式化。经济制度、 法律制度、婚姻制度、礼仪制度,都是制度文化的体现。
❖ 3)行为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 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行为所构成。人际交往中约定 俗成的习惯性定势。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
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 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 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 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 富内容。
19
❖ “四层次”说
❖ 1)物态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所加工于自然而创制
的各种器物所构成,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物态文化层构成了整个文化构成的基础。物态文化首先表现 为“文化”创制的各种器物,如各种生活用品、工艺品、建 筑、道路、交通工具等,同时还表现为工艺技术等“物化的 知识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