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对中国文化价值的传播

合集下载

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影响研究

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影响研究

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影响研究电影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传播工具,国外电影作为当今最为流行和广泛的文化形式之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探讨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其正反两个方面。

一、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1. 丰富中国观众的文化体验国外电影涵盖了各种题材和文化元素,不同于中国电影的文化气息,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观众的文化体验。

例如,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电影,通常以高度科技为特征,许多电影具有强烈的未来主义色彩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险精神,这些元素为中国观众所未曾体验,国外电影成为了中国观众更为全面了解和体验世界文化的途径。

2. 提高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对于中国电影产业,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电影的技术、工艺、人才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制作水平,为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中国电影《芳华》就是深受国外电影元素影响和启发而成的,作品拍摄中的服装、音乐、美术等环节均受到了法国电影工艺的指导和辅助。

这些改进对中国电影不仅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展示平台,更打开了建立一种世界性、多层次的中外电影文化交流桥梁的契机,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均衡交流和互鉴。

3. 加深中国观众与世界的联系国外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通过吸引中国观众的视线,将世界多元文化带到中国观众面前,加深中国观众与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互相认知、沟通、理解和融合。

在文化形式、文化思想、文化艺术等不同层面上,使中国观众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空间位置,对中国观众形成对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理解和关注。

二、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消极影响1. 导致文化“异化”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旨在通过传播、交流发挥其文化作用,而国外电影因依托海外文艺艺术门类制度、流行文化推广模式,极易导致文化的异化和文化认知的片面性,甚至是混淆,使中国观众出现认知偏差和误解现象,使中国文化面临被外来文化淹没和消沉的危险。

2. 形成文化“雏鹤”国外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随着全球化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世界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当代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探究

当代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探究

当代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探究当代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探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国电影正在经历一场融合与创新的革命,以更为多元化、理念更为独特的形态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尤其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中国电影也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特色。

本文着重探究当代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剖析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一、传统文化在当代电影中的体现1.题材阐释中国电影在题材上,时常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比如《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大明宫词》等,这些电影都以明清时期作为背景,讲述了各自不同的故事情节,同时高潮迭起的剧情和极度饱满的美学包容,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2.角色刻画中国电影在角色刻画方面,也常常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在电影中展示角色的复杂性和深度感,在视觉和精神两方面切切实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鬼子来了》中的英雄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祖国忠诚的战士,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勇猛、正义、忠诚等核心价值。

而在《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既深谙武学,又兼顾家族尊严,并肩战斗的勇士,在电影的票房收入和口碑评价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艺术形式另外一个方面是,中国电影也经常通过艺术形式,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比如,凭借着前期的热度,幻想式的通俗传奇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之一。

如《捉妖记》系列电影,该系列电影通过灵动的画面、流畅的动作和丰富的故事,成功地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放弃的精神理念,通过这些电影,传统文化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和传承。

两、中国电影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1.鲜明的文化特色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价值,大多体现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电影以其承载了丰富历史文化的深度、广度和情感,成功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张力都没有任何欠缺。

电影艺术与文化传播

电影艺术与文化传播

电影艺术与文化传播电影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通过电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人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价值和思想观念。

本文将探讨电影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电影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电影艺术是一种多媒体的表达方式,通过影像、音效和故事情节等元素,能够直观地传递情感和思想。

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大众娱乐形式,在文化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电影艺术能够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传播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

例如,中国电影作品中常常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观众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电影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通过电影作品的国际传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此外,电影艺术还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的思考,从而推动文化进步和社会正义。

二、电影艺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电影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产品,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电影艺术能够塑造和改变社会观念。

通过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电影作品能够启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激发对于社会变革的需求。

例如,一些社会题材电影作品能够揭示社会问题的真相,唤起公众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电影艺术能够传达人类的情感和人生体验,让观众产生共鸣,进而影响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通过电影艺术,人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人生故事和价值理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人生观。

此外,电影艺术还能够成为社会记忆的载体,记录和传承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

三、电影艺术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电影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首先,通过电影作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可以相互展示,从而增进彼此了解。

例如,法国的艺术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审美观念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让人们对法国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其次,电影艺术也能够帮助解决文化冲突和误解。

电影与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电影与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电影与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电影和电视剧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两大重要载体。

它们不仅是娱乐的重要元素,更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当下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影和电视剧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正在不断扩大,给人们带来了丰富而多彩的生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电影和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推动文化交流电影和电视剧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形式,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它们在世界各地日益受到欢迎。

好的影视作品能够通过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人们互相了解、交流和学习。

例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受到全球各地影迷的追捧,而中国的电视剧也进入了世界市场,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电影和电视剧,观众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精彩故事和生活方式,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二、传播价值观念电影和电视剧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人类和生活的认识和价值观念。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引导观众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方式,帮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信仰。

例如,《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就以情感和家庭为主题,通过描绘父亲和女儿的关系,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呼吁珍视亲情和家庭。

这种良好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倡导。

电影和电视剧对于塑造社会文化风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拓展文化领域电影和电视剧还通过拍摄原创故事、改编文学作品等方式,不断创造并拓展文化领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和文化体验。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阅读文学、了解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通过电视剧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

电影和电视剧的创造,可以使文化得到新的解读和再现,拓展了文化领域和文化内涵。

总结而言,电影和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交流、传播价值观念、拓展文化领域,更可以让人们了解和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张艺谋《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探究

张艺谋《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探究

张艺谋《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探究《影》是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一部电影,于2018年上映。

电影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再创造和传承,以及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方式和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影》电影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分析,探讨电影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电影《影》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再创造,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活力和影响力。

影片以北魏代表性文化艺术形式之一的皮影戏为背景,通过灵活运用电影表现手法,将传统皮影戏与现代电影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故事表达方式。

电影将传统皮影戏的黑白二维影像转化为三维电影画面,创新地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可能性。

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围绕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展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态度,使传统文化焕发出当代社会的活力。

电影《影》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塑造,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影片中通过对皇帝与“影子”之间的互动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冲突。

皇帝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坚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而“影子”作为现代社会的象征,崇尚科技和商业利益,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

通过二者之间的对立与共存,电影探讨了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影片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与对话,以及皮影艺术创新的呈现,提出了一种既传承传统又促进创新的文化发展模式。

电影《影》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传递了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影片中对皮影戏艺术的高度还原和再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精彩呈现,使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影片中通过纯熟的影视语言和饱满的表演,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传递给观众,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这种传播方式既尊重和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深度,又顺应了当代观众的接受和欣赏需求,有效地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如何通过影视作品传播传统文化

如何通过影视作品传播传统文化

如何通过影视作品传播传统文化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艺术形式,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智慧的结晶以及独特的价值观。

如何巧妙地借助影视作品这一强大的媒介,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首先,影视作品在传播传统文化时,应当注重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道德、艺术、文学、科技等诸多领域。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文化的表面形式,如古装服饰、建筑风格、礼仪制度等,而要深入到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中去。

例如,以儒家思想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展现人物之间的仁爱、诚信、礼义等价值观,让观众深刻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历史进程的呈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教训,传递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影视作品才能真正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要实现传统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有效传播,需要注重故事的创新性和吸引力。

传统的文化故事和传说固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在现代社会中,要想吸引观众的目光,还需要在故事的讲述方式和情节设置上进行创新。

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的叙事手法相结合,融入悬疑、冒险、爱情等元素,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比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传统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赋予了哪吒全新的性格和命运,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传达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同时也让更多人对中国神话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的多面性和丰富性,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再者,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塑造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至关重要。

一个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角色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电影主题中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电影主题中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电影主题中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中国文化在电影主题中的传承与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常常承载着特定的主题和背景。

在中国的电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历史题材到现实题材,从宗教信仰到传统价值观,电影主题不断地延续和演化着中国文化。

二、历史题材电影中的中国文化传承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历史题材的电影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例如,《赵氏孤儿》这部电影以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对于战国时期的悲壮与英勇的讲述,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忠诚品质。

另外,《红楼梦》这部电影改编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情感细腻和审美追求。

三、现实题材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实题材的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这些电影往往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传达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例如,《芳华》这部电影通过讲述青春岁月中的友情、爱情和理想之间的矛盾与选择,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平凡人物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四、宗教题材电影中的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等各具特色。

在宗教题材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宗教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例如,《卧虎藏龙》这部电影中的武功传承即与佛教哲学思想相融合,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与力量传承的关系。

另外,《尼姑》这部电影则通过对于尼姑修行与信仰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虔诚与奉献。

五、传统价值观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例如孝道、忠诚、礼仪等等。

这些传统价值观在电影中常常得到传承与发展。

例如,《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中通过对于忠诚、义气等传统价值观的讲述,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正直与善良。

另外,《喜宴》这部电影则通过对于传统婚礼和家庭观念的呈现,传递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价值。

中华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与传播策略

中华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与传播策略

中华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与传播策略中华文化是中国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电影的呈现与传播,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

本文将探讨中华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与传播策略。

一、选择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题材中国电影的题材多种多样,但其中有一部分电影选择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题材,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英雄》、《卧虎藏龙》等电影以武侠为背景,呈现中国武术、剑术等传统文化元素。

而《红楼梦》、《茶馆》等电影则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基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通过选择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题材,电影能够传递更真实、更深刻的中华文化内涵。

二、有效利用中华文化符号电影中的符号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能够隐喻和强调电影的主题和情绪。

在中国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符号的运用。

比如红色的中国结、中国画的意象、传统的服饰等等,这些符号能够通过影像语言直接触动观众的情感和认知,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有效利用中华文化符号,电影能够打造出更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视觉效果。

三、弘扬传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如孝道、忠诚、友情等等,这些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

在电影中,通过展现主人公的行为和抉择,可以传递这些传统价值观。

比如《活着》这部电影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通过主人公的坚持与奋斗,表达了对家庭、对生活的珍视与执着。

这样的电影不仅可以让观众体验到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伟大,也能够引发观众对自己身处之地的思考。

四、创新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中国电影的发展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充满创意和现代元素的作品。

这些电影将中华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而又富有现代感的作品。

比如《喜剧之王》、《功夫》等电影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中国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这些电影不仅在呈现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达到了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输出产品,也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全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影对中国文化价值的传播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辉煌和灿烂文化的国度,正在经历着现代化转型。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凝结在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并通过电影艺术表现出来。

电影艺术对国家意识形态及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影响是潜移默化但却极为深远和巨大的,它以隐蔽的形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精神领域,左右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的形成、完善、发展。

【关键词】电影;传播;中国文化
现代电影自其诞生以来,就天生地具有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这不仅与电影的生产环境(电影影像和信息的传播途径、环境、受众和效果等)和承载介质(胶片、光影、镜头、影像以及电影影像发生的化学原理等)相关,还与电影自身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来源(电影本身就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源)相关。

现代电影可以超越在它出现之前的包括文学、绘画、戏剧、雕塑、建筑、舞蹈和摄影在内的所有艺术而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它也可以在这些艺术媒介的基础上被整合成为一种大众传媒;电影可以继承所有现代媒介(印刷术、摄影、广播、电视)的优势,在对其他艺术媒介“延伸”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媒介的信息传输功能,它也可以迅速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步骤,有效地融合新型媒介(网络、手机、数字媒介等)的功能,改造自身的不足,从而形成一种光影、声响和动态的图文信息的全方位传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愈发强劲。

与此相一致,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愈发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不断加强,以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孔子学院”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在此大背景下,海外受众通过电影艺术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其中既有理解上的,也有观念上的,更有文化自身的。

随着世界对中国、中国文化了解的加深,以及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扩展,海外电影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

可以说,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电影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对文化传播与交流具有积极的影响与帮助。

不同文化的人们通过电影而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认识,电影成为展示不同文化间社会生活、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及风光景色的重要窗口。

同时,电影还是不同思想、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展现的重要手段。

如何利用电影创作为世界观众充分展现中国文化的多彩风貌,如何通过电影艺术使世界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如何使国外观众对中国文化价值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积极的认知,是中国电影人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通过影片向世界观众展现了中国文化影响下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及社会生活,使世界各国观众了解到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人的生活状况,进而达到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从对中国文化价值认知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曾几何时,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主要在武侠文化上,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也集中在对武侠文化所表现出的文化价值方面的认知。

但近年来,明显可以发现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局限于对中国武侠文化价值的认知这一单一向度上,他们希望而且需要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希望能够对更多的中国文化所显示出来的文化价值有更多向度的了解。

正是基于这种需求的基础上,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已然明显从过去单一性的对武侠文化价值的认知,逐渐发展为对中国文化价值多方面的认知。

2 从对中国文化价值认知的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也有一个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不仅有了广度的扩展,更有了深度的加强。

首先,是对传统武侠文化价值的认知有了更新的发现。

海外受众对中国武侠文化价值的认知初期只停留在善恶、好人坏人、正义邪恶等二元对立的价值判断上,以及爱国主义等宽泛的价值理想上,属于武侠文化价值中表面化的浅层次。

随着对中国文化价值认知的深入,对武侠文化价值的认知也进入到更深的层次。

如对式侠文化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七中的“仁”、“义”、“道”以及“情与理”等价值观念也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与认知。

其次,是对当下中目社会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海外受众对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的了解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逐渐增加。

他们期待通过影片了解更多有关中国的情况、有关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有关中国当代文化的内容。

海外受众同时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一些习俗和仪式等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历史流变和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极具文化内涵的风俗习惯和各种仪式,它们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或象征意义。

另外,海外受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产生浓厚兴趣,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及其中蕴涵的文化因素、文化价值的认知度相对有了很大提高。

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提升,随着中国文化传播的不断扩展和深化,随着海外受众对中国、中国文化的了解日渐加强,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必将达到更深的层次。

3 从对中国文化价值认知的历史向度向现实向度的转换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孕育出丰厚的传统文化。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和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海外受众已然不再满足于对中国文化价值历史向度的认知,而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现在,更希望能够了解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更希望能够了解现代中国文化及其文化价值。

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从历史向度向现实向度的转换才刚刚开始,相信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国文化传播的深入和广泛,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认知的现实向度会越来越得到加强。

4 文化间性理论对海外受众认知中国文化价值的意义
文化间性理论是由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继主体间性、语言间性后提出的文化哲学术语。

“它既是西方思想界反思主体性哲学之后提出的新的哲学理论,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新的思维模式。

”“文化问性的内涵,是指不同文化之间交互作用的内在过程中,凸显了每一种文化引起多方关注的间性特质,对方获得了由原文化的间性特质变异或意义重新生成而来的新的文化意义。

”“一种文化A与他者文化B交互关联,发生意义重组,这个二者关联的间性特质C产生出一种新的文化意义。

”文化间性理论对海外受众认知中国文化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海外受众由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原因,与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隔阂,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可能完全理解、认知中国文化价值。

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价值的误读是一种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当中国文化传播海外后,必然与当地文化相互关联、碰撞、吸收、融和,因而中国文化自身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文化间性理论的提出,为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以及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方面,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接受是在自己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的碰撞与融和,是与中国文化价值对话后所产生的新的既不同于自己本身的文化特质,又不同于中国文化特征的融和了两种不同文化特质的新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价值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通过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对话、融和,最终形成一个以中国文化为内核的包容了其它文化内涵的新的文化,从而既发展了中国文化自身,又丰富了世界文化。

电影艺术属于文化行为,电影企业生产属于文化产业。

信息时代,以传播文化为己任的传媒业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生存的表征性的社会构成,传媒业成为文化的核心动力,电影作为传媒的一种形式成为当然的核心动力。

电影作为文化机构的核心意义是知识的生产与中国文化价值的传播。

因此重视电影对中国文化价值的传播对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有重大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