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系数不变,增加摩擦区域接触面积,摩擦力会变大

摩擦系数不变,增加摩擦区域接触面积,摩擦力会变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的表面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力,它是由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和表面摩擦系数决定的。
摩擦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程度。
而摩擦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摩擦区域的接触面积会导致摩擦力增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摩擦力的作用。
当我们骑自行车时,我们需要踩踏脚踏板来推动自行车前进。
这时,我们的鞋底和脚踏板之间就会发生摩擦,从而产生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前进。
又当我们开车时,刹车盘和刹车片之间也会发生摩擦,从而减速车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摩擦力无处不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学中,摩擦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μNF代表摩擦力,μ代表摩擦系数,N代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压力。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系数和接触面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当摩擦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摩擦区域的接触面积,摩擦力会变大。
这是因为当我们增大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时,摩擦力的作用范围也会增大。
这样一来,摩擦力对物体的阻碍作用也会增强,从而导致摩擦力的增大。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应用。
当我们骑自行车时,如果路面比较干燥光滑,摩擦系数较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增大鞋底和脚踏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来增加摩擦力,让自行车更容易前进。
又在一些工业生产中,为了增加机器设备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通过改变摩擦区域的接触面积来实现。
这些实际应用都充分证明了摩擦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摩擦区域的接触面积会导致摩擦力增大的原理。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表面发生的相互作用力,它的大小取决于摩擦系数和接触面积。
在摩擦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摩擦区域的接触面积会导致摩擦力增大。
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摩擦力的概念。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和利用摩擦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实验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8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识点一、摩擦力1.认识: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相互接触的物体的两个面,有时用肉眼看起来很光滑,但是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像如图所示的那样是凹凸不平的。
在压力的作用下,这些凹凸不平的部位会相互啮合,当两者发生相对滑动时,啮合部分就会彼此阻碍,产生阻碍作用。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不平;(2)两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3)两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接触面上有压力产生。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4.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1)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滑动摩擦力;(2)当两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静摩擦力,如用力推箱子但未推动时,虽然箱子处于静止状态,但箱子在推理作用下已有了“要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此时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5.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是以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6.摩擦力的作用点实际上,摩擦力是作用在这个物体接触面上的,但为了研究方便可以把摩擦力的作用等效到一个点上,可以把这个点等效在接触面上,也可以取在物体的重心上。
7.摩擦力的方向(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相对运动方向的理解“相对运动方向”不是“运动方向”。
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前进时,物体相对地面向前运动(相对运动方向向前),物体受到地面对它向后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向后);人走路时,脚向后蹬地,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地面给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有利于人向前运动。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纸条拉书”小实验, 参与感受摩擦力存在的过程, 认识观察和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2)通过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索过程, 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流程, 有效运用猜想、归纳、“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纸条拉书”的参与过程, 激发探究热情;(2)通过科学探究摩擦力的过程, 体验合作交流, 共同提高;(3)通过对摩擦力知识应用实例的了解过程, 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难点: 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五人一套): 立方体木块①(四个面分别粘有砂纸、棉布、绒布、纸)、立方体木块②(三个面粘有不同面积的同种材料)、木板、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慢速电机、电源、电键等。
2.信息技术:实物投影、自制PPT幻灯片课件等。
四、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 通过“纸条拉书”小实验, 让学生在教师成功与自己失败的强烈反差中产生置疑,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引发积极的猜想: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通过“猜想→归纳→选择研究方法→了解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概括结论→交流总结”这一科学探索的流程得到的;在此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查、互评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后, 总结第一次“拉书”失败的原因, 再次“拉书”体会成功的乐趣, 通过改进“纸条拉书”实验, 体验在相同条件下, 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大小关系。
通过介绍摩擦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抢答比赛的设计及时反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 便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报告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报告示例文章篇一:《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报告》嘿!同学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我做的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你们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吗?就好比我们走路的时候,脚和地面之间就有摩擦力在起作用。
要是没有摩擦力,那我们可就像在冰面上跳舞一样,根本站不稳啦!我准备了好多东西来做这个实验。
有一块长长的木板,一个小木块,还有一些钩码,还有一个弹簧测力计。
首先,我把木板平放在桌子上,让小木块放在木板上。
这时候,我就像一个小科学家一样,小心翼翼地拿着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着小木块,看看要多大的力才能让它动起来。
我发现,哎呀,用的力还不算大呢!然后我想,要是给小木块加点重量,会怎么样呢?我就在小木块上放了几个钩码。
再去拉它的时候,哇塞!感觉要费好大的劲啦!这难道不就像我们背着重重的书包走路,会觉得更累吗?接着,我又把木板斜着放。
再去拉小木块的时候,咦?这次好像又轻松了一些。
这是不是跟我们爬坡和走平路的感觉很像呢?我还找了我的好朋友小明和小红来一起帮忙。
我问他们:“你们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呀?”小明眨眨眼睛说:“会不会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呢?”小红也凑过来说:“对呀对呀,要是木板变得很粗糙,是不是摩擦力就会变大?”于是,我们找来了一块表面粗糙的木板,重新做实验。
果然,拉小木块需要更大的力啦!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真多呀!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做事情的难易程度。
那到底是什么结论呢?我觉得呀,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还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还有木板放置的角度,角度越大,摩擦力越小。
怎么样,同学们,这个实验有趣吧?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试试啦?示例文章篇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报告》嘿,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次超级有趣的科学实验,那就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分类举例

【摩擦力分类举例】
摩擦力主要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三类。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此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例子:传送带运送东西,(物体还在加速阶段);在地上拖一个箱子;移动桌子等。
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对在它表面上滚动的物体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例子:自行车的轮子;足球的滚动;定滑轮和绳子。
3、静摩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静摩擦力增大到最大静摩擦时,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例子:写字时,手与笔之间的摩擦;手握瓶子时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
物理实验教案: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物理实验教案: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一、摩擦力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探究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它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微观表面不规则性所引起的,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力。
对于摩擦力的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其中较为经典的有Coulomb摩擦力模型和Amontons摩擦力模型。
Coulomb摩擦力模型是由Charles-Augustin Coulomb所提出的,它表明摩擦力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以及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根据Coulomb的观察,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正比于物体之间的压力,同时与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这个模型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一些常见的现象,如车辆行驶时的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
Amontons摩擦力模型是由Guillaume Amontons在17世纪末提出的,他认为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并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无关。
这个模型是对Coulomb模型的一种简化描述,通过简化模型可以更容易理解和计算摩擦力。
二、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摩擦力的主要影响因素:1. 物体之间的压力: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正比。
当物体之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压力的增大可以增加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的作用面积。
2. 物体表面的粗糙度: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度有关。
当物体表面越粗糙时,摩擦力越大。
这是因为粗糙表面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点,增加了物体间的摩擦力。
3. 物体之间的材质:不同的材质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而润滑材料或液体的存在会减小摩擦力。
4. 物体之间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摩擦力的大小。
在低温下,物体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因而摩擦力较小。
而在高温下,物体的表面可能变得更加粗糙,从而使摩擦力增大。
5. 物体间的润滑:润滑剂的使用可以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润滑剂能够填充表面的微小凹陷,从而减小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分类及判断方法

摩擦力的分类与判断方法:(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此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对在它表面上滚动的物体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静摩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静摩擦力增大到最大静摩擦时,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不同性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刚才我们提到过,摩擦力的分类非常重要,这是与前面探究的重力与弹力不同的地方;摩擦力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其大小的计算。
我们下面来和大家逐一说明。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必须要用公式f=μN来计算(1)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必须先分析弹力,再来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般受力分析是采取坐标系分解的方法。
(2)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能用公式f=μN,其中的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重力mg;♦静摩擦力的大小计算(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来计算。
从实际的测量数据来看,其最大值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在一般的计算中,往往会告知条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fmax=μN)。
(2)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被动性质的力”),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f≤fm。
以上是很多高中物理教辅书上的东西,相信大家看得厌倦了。
在此王尚为大家做个总结:滑动摩擦力只能通过f=μN 计算,静摩擦根据受力分析图来求。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没有弹力就不可能有摩擦力,但有弹力不一定就一定有摩擦力。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报告)(教师版)

争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试验报告试验日期:________ 班级:_________试验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一、试验名称:争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试验目的:1.通过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2.通过探究,体验掌握变量法在物理争论过程中的应用,能通过设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三、思索与猜测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答案】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2.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测量?【答案】依据二力平衡,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四、试验原理探究一:摩擦力与接触面压力大小的关系:在木块上加砝码来转变接触面大小探究二: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度程的关系:分别在木板上和棉布上匀速拉动木块探究三: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将木板横放和竖放五、试验器材长木板、木块、棉布、钩码、弹簧测力计。
六、试验步骤探究一:摩擦力与接触面压力大小的关系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行,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填入表格中2、放1个钩码放在木块上以转变木块与木板间的压力,再用弹力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登记弹簧测力计示数,并填入表格3、放2个钩码放在木块上以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压力,再用弹力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登记弹簧测力计示数,并填入表格4、分析数据探究二: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度程的关系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行,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填入表格中2.把棉布铺在木板上,转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填入表格探究三: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1.将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行,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填入表格中2.将木块竖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行,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填入表格中七、数据记录1.数据记录八、试验结论1.由试验________,可以得出摩擦力与接触面压力____________2.由试验________,可以得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____________3.由试验________,可以得出摩擦力与接触面大小____________九、误差分析1.误差分析:本试验误差来源哪里?【答案】①匀速运动不好把握:用手直接拉动弹簧测力计,很难保证木块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能动一班孟凡梓17145393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摩擦力无处不在.摩擦力按其性质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不同性质的摩擦力,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亦不相同.选择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影响.
那么摩擦力为什么有大有小,在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下雨是要穿有丁的鞋或鞋底有花纹的鞋,那样的话可以防滑,但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上初中知道了摩擦力,高中大学对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对于滑动摩擦力,从课本中知道它与正压力成正比.我们组员采取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准确验证了在动摩擦因数一定时,误差范围内,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这一结论.但因为动摩擦因数较难控制,只粗略验证了f=μN这一结论。
那么动摩擦因数由什么决定呢?我们知道动摩擦因数反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反过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了动摩擦因数,而动摩擦力是两个有不光滑接触,有相对运动的物体,因此动摩擦因数也不是单独由某一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决定的,而是由两个有相互作用摩擦力的物体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决定的.假如我们拿一支笔,一段小绳,把绳子缠绕在笔上,我们会发现绳子缠绕的圈数越多越难拉动,如果绳子之间有重叠的话,则更是难以拉动.这中间是否存在其它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呢?我们分析得到:绳子在笔上每绕一圈,绳子与笔之间就多了一圈(无数多个)接触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多了无数处,即有更多的地方产生摩擦力,所有的摩擦力叠加在一起,便使合力增大了.若绳子中有重叠,则不止绳子与笔之间,连绳子与绳子之间也会有相互作用,阻碍对方运动.且这时绳子与笔的压力除直接与笔接触的绳子的压力外,也包括绳子与绳子之间的压力,这样摩擦力便急剧增大,以致难拉动绳子.生活中,船靠岸时总是用绳子绑住岸上的桩,也是采用多绕几圈绳子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的.但这里面并不包括除正压力及动摩擦因数以外的其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那么对于静摩擦力,其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相对运动趋势产生的原因是有外力作用,因此,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不仅包括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还需要有外力作用.在不超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时,外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一旦超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物体便开始运动,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那么最大静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经过实验可知fmax=μN即最大静摩擦力与静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成正比,其中静摩擦因数比动摩擦因数稍大,因为当外力等于动摩擦力时,物体受力还是平衡的,要使物体运动,就必须增大外力.
至于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主要是受到排开流体时流体产生的阻力,但物体侧面受到流体的摩擦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排开流体时所受的阻力,可采用把运动物体改造成流线型等方法来减小,也可采用相反的方法来增大.对于物体运动时侧面所受摩擦力,我们知道,物体运动时会带动附近流体随之运动,而稍远处的流体仍是静止的,这样,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静止的流体会对物体有压力,加之物体与流体间的接触不光滑,便会产生摩擦力.而且随着速度的增加,运动的流体的压强减小,而静止的流体压强不变,所以压强差与压力都增大,摩擦力也就增大;经过类似的分析可得随着深度的增加,摩擦力也是增加的.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较少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摩擦力是物体与物体相接触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止它们相对滑动的作用力.摩擦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力学现象,在人类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不仅固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有摩擦(这类摩擦称为干摩擦),就连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或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上都有摩擦(这两类摩擦称为湿摩擦).
摩擦力带来的影响, 推桌子时,如果没有推动,则桌子有一个向右的运动趋势,同时桌子会受到一个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阻碍它的这种运动趋势,使桌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传递带把货物往上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则货物要沿斜面下滑,所以物体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
所以传送带给了货物一个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以阻碍货物向下滑的运动趋势.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不能走路了.因为既站不稳,也无法行走.比如在冰上步行,由于冰滑,走不多远就累得满头大汗.如果没有摩擦力的话,道路比冰还滑,那时人们只有伏倒在地上才会觉得好受些.假如没有摩擦力,螺钉就不能旋紧,钉在墙上的钉子就会自动松开而落下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知,一切物体就会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全部聚集在了一起.家里的桌子,椅子都要聚在一起.给一点推力就都会散开来,并且会在地上滑过来,滑过去,根本无法使用.
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摩擦力带来的影响.总之,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较少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程度地改进生产,改善生活.
在穿的方面,假如没有摩擦力,会怎样呢?我们将会穿不上鞋子,穿不上裤子,皮带会扣不住,衣服在穿上后滑落下来,纽扣也会扣不住,女的脸上画的妆也会因为没有摩擦力而脱落,就是帽子戴上后也会因为没有摩擦力而滑下来。
在吃的方面,如果没有摩擦力,又会怎样呢?我们的筷子,勺子,锅铲就都报废了,没有用了。
我们不能以任何方式弄起我们的食物,就算放在嘴里的东西也会无法控制地到处乱窜,吃下去的东西会直接排出,没有吸收的时间,因为没有了摩擦力,食物的残渣也不会在体内停留,大家想象得到,这样的话,可想而知,人体的废物也会这样没有节制地排出......
在住的方面,如果没有摩擦力,被子不能被拿起来,也盖不到背上,盖上了之后也不能随意的调整被子的位置,起床时会因为没有摩擦力而起不来。
在行的方面,没有摩擦力,我们将会寸步难移,圆珠笔会写不出字,墨也会流出来,而且我们也拿不起笔。
我们不能开车,上了车以后油门踩不下去,刹车踩不动,离合也不动了,就算踩了油门车也动不了。
我们还面临着上不了楼的问题,因为没有摩擦力,我们爬不了楼梯,电梯的传动轴也带不动电梯。
在工地,没有摩擦力就不能将土挖出工地并运出工地,也就是说我们也不能兴修建筑。
在工厂,机器不运转了,因为没有摩擦力使轴不能带动齿轮,一个齿轮也不能带动另一个齿轮,火箭再也不能立着发射。
当然了,没有摩擦力也有好的一面,牙齿上不会再有任何细菌,牙缝中也不会再塞上东西,头屑不会再落在衣服上,也不会夹在头发里,拉又大又重的东西也不会觉得费力,火箭在发射时的速度可以变得很快。
在火箭返回舱穿越大气层世界不会与空气摩擦而产生高温,手也不用再洗,因为上面很干净,细菌都没有一个。
而磁悬浮列车也可以开得很快。
打火机也会打不着,从而会少许多抽烟的人。
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我们很难接受,因为它改变了很多平时我们所熟知的东西。
由此可见,摩擦力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物理学家们对摩擦力的探究从未间断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摩擦学的理论和应用必将由宏观进入微观,由静态进入动态,由定性进入定量,成为系统综合研究的领域.今天,摩擦学研究已经深入到更为广阔的领域,除了在摩擦与磨损机理、润滑理论、摩擦学测试技术和设备工况检测技术,以及减磨耐磨材料研究等传统领域内摩擦学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外,而且在以往未曾达到的技术领域,例如太空领域、微观领域、生命科学等,亦形成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学科分支,并对推动这些领域的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
15世纪至18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力本质的理论。
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
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
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互碰撞,产生断裂、磨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粘附说,这是继凹凸啮合说之后的一种关于摩擦力本质的理论。
最早由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1734年提出。
他认为两个表面抛得很光的金属,摩擦力会增
大,可以用两个物体的表面充分接触时,它们的分子引力将增大来解释。
上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摩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上世纪中期,诞生了新的摩擦粘附论。
新的摩擦粘附论认为,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无论做得多么光滑,从原子尺度看,还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把这样的两个表面放在一起,微凸起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触面间有10^-8m或更大的间隙。
这样,接触的微凸起的顶部承受了接触面上的法向压力。
如果这个压力很小,微凸起的顶部发生弹性形变;如果法向压力较大,超过某一数值(每个凸起上约千分之几牛顿),超过材料的弹性限度,微凸起的顶部便发生塑性形变,被压成平顶,这时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距离变小到分子(原子)引力发生作用的范围,于是,两个紧压着的接触面上产生了原子性黏合。
这时,要使两个彼此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滑动,必须对其中的一个表面施加一个切向力,来克服分子(原子)间的引力,剪断实际接触区生成的接点,这就产生了摩擦。
人们通过不断试验和分析计算,发现上述两种理论提出的机理都能产生摩擦,其中粘附理论提的机理比啮合理论更普遍。
但在不同的材料上,两种机理的表现有所偏向:金属材料,产生的摩擦以粘附作用为主;而对木材,产生的摩擦以啮合作用为主;实际上,关于摩擦力的本质,目前尚未有定论,仍在深入讨论中。
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从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其特点在合适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少摩擦力,让摩擦力为我们的生活服务.。